
書名:《視頻偵查規范化指引》
作者:陳剛,續磊
出版社: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162-1524-1
出版時間:2017 年7 月
定價:39 元
信息時代,隨著公安科技戰略的持續推進,天眼系統、金盾工程等公安信息化建設舉措逐步落實,視頻監控系統成為中國警務工作實施的重要工具,視頻偵查也被廣泛應用于公共治安管理、交通管理及監所管理等警務場景中,視頻偵查技術的應用進入新階段。
由陳剛和續磊編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出版的《視頻偵查規范化指引》一書,立足于中國視頻偵查工作的發展歷史與現實情況,歸納總結了視頻偵查工作的實踐經驗。全書共九個章節,內容包括視頻技術原理和應用、視頻偵查手段的特征以及形成歷程、相關偵查工作的原則與組成體系、科技系統配置與環境、視頻偵查工作的體制機制、視頻偵查工作的法律規制、視頻偵查的前景等。筆者基于陜西省教育廳2022 年度一般專項科研計劃項目“視頻偵查在多發性侵財案件偵破中的應用對策研究”(22JK0029)及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研究2022 年度一般項目“視頻偵查在多發性侵財案件偵破中的應用對策研究”(2022HZ1113)階段性研究成果并結合該書內容來探究信息時代視頻偵查技術的應用及未來發展。
視頻偵查技術指的是基于視頻圖像利用計算技術、網絡技術和各類圖像處理技術對視頻內容實行定位、提取和分析等偵查手段,從而為案件偵破提供線索或證據。書中提到,視頻偵查技術為公安偵查工作提供了新的偵查模式,進一步提高了公安干警的綜合偵查能力,但科技的發展也帶來了新的犯罪形式。為了應對犯罪形式變化,各地大規模投入使用視頻采集設備,由此造成視頻圖像數據量激增,這對公安干警視頻偵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書中提到現階段視頻偵查技術的應用主要有以下要點:一是更為重視相關性數據的挖掘工作,即要充分運用人工智能及計算機算法技術在海量視頻數據中挖掘具有關聯性的圖像,以此為案件偵查提供決策支持;二是偵查思維開始傾向于大數據思維,即偵查線索的收集不僅要結構化的數據,而且要瞄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的數據,借助海量數據進行深度研判,從而挖掘出視頻內容與案件之間的聯系;三是視頻偵查工作走向智能化、同步化,即基于信息數據的海量化特征,警方人員在應用視頻偵破手段時開始與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泛在網、人工智能識別、動態追蹤等技術相結合,實現智能化、自動化圖像檢索和分析,并且視頻圖像可以同系統聯網同步,供辦案人員協查應用。
書中認為,目前視頻偵查技術的應用在信息數據的互通、關鍵信息數據的獲取及智能視頻偵查等方面還存在一些技術困境和阻礙,仍有較大發展空間。為此,作者就視頻偵查技術的未來發展提出可行建議。其一,建立視頻大數據一體化調閱系統。公安機關可以對原有視頻監控信息系統進行功能升級,添加數據類型自動分類功能、數據同步檢測和篩選功能等,同時建立統一格式規范的數據庫,方便偵查人員利用系統快速搜尋、處理分析需要的數據,提升辦案效率,解決視頻資源孤島問題。其二,開發信息智能檢索和自動化提取技術。公安機關需深化應用人臉識別、人體行為識別、行人重識別等智能識別技術,將其與視頻偵查工作相融合,開發出視頻特征提取、視頻相似度測量等新技術,用以對視頻圖像進行智能化分析和描述,并自動從中找出與案件相關的圖像內容,減輕辦案人員的工作壓力。其三,創新應用智能AI 技術,建立新型的機器學習范式。未來公安機關可以融合應用AI 學習技術建構出視頻圖像偵查分析模型,并通過持續的樣本輸入讓AI 自主學習相關視頻偵查工作,使得AI 機器在沒有人參與的情況下也能完成部分視頻偵查任務。其四,培養公安干警的信息化思維。公安干警的工作能力是影響偵查效率的關鍵因素。不論視頻偵查技術的科技水平發展到何種地步,圖像確認、對比和處理等具體的視頻偵查工作都需要公安干警親力親為。因此,未來在培養公安干警的工作能力時,應迎合當前信息化時代特征著重其信息化思維和大數據思想,要求公安干警學習利用各類信息服務獲取滿足偵查需求的數據,并指導公安干警利用數據的連通性摸清嫌疑人的“電子軌跡”。此外,還要培養信息應用方面的特別警務人員,培養其WiFi 嗅探、人臉識別、電子圍欄等新型技術應用能力,提高偵查效率。
總而言之,視頻偵查技術已成為公安部門破獲案件的基本手段之一,學習和應用視頻偵查技術也成為新時代公安人員的基本素養。信息時代,公安部門需秉承“科技強警”的精神,進一步發揮技術力量,依托高新技術推動視頻偵查的智能化和自動化,實現對海量視頻數據的融合、互通,提升視頻偵查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