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跨文化交際理論應用于高校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
作者:李春蘭
出版社: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46-4185-6
出版日期:2018 年10 月
定價:36 元
近年來,隨著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深入,跨文化交際現象已從國與國之間的正式交往擴展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文化交流與跨國界交往活動。英語作為一門國際語言,自然成為跨文化交際趨勢下人們應當掌握的語言交流工具。基于此,高校應充分認識到跨文化交際的普遍性與廣泛性,改變以往應試型英語教學理念,充分重視文化因素對于英語交流表達與應用的影響,開展相應的跨文化交際教學,以引導學生成長為具備良好英語能力、國際視野及跨文化思維的現代化人才。由李春蘭著、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跨文化交際理論應用于高校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一書,結合跨文化交際理論,深入分析了中國高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闡述了英語教學中文化元素融入不足的具體表現及主要原因,并提出科學的教學改進策略,以更好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與交際能力,提升英語教學實效性,值得深入參考研究。
結合該書,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與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跨文化交際活動已經普遍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能夠熟練運用英語開展跨文化交際自然成為文化多元化發展的必然趨勢。高校英語教學不僅要注重講解英語語法知識,而且應基于中西文化差異開展跨文化教學,加深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認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以使學生能夠靈活應對各種跨文化交際情境。具體可采取以下策略。
首先,引入豐富的文化元素。英語作為一門國際語言,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高校可在英語教學中引入文化背景資料、真實案例和多媒體資源,讓學生了解和體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語言、習俗、價值觀念和社會文化特點,開闊學生眼界,增強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由于文化背景與成長環境不同,不同國家與民族的人們在交往過程中會出現語言、習慣、思維等方面的差異。這就需要開展跨文化交際活動,提高人們的英語能力與文化素養,更好地推動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融合。因此,高校可將相關的學科內容融入英語教學,使學生能夠系統了解和學習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歷史,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和應對跨文化交際中的問題和挑戰。
其次,創新英語教學方式。跨文化交際不僅是語言交流,而且涉及意識觀念、態度和行為的跨越。因此,教師可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案例分析等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在真實的交際環境中學習和應用英語,理解文化差異,掌握溝通技巧,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其一,情景教學側重于營造真實的情景模擬跨文化交際,讓學生將所學語言知識和交際策略運用于實踐。教師可通過角色扮演、情景模擬、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和運用英語,幫助學生理解和適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際需求、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其二,翻轉課堂強調學生在課堂外學習理論知識,而在課堂上進行實踐和互動。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教師可為學生提供教學視頻、網絡文章、在線討論等在線學習資源,讓學生在課堂前獨立學習和了解相關知識,為課堂互動和實踐打下基礎。在課堂上,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互動任務、情景模擬等活動,讓學生在相互合作與交流中運用英語,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其三,信息技術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如語言學習軟件、跨文化交際案例庫、虛擬實踐平臺等,推進學生自主學習和實踐,拓寬學生跨文化交際視野,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和水平。
最后,建立有效的英語教學評價體系。傳統的筆試和口試評價模式難以全面考查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此,高校可引入實際交際任務評價、項目展示、角色扮演、情景模擬等多種評價手段,以反映學生在真實交際環境中的表現和應用能力,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及時反思總結跨文化交際中的問題與不足,并要求其根據自身經驗和反思制定個人學習計劃,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高校還可引入學生自我評價、學習日志、學生反饋等方式,讓學生更加自覺地參與和掌握學習過程,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強調協作和合作,基于跨文化交際的高校英語教學評價應重視學生在團隊合作中的表現。通過小組項目評價、團隊合作評價等形式,激勵學生彼此學習、相互借鑒,并培養出具有團隊合作能力的跨文化交際人才。此外,基于跨文化交際的高校英語教學評價應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全球視野,可通過創新項目評價、國際交流經歷、英語演講比賽等方式,考查學生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應對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領導才能,拓寬學生的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