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冬秋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師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就是開展多種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主題性綜合實踐活動是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高效教學方法,采用“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指導學生結合相應的活動開展綜合性的實踐探究。
教師在設計開展主題性綜合實踐活動之前,要結合語文教學內容、學生的現實生活以及學習和發展需要,明確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及目標,并以此為依據帶領學生展開活動,提升活動開展的質量和效果。
比如,在小學中高年級的教材中,存在多個以“自然景觀”“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為主題的單元。教師要結合這一類單元主題的教學內容,聯系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環境污染、資源浪費問題,給學生設計以“保護環境、愛我家園”為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并結合該活動的主題及學生學習和成長發展的需求,提出本次主題性綜合實踐活動的目標。1.知識目標:能夠通過資料閱讀、信息查詢等方式對本市的人口、資源、環境等方面的情況有基本的了解,并了解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2.能力目標:能夠掌握信息的調查、收集、整理以及分析等方面的方法,具備較強的問題素養,具備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夠根據分析結果給本市有關部門寫建議書,或者面向社會寫倡議書,具備活動結果匯報的能力。3.情感價值目標: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中能夠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與學習的成就感,產生對學習的熱愛之情,同時能夠在活動參與中、知識的學習與了解中,逐漸形成較強的環保意識,能夠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在“保護環境,愛我家園”的主題性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完成對活動目標的制定后,根據目標要求,做好活動流程的設計,引導學生展開主題性綜合實踐活動。在活動實施的具體過程中,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步驟來完成。
其一,分析主題,明確任務。教師給學生展示本次綜合性實踐活動的主題,引導學生在該主題下找出多個具體的活動任務。學生在小組中進行合作探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能夠完成的活動任務。比如,學生找出“防治污染,清新家園”“節約用水,珍惜水源”“垃圾分類,清潔家園”“愛護花草,美麗家園”等活動任務后,可以根據自身的生活經驗及認知水平,選擇其中一個活動任務,并在該活動任務主題下明確具體的活動內容。比如,選擇“防治污染,清新家園”活動任務的學習小組,通過分析和研究明確了以“調查本市大氣污染指數、分析大氣污染來源,研究大氣污染防治措施”為主的活動內容,為接下來的主題性綜合實踐活動的順利實施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二,合作探究,開展活動。各小組按照自己選的活動任務及明確的活動內容,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制定綜合實踐活動方案,按照活動方案開展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隨時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和幫助,提升學生開展活動的效率。比如,在以“防治污染,清新家園”為主要活動任務的小組中,小組長帶領組員對本市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深入調查,列舉了一些污染的現象,分析了這些污染產生的原因及危害,通過查閱資料、收集數據、分析數據等方式,分析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在以“節約用水,珍惜水源”為活動任務的小組中,小組長帶領學生對本市水資源發展現狀、水資源使用情況等進行了調查和分析,從中發現水資源浪費、水資源污染等問題,將發現的問題一一列舉出來并研究相應的解決辦法,完成調查報告的填寫及數據表格的制作。
其三,整理歸納,展示成果。在活動中,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順利地完成了各項數據、信息的收集與整理工作。在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收集的資料匯總,并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交流。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各小組對本組的活動成果進行展示,小組長可以自己負責成果展示,也可以派本組中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組員負責成果展示。
在教學中,教師定期開展主題性綜合實踐活動,不僅能夠豐富語文教學的形式,給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而且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
例如,在完成“保護環境,愛我家園”的主題性綜合實踐活動后,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總結與分享本次活動的收獲和心得體會,一方面要讓學生對自己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感受進行分享,總結自己的活動成果,另一方面要讓學生對自己的活動過程進行反思,總結自己在知識上、能力上以及情感態度上存在的不足,并為自己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計劃。在活動的反思評價與總結中,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相互評價,還要讓學生養成主動關注身邊的人的意識,從身邊的人身上學習長處。
綜上所述,在教學中,教師要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創新教學方法,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多樣性的教學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