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達
(煙臺市蓬萊區南關路消防救援站,山東 煙臺 265600)
高層建筑是最重要的消防滅火救援內容,也是最大的消防安全救援難點,結構特殊的高層建筑嚴重加大了消防滅火救援難度。在這一背景下,想要在高層建筑中開展有效的消防滅火救援,充分發揮其作用,相關消防單位就應當掌握高層建筑中存在的消防滅火救援問題,在科學分析問題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現代消防滅火救援技術,落實各項要點,開展高質量、高效的消防滅火救援工作,為救援人員提供安全保障。
為了使建筑內部具有良好的通風、保持正常的水電輸送,一般會在高層建筑中采用消防給水管道和電梯井等豎井。一般來說,垂直方向的煙火可以達到1~5m/s的擴散速度,而在高層建筑“煙囪效應”豎井作用下,煙火在垂直方向可以達到6~8m/s 的蔓延速度,且高層建筑內燃會形成高溫,會加快煙火蔓延速度。在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如果沒有做好對豎向煙氣蔓延的控制,煙氣就會快速彌漫整個高層建筑,更加難以開展救援和滅火工作,也會增加人力和經濟的傷亡和損失[1]。
由于高層建筑中存在一定的結構限制,因此,分割結構加大了內部大面積防煙和防火等難度。由于缺乏防火通道和防煙管道等,因此高層建筑火勢難以控制。也有學者認為,在發生火災時,煙火會快速覆蓋缺乏防煙防火措施的高層建筑,且各種途徑會導致煙火蔓延成“立體火災”。
對于面積較大的高層建筑來說,高層住戶需要花費較長的移動時間,且發生火災會增加移動時間,更加難以開展救援逃生和消防滅火救援工作,主要體現如下:一方面,救援人員到達建筑高層所需的時間較長,且高層住戶面臨更嚴峻的火災風險,甚至會受傷或死亡;另一方面,救援人員需要花費較長時間幫助高層住戶逃離現場,并且會不斷受到火星影響,甚至影響逃生計劃,存在更大的不可知風險;此外,在無法使用消防電梯的情況下,疏散樓梯成為高層住戶逃離現場的唯一途徑,然而也會受到煙氣等外部因素的影響,且用戶體能有限,因此加大了高層住戶的逃生難度。
目前在裝修高層建筑時大多會采用塑料和高分子聚合物等,甚至會用易燃物作為墻體保溫隔熱層,在燃燒的過程中,此類易燃物會產生大量有毒有害氣體,還會伴有濃煙,且高層建筑有諸多內部設施,在發生火災時諸多設施會成為危險因素,不利于開展滅火救援工作。例如遇火快速燃燒的沙發,電器和玻璃的物體,會對周邊人員生命造成嚴重威脅。玻璃在高溫條件下會發生破裂和爆炸的現象,破碎的玻璃也會傷害附近救援人員和逃生人員,甚至影響人們逃生,更加難以開展救援工作;電器在發生火災時也有可能發生爆炸;絲質或海綿沙發等會加劇火勢,產生濃煙,且海綿燃燒釋放出的有毒有害氣體會使救援人員和住戶昏厥,也會增加救援難度[2]。
高層建筑是主要的工作和生活場所,所以人員密度較大,在發生火災時,想要快速疏散高層建筑中的人員難度較大,且在火災的影響下,被困者更易出現恐慌和焦躁等消極心理,在此類情況下,安全疏散通道會發生集體涌入情況,從而延緩疏散速度,不利于高校開展消防滅火救援工作。通常來說,在有序逃離的情況下,20 分鐘內可以安全疏散高層建筑內的所有人員,然而在發生火災時,燃燒會形成各種氣體和煙霧等,甚至是有毒有害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建筑底部的此類煙霧在一分鐘內就能達到100m 高處,且高層建筑內部上升蔓延的煙氣會減緩人員疏散速度,更加難以安全疏散內部人員。
在建設高層建筑的過程中,玻璃幕墻是最常見的外部形式,雖然有效應用該形式可以使建筑變得更加美觀,也具有一定的實用性,但是,在高層建筑中應用玻璃幕墻也會加大滅火救援難度。在實際消防救援工作中,高溫會使玻璃幕墻發生碎裂,碎裂的玻璃會向四處飛濺,從而危及廣大民眾和消防救援人員的生命安全。超高層建筑出現玻璃幕墻大面積墜落現象,不僅不利于開展救援工作,還會增加人員傷亡概率,且墜落的玻璃不僅會傷害人,還會損壞消防水帶,無法保障消防救援用水,從而對消防滅火救援造成嚴重影響。
參差不齊的業主素質嚴重影響了規范管理住宅消防安全的效果。一些住戶為了防盜,將鐵門加裝到了疏散通道等區域;一些住戶上鎖或封閉了屋頂安全出口,獨占了屋面的使用權;還有一些住戶隨意將紙箱或自行車等擺放到了疏散樓梯間,將其作為自己的倉庫;還有一些住戶違反規定將電動車停在疏散通道內充電;一些住戶為便于進出,對防火門閉門器做出了損壞行為。
現代化的消防救援工作應當做到“以固為主,固移結合”,盡快借助固定消防設備開展建筑物的消防救援工作。消防栓和自動滅火系統等是高層建筑的常見消防設備。在大樓正式投入使用前,通過對此類消防設施的完善,可以為消防救援工作創造有利條件。一方面,必須按要求在建筑內部室內添加滅火器和消火栓,此類設備在發生火災時可以起到關鍵作用[3]。同時,其他消防設施如安全疏散指示標志和應急照明燈等也應當有明確的配備要求,以確保內部人員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此類設施可以在發生火災時及時運行,發揮報警功能,提醒被困人員。此外,也可以在建筑內添加自動滅火系統。在火災發生時,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可以及時在預制區噴水,有效控制火勢,實現滅早滅小的目標。
火災會嚴重影響建筑通信,難以第一時間與外界溝通。社會對火災救援造成不利影響。所以,在火災發生時,應當關注通信質量,保持與外部人員的信息傳遞,便于外部人員對高層建筑火災情況和周邊人員分布的及時了解,從而提升救援工作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同時,應當配備消防水泵所需的供水干線和消防供水管網,避免影響滅火供水效率。超高層建筑工作者可以充分發揮固定消防設備的作用,并且可以在使用消防設備的過程中,與外界保持有效聯系,就可以及時撲救火災。此外,想要做到對消防滅火救援的有效了解,就應當掌握其誘因。火災發生的原因諸多,例如沒有在生活生產中謹慎合理地用火管火,或是長時間運行大量電氣設備,嚴重增加用電負荷,所以,應當掌握科學的電氣設備使用方法,避免出現火災。在火災發生后,首先應當充分發揮固定消防設施的作用,通過對內部資源的正確使用,可以顯著增加救援成功概率。并科學選擇疏散方向,不斷向疏散指示標志方向前行,便于順利疏散建筑內部人員。高層建筑的防火門諸多,在火災發生時,住戶通過控制防火門,可以在門另一側隔離有害氣體,在安全的地方安置人員,也可以暫時避免人體受到火災傷害,增加恢復時間,此外還應當有效利用報警器,用火災監測系統對個火點情況進行觀察,便于消防員對當前火情的了解,從而精準判定火情。
在高層建筑發生火災時,消防單位在滅火救援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復雜、多變的高層建筑結構和火災情況,一般來說,需要在高層建筑內部開展滅火救援工作,此類救援方式具有較高的危險性,為提升消防救援效果,確保救援效果,相關消防單位應當采用現代化的消防救援技術,以有效輔助滅火救援工作,提升救援工作的效果。例如,消防單位可以借助紅外探測器探測高層建筑火災情況,根據探測數據信息掌握火災情況,然后調取高層建筑及其周邊在城市模型中的火災信息,并向一建指揮終端發送此類資料信息和火災預警,作為消防指揮的重要依據,從而制定更加科學合理的消防救援方案。
此外,無人機和CAD 建筑圖紙等技術設備為消防單位提供了火災建筑三維立體模型的構建工具,相關指揮人員可以根據模型科學分析高層建筑火情,從而做出正確的指揮決策。同時消防單位需要確保高層建筑救援消防人員具有齊全的生命監測裝置,這也可以提升被困人員搜救速度,便于消防指揮中心全面了解消防救援情況,從而提升指揮工作的質量[4]。
在高層建筑內開展滅火救援工作時,必須確保具有充足的水源,引發供水不足等問題對火災救援工作造成不利影響,所以,相關消防單位需要重視供水系統,并采用科學合理的優化措施,確保供水系統在消防滅火救援中的重要作用。在實際優化環節,可以引入高壓技術,便于在滅火救援過程中向滅火區域輸送水源。
此外,消防單位還需要重視供水系統的各個組成部分,并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科學合理的措施,全面優化傳輸水箱和減壓水箱等相關設備,采用可靠穩定的供水系統提升滅火救援的效果和效率。同時,消防指揮中心也需要掌握實際的高層建筑火災情況,通過內外部供水等科學的供水方式,確保滅火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
在高層建筑火災發生時,應當落實救人第一的原則,確保疏散救人和逃生自救的及時性,并在整個滅火救援工作中做好人員信息核實工作,以起火層和充煙層為重點搜索區域,確認隱蔽區域如電梯轎廂等有無被困人員,若現場災情、被困人員規模大、數量多,就應當結合從起火層開始樓層搜救工作,在起火層以上其他的屋搜救完后,再搜救起火層下一層,有序開展搜救工作,在起火層從起火房間開始搜救,然后是兩側房間、對面房間和其他房間。舉高消防車、室外樓梯、防煙樓梯和消防電梯等是高層建筑最主要的疏散救人途徑,避難層、相鄰陽臺、外部平臺和突出部位等是臨時避險區。而引導疏散、徒手搬運和消防裝備救助是高層建筑最常見的疏散救人方法。高層建筑救人應當以常規救人渠道暢通,如入口消防電梯和樓梯等為優先關注點,在上述區域受火災威脅時,可以通過出水避免救人通道受到影響[5]。
在發生高層建筑火災時,危險重重,自救是順利從高層建筑逃生的主要方式。在火災環境、煙氣溫度、疏散線路、火災蔓延等因素的影響下,人員傷亡概率更高,救援人員應結合以人為本的消防救援原則,做到對被困人員位置和數量的快速識別,幫助他們迅速撤離。同時應當掌握火災情況,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盡可能地減少傷亡,例如借助無線電和通信設備等與被困人員溝通,安撫他們的情緒,防止發生混亂,并指導人員彎腰前行,捂住口鼻,采取自救措施,快速撤離安全場所。當人員被困樓內時,救援人員應及時開展救援工作,構建救援通道,即使用戶外設施施救,如專用通道和消防樓梯等。
此外,在實際的消防滅火救援過程中,還應當充分考慮高層建筑及其周邊的實際情況和環境狀況,確保滅火救援的及時性,以實際問題為依據改進消防救援工作。不僅應當提升消防員的滅火能力,還應當引導周邊人員加強消防自救意識,做好消防安全知識普及工作,特別是在設計和建設高層建筑時,應當確保消防通道和消防設施的合理設置,從而打造安全性更高、防火性更強的高層建筑,為人民群眾提供生命安全保障[6]。
總的來說,對于結構特殊的高層建筑來說,消防人員經常會在救援工作中遇到各種問題,例如建筑面積大、救援難度高,樓體建材存在危險因素,難以疏散人員,玻璃幕墻影響等。想要提升滅火救援的有效性,應當全面了解高層建筑頻發火災的誘因,不斷提升、完善高層建筑和建筑物的火災救援工作及消防安全設施,定期排查消防隱患,以防止火災發生概率。在初期發生火災時,合理利用、及時疏散消防救援設備和被困人員,及時用供水系統撲滅火災,以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