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銳 山東能源集團新聞中心
國企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具備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隨著國企的發展,其文化建設水平持續提升。在新時期,國企應加速精神文明建設,確保實現理想的精神文明建設成效。國企應遵循以人為核心,不斷建設良好的國企文化體系,讓國企所有員工都可以遵循正確的行為準則和價值觀,增強企業的向心力[1]。為此,國企應全面融合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確保兩者協同發展、彼此滲透,確保國企員工素養的持續提升,建設良好的國企品牌和形象,以助力社會整體精神文明建設和發展。
企業經營發展的過程也是企業跟員工一起進步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國企及其員工建構了特有的行為準則和思想道德,亦即國企文化。國企文化涵蓋行為規范、規章制度、精神風貌等多個方面。
為了持續提高員工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養,國企會開展科學文化建設、思想道德教育等,一般會概括有關方面的工作為精神文明建設[2]。
一是兩者具備相同的主體。不管是企業文化還是精神文明,都屬于國企在長期建構中的一種軟實力,表現在員工平時的行為活動中,會影響企業的發展。以此視角而言,兩者都非常看中“人”,都會影響人的思想和價值觀,從而影響人的行為,這符合當今倡導的以人為核心的理念,即兩者具備相同的主體。二是兩者具備相同的目標。國企文化注重企業向心力和整體競爭力的提升,旨在建構國企發展的軟實力。國企精神文明建設重視提升國企的品牌形象、文明發展水平,轉變精神動力為企業發展的生產力,從而實現國企的提質增效,助力國企升級和轉型,即兩者具備相同的目標。三是兩者具備相同的作用。無論是企業文化還是精神文明建設,都必須在員工認同的前提下,才能有效發揮作用。為此,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具備相同的內容,從而建構了彼此協調的國企價值理念。國企精神文明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導,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涵蓋文化建設,因此,兩者的作用相同,都是為了提升國企職工的綜合素養,從而助力國企的穩定與和諧發展。
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融合跟新時期的發展要求相符合,屬于國企競爭優勢和品牌傳播效應增強的根本方式,也是企業適應市場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現實要求。從宏觀視角來講,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互相聯系、彼此推動,兩者的融合可以實現國企的高質高效發展,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從而使創新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終極目標實現[3]。從微觀視角來講,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具備非常廣泛的覆蓋面,不但涵蓋語言文化交流技能、科學文化素質、精神文明素養、思想道德品質等,而且涵蓋黨建和企業改革發展等一系列環節,一系列視角都凸顯了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的可行性、重要性。
國企文化建設有助于增強市場競爭優勢,實現發展地位的鞏固,自然而然地建構品牌文化,以各個環節和視角推動國企的高質高效發展。作為民族精神的統一體現,精神文明建設可以由細微之處重視員工的發展,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質,推動企業發展。兩者融合發展有助于建構獨特的國企文化特色,在滲透多元文化中提升企業發展的影響力和動力。在實踐中構建相應的規章制度體系,實現兩者的融合發展,能夠提升企業發展的核心原動力。
精神文明建設屬于新時期全面發展的現實要求,也是展示企業文化、提升國企發展效率和質量的關鍵組成部分。國企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其非常重視員工人本精神的培養,往往立足于基層員工,以實戰演練、培訓、講座、科普等形式提升管理水平與競爭力。隨著社會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態勢加劇,國企恰恰明確這一點,積極響應員工的人本需求,有助于增強員工的競爭優勢,以及通過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使員工受到環境的感染,在滲透與發展中提升競爭力。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倘若企業在發展中不注重創新,依舊應用固化的模式,那么其競爭力會降低,導致向心力缺乏。為此,國企應全面融合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創新企業文化,兩者的融合發展有助于國企對發展模式進行重新審視,提升員工的思想境界,凸顯企業的發展特色,推動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協同發展,從而實現國企發展多元化水平的提升。
精神文明建設是建設良好國企文化、思政文化的重要體現,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是國企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重要一環,其有利于國企社會地位的鞏固以及創新發展。在社會經濟發展中,國企屬于主力軍,體現了國家的競爭能力與綜合國力。基于社會的不斷進步,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融合是趨勢和方向,在實踐探索中表現為人文交互、內容相同、目標重疊、主體統一的具體特點,確保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發展,有利于提升國企精神文明建設質量,促進國企整體改革和發展[4]。國企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形式的目標性非常強,無論是人文指導模式,還是管理方法,都可以在本質上實現行動和思想的統一。縱觀當今而言,國企事先明確兩者的融合發展方向非常關鍵,管理部門則需要從各個視角著眼,進一步分析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創新融合的策略,以推動社會經濟穩定發展,加速經濟發展和升級轉型。
國企想要實現高質高效發展,務必清楚自身的發展方向,無論是管理人員,還是基層員工,都需要激發主觀能動性,一起協作和努力,在長時間的發展中增強競爭優勢,多維度促進國企發展。具體來講,一是國企應實現自身發展地位的提升,通過學習、比較、探索分析企業文化的內涵與意義,保障企業管理人員的價值理念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5],綜合強化國企文化競爭優勢,界定國企文化發展方向。二是為了提升國企發展效果,國企應凸顯國家經濟支撐的向導價值,有效統一實踐和理論,提升培訓水平,確保國企良好文化的建構、員工良好精神文明狀態的維持,增強國企文化競爭優勢。三是要想融合發展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國企應以企業發展內容為依托,擺脫發展壁壘束縛,通過網絡信息技術積極分析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方式,由本質上實現新形勢下的發展目標,側面凸顯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的意義,通過先進的發展理念招攬大量優秀人才,奠定企業發展的人才基礎。四是國企想要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創新,務必構建良好的管理體系,滲透先進的思想觀念,跟企業現代化管理體系相配合,激發員工工作動力,提升企業精神文明建設力度,從而提升生產力水平。
人本思想是企業文化發展、精神文明建設水平提升的著眼點,也是建設競爭優勢強的企業、提升員工認可度的根本所在[6]。為了契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密切聯系社會發展的腳步,國企應滲透人本思想,實現員工的多元化和個性化發展需求。當前時期,為了使國企在發展中增加市場競爭優勢和效益,國企管理人員需要遵循黨中央的部署決策,貫徹執行我國頒布的一些政策措施,以員工的創新為抓手,在注重效益的同時,確保員工具備理想的精神狀態,對員工的創新精神予以尊重,提升員工的歸屬感[7]。當前時期,我國恰恰處在經濟轉型發展的階段,應立足于國企文化體系的完善,積極滲透人文主義精神,確保國企關注的核心與重點發生轉移,以社會實際問題為中心,全體、全程落實以人為本思想,在實踐和創新中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且以較強的積極主動性融入之后的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當中去。一是企業管理人員需要對員工的需求做出精細化探究,對國企和諧與穩定發展中精神文明建設的意義進行直觀、透徹的分析,以及對國企跟員工之間的關系進行全面反思,注重人文主義關懷,推動提升員工的道德品質、思想認知、管理能力。二是國企需要注重調查,以員工作為視角積極把控其需求,誠邀員工參與國企文化建設,對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價值予以整合分析,多舉措、多方式、多元化促進國企文化高質高效建設和發展。
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指路人,國企在發展進程中務必結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引導落實國企管理指標,積極在實踐探索中綜合執行有關規章制度體系,防范國企整體發展結構受到滯后企業文化的制約,從而提升國企精神文明建設和發展水平。在新時期發展進程中為了以各個視角凸顯國企發展水平、提升員工的思想政治以及行為準則的認可度,國企應主動建設專業的部門。具體來講,一是國企需要積極樹立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中心事項,構建企業文化管理制度體系,有效凸顯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建構長久制度體系,多元化促使企業文化進步,在管理視角下實現精神文明建設的實際需求。二是為了使國企經營管理水平提升,精準掌控企業發展方向,應緊緊圍繞員工綜合素質的提升,建設員工培訓制度體系。在培訓中國企管理部門需要積極探究員工把控的國企管理作用、經營思想、發展方式的水平,結合比較專業、系統的培訓,實時糾正員工不正確的認識,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確保員工人文思想境界的有效提升。三是縱觀當今國企市場發展現狀而言,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發展要求一個較長的過程,為了確保融合力度提升,能夠構建人企合一的制度體系,管理人員應由根源樹立正確的價值理念,在日常管理中滲透人本價值理念,立足于員工的人文需求,依托國企市場經濟發展制度,確保員工人本地位的多元化提升[8]。在實際執行人企合一制度時相關部門還需要進一步融合,有效統一企業興衰跟員工的榮辱,綜合開展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
國企的興衰榮辱密切聯系自身的發展理念,企業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屬于兩個彼此聯系和滲透的關鍵組成部分,其在企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國企可以獲得良好發展,少不了黨建和黨的領導,在后續發展進程中,國企要想提升競爭優勢,鞏固自身的地位,實時糾正發展理念顯得非常關鍵。具體來講,一是以誠信觀為核心。守信誠實向來都屬于企業發展和競爭的關鍵理念,是夯實企業發展地位,推動企業和諧與穩定發展的根本動力源。縱觀當今的發展情況而言,一些國企為了增加效益,往往不關注員工的訴求,不重視對員工的利益進行維護,從而使國企多年經營發展獲得的良好形象遭到破壞。在新時期,國企在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發展之際,應打擊破壞市場經濟發展規則和社會風氣的行為,積極響應社會需求,主動優化發展戰略,不斷更新發展觀念。總之,國企積極響應,以誠信觀為核心,團結一致、上下一心,可以建設守信誠實的良好氣氛,從而有助于國企核心競爭優勢的增強[9]。二是以創新觀為立足點。企業創新發展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符合,這是完善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的理想方式。國企在發展中需要擯棄滯后發展理念和模式的束縛,根據發展需求和市場發展形勢積極更新發展理念,注重技術創新,實現人、財、物的統一,完善自身管理方式,優化調整自身文化體系,從各個環節實現突破和發展,在創新建設和發展中凸顯人文色彩,有效發揮精神文明建設的作用,時刻保持先進性,跟新時期社會發展的需求相符合[10]。三是強化危機意識。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全面融合發展的前提條件是增強危機觀念。在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為了加速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融合,管理人員需要以危機觀為核心,探究發展的推動力。一方面,有關部門應增強人才危機觀念,依托企業文化引入和培養人才,有效發揮人事管理的作用,從人才上保障企業的發展。作為企業發展的關鍵組成部分,財務危機觀念的增強是平衡收支、確保財務管理有效性的關鍵。另一方面,國企需要增強安全觀念,建設專門的隊伍,落實網絡運維準備工作,實現國企發展環境的深入優化,奠定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融合的良好基礎。
國企形象屬于企業文化的典型代表,也體現了國企的人文精神內涵。國企立足于自身,主動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可以促進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融合。為了不斷增強國企核心競爭優勢,有關部門需要主動執行國企發展政策,進一步構建國企文化體系,在融合發展中探究國企形象建設的缺陷或問題,實時優化且確保樹立良好的國企員工形象,不斷展示國企的發展特色。另外,國企發展進程中應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時刻掌控輿論向導,多元化建設健康、積極的企業環境,凸顯國企發展優勢,基于正面宣傳和網絡輿論的引導提升國企的知名度和良好形象。應密切聯系社會發展的節奏,應用短視頻提升國企宣傳水平,分析當今國企工作崗和人才需求,在獲得廣泛關注的基礎上促進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融合發展。
綜上所述,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的全面融合與發展有利于提升國企發展影響力、培養國企員工人本精神、提高國企發展多元化水平。因此,應實施合理與科學的融合策略,明確發展方向、滲透人文主義精神、完善文化管理制度體系、糾正發展理念,以及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只有如此,才可以使國企文化與精神文明建設間的差距縮小,凸顯深厚的國企文化內涵,持續提升國企的社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