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習記者 殷陳萱
作為我國十大名花之一,菊花的產地幾乎遍布全國各地,在空氣中略帶一絲寒意的秋天來上一壺清熱降火的菊花茶,實屬妙哉。在菊花的選用上,醫生建議可以購買杭菊、皇菊等品種,胎菊性微寒,對于一些本身屬于寒涼體質的人群不太友好,更容易加重他們的脾胃負擔,引發腹瀉等身體不適。
大家可以根據自身喜好選用適量的菊花,用開水沖泡或煮茶的方式制作花茶。還可以根據個人需要與口味偏好,加入枸杞、山楂、決明子、冰糖等,既能豐富茶飲口感,又能達到疏風清熱、美容養顏的作用,可謂是秋天最佳的養生飲品選擇了。
民間不少地方有處暑吃鴨子的習俗,“處暑送鴨,無病各家”說的就是將鴨湯等以鴨子為材料烹制出的菜肴送給親友、鄰居等,寓意著對家家戶戶無病無災的美好祝福。能將這樣一個有趣的習俗沿傳至今,這背后必然有它的奧秘。秋天的鴨子體內儲存了足夠多的脂肪,肉質更加肥美,口感也更為鮮嫩,是最優質的食材選擇。鴨肉味甘性涼,在中醫中也有滋補、養胃、補腎的妙用。
黨參是中醫里益氣健脾的常用藥材之一,能幫助緩解脾胃虛弱,達到生津養血的效果。將老鴨切塊洗凈,放入黨參,再加入姜等輔助食材一起燉煮,出鍋前再用少量食鹽調味,一碗香甜味美、營養價值極高的黨參老鴨湯就完成了。在秋季的餐桌上,來上這樣一碗香氣撲鼻、醇香馥郁的老鴨湯,順著舌尖滑向喉嚨,讓味蕾與身心共同體驗恰到好處的幸福。

蘇州孩子成長記憶里的秋天,總是伴隨著挑著扁擔走街串巷,用竹筐出售手剝芡實的小商販的身影。秋季正是芡實最優質的成熟季節,飽滿的顆粒,軟糯彈滑的口感,讓無數蘇州人在這個季節為芡實的美味而著迷。早在《神農本草經》就有關于芡實藥用價值的記載,補脾止瀉、化濕利水的功效讓其收獲了“水中人參”的美譽,是上等的天然補品。
常見的烹飪方法中,可以將芡實與蓮子等食材放在一起煲粥,或加入桂花、冰糖熬成香甜可口的糖水,還可以將芡實打成粉末加入白糖煮成糊狀服用。不論是哪一種烹飪方式,芡實都能給食客帶來“秋季限定”的美味體驗,達到養生的食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