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楊仲躍(長沙)
當下,風光攝影特別吸引人,原因有很多,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寄情于秀麗山水,在國人心中深深地扎了根。目前有能力去大自然中拍攝祖國絢麗多彩的美景并及時傳播出去的攝影家、愛好者越來越多。
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李舸曾說過“攝影門類最難的是風光攝影”。風光攝影之所以難就難在它太容易上手,但很難拍好,如果還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更難。它不僅要花費很多精力,往往吃住十分簡陋,還要起早貪黑,身背沉重的器材。有的攝影人,為拍一幅優秀的風光作品,不慎跌倒摔傷,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盡管如此,但是這些人總是樂此不疲,千里迢迢,披星戴月,翻山越嶺去追求自己心中的那幅最美的照片,其中也包括我自己。
前段,受永州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易軍先生的邀約,我們一行前往東安縣進行創作采風,目的是拍攝海拔800多米的那“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塘家云上梯田。
通過三天攝影創作實踐,我深深感悟到:第一,要拍好此類風光照片,最重要的是不斷加深理解提升自己的創作觀念和意識,堅持藝術創作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因為思想決定了作品的細節、高度、格局和成敗。第二,創作塘家云上梯田類的作品,最關鍵的是要提前預選、等待最佳的天氣,因為,什么樣的天氣,決定拍出什么樣意境的作品。那幾天梯田景區,早晚霞光四射,天上云霧繚繞,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一行都有幸得以如愿。第三,這次創作我主要用無人機航拍。在創作中,我對天氣、云層的走勢,地形、地貌及拍攝主體都做了認真的觀察、思考、分析及定位,做到了心中有數。所謂無人機,實則是“有人機”,完全依賴操控者掌控飛行路線、角度、高度等,所以不具備基本操作技巧和獨特的眼力的話,也是很難拍出理想作品的。

攝影 楊仲躍
春夏耕種之時的塘家,一丘丘形狀不一的梯田,如一面面鑲嵌在大地上的鏡子,倒映出郁郁叢林、幢幢老屋、片片白云,恍如世外仙境。
這里古樸的民風、古老的習俗,以及原生態的風貌,期待著四方的來客。

攝影 楊仲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