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段秀珍

近年來,山東省莒南縣不斷深入推進清廉村居建設,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治理為主線,創新“點線面體”治理模式,不斷延伸監督觸角,深化基層治理,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堅持正向引導與反向約束雙向發力,抓住小微權力運行關鍵“點”。一方面,用“正面清單”引導村干部“什么應該干、怎么干”。實施村級“小微權力”流程再造,逐項梳理匯總村級決策、“三資”管理、工程招標等小微權力事項,增加農村宅基地審批流程。同時,制定下發了《關于做好進一步規范村級小微權力運行相關工作的通知》,指導鎮街細化調整小微權力清單內容,建立鄉鎮干部聯系村臺賬,推動村干部“照單辦事、按圖操作”,最大限度減少廉政風險點。另一方面,用“負面清單”告知村干部“什么不能干”。制定出臺《莒南縣村級小微權力運行負面清單》,強化對“小微權力”的約束和監督,從違規決策、謀取私利、濫用職權、優親厚友、吃拿卡要、“三務”不透明等列出14項“負面清單”,劃清底線紅線。通過“莒南清風”微信公眾號、黨建展板和公開欄等方式廣泛宣傳,告誡村干部嚴守紀律規矩、認真履職盡責。對全縣3400余名村干部進行任職資格審查,清理負面情形村干部14名,新選配21名優秀退役軍人擔任村黨組織書記。
推動線上監管與線下監督雙向融合,搭建監督管理兩條“線”。一方面,線上采用“互聯網+云平臺”形式,通過“陽光公開”“陽光監督”“陽光評價”三個功能模塊,實現村務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督。群眾通過掃描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即可登錄本村“陽光村務”平臺。目前,平臺已覆蓋全縣252個行政村,公開相關信息16萬余條。規范農村產權交易,建成縣級農村產權交易服務中心,集定價評估、產權流轉、交易鑒證、抵押融資、不良資產處置等服務于一體,為農村產權交易提供規范有序、運轉高效的優質服務。截至目前,實現線上交易項目14個,涉及金額50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7.5萬元。推動“銀農直聯”全覆蓋,截至目前,全縣通過“銀農直聯”平臺發生交易1.6萬筆、支付6.04億元。推行村務卡,實現農村集體資金非現金結算、數字化管理。另一方面,線下開展“點單+派單”式監督。“點單”即定制專項監督事項,每季度每個村組織一次監督事項評選活動,廣泛征求群眾意見,通過“線上+線下”票選結合方式,將得票最高事項確定為本季度開展專項監督的內容。“派單”即各鎮街紀委指定專項監督事項,結合工作實際和月報情況,確定監督重點,定期指派專項監督任務。目前,開展“小麥補貼”“夏糧豐產”“重大村級工程”等專項監督活動30余次。如,經監督事項評選,相溝鎮村民對小麥補貼執行情況關注度較高,鎮紀委組織“小麥補貼”專項監督,監督發現該鎮孫王莊村對村民上報的小麥種植面積未安排人員實際測量和審核把關,直接按照村民自報的小麥種植面積782.48畝上報,導致虛報小麥種植面積110.8畝,在群眾中造成了不良影響。2022年7月,該村黨支部書記受到黨內警告處分,村委會委員、網格員受到批評教育處理。開展“提醒+預警”式監督。向村級工作人員發放“提醒卡”和“預警卡”,針對重大事項、村級工程分析研判,確定廉政風險點,由鎮黨委、紀委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預警談話,當面敲醒警鐘,達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堅持正面教育與反面警示雙向促進,擴大廉潔文化覆蓋“面”。加強農村干部教育培訓。實施農村基層黨組織強基固本工程,把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村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任務,舉辦村“兩委”干部和新時代基層干部培訓班,內容涵蓋基層黨建、農村財務管理、信訪矛盾化解等,共培訓3500余人次。實施廉潔文化進村居行動,加快農村廉潔文化陣地建設,全縣建成廉潔文化陣地89處。將村級廉潔文化示范點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挖掘沂蒙紅色研學基地、省政府舊址、王璟御封林等本土資源中的廉潔文化因素,設立“清風廊”“蓮心亭”“清風茶鄉”“廉潔書吧”、廉潔主題廣場。用村干部案例持續深化警示教育。結合近年來的反面典型案例,編印《農村黨員干部違紀違法典型案例警示錄》,運用短視頻、廉潔小品、廉政宣講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莒南廉潔故事。組織“廉韻朱蘆”大講堂、制作“清風陣陣 廉韻悠悠”系列農村廉潔小品,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參觀廉政教育基地,受益黨員干部達5000余人次。
實施上級監督與一線監察雙向聯動,構建縣鎮村監督共同“體”。深入分析農村集體“三資”管理運行情況和存在問題,結合村信訪舉報、民情輿論、黨員干部遵規守紀等方面情況,選定資金密集、資源富集、資產聚集的村(社區)實施“三資”提級監督,嚴肅查處村(社區)在小微權力運行、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等5方面存在的問題,堅決糾治涉及“三資”管理等違規違紀違法問題。貫通實施片區協作,依托鎮街紀檢監察工作片區聯動機制,充實片區紀檢監察工作人員12名,以片區為主體開展“清廉+”村居建設專項監督,盯緊重點人、盯牢重點事,主動靠前、下沉一線,構建整體聯動推進、運轉順暢高效的工作新格局。整合村級監督力量,整合村黨組織紀檢委員、村務監督委員會、村民代表等監督力量,明確村級監督員1454名,建立走訪收集、例會報告、線索直報等制度,完善履職責任清單,下發“三務”公開等9類日常監督記錄表,將關鍵崗位、重點人員、重點環節作為監督重點。先后制定完善《工程項目管理意見》《關于加強農村財務管理的暫行規定》等12項監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