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金秋時節,山川錦繡。江蘇大地上徐徐展開豐收的壯美畫卷。
在第一批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告一段落,第二批主題教育已全面展開之際,圍繞“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學習實踐活動深入推進,更好地以學鑄魂、以學增智、以學正風、以學促干,江蘇各級人大代表結合本職工作談體會獻良策展作為。
今年習近平總書記來江蘇考察時提出,希望江蘇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作為一名從事檢驗檢測工作30 余年的全國人大代表,如何將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我深感責任重大。
今年全國人代會期間,我結合工作提出了“加強產業鏈‘鏈主’企業培育”的建議,認為要保障我國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需要有足夠多的“鏈主”企業,比如說在互聯網領域,只有依托于自主可控的CPU、操作系統等核心技術去構建產業生態體系,才能掌握我國互聯網發展的主動權,保障互聯網安全、國家安全。
全國兩會結束后,我回到工作崗位上,更加留意如何推動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的工作,通過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協同聯動發展,加速制造強省建設。我認為,要加強基礎研究,推進底層技術創新,更大力度建設世界一流集群和卓越產業鏈,加快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發揮好鏈主企業引領作用,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業單項冠軍;要推動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深入實施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加速行動計劃,做強做優“數智云網鏈”等新興數字產業,加快打造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高地;要搶占未來產業發展先機,積極研究制訂關于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相關規劃和政策,加快構建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發展高效強大的共性技術供給體系,提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效。
今后,我將帶領團隊,加強檢測技術研究,推動企業不斷創新技術,實現核心技術突破,作為代表履職盡責,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邁上新臺階貢獻力量。
我是一名來自基層,從事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人大代表。“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人大代表責任重大。我將學深悟透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自覺提升政治思想覺悟,持續深入推進主題教育,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和技術特長,積極為農業生產指導、技術推廣、職業技能培訓、產業化發展提供服務,帶領技藝傳承、帶強產業發展、帶動茶農共同致富。
發揮代表作用,密切聯系群眾。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民中間,傾聽、了解農民兄弟的心聲,聚焦農民需求,想農民之想,解農民之困;拜農民為師,向“老把式”“土專家”虛心請教,學習他們的首創精神和寶貴經驗,同時,也要做帶動農戶致富的“領頭人”,要向農民傳授生產技術、加工技藝技能,組織農戶學習農業生產、管理等專業課程,吸引相關專業學生參加技藝技能學習實踐,從而助推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提升,加大對人才的引進力度,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深入生產實踐,開展深入調研。走訪農戶,走訪其他專業合作社,尋求特色產業的共性經驗,形成調研報告,在助推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中,多獻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睿智之策;要積極推動調研成果的轉化,發展適度規模經營,深入研究市場需求,開拓多元化的銷售渠道,做足、做活、做精彩“土”“特”“產”,通過有效的品牌建設和傳播,提高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把合作社辦得更加紅火,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形成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系統,不斷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在推進鄉村振興中努力踐行“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賦予江蘇“四個新”的重大任務,其中包括“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上實現新提升”,這給我很大鼓舞。作為一名市人大代表、社會公益的踐行者,我深知慈善事業是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力量,對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維護社會穩定、推動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義。我將肩負使命、牢記囑托,積極投入到新時代公益慈善事業中,為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社會民主和諧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發揮公益作用,凝聚社會力量。積極創新激活社會慈善資源的組織化形式,探索激活社會慈善資源的方式方法,廣泛凝聚社會賢達人士、愛心企業、社會組織、社區志愿者、教育資源等多方力量,形成推進社會慈善資源融入基層社會治理的強大合力。通過有社會影響力的公益項目,在鄉村振興、科教文衛、扶弱濟困、應急救援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創新公益模式,賦能鄉村振興。鄉村要振興,教育要先行。今后,我將繼續發揮代表作用,凝聚合力,聚焦鄉村振興“主戰場”,搭建以學校建設為基礎、老師培訓為主體、學生作品為成果的公益模型,攜手社會各界共建一個多門戶進入、多維度參與和多渠道反饋的全民支教公益平臺,從安全、安心、發展多維度振興鄉村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積極研發科技平臺進行互動交流,對鄉村學生進行美育、體育、閱讀、科普和傳統文化等領域的主體性培養。攜手師范類高校、東部優秀中小學資源進行實地送教、專業培訓以及線上云支教云教研,多管齊下為鄉村教師賦能,提升陽光希望小學的教學質量。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國際科技競爭向基礎前沿前移,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為江蘇科技發展舉旗定向。每當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我會第一時間向科研工作者傳達精神,提振全所員工信心,堅定科技報國信念。作為人大代表,我更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與工作有機結合、一體推進。
“牢記囑托,感恩奮進”,重在實踐、貴在行動。要以走在前、做示范的責任擔當,帶領全所上下以“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和兩個已經通過、一個正在創建的全國重點實驗室的“1+3”創新平臺為載體,加快建成整合創新要素、培育創新人才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速科研工作向新域新質能力轉化,努力攻克“卡脖子”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完全的自主可控;搶抓技術前沿,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研究;加快論證實施重大科技項目,研制更多的“國之重器”;融入“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加速高水平科研落地,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從“研”到“研用”結合取得全面突破。通過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一名考古工作者,更要將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同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結合起來,把“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貫穿始終,更加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更好擔負起新時代的文化使命、譜寫文化強省建設新篇章。
揚州是一座典型的古今疊加型城市,具有層疊、連續、動態發展的城市特點,保存至今的城垣、水系完整而清晰可辨,全國范圍內罕見。揚州城考古是挖掘城市歷史價值、保護文化遺產、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手段。近年來,我們努力搭建專業考古界與公眾之間的溝通、交流平臺,讓公眾充分感知中華文明的悠久歷史、感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文化戰線的人大代表,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上探索新經驗,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貢獻揚州考古人的力量。
隨著全省第二批主題教育全面推進之時,作為鎮人大代表,我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做好新時期人大代表工作,以身作則帶領社區黨員干部扎實推進基層治理,不斷優化群眾生活居住環境,全力助推鄉村振興;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做好困難群體的救助保障工作,精準落實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各項政策,確保兜住底、兜準底、兜好底;努力構建智慧社區服務體系,助推社區在基層社會治理數字化轉型上提質增效,打造線上線下多方共同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