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速遞
天津大學研究生畢業典禮上,2023屆博士畢業生徐永勝被校長點名表揚并祝福。“畢業后,他選擇赴新疆石河子大學任教,相信在祖國西部的教室和籃球場上,我們能看到他和學生一同拼搏的身影。”
憑借優異的本科成績,徐永勝從西安一所高校被保送至天津大學碩博連讀。七年間,他跟隨導師參與各項科研實驗,并榮獲多項國家級榮譽和專業獎項。博士畢業時,海外名校和南京、西安等地高校都向徐永勝拋出了橄欖枝,而他卻最終選擇了新疆石河子大學作為自己科研和生活的新起點。
談到這個選擇,他說要感謝學院的張金利教授,“張老師告訴我,雖然那里的科研條件和生活條件會艱苦一些,但那里非常缺我們這種工程人才。”在老師的影響下,徐永勝越發堅定了自己前往新疆的決心。“我們這些青年人,就是援疆的接棒人。”未來,他將秉承前輩的優良傳統,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在祖國邊疆發光,正如校長在畢業典禮上囑托的那樣:步履不停!
觀點一覽
青年當有志,有志在四方。青年一代學有所成之后,如何讓才能有用武之地、發揮最大價值?徐永勝給出了自己的答案,那就是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徐永勝的選擇,詮釋了新時代青年的擔當與作為。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將青春奉獻給邊疆。能吃苦,能作為,是有志青年的必經之路。徐永勝許下的青春誓言是一位科研人的信念和決心,也是祖國未來建設的希望。
“剩菜盲盒”成新寵
新聞速遞
“剩菜盲盒”風潮主要流行于年輕人當中。“剩菜盲盒”,顧名思義是指餐飲商家將臨期食品或當日未售出的食品,以“盲盒”的形式在網上打折出售。消費者能從盒子中拆出什么,全憑商家當天銷售狀況。
在“萬物皆可盲盒”的今天,將“剩菜”與之組合,打開了臨期促銷、避免食品浪費的新思路,不少餐飲商家對此躍躍欲試。以一家烘焙類門店為例,此前,當天銷售不完的面包,只能通過報損銷毀處理,但這類產品并沒有真正過期,無形中給商家增加了經營成本;而現在,“剩菜盲盒”的概念使余量食物發揮出了“余熱”。
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餐飲品類都適合以這種形式出售。比如面食、快餐等食品很容易因儲存、包裝、標注不當引發質量問題。剩菜盲盒雖然為餐飲企業節約了成本,為消費者提供了高性價比的商品,但其一切的前提應在食品安全的規制內。購買過“剩菜盲盒”的消費者王女士就表示,希望自己買到的菜品可以標注制作時間或者最佳食用期。雖然是低價打包出售,但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商家還是要嚴格把關。
觀點一覽
隨著社會對食品浪費問題的普遍重視及消費者低碳生活意識的提升,未來,臨期食品行業將會有巨大的成長空間。剩菜與“盲盒”組合,打開了銷售的新思路,受益消費者的同時,也有效地解決了舌尖上的浪費這一“餐桌難題”,商家此舉值得點贊。
然而,“剩菜盲盒”也要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推廣。經營者要考慮產品的特點,避免由于經營不當、儲存方式不當而導致的食品安全問題;消費者也應審慎選擇“剩菜盲盒”產品,尤其是對于保質期、服務承諾以及商家的信用風險等進行綜合考量。
通知書里的“北斗七星”
新聞速遞
7月8日,中國科學院大學送出2023年首封本科生錄取通知書。啟封錄取通知書,一支金色“北斗七星”映入眼簾。
組成“北斗七星”的“東生118”產自吉林省西部鹽堿地,是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大豆分子設計育種團隊用7年時間精選培育的耐鹽堿新品種,也是中國科學院“黑土糧倉”科技會戰的重要成果之一。學校介紹,它們的品質,見證了科研工作者敢為人先、敢于向困難亮劍的精神;它們的成長,記錄了國科大師生攻堅克難、與時間賽跑的故事。
在致2023級本科新生的信中,國科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琪寫道:“希望你在收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已在心中埋下一粒科學的種子,把‘科技創新’作為永恒的理想追求,把‘服務國家、造福人民’作為一生的前行方向。”●觀點一覽
袁隆平用一粒種子解決了中國人“吃飯”的難題,中國科學院大學用一粒種子培植了學子心中的夢想。用“東生118”的大豆種子制作成“北斗七星”的形狀,設計出一款別出心裁的錄取通知書,中國科學院大學的匠心與苦心令人感動,令人欽佩。
一份錄取通知書,開啟了美好的大學生活;一粒大豆的種子,喚醒了深埋在心底的夢想和追求。校長的囑托更是像“北斗七星”一樣,指引著學子們奮斗的航向——將青春夢想擲向科學征途的星辰大海,用勇毅擔當應答創新路上的國之疑難,朝著“北斗指明”的方向前進!
為練非遺絕技剃光頭發十五年
新聞速遞
今年,為了練成非遺絕技剃光頭發的小伙子解國強火了。當年,21歲的他為了學成川劇絕活滾燈,下狠心剃光頭發,在川劇舞臺上扮“丑”,一演就是15年。對解國強來說,川劇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種熱愛。
為了學成滾燈,除了剃光頭發,他還付出了很多艱辛和汗水:曾有半年多的時間,他吃飯、睡覺、洗臉都頂著燈,前前后后打碎的燈大概有50個。盡管當時工資很低、生活拮據,每月的房租、吃飯都成問題,但因為心中的熱愛,他舍不得放棄,硬是堅持了下來。為了讓演出更富有特色、精彩有趣,解國強大膽創新,將現代舞蹈元素加入傳統滾燈表演中,在倒立、翻跟頭時仍然保持頭頂燈碗不落,新潮的舞臺表達令人眼前一亮,廣受好評。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正是這份熱愛讓他克服困難,堅持了下來。他說,只要有人看了我的節目之后愿意多了解川劇,這一切就都值得。
觀點一覽
傳統戲曲憑借自身獨特的表演優勢和藝術魅力,在當今時代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找到傳承經典與創新表達之間的平衡,才能讓戲曲中蘊含的中華文化精髓,和真善美的質樸情感傳遞下去、傳播開來。
解國強舍棄了外在之美,不惜剃光頭發,在川劇舞臺上扮“丑”,一演就是15年。其中的熱愛與堅持,自是不必說,更值得點贊的是解國強身體力行傳承中華文化精髓的精神。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揚需要更多像解國強這樣的人,心有文化自信,行有愛國風范。
“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女籃”
新聞速遞
“你永遠可以相信中國女籃。”在2023年女籃亞洲杯中,中國女籃以73比71擊敗衛冕冠軍日本隊,時隔12年后再次奪冠。這次亞洲杯征程,中國女籃克服種種困難,一路擊敗韓國隊、澳大利亞隊和日本隊,這個亞洲冠軍的含金量十足。從2015年亞洲杯決賽35分慘敗于日本隊,到2016年里約奧運會獲得第10名遭遇最差戰績;從2022年時隔28年再奪世界杯冠軍,到2023年奪回闊別12載的亞洲杯冠軍。過去這7年里,中國女籃從低谷中走出,于成敗中淬煉,在賽場上閃耀,這是一枝重新綻放的“無畏金蘭”。
觀點一覽
昔有“女排精神”激勵了無數國人,今有“女籃精神”振奮人心。中國女籃時隔12年后再次奪冠,讓我們看到了女籃隊員們不氣餒、不妥協、不服輸的“中國精神”與“中國風范”。
沒有誰能夠永遠“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當跌入谷底的時候,一個人也好,一個團隊也好,都要有在成敗中淬煉、提純、重生的勇氣和毅力。唯有如此,才能脫胎換骨,重新閃耀。失敗驅不散決心,時間磨不滅鋒利,在困難面前,中國女籃就像鄭薇說的那樣:“我們從未掉過鏈子。”中國女籃用四年寫成了一個蕩氣回腸的好故事,而這個屬于中國女籃的故事還遠遠沒有達到終點。
二十八載苦于淚,而今邁步從頭越,這是中國女籃新征程的開始。
【藺麗燕/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