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巖
(信陽廣播電視臺,河南 信陽 464000)
在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臺需要不斷創新節目形式,以增強節目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吸引更多的聽眾參與到節目中來。這包括但不限于引入新的節目形式,如現場直播、聽眾互動環節等。例如,可以嘗試引入現場直播的形式,讓聽眾能夠實時參與到節目的制作中來,增強節目的實時性和互動性。此外,還可以設置聽眾互動環節,如聽眾提問、投票等,讓聽眾能夠直接參與到節目的內容中來,提高節目的參與度和影響力。同時,還可以通過引入新的技術手段,如VR、AR 等,提高節目的觀賞性和娛樂性,吸引更多的年輕聽眾。
廣播電臺主持人需要具備獨立設置選題的能力,而不僅僅是跟隨熱榜。這需要主持人具備敏銳的新聞嗅覺,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熱點事件。例如,主持人可以通過關注社會熱點,挖掘出有新聞價值的事件,作為節目的選題。同時,主持人還需要具備深入研究和解讀新聞事件的能力,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如社會、文化、歷史等去解讀新聞事件,提供多元化的視角,滿足聽眾的多元化需求。
廣播電臺需要避免節目同質化的現象。這需要主持人在設置選題時能夠考慮到節目的多樣性,避免重復同一主題,以提高節目的新鮮感和吸引力。例如,主持人可以通過設置多元化的選題,如社會新聞、文化評論、歷史故事等,提供多元化的節目內容,滿足聽眾的多元化需求。同時,主持人還需要在節目制作過程中,注重節目的創新,打破常規,嘗試新的節目形式和內容,以吸引更多的聽眾。例如,主持人可以嘗試引入新的節目形式,如音樂劇、話劇等,提高節目的娛樂性和藝術性。
廣播電臺主持人應該致力于提高節目內容的品質,以吸引更廣泛的聽眾群體并增強節目的影響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1.提高節目的制作水平
主持人應該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研究和準備每一期節目。他們可以深入收集有關特定話題的信息,采訪專家或相關人士,并在節目中提供專業的觀點和見解。
2.提升節目的專業性和深度
主持人可以持續學習和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保持與時俱進。他們應該關注行業動態、研究最新的發展趨勢,并將這些信息融入到節目中,提供更具深度和專業性的內容。
3.注重節目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主持人應該注重提高節目的吸引力,使聽眾對節目產生興趣并持續關注。他們可以運用多樣的表達方式,例如生動的語言描述、幽默風趣的解說或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同時,主持人還可以積極參與社交媒體活動,與聽眾進行互動,進一步擴大節目的影響力。
廣播電臺主持人需要密切關注受眾感興趣的熱點事件,并分析這些事件爆火的規律。為了做到這一點,主持人應該具備敏銳的新聞嗅覺,能夠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并從不同的角度解讀熱點事件。
1.保持信息的敏感性
主持人應該密切關注新聞來源、社交媒體、行業報告和其他媒體渠道,并與聽眾進行互動,以便及時了解熱點事件和話題。
2.提供獨特的視角
主持人可以嘗試從與眾不同的角度解讀熱點事件,提供獨特的觀點和見解。這可以包括深入調查、采訪專家或相關人士,并提供多元化的聲音和觀點。
3.把握事件發展
熱點事件通常是動態變化的,主持人應該及時更新相關信息,并在節目中提供最新的發展動態,以保持聽眾的關注和參與。
作為專業廣播電臺的采編記者和主持人,平衡娛樂和嚴肅新聞是至關重要的。盡管雞毛蒜皮類新聞在娛樂領域越來越普遍,但主持人有責任關注這類新聞出現的原因,并認識到它們可能帶來的潛在后果。以下是一些具體的建議。
1.深入了解新聞價值
主持人應該具備分辨新聞價值的能力,確保選擇報道具有重要性和影響力的新聞。他們可以關注社會問題、政治動態、科技創新等領域,提供更嚴肅和有價值的新聞內容。
2.設立專題節目
主持人可以根據需求設置專門的節目板塊,以分別關注娛樂和嚴肅新聞。這樣可以在滿足聽眾對娛樂的需求的同時,提供更多深度和專業性的新聞報道。
3.加強內容選擇和編輯
主持人可以在新聞報道中注入更多的獨立思考和判斷,避免過度渲染雞毛蒜皮類的新聞,同時提供有深度和見解的嚴肅新聞報道。
廣播電臺作為媒體傳播平臺,需要通過多種渠道宣傳和推廣節目,以提升節目的曝光度和吸引更多的聽眾。首先,社交媒體成為了廣播電臺宣傳的重要渠道之一。電臺可以建立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Facebook 頁面等社交媒體賬號,定期發布節目預告、精彩片段、互動活動等內容,吸引聽眾的關注和參與。在社交媒體平臺上,電臺可以與聽眾進行互動,回答他們的問題,收集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提升聽眾的黏性和忠誠度。其次,線下宣傳活動也是宣傳推廣節目的有效方式。廣播電臺可以參與和舉辦各類相關活動,如音樂演出、社區活動、主題講座等。通過開展各類活動,電臺可以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節目,并提高節目的知名度。這些活動也可以提供與聽眾面對面交流的機會,讓聽眾更深入地了解電臺和節目,建立起更親密的關系。最后,合作推廣也是宣傳節目的一種有效手段。廣播電臺可以與其他媒體、機構或個人合作,共同推廣節目。例如,與電視臺、報紙、知名博主等建立合作關系,相互宣傳和推廣,實現互利共贏。通過合作推廣,電臺可以借助其他媒體的影響力和資源,將自己的節目推向更廣闊的受眾群體。多渠道宣傳與推廣是廣播電臺提升節目曝光度、吸引更多聽眾的重要手段。通過社交媒體、線下宣傳活動和合作推廣,電臺可以擴大節目的影響力,與聽眾建立更緊密的聯系。
廣播電臺工作人員需要有意識地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和認知,以實現創新和轉型。首先,要保持學習與拓展的心態。廣播電臺人員應積極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了解行業新趨勢和技術應用。可以參加行業培訓、研討會、學術交流等活動,通過不斷學習與拓展,保持競爭力和創新能力。此外,多樣化的技能培養也是打破固有認知的重要途徑。廣播電臺人員可以培養自己多種領域的專業技能,如編寫、編輯、主持、音頻制作、視頻拍攝、社交媒體管理等。通過掌握多樣化的技能,他們可以在工作中靈活應對不同的需求和挑戰,創造出更具創新性和多樣性的節目內容。在打破固有認知的過程中,跨界合作是一種重要的方式。廣播電臺人員可以與其他領域的人才或機構展開合作,進行跨界創新。例如,與音樂人、藝術家、專家學者等合作,共同制作創新的節目內容。通過與不同領域的人才的交流與合作,廣播電臺可以引入新的思維、新的元素,實現創新。打破固有認知、破界創新是廣播電臺工作人員在轉型過程中的重要任務。通過學習與拓展、多樣化的技能培養和跨界合作,他們可以不斷突破自己的思維限制,創造出更具創新性和多樣性的節目內容。
廣播電臺工作人員需要適應融媒體的發展趨勢,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和能力,以滿足多樣化的工作需求。首先,多領域的學習和培訓是必要的。廣播電臺人員應不斷學習和培養多領域的技能,包括數字媒體技術、數據分析、社交媒體運營、廣告經營等。這樣他們才能在融媒體時代的工作中運用這些技能,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和新興的媒體平臺。其次,廣播電臺人員需要增強本領,提高專業素養。他們應了解行業的最新發展趨勢,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他們還應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能夠在面對挑戰時迅速應對和解決問題。在融媒體轉型過程中,廣播電臺人員要具備經營意識和成本意識。他們需要理解媒體運營的規律,注重經營節目、經營內容,并具備策劃和出方案的能力。此外,他們還要注重連接用戶,了解用戶需求,為用戶提供更有價值的內容和服務,從而提升用戶黏性和忠誠度。融媒體轉型與增強本領是廣播電臺工作人員在當前媒體環境下的重要任務。通過多領域的學習和培訓,增強專業素養、具備經營意識和成本意識,他們可以更好地適應融媒體時代的工作要求,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適應能力。
隨著移動智能互聯時代浪潮的全面到來,以微信、抖音等為主的手機社交媒體平臺已經開始具備信息傳播介質服務的社交功能,具有隨時隨地、溝通更便捷、伴隨性更強、信息推送更及時、傳播更迅速準確等特點。基于以下原因,傳統的廣播電臺更要積極向新興手媒靠攏。
手機集便攜性、智能性、社交性于一體,手媒在其內容傳播和形式展示上不受傳播的空間、地域范圍上帶來的各種限制,一臺小小的智能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收聽信息,在內容傳播這一點上,它具有任何傳統廣播電臺所不可與之比擬的先天優勢。
自媒體時代,人人都是傳播者。社交媒體軟件也正是滿足了信息時代人們之間即時互動、溝通便捷、傳播迅速等需求才越來越廣泛受歡迎的。以微信、抖音等為主的社交手媒軟件的核心功能,其實就是以短視頻、文字、圖片等媒體形式及時傳遞各類信息,最終實現信息更廣泛的傳播。相比于廣播電臺等其他傳統媒體,手媒具有的多媒體即時交流互動溝通功能更為強大。
傳統廣播電臺與手媒的融合,不能僅僅是做媒體內容的搬運工,更應注意充分學習運用移動互聯網思維,在內容、理念、技術、運營推廣手段等方面,充分地借鑒手媒等各種新型互聯網媒體的傳播理念。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傳統廣播電臺吸納的有效聽眾、客戶人群越來越顯珍貴。假如傳統廣播電臺FM 系統能有效地與車載網絡電臺功能進行完美融合,通過內置5G 網絡,在車載移動流媒體服務器上實現車載廣播和移動網絡直播的實時切換,讓廣播用戶隨時隨地獲得即時和全天無縫隙的收聽體驗,那么就是實現傳統廣播電臺FM 功能融入車載新型多媒體智能車機之中的良好組合形式。在如何留住有效聽眾、客戶人群等受眾方面,部分廣播電臺對廣播付費會員制進行了嘗試。綜合來看,建立廣播付費會員制對于廣播電臺的經營發展具有幾大益處。
此前,廣播電臺若想快速增強其用戶黏性,大多通過提升自身節目質量,舉辦一些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以此方式號召廣大聽眾共同參與,增強聽眾的群體身份認同,從而迅速提升聽眾的黏度。當用戶成為付費會員,享受到較之普通用戶更多的服務時,便更容易產生優越感、親近感,從而進一步增強聽眾的黏性,成為留住聽眾的一道堅實防線。
當聽眾成為電臺的付費會員時,會對電臺推出的各類會員福利、會員優惠推送等活動信息等更為關注,可以有效地促進電臺聽眾積極分享更多優惠的付費會員權益信息,通過使用“收聽”功能、“互動”功能和“參與”功能,來增加會員與電臺互動的時間和頻次,極大地提升聽眾對于廣播電臺的價值。
廣播電臺可以通過自身協調與掌握各類免費資源,如電影優惠票、餐飲優惠券、音樂節入場券、加油卡等各類資源,結合廣播電臺交流互動節目中設置的討論熱點、話題、抽獎等活動環節,通過廣播電臺會員會費體系將資源貨幣化,再把帶來的最大價值回饋給廣播電臺。
掌握好廣播會員數據并進行全面系統的管理規劃后,就基本可以得到比較精準全面的廣播用戶數據,確定由哪些類節目來完成哪些類別的服務,確定目標聽眾的收聽及轉化需求規模,測算其購買力,得到廣播線下服務需求的快速精準反饋,進而為廣播會員提供更多精準的線下服務,滿足會員需求,實現收費運營模式的正向循環。
在融媒體時代大潮的推動下,廣播電臺節目本身的整體新聞傳播內容模式和新聞播出渠道模式也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都將意味著傳統新聞專業廣播電臺的工作人員需要具備各種信息綜合采編服務能力。傳統新聞學專業的廣播電臺新聞主持人,不僅需要去進一步夯實自身的文化理論知識技能和各項基本技術專業能力,更需要主動適應網絡社會的要求,全面把握新型媒體網絡傳播發展的相關技術規律,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新思維,具備創新理念和創新的專業能力。
在成長蛻變的過程中,傳統的廣播電臺工作人員還需要更加注意積極、有效地調動整合運用好本地優勢資源,開拓和積極下沉到本地市場,特別要更加注意培育和牢固樹立好互聯網用戶思維,深耕移動互聯網的垂直化、場景化移動應用平臺和市場。
此外,廣播電臺主持人應該多注重學習和培養各自的風格、專長和個性特點,并找到一個對其最為準確的人設定位,把廣播電臺主持人真正培養成為一個“π 型人才”和全媒體主持人,更要真正做到走出錄音間,為各種不同的媒介平臺樹立良好的個人形象和個性化的電臺IP 形象。總之,融媒體時代的廣播電臺需要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適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趨勢,才能最終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