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玥 陳為智
摘 要:熬夜問題已經(jīng)成為年輕一代的突出問題。研究發(fā)現(xiàn),大學生熬夜刷視頻、看小說、聊天、看劇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長期熬夜對大學生的身體、精神、心理和社交健康均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本文在對大學生評估的基礎上,策劃開展六次完整的成長小組干預活動,幫助大學生改變錯誤認知,學習并應用克服熬夜的方法,提高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同時,以健康管理為視角,提出大學生科學睡眠教育和健康管理體系的構建,使個人和學校共同參與大學生熬夜問題的干預過程,以改善大學生的不良睡眠現(xiàn)狀,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大學生熬夜;健康管理;小組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60X(2023)09-0094-04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中國睡眠研究會、科研文獻出版社等機構聯(lián)合發(fā)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顯示,國人睡眠平均時長從2012年的8.5小時縮減到2021年的7.06小時,入睡時間晚了兩個多小時,起床時間也晚了37分鐘。其中,20-29歲的青年群體每天睡眠時長為7.18小時,46.0%的大學生在0點以后入睡,其中30.50%的大學生在0點到1點入睡,10.20%的大學生在1點到2點入睡,5.30%的大學生在2點及以后入睡,大學生熬夜越來越成為一個社會熱點問題。
高校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大學生熬夜嚴重危害了大學生的健康,在高校內開展健康社會工作,建立健全大學生健康管理體系是十分必要的。國內很多學者針對大學生熬夜進行多方面研究,比如研究大學生熬夜的心理機制和大學生熬夜對健康的影響等。但是在健康管理視角下開展社會工作介入大學生熬夜問題的研究不多,尤其是運用小組工作方法解決大學生熬夜問題的更少。
1 相關研究方法綜述
《辭海》中提出24點之后入睡屬于熬夜。黃小靖認為因為具體事務自愿或非自愿超過23點仍未進入睡眠狀態(tài)就算熬夜[1]。本文中將晚于23點睡覺且平均睡眠時間少于7小時的大學生界定為熬夜的大學生。
大學生熬夜問題實際上是一個健康管理相關的問題。為提升高校大學生的健康水平和健康管理能力,在高校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大學生健康管理體系,合理配置健康資源,保障大學生健康管理體系穩(wěn)定運行,引進專業(yè)人員增強高校健康管理服務質量[2]。健康管理的內容包括對大學生健康狀況進行調研、分析、評價、干預、評估等多個方面。目前高校大學生健康管理工作成功開展的關鍵在于一個多方協(xié)作、高效有序、科學設計、手段豐富體系的構建[3]。健康管理可有效減少大學生因不平衡膳食、缺少鍛煉、心理壓力大等而導致的疾病。大學生健康管理關鍵在于“整體良好生活習慣”的建立[4]。
本文以青島某大學在校大學生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熬夜問題現(xiàn)狀以及原因進行分析。(1)文獻研究法。查找收集有關于大學生熬夜和高校健康管理的文獻,通過對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和分析研究,熟悉關鍵概念,了解有關研究信息。(2)問卷調查法。設計一份關于大學生熬夜狀況的調查問卷,通過問卷星線上向大學生發(fā)放問卷,回收問卷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可以清晰地了解大學生的睡眠情況、對熬夜的認知、熬夜現(xiàn)狀和原因。(3)訪談法。選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青島某大學長期熬夜的處于不同年級的大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在征得他們同意的情況下進行訪談,了解其熬夜的原因以及熬夜對健康產(chǎn)生的影響,對所選取的7位組員進行簡單的訪談,初步統(tǒng)計所選取的7位小組成員的入睡時間和熬夜頻率,根據(jù)每位組員的具體情況設計小組方案,每次對小組成員進行深度訪談,評估小組情況。
2 大學生熬夜問題現(xiàn)狀和原因分析
2.1 大學生熬夜問題現(xiàn)狀調查
發(fā)放216份問卷,回收216份問卷,經(jīng)過篩選,其中有效問卷210份,問卷有效率達97.2%。在所調查的大學生中,女生較多,占63.8%,男生占36.2%;年齡分布在19-22歲的最多。從年級分布上看,大四的學生最多,占39.0%,大一的占9.0%,大二的占17.6%,大三的占34.3%。從居住地分布看,居住在學校宿舍的大學生最多,其次是居住在家中,再次是租房居住,居住在其他地方的最少。
通過分析問卷可知,大學生集中在23點-次日1點入睡,大學生的睡眠時長普遍偏短,基本上不超過7小時,入睡時間集中于23點到次日凌晨1點,起床時間集中于7點-8點。問卷結果顯示,大學生普遍認為熬夜對身體健康影響大,其次是對精神健康影響較大,如表1所示。
將晚于23點入睡且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定義為熬夜,由此分析數(shù)據(jù)可知,大學生熬夜現(xiàn)象非常普遍。大學生長期熬夜對身體健康、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交健康產(chǎn)生不良影響。其中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最大,會導致皮膚狀態(tài)變差、渾身無力、脫發(fā)、腸胃出現(xiàn)問題等。熬夜對精神健康的不良影響體現(xiàn)在長期熬夜后大學生會出現(xiàn)記憶力下降、精神萎靡等情況。熬夜對心理健康的不良影響還體現(xiàn)在長期熬夜后大學生會感到焦慮、莫名煩躁、憂郁等。熬夜對社交健康的不良影響體現(xiàn)在大學生長期熬夜后,產(chǎn)生交流障礙、容易發(fā)脾氣、不愿意參加社交活動等。
2.2 大學生熬夜問題原因分析
(1)時間規(guī)劃意識不足。由于群體的特殊性,一些大學生有班級或學生會工作要完成,他們對于學習、工作任務的時間不能合理安排,規(guī)劃意識不足導致負擔加重。據(jù)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38.4%的被調查者認為課業(yè)壓力很大,42.1%的被調查者經(jīng)常在熬夜學習或工作。
(2)自我補償心理。部分大學生選擇熬夜來釋放白天無法釋放的壓力,補償缺失的快樂,夜晚放縱娛樂,逐漸失去困意,難以入睡。他們并不知道熬夜的目的,只是為了彌補白天不能自由支配自己時間的缺憾,不到深夜不睡覺。據(jù)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190位大學生自認為存在長期熬夜現(xiàn)象,其中146位大學生認為熬夜是對白天忙碌的心理補償,他們不知道熬夜具體做什么,沒有目的性。
(3)電子產(chǎn)品依賴。現(xiàn)在網(wǎng)絡越來越發(fā)達,手機、電腦不僅可以應用于學習,還可以用來購物、玩游戲等。很多大學生喜歡睡前看會兒手機,長此以往,養(yǎng)成了手機依賴習慣,進而成癮。他們睡前經(jīng)常看小說、刷視頻,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一兩個小時的睡眠時間轉瞬即逝,導致過度依賴電子產(chǎn)品。據(jù)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76.84%的被調查者經(jīng)常在睡前玩手機,52.6%的被調查者睡前越玩手機越興奮。
(4)環(huán)境影響。住所的光線和室友熬夜等因素會影響大學生的睡眠質量,據(jù)問卷數(shù)據(jù)顯示,190位長期熬夜的被調查者中有139位認為宿舍或者家中有人熬夜對他們產(chǎn)生了影響。此外,復雜的社會所帶來的壓力使大學生感到焦慮、恐懼和空虛,身心都備受煎熬,大學生熬夜問題越來越嚴重。33.7%的被調查者經(jīng)常半夜思考未來規(guī)劃[5]。
3 小組工作干預
3.1 小組活動計劃
制定6次大學生熬夜治療小組的實施方案。7名大學生作為服務對象參與活動,活動地點為小組實驗室,活動時間為每周六上午十點。
第一次活動的主題是“破冰之旅新出發(fā)”。目的是小組成員之間初步認識,了解彼此的特點,培養(yǎng)小組氣氛。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組員擬訂小組協(xié)議書,進行破冰游戲,掌握游戲進展情況,保證每一個組員都進行自我介紹。隨后組員進行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測試,做的量表結果是小組的前測數(shù)據(jù),可以評估小組成效。
第二次活動的主題是“拒絕熬夜我能行”。目的是幫助組員之間建立信任關系,認識熬夜的危害,改變組員錯誤認知。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引導組員思考并說出自己長期熬夜后的不良反應,共同討論熬夜的危害并記錄下來。開展熬夜進急診室角色扮演,讓組員親身體驗熬夜后進急診的狀況,帶入緊張著急的情緒,提升組員對熬夜后果的重視程度。
第三次活動的主題是“分享夜晚時間線”。目的是營造和諧溫馨的小組氛圍,引導組員走進彼此的生活,加深了解,增加小組動力。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組員依次分享夜晚時間線,其他組員點評時間線。通過分享可以發(fā)現(xiàn),組員們晚上躺下的時間并不晚,但是入睡時間很晚,很多組員都有拖延的行為習慣。
第四次活動的主題是“健康管理從我做起”。目的是幫助組員學習戒掉熬夜的方法。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組員分享自己分析總結的克服熬夜的方法,分享所準備的健康管理避免熬夜的方法。
第五次活動的主題是“自古實踐出真知”。目的是分析組員近期睡眠完成情況,鞏固改變成果,并且?guī)椭鋵W會應用在實際生活中。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組員分享近期晚上入睡時間和睡眠時長的完成情況,分享收獲與感受,引導組員深度探究各個克服熬夜的方法,從實踐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第六次活動的主題是“鞏固成果,展望明天”。目的是進一步鞏固活動成果,鼓勵組員將在小組中學到的方法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評估活動成效。活動的主要內容是組員回顧過去的幾次活動,分享參加小組的成長和改變,分享未來的生活計劃,處理離別情緒,填寫評估問卷。
3.2 小組活動評估
(1)過程評估。小組成員評估:組員在社會工作者的帶領下,彼此從陌生到熟悉,建立良好的關系,在小組過程中互幫互助,互相提出建議和分享感受,共同成長,共同改變,增加了正向的同輩群體作用,營造了良好的氛圍。組員在參加小組前對熬夜的認知是意識到熬夜有危害,但是覺得危害對自己無所謂。在小組過程中,經(jīng)過社會工作者的引導和角色扮演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組員意識到熬夜對個人的危害是極大的,改變了錯誤認知,從而提高了行為上克服熬夜的主動性。社工表現(xiàn)評估:在開展小組工作的過程中,始終秉持尊重、接納、不批判等社會工作專業(yè)價值觀。運用澄清、鼓勵和傾聽等技巧,推動小組工作進程。對于不愿意發(fā)言的組員及時給予鼓勵,獲得了組員的好評。每一次小組活動結束后,社會工作者都會進行反思,找出小組活動中的不足,在下一次小組活動中盡量避免出現(xiàn)同樣的紕漏。在開展小組時出現(xiàn)突發(fā)情況時,社會工作者冷靜處理,沒有慌亂,及時為組員提出解決方案,為組員答疑解惑。
(2)結果評估。根據(jù)小組成員參加小組前后的睡眠時長對比看出睡眠時長的變化。小L睡眠時長增加2小時;小P、小H、小X、小Z和小W睡眠時長增加1小時;小Y睡眠時長不變。通過實踐社會工作者介紹的方法,幾乎每一位組員在參加小組后睡眠時長都有所增加。
社會工作者在第一次小組活動和最后一次小組活動中,分別讓組員填寫了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清晰地展現(xiàn)組員參加小組前后睡眠質量的變化,如表2所示。
睡眠質量指數(shù)越低睡眠質量越好。分析量表顯示,小組活動開展后除了小X,其余組員的睡眠質量指數(shù)得分均減少,總分越少表示睡眠質量越好,說明參加完小組活動后,組員的睡眠質量基本上都有所提高,小組活動的既定目標基本實現(xiàn),組員的健康管理意識較參加小組活動前提高了[6]。
小組活動整體結束后,社會工作者對組員進行了小組成效滿意度調查,分析問卷結果可知,組員對小組活動的內容設計、活動安排、與組員互動氛圍和社會工作者服務比較滿意,肯定了社會工作者的付出,對小組活動整體效果很滿意。
3.3 小組活動反思
首先,小組活動歷時16天,整個周期較短。長期熬夜是一個習慣性行為,短時間的小組干預雖然可以起到作用,但是想要徹底改變熬夜這一行為需要長期介入。在結束小組后,社會工作者要定期做好跟蹤回訪,防止組員問題復發(fā),但是本次小組的跟蹤回訪不完善。其次,組員數(shù)量少,結果推廣有局限性。大學生熬夜是一個共性問題,本次小組活動只解決了7位大學生的熬夜問題,樣本數(shù)量較少,只能作為小組工作,是否合適介入大學生熬夜問題的初步探究,具有局限性。
4 建議與措施
(1)合理規(guī)劃時間,提高大學生健康管理意識。大學生要提高對時間的規(guī)劃意識,擺脫拖延的行為習慣,合理安排時間,保證睡眠質量,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例如利用便簽、記事本等手段將學習和工作任務計劃書面化,把堆積的任務記錄下來,同時寫下截止日期提醒自己按時完成,不占用睡眠時間;還可以根據(jù)個人情況設置自我約束與激勵機制,或者邀請朋友對自己進行監(jiān)督。
(2)依托自組織提升大學生健康管理能力。大學生可以依托運動類自組織,相約利用晚上時間去操場跑步,散步或者在宿舍做瑜伽,跳運動操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緩解壓力和焦慮感。在自組織內建立專門的微信群每日打卡鍛煉內容,互相監(jiān)督,通過規(guī)律鍛煉培養(yǎng)自制力,強身健體。自組織內可以定期舉行線下線上交流會,分享近期運動的感受和收獲,鼓勵更多大學生加入運動自組織。
(3)協(xié)同多方完善高校健康管理體系。校方發(fā)揮平臺優(yōu)勢,協(xié)調多方人員定期對大學生開展健康教育活動,比如說開展健康教育專家講座、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等,設立健康教育月、健康關注活動等提升大學生健康管理意識和健康水平。完善大學生健康管理體系,在學校校醫(yī)院的基礎上整合社會工作者、專門的醫(yī)務人員和心理咨詢人員資源,社會工作者可以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協(xié)助學校醫(yī)務人員和心理咨詢人員對大學生進行健康管理,宣傳健康管理方面的知識,對大學生進行專門的健康管理培訓,幫助大學生建立健康管理的思想體系。
(4)建設專業(yè)人才隊伍優(yōu)化高校健康管理水平。高校緊跟時代步伐,依托本校專業(yè)優(yōu)勢,增加經(jīng)費投入,建設特色人才梯隊。招聘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人才,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搭建信息平臺監(jiān)督大學生健康狀況,為學生建立健康管理檔案;吸納優(yōu)秀健康管理師和心理咨詢師等人才,協(xié)同合作優(yōu)化大學生健康管理水平,提升高校健康管理服務質量,提高大學生對學校健康管理服務的認可度。
——————————
參考文獻:
〔1〕黃小靖,許祿華,李婷等.醫(yī)藥院校學生熬夜行為與其危害認知的相關性調查研究[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5,24(20):135-138.
〔2〕萬華軍,熊巨洋,彭瑩瑩,等.健康中國視角下我國大學生健康問題及管理策略[J].醫(yī)學與社會,2020,33(03):55-57.
〔3〕劉晨.“健康中國”視角下我國大學生健康管理體系構建現(xiàn)狀及發(fā)展探討[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0,36(07):55-57.
〔4〕喬茂鳳.健康中國視角下當代大學生健康管理的標準化路徑探究[J].中國標準化,2022,65(02):170-172.
〔5〕唐麗萍,何源明.熬夜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調查分析——以湖南科技學院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8,39(04):130-131.
〔6〕王俊秀,張衍,劉洋洋.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