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思緣,黃依婧,程瀅樂,胡麗偉,蔣淑敏,俞慧娜
(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杭州 310053)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1]當前,家教家風教育存在逐漸被淡化、弱化的趨勢,這也是目前我國家教家風教育的現狀及國家高度重視家教家風建設的必要性。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家教家風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更是多次發表了有關家教和家風建設的重要言論。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推動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提高人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2]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精神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和萬事興。國家富強,民族復興,最終要體現在千千萬萬個家庭都幸福美滿上,體現在億萬人民生活不斷改善上。千家萬戶都好,國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3]全國各地積極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家庭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積極開展各色家教家風建設活動。浙江省作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其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思想道德建設都處于較高水平。家教家風建設作為推進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方法之一,受到浙江省政府的高度重視。浙江省政府頒布實施《浙江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各地積極開展家教家風建設活動。通過錄制宣傳片、舉辦相應活動等方式推進家教家風建設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家教家風具體建設過程中,仍存在形式流于表面、政策落實不到位、推進方式單一、缺乏新意等問題。
為推動浙江省家教家風建設工作,本文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調查,設計兩份問卷,調研學校(中小學、大學)、社區家教家風建設情況,共發放問卷700份,有效回收686份。本文還采用個案訪談法,對各個家庭的家教家風建設的具體方式、現存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為數據和信息獲得作有益補充,以期探索家教家風建設新路徑。
1.1.1 學生主體認識不足,學校重視程度較低
家教家風的培育需要主流文化和時代精神有意識地助推[4],學校是教書育人、培養人才的基地,在家教家風建設中應發揮引領作用。
調查數據顯示(見表1),大部分學校沒有對家教家風建設進行充分宣傳。學校宣傳不到位導致學生對家教家風建設重要性的認識不夠全面,家教家風建設在學校落實較為困難。在進行宣傳的學校中,宣傳方式大多為發布相關推文、開設宣傳專欄、張貼海報等。實際上,學生不會過多地關心這些信息,大多數學生也沒有真正踐行家教家風建設。

表1 學校家教家風宣傳情況
針對家教家風活動情況的調查顯示(見表2),學校對家教家風建設重視程度較低。近1/4的學校未曾開展家教家風系列活動,2/5學校較少開展家教家風活動。學校作為教書育人的主要陣地,書本知識的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家教家風建設宣傳、落實等多通過課外活動的形式展開。然而,多數學校并未對舉辦家教家風系列活動作出硬性要求,導致相關活動實際覆蓋學生數量較少,發揮的宣傳作用十分有限。

表2 學校開展家教家風活動情況
1.1.2 學校家教家風建設能力不足,實踐經驗缺乏
家教家風建設對國家繁榮、民族和諧和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推動家風建設與高校思政協同育人是立德樹人的基本方略。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在家教家風建設過程中存在建設能力不足、實踐經驗缺乏等問題。
當前“家教家風主題”與課程內容融合情況,如表3所示。開展家教家風建設的學校中,僅有16.3%的學校將家教家風主題與課程內容融會貫通,54.8%的學校進行少量的融合,28.9%學校家教家風主題與課程沒有做到融合。作為近幾年的熱點問題,家教家風建設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來說,將家教家風建設納入學生課堂需要較長的時間,在短期內要讓其與課程融合、起到促進作用仍要依靠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講解。但多數教師也是第一次進行此類教學,缺乏實踐經驗,如何將家教家風主題與課程內容進行融合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學校應積極探索將家教家風融入課程內容的途徑,積累實踐經驗,發揮學校在培養學生價值觀方面的作用。

表3 “家教家風主題”與課程內容融合情況
1.1.3 學校家教家風建設總體認識較好
調查“家教家風建設”教育必要性認識,結果如表4所示。可見學校家教家風建設總體認識較好,學生群體雖對家教家風建設了解不夠全面,但對家教家風建設工作的開展多持肯定的態度。91.83%的學生認為家教家風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每一位家庭成員,明確家教家風教育有助于加強對道德品質的培育。
“學校宣傳家教家風更能促進家教家風建設”的觀點得到普遍認同,絕大多數(92.52%)調查對象認為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讓家教家風建設取得更好的效果。且93.5%的調查對象認為有必要加強學校家教家風建設,發揮家校協同育人的作用,為“以校風牽手家風”實現“以文化人、以德育家”提供了思想基礎。

表4 加強“家教家風建設”教育必要性
綜上所述,學校家教家風建設難以滿足新時代育人需求,存在學生認識不全面、學校建設經驗缺乏等諸多問題。學校與家庭同為重要育人基地,高校思政育人與家庭家風建設擁有共同優秀傳統文化基因,具同根同向共通性。如何加強家校協同教育,推進家教家風建設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協同育人,成為新時代教育發展及家風建設亟待解決的難題。
1.2.1 社區居民認識不足,參與意識不強
根據“社區家教家風建設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見表5),19.9%的家庭有明確的家教家風,80.1%的居民認為家教家風是從長輩那潛移默化得來的道理,可見社區家教家風建設存在不足。明確的家教家風不僅能影響家庭各個成員,更能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助力和諧社會建設,讓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家教家風的熏陶,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表5 社區家教家風建設情況
根據“社區活動對家教家風建設的作用”的調查結果顯示(見表6),36.5%的家庭認為家教家風對自己的性格秉性影響大。一方面,因為有規范家教家風的家庭少;另一方面,因為人們對其重要性的忽視。家教家風建設已然成為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家教家風建設有利于家庭精神文明的創建、家庭紅色教育的推進和家庭功能的完善。
與此同時,居民對社區活動也沒有表現出非常積極的態度,多數人表示,不愿意參加社區舉辦的家教家風活動,認為其對自身的家教家風建設作用不大。社區舉辦的家教家風系列活動多為表演、書法等形式,較為單一枯燥。且此類活動多打著家教家風建設的名頭,實際活動內容與真正的建設相差甚遠,如書法比賽僅是書寫家教家風相關的標語,對建設工作的實際開展作用不大。53.8%的居民認為社區活動對家教家風建設起到的促進作用十分有限。家教家風更多需要家庭內部的磨合與言傳身教,但社區活動對家教家風的作用遠比大部分人想的重要。
1.2.2 社區宣傳不足,落實不到位
根據“社會文明條例涉及家教家風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見表7),59.9%的社區文明條例沒有涉及家教家風的相關內容,社區文明條例涉及家教家風內容的部分社區對家教家風的宣傳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并未將家教家風建設落實到社區的治理工作中。許多社區在建設之初就編制了自己的文明條例,此時家教家風建設還未被大力宣傳,所以多數社區文明條例中沒有涉及家教家風的內容。推進建設工作要從思想抓起。目前,家教家風建設愈發受到重視,社區文明條例也應將推進家教家風建設納入其中,做好思想宣傳工作。
近3/4的社區沒有舉辦過家教家風的相關活動,社區宣傳欄很少有關于家教家風建設的宣傳內容,宣傳工作沒有落實到位。可見,社區舉辦的家教家風活動的力度不足,社區對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視程度不夠。
后疫情時代,許多社區重視醫療衛生建設,在人文方面有所欠缺,社區也應重視家教家風建設。家教家風建設中,社區是領頭人,應當鼓勵居民積極參與建設工作,做好家教家風的宣傳,讓建立良好家教家風觀念深入人心,使家教家風活動多樣化、具體化。
1.2.3 社區家教家風建設狀況呈現良好態勢
社區居民對家教家風的作用多持肯定態度,對家教家風的建設逐漸重視。調查數據表明,目前很多家庭沒有明確的家教家風,社區的家教家風建設工作落實不到位,多數社區的條例未涉及家教家風內容,社區舉辦活動也同樣未涉及,社區在家教家風建設工作中發揮的作用并不到位,十分有限。
居民對參與家教家風建設保持積極的態度,家庭氛圍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個成員,根據“家教家風對良好社會風氣形成的重要性”的調查結果顯示(見表8),62.7%的人認為推進社區家教家風建設能夠促進家庭和睦,促進親人相親相愛,促進老年人老有所養,在穩定社會、促進良好社會風氣形成上起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多數社區居委會表示愿意對家教家風建設進行宣傳,將家教家風建設融入社區文明建設中。

表8 家教家風對良好社會風氣形成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社區家教家風建設呈現良好態勢,社區需要嘗試創新建設方式讓更多的社區居民參與進來,切身體會家教家風的建設過程,在實踐中了解家教家風的重要性。
2.1.1 轉變觀念,加強家教家風宣傳力度
推動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形成合力[5]。學校作為培養良好家教家風的沃土,它推動家教家風建設的能力和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強學校內部的優良家風宣傳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真正促進家教家風建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教師”,“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6]。但在實際生活中,家庭教育問題顯著。當前我國家教家風建設的主要困境之一是家風建立方向模糊、缺乏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很多家長缺少教育子女的科學方式,在教育子女和家風建設的問題上,普遍感到焦慮和迷茫。
學校作為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場所之一,應當引導家長承擔起家教家風教育的主體責任,引導家長了解優秀的家風內容,將傳統家教家風思想精髓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向學生強調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加強家教家風宣傳力度,學校應當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將優良家風故事、優秀傳統家訓融入課堂。采用理論聯系實際的方法,將家教家風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向學生介紹我國優良的家風理論內容和優秀家風建設的案例。促進優良家教家風在學生心中扎根,進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品德。中小學可以采用“告家長書”、撰寫優良家教家風德育材料等形式,為家長提供良好的家教家風學習素材,提高家長對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認識程度,促進優良家教家風的形成。
2.1.2 舉辦活動,促進家教家風內化于心
良好家風建設的主體在家庭,學校作為價值觀培養的重要渠道及與家庭并駕齊驅的德育實施主體,應當在家風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7]。學校應當舉辦以家教家風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通過多種形式將優良家教家風內容傳達給學生和家長,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促進家教家風內化于心,學校應當舉辦家教家風主題班會活動,引導學生查閱文獻典籍、地方志,或者通過網絡檢索,選取一些歷史文化名人、當代模范家庭的家風事跡,詳細整理記錄,通過板報、手抄報、短視頻等形式,讓學生深刻體會家教家風內涵,使傳統家庭美德深入人心。
促進家教家風內化于心,學校還可舉辦家庭家風系列活動,如征文、演講等,挖掘提煉身邊家風家訓家規中的優良元素,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文明風尚,使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受到熏陶,加強對優秀家風內容的認識。
此外,促進家教家風內化于心,學校可通過志愿活動、社團活動的形式,開展自我教育活動。使得學生在課余時間也能接觸到優良家教家風,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性。在生活中踐行優良家教家風,真正做到將家教家風內化于心。
2.2.1 重視家庭文明創建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家庭文明建設,多次強調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重要性,要求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8]。“家庭是社會的基本細胞,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家風好,子女教育得好,社會風氣好才有基礎”[9]。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家庭是社會的基礎,在基層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家庭是社會和諧、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重要基礎,推進家庭文明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關鍵[10]。推進家教家風建設工作需要重視家庭文明的創建。
一方面,發揮政府引領作用,各部門協調配合,明確家教家風建設主要內容。政府可在政策制定中融合家風建設因子,將家庭文明的理念與精神貫徹到日常管理活動中,推進家庭文明創建。各城市社區要將家庭文明理念與社區具體人文環境相融合,以此制訂區域的家風建設導向,把家風理念轉變成實質內容。另一方面,發揮社會主體能動作用,主動推進家庭文明創建工作。村委會、居委會定期組織開展文明家庭評選活動、家教家風建設主體活動等,營造文明家庭氛圍。
2.2.2 加強家教家風宣傳工作
傳承弘揚優良家風是加強基層治理的“切入點”,一方面優秀家風具有訓誡和規勸的功能;另一方面優秀家風家訓是實實在在的行為規范和準則[11]。提高社會公眾對優良家教家風的認知度、做好優良家教家風宣傳工作,是其融入基層治理、獲得公眾認可、發揮規范作用的前提。
第一,發揮各種信息傳播渠道的輿論導向作用,利用互聯網優勢,擴大家教家風宣傳面。各地政府部門可在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平臺設立家教家風宣傳專欄,發布典型家教家風故事、文明家教家風標語等內容。第二,招募志愿者,深入基層落實宣傳工作。政府招募“文明家庭”“優秀家庭”成員作為志愿者,深入鄉村、社區開展宣講會,分享自己的所悟所得。第三,營造優良家教家風建設氛圍,重視環境建設。社區、鄉村可以利用現有的人文環境,創新建設、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利用轄區內的祠堂、家廟等建筑場所及其蘊含和承載的價值理念,建設社區特色文化。將家教家風宣傳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將家教家風故事作為壁畫裝飾村莊;家教家風宣傳與社區治理相結合,利用電子屏、社區宣傳欄等宣傳優良家教家風。
2.2.3 做好家教家風實踐工作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要注重把我們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12]。家教家風傳承不僅要內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落實實踐工作。
政府可出臺相應政策,鼓勵將優秀的家教家風融入村規民約、社區治理條例,建設居民公約。各社區可根據地域文化、人文環境、社情民意等,制定適合本社區的居民公約,發揮家庭在社會治理中的自治作用;也可對優秀文明家庭進行表彰,鼓勵社會公眾向其學習。
社區、鄉村可舉辦各類與家教家風有關的活動,家教家風理念融入基層治理日常活動,推動家教家風建設工作。還可以借助一些傳統節日,結合時代發展新需求,發展新形式,發揮傳統節日的價值和教育意義。通過傳統節日蘊含的豐富人文歷史與內涵,向居民傳遞優良中華傳統文化和優良家風內容。
政府部門通過舉辦文明家庭、和諧家庭等優秀典范的評選活動,對擁有良好家訓家風的家庭進行表彰和宣傳,發揮模范作用,增強社會公眾對優良家教家風的認知和理解。結合優良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帶動家風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