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語明/文
《敦刻爾克》是由辛克匹影業出品,美國華納兄弟影業發行的戰爭懸疑片,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該片改編自二戰歷史事件“敦刻爾克大撤退”,講述了當時40萬英法聯軍被敵軍包圍在敦刻爾克的海灘上,面對敵軍步步逼近的絕境,不得不為自己的命運背水一戰的故事。該片在2018年獲得了三項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剪輯,并最終獲得了最佳剪輯獎。電影以簡單而精煉的故事情節,簡明而直接的表達方式獲得了評委和影迷的一致贊譽。這部具有鮮明的極簡主義風格的影片,鏡頭語言樸實無華,沒有過多的花哨特效,沒有任何多余冗贅的劇情,卻使得電影的主題更為突出,讓劇情和人物因此得以深入人心。本文以該電影為例,分析極簡主義在電影中的運用。
極簡主義是一種濫觴于哲學以及藝術領域的流派,以簡化和最小化為理念。核心思想是將多余的元素削除到最小,以使設計更加簡潔、純粹。在哲學思想上,極簡主義強調簡潔、自由。極簡主義從來不否認世界的多元與復雜性,相反,極簡主義試圖以最簡單和最基本的方式呈現出世界和現象的復雜性,貫徹的是“大道至簡”“以不變應萬變”的理念。在商業領域,極簡主義也被稱作是簡約主義或現代主義。
在電影領域,許多導演也以極簡主義為其核心創作理念。極簡主義在電影中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的實驗電影。以俄國的塔特林、法國的馬納可夫斯基和德國的莫霍等為代表的前衛電影導演提倡將電影從敘事中解脫出來,強調電影本身作為藝術形式的表現。這些導演通常使用簡單的裝置進行拍攝,用非線性的結構和攻擊性的剪輯為觀眾創造獨特的電影體驗。21世紀初期,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極簡主義手法在電影制作中被越來越多的導演、制作人所采用,在觀眾群體中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這些電影大多注重情感表達和心理描寫,導演試圖通過最簡單的表現手法傳達出最純粹的情感,例如《斯洛特女孩》《午夜巴黎》《海街日記》等,都是極簡主義電影的口碑之作。這些電影的畫面和情節都非常簡單,但卻能夠傳遞出一種深刻的感受和情感,令人回味無窮。
《敦刻爾克》作為一部典型的極簡主義電影,導演諾蘭在電影中采用了極少的臺詞和解釋,試圖讓觀眾集中注意力,通過圖像和音效來感受電影中的情節以及其所傳遞出來的情感。電影鏡頭十分克制,注重表現戰爭的細節和環境。不僅如此,影片的色彩、音效和配樂都采用了極簡主義的手法,這些元素通過互相搭配、補充,使得影片氛圍顯得更加壓抑、緊張,催人淚下。
《敦刻爾克》中極簡主義手法的運用也體現在時間線的設計上。電影使用“蒙太奇”手法,展示了不同時刻、不同角度下的同一段故事。觀眾在觀看時需要多次轉換觀看角度才能理解完整的故事線。這種時間線設計增加了電影的神秘感和復雜性。
《敦刻爾克》作為一部非常成功的戰爭電影,極簡主義手法在導演對音效的處理上體現得尤為出色。音效是該電影的一大亮點,電影通過極少的對白和環境聲音,讓觀眾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緊張。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敦刻爾克》的音效非常真實,可以讓觀眾有身臨其境般的感受,仿佛自己也置身于戰爭環境之中。例如,敵機飛過的聲音總是突然閃現,讓人心驚膽跳,仿佛自己隨時就可能遭到突襲。每一次爆炸聲的響起,也都讓人毛骨悚然,久久震撼,而不能回神。爆炸結束,在確認英國士兵生還后,影片中突然響起的掌聲和歡呼聲,也讓人感到釋然和高興。這些音效能夠幫助觀眾更好地感受到戰爭的緊張氛圍,共情于人物的命運處境,更加容易投入到電影的情境之中。
在《敦刻爾克》電影中,對話并不是導演想要實現信息傳達的主要方式。因此,電影中的臺詞十分簡短,很少有解釋性對話。觀眾很難通過對話來理解電影中的故事。音效在這種情況下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重點就是烘托情感,該電影是重情感而非重敘事的。例如,影片中海浪拍打在港區的聲音十分清晰,表達了倒霉的士兵們焦慮、不安的心情,因為只有焦慮、不安,自然界和諧的聲音才會被如此放大,聽上去十分嘈雜。這樣的音效使用,使得電影無需任何對白,無需無病而呻,也能讓觀眾深刻理解到導演試圖傳達的情感。
《敦刻爾克》采用了非常多的交叉鋪墊,故事線是非線性展開的。在這種情況下,音效的處理非常重要,可以幫助觀眾感知到充分的戲劇張力,并在場景轉換時使得過渡顯得更為流暢自然。電影中經常出現的波浪聲和笛聲就是這樣的音效。這些音效在場景切換時起到了承接的作用,讓觀眾能有更加連貫的觀影體驗,不會感受到明顯的停頓或間斷。同時,這些音效也可以讓觀眾在從一個場景轉換到另一個場景時,情感保持連續,始終能以飽漲的情緒觀影,獲得良好的觀影體驗。
《敦刻爾克》整部電影對于戰爭環境的體現,有一個經典片段被人反復提及。在電影中,轟炸機在海面上飛行并轟炸英方士兵時,聲音特別突出。首先,轟炸機引擎的咆哮聲很明顯,讓觀眾感覺到飛機的速度和力量。其次,轟炸機的轟炸聲、爆炸驟起的聲音和碎片散落的聲音也非常真實。鏡頭給到其中一個英軍士兵,落下的炸彈距離他越來越近,音效也越來越大。伴隨著爆炸聲音的響起,主角鏡頭遠處的隊友無一幸免,只有主角幸運地躲過了炸彈,但鏡頭隨后并沒有著重表達主角劫后余生的驚喜,鏡頭拍攝的是無數的沙土掩埋在主角的身上,令觀眾更能代入到角色的處境,感受到無力和害怕,仿佛自己也被掩埋一般。與此同時,聲音設計師還添加了其他環境音效,如海風的吹拂聲、海浪的拍打聲,這些聲音效果和形勢緊張的戰場形成對比,讓觀眾越發感到飛機轟炸的危險和周圍環境的動蕩。此外,觀眾還可以聽到敵方轟炸機機槍的火力聲,這也增加了觀眾的緊張感。導演對于聲音音效的使用,貫徹了極簡主義的手法。正是他的克制,有效營造了緊張的電影氛圍,讓人們能更加體會到戰爭形勢的嚴峻。
《敦刻爾克》的成功離不開優秀的配樂。這部電影所采用的音樂風格是非常獨特的,也貫徹了“極簡主義”。電影作曲家是導演諾蘭的“御用作曲家”漢斯·季默,除了《敦刻爾克》,他還與諾蘭合作過《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等知名電影。漢斯·季默有“好萊塢配樂教父”之稱,從他以往的配樂風格來看,他的作品整體還是以合成器與管弦樂的結合為主,旋律層層遞進,氣勢恢宏,以獨特的創意和簡潔的風格而聞名。在《敦刻爾克》中,他繼續了自己的風格,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創新。
作為一部戰爭電影,《敦刻爾克》的配樂需要能夠傳達出軍民的緊張、戰爭的殘酷、深陷戰爭中的人的無助等等情感。為用旋律表現出上述情感,漢斯·季默主次分明,采用鋼琴、小提琴和弦樂器作為音樂的主旋律。之后又以合成器為電影創造其他的音樂元素。經過漢斯·季默的處理和組合,電影配樂最終呈現出了一個獨特的音樂風格——既簡單又復雜,既純粹又戲劇化。
在整部電影中,漢斯·季默的音樂能令人始終保持一種緊張的情緒。在狀況緊急的場景中,他使用高音弦樂器創造了一個能讓聽眾身臨其境般感知到所逼近的威脅的音樂效果,讓觀眾感受到戰爭的暴力和殘酷。而在片中的一些情感場景中,他則使用了更緩慢更富感情的旋律,來表達角色內心世界豐富的情感。此外,他還采用了一些音樂手法,如增加節奏或使用伴奏,為電影的緊張場景的表現增加了豐富的音樂效果。在《敦刻爾克》中,漢斯·季默的極簡主義配樂還非常成功地使用了“聲音擴展”的概念。聲音擴展,意思是通過聲音將人們的思想、情感和想象投射到不同的世界中。漢斯·季默使用音樂來創造一種調的共鳴、一種基本的情感控制,通過這種方式幫助觀眾沉浸式觀影,深入進入電影的情節之中。
《敦刻爾克》配樂中突出的特點之一就是謝波德音階的運用。謝波德音階是一種旋律結構,其特點是將七個音符組合在一起,中間有兩個半音距離,加以音階循環播放,每次銜接時音量都是由大到小,從而給人一種無限延宕的錯覺,使得音階顯得尤為緊張和不穩定。漢斯·季默在電影的主題曲《鼴鼠》(The Mole)中使用了謝波德音階,這個主題曲也在電影中反復出現。在這個主題曲中,謝波德音階被用于體現在短時間內創造出的一種從緊張到釋放的情感變化。這個主旋律通過謝波德音階的不斷運用,搭配弦樂器的使用,呈現出一種懸浮的感覺,讓觀眾跟隨著劇情的發展感受到電影人物所面臨的危機感。總而言之,謝波德音階起到了營造緊張氛圍的重要作用。
除了主題曲,水平略低的裝甲兵進行分類的相關鏡頭也使用了謝波德音階。當軍隊駛向海灘的道路時,嘈雜的甲胄和車鼓聲引出了謝波德音階,為觀眾創造出緊張、壓抑和絕望的氛圍,給予觀眾一種強烈的情感壓迫。配樂中謝波德音階的使用具有鮮明的音樂功能,能傳遞精細的情感并對其進行細致的處理,為觀眾提供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音樂聆聽體驗。
總而言之,漢斯·季默在《敦刻爾克》配樂中對謝波德音階的運用,為整部電影營造了一種緊張、壓抑、絕望同時又充滿活力的氛圍,表現出強烈的情感效果,讓《敦刻爾克》得到了很多好評。
《敦刻爾克》電影的畫面色調顯得非常冷淡,主要是藍灰色色調,貫徹了極簡主義(圖1)。這種冷淡風格的色彩,與電影沉重的基調十分符合,能夠給觀眾一種壓抑感,讓他們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冷淡的色彩也給人一種非常現實和客觀的感覺。和“電影天皇”黑澤明不同,黑澤明在自己后期的彩色電影中,偏愛使用濃烈鮮明的色彩,或是營造恢弘的氛圍,讓觀眾有跨越古今之感,或是帶給觀眾夢境般的體驗,有莊周夢蝶之意境,總的來說,都有一種“非現實”的浪漫主義風格。《敦刻爾克》的導演諾蘭則注重用藍灰色這種冷色調,讓觀眾感受到殘酷而冰冷的現實。死亡是如此真切,以至于讓觀眾生不出對美好未來一絲一毫的幻想。冷淡的色彩讓觀眾感受到一道無法逾越的屏障,使得觀眾能更加沉浸地體驗到戰爭所帶來的挑戰和困境。

圖1 《敦刻爾克》畫面截圖
在《敦刻爾克》結尾時,電影畫面開始趨向于金色。這種顏色讓觀眾的情感有了宣泄的出口,得到了一種解脫,因為這個顏色代表著勝利和重生。與壓抑的冷淡色彩不同,金色代表著光明和希望,能讓觀眾感到高興和輕松。因此,他們在最終走出電影院之時,不會因為過于殘酷的歷史和戰爭而感到得不到解脫的痛苦,反而會因為最后的釋放更珍惜現在的生活,也會主動去反復回味該部作品。
《敦刻爾克》的色彩調色總體來說是非常簡約的,沒有采用過多的圖案和裝飾。這種簡約的調色方案能夠使觀眾排除干擾,更加專注于純粹的情節和故事。簡約的調色方案讓故事變得更加簡單、明了和生動,幫助《敦刻爾克》取得了成功。
《敦刻爾克》之所以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極簡主義手法的運用,這部電影具備了一部優秀的電影應該有的品質,如:非凡的拍攝技巧、出眾的演員表現、專業的制作團隊等。這部電影成功地展現了二戰歷史上敦刻爾克大撤退這一歷史事件,肯定了和平等普世的價值觀念和人類勇敢無畏、追求自由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