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國 王李斌 王暉


摘? ?要? ?城固是陜西獼猴桃產業“東擴南移”重點縣。從城固獼猴桃病蟲發生實際出發,制定了綠色防控技術規程,綜合農業、物理、生物以及化學防治方法,在獼猴桃病蟲害綠色防控區進行了推廣示范。結果表明,綠色防治技術與常規化學防治技術相比,減少用藥2次,減少化學農藥7種,且防效更好,具有持效期長、降低成本、節約人力、減少對非靶標生物影響等優點,可以繼續推廣應用。
關鍵詞? ?獼猴桃;病蟲害;綠色防控;城固
城固是陜西獼猴桃產業“東擴南移”重點縣,2020年“城固獼猴桃”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2021年城固獼猴桃面積38 145 hm2,位居陜西省第三位,年產量超過40 566 t。近年來,城固獼猴桃病蟲害發生日益嚴重,并呈現新的發生發展趨勢,常規化學防治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獼猴桃生產需要,同時因大量施用化學農藥而帶來的環境污染、果品質量下降、生產成本增加等問題凸顯,制約當地獼猴桃產業發展。針對此,我們開展了獼猴桃病蟲害綠色防控示范,取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1? ?示范區基本概況
綠色防控示范區設在陜西省城固縣原公鎮西原社區獼猴桃生產基地,面積200畝,品種為徐香,樹齡7年。同時在綠色防控區300 m外設置了常規化學防控區和空白對照區各10 hm2,品種為徐香,樹齡7年。
2? ?綠色防控技術要點
2.1? ?農業防治
1)加強苗木管理。綠色防控示范區不引入帶病菌獼猴桃苗木,從源頭上阻斷病害傳播,尤其是一些不易被察覺、傳播很快的細菌性病害。
2)科學施肥灌水。針對城固縣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的氣候特點,春季要采取保墑措施減少水分蒸發,滿足獼猴桃生長用水需求,夏季要及時清理排水溝,保證果園不積水。秋季果實采摘后及時施用基肥,以腐熟有機肥為主。春季旺長期根據果園土壤養分狀況和獼猴桃需肥規律配制肥液,與灌溉水一起通過管道系統將水肥均勻、準確地輸送至根部區域,提升肥料利用率,增強樹勢,提高抗性。充分發揮水肥一體化見效快、節約水肥的優勢,在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改善果實品質,提高經濟效益。
3)規范整形修剪。冬季主要是疏剪、短截不需要的枝條,協調生長和結果的關系,同時刮除主干上的翹皮、病疤,將清理下來的樹枝、樹皮及時銷毀,不建議作為有機質還田。春季生長期及時修剪徒長枝,確保枝條均勻分布在架面上,枝蔓之間不交叉不纏繞,保持通風透光良好,降低病蟲發生率。修剪所用工具應注意消毒,不能帶菌操作,以免造成病蟲傳播蔓延。
4)增強生育期管理。花前及時抹芽、疏枝、摘心,減少養分無效消耗;花期著重清除畸形花蕾、病蟲花蕾、弱小花蕾,保護強健的中心花蕾;坐果后及時疏除畸形果、傷殘果、日灼果、病蟲果、超大果等,保留健壯果實,提高優果率。
2.2? ?物理防治
1)設置誘捕裝置。4—9月獼猴桃生育期,可在果園安裝或設置各種誘捕裝置防治蟲害。在果園安裝太陽能殺蟲燈,1盞殺蟲燈可管控20畝果園,懸掛部位距離地面1.5 m,主要用于誘殺金龜子、斜紋夜蛾等成蟲。在果園內懸掛黃色粘蟲板,每畝40張,每月更換1次,主要用于誘捕蚜蟲、葉蟬等小型害蟲。自制或購買糖醋液誘捕器懸掛于水泥柱上,誘捕器間隔距離5 m,每畝10~15個,距離地面1 m。可用500~600 mL礦泉水瓶,按照紅糖、醋、水1 ∶ 4 ∶ 16的比例配制糖醋液,每15天更換1次,主要用于誘捕金龜子成蟲以及一些可能帶毒傳病的昆蟲。
2)果實套袋。獼猴桃落花后30天內開展果實套袋工作,以單層米黃色薄蠟木漿紙袋為宜,一般長15~18 cm、寬11~13 cm,上口中間開縫,一邊加鐵絲,下邊一角開口2~4 cm。
疏果后,1 m2架面保留40~45個果。套袋前,全園噴施1次殺蟲殺菌劑,待藥液干后,選擇晴天,在上午9:00—11:30和下午4:00—6:30套袋。雨后不宜立即套袋。套袋可減少病蟲對果實的危害,避免強光灼傷果實,降低果實農藥殘留。
3)保護骨干枝。落葉清園后,對修剪過的骨干枝進行保護,尤其是修剪造成的傷口,要采取覆蓋、涂抹保護劑等措施防止感病。可以自制石硫合劑生石灰涂白劑(石硫合劑0.5 kg、食鹽0.5 kg、生石灰3 kg、水10 kg)對骨干枝進行涂白保護,起到保暖、消滅越冬蟲卵病菌作用。涂白高度控制在距地面1~1.5 m。涂白劑使用前攪拌均勻,現配現用。
2.3? ?生物防治? ?與野生獼猴桃相比,人工栽植的獼猴桃園因為生物群落的豐富度、多樣性、均勻度降低,一些害蟲的天敵數量減少,導致這些害蟲發生嚴重。針對此,春季可在果園行間撒施草種(推薦苜蓿草、三葉草、黑麥草等豆科或禾本科雜草)生草,一方面能夠為捕食性昆蟲如赤眼蜂、草蛉、瓢蟲等創造良好的棲息環境,以抑制蚜蟲、紅蜘蛛等蟲害,另一方面可以起到減少水分蒸發、預防水土流失、固氮增肥的作用。據試驗,獼猴桃園套種油菜可以達到控制雜草瘋長、吸引蜜蜂、改良土壤的效果。
在營養生長旺盛期及病蟲害防治關鍵期,還可以施用免疫誘抗劑,通過調節植物本身的免疫、代謝系統來增強植物對病原菌的抗性,提高植物抗逆性,促進植物生長。
2.4? ?化學防治? ?當前,化學防治還是控制病蟲害最有效最快速的手段。在綠色防控體系中,化學防治應在保證防效的前提下減少用藥量,優先選擇生物農藥或無機農藥,提高農藥利用率,使用性能更好的劑型,改進施藥器械,注重霧化效果。根據示范區病蟲發生危害情況,結合獼猴桃生長期,采用以下用藥方案。
1)冬季清園后至次年萌芽前,對全園樹干及地面噴施3%中生菌素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40 mL/畝,封園;0.15%四霉素水劑5倍液涂抹修剪留下的傷口。
2)萌芽期至現蕾期,噴施5%氨基寡糖素水劑1 000倍液或4%春雷霉素水劑25 g/畝,撒施2億孢子/g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顆粒劑(用量5 000 g/畝),防治獼猴桃細菌性潰瘍病、葉斑病、蘋毛麗金龜。
3)現蕾期至花期,噴施47%春雷·王銅可 濕性粉劑500倍液+1%藜蘆堿可溶性液劑? ? ? 100 mL/畝+0.5%苦參堿水劑,防治獼猴桃疫霉病、小綠葉蟬、紅蜘蛛等。
4)幼果期至果實膨大期,噴施5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2 g/畝+80%多菌靈水分散粒劑? ? ?1 000倍液+0.5%苦參堿水劑220倍液,防治蚜蟲、葉蟬、灰霉病、小薪甲等。
5)果實膨大期至采摘前,撒施2億孢子/g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顆粒劑(用量5 000 g/畝),噴施0.3%印楝素乳油150 mL/畝,防治蘋毛麗金龜、葉蟬等。
3? ?常規化學防治用藥方案
2022年3月12日噴施4%春雷霉素水劑25 g/畝和70%甲基硫菌靈水分散粒劑800倍液,防治獼猴桃潰瘍病、葉斑病。
4月22日,噴施50%啶蟲脒水分散粒劑? ?2 g/畝或10%甲氰菊酯水乳劑500倍液,防治獼猴桃蚜蟲、紅蜘蛛。
4月29日,噴施25%吡唑醚菌酯懸浮劑40 mL/畝,防治獼猴桃灰霉病。
5月27日,噴施10%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劑20 mL/畝,防治蘋毛麗金龜。
6月25日,噴施40%苯醚甲環唑懸浮劑? ?3 000倍液和5%阿維菌素懸浮劑4 000倍液,防治灰霉病、蚜蟲、小薪甲等。
7月10日,噴施25%嘧菌酯懸浮劑2 000倍液,防治果實軟腐病。
7月25日,噴施21%噻蟲嗪懸浮劑2 000倍液,防治葉蟬、蘋毛麗金龜等。
4? ?病蟲害防治效果對比
依據《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分別調查獼猴桃綠色防控區、常規化學用藥防控區、空白對照區潰瘍病、葉斑病、灰霉病、蚜蟲、葉蟬、紅蜘蛛等常見病蟲發生情況以及防治效果。
4.1? ?對常見病害的防治效果? ?在實施化學防控前,調查獼猴桃園潰瘍病、葉斑病、灰霉病發生情況,計算病情指數。3月22日、5月8日調查綠色防控區、常規化學防控區、空白對照區藥后10天潰瘍病、葉斑病、灰霉病發生情況,計算防治效果。詳見表1。
從表1可以看出,在進行化學防治前,綠色防控區的病情指數均低于常規防治區。使用綠色防控技術對獼猴桃潰瘍病、葉斑病、灰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別比常規化學防治高出23.8%、9.4%、10.8%,表明綠色防控技術在減少化學農藥用量的同時,能有效防控獼猴桃園中的常見病害。
4.2? ?對常見蟲害的防治效果? ?調查各處理區域用藥前的蟲口基數,根據常規化學防治用藥方案,在最后一次用藥后7天、15天、30天調查綠色防控區、常規化學防控區、空白對照區蚜蟲、葉蟬、蘋毛麗金龜蟲口數量,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詳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綠色防控技術防治效果均高于常規化學防治效果,且具有見效快、持效期長的優點。
5? ?小結與討論
當前,陜西獼猴桃產業正在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病蟲發生規律與往年相比有所不同,但病蟲全程綠色防控技術形成于2014年,已經無法滿足生產需要。
陜西獼猴桃適生區主要集中在秦嶺北麓眉縣、周至、長安、灞橋,以及秦嶺南麓部分區域,是我國重要的生態保護區。在這些地區減少農用化學品使用對生態環境的破壞,降低農藥對非靶標生物的影響,推廣綠色防控規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示范結果可以看出,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效果明顯好于常規化學防控,可減少農藥使用2次,減少化學農藥7種,降低病蟲害防控對化學農藥的依賴度,節約生產成本和人力投入,提升獼猴桃質量安全品質和商品價值,應進一步加大推廣應用力度。
參考文獻
[1] 杜超,趙惠燕,高歡歡,等.獼猴桃園節肢動物群落重建及主要類群的生態位[J].生態學報,2011,31(11):3 246-3 254.
[2] 方崢崢,謝利華,柯斧.陜南山地獼猴桃園油菜生草控草技術[J].西北園藝,2022(6):20-21.
[3] 李娟.陜西獼猴桃常見病害生物防治技術及田間應用[D].西安:西北大學,2010.
[4] 楊普云,趙中華,梁俊敏.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模式[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
張建國,王李斌,陜西省植物保護工作總站,郵編710003(西安);王暉,陜西省漢中市農業技術推廣與培訓中心。
收稿日期:2023-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