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際娣
陳田匯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基地的建設,填補了清遠市汽車零配件產業在“汽車后市場”領域的空白,將推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蓬勃發展,同時也是助力清遠實現汽車產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有力抓手,推動清遠積極融入廣東萬億汽車產業集群。
清遠是廣州有名的后花園。近年來,隨著廣清一體化的不斷推進,兩地交通、產業、發展環境的“三個一體化”優勢更加凸顯。擊鼓催征、奮楫爭先,如今,兩地交通來往輕松便利,產業協作親密無間,發展環境風清氣正。
就產業承接方面,“十四五”期間,廣清兩地還將深挖兩市的資源稟賦和產業互補優勢,以先進制造業、綠色生態產業、現代服務業為切入點,共同打造一批千億元級和百億元級產業集群。
近日,陳田匯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基地(以下簡稱“陳田匯基地”)副總裁李永欽很是欣喜,深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多年的他終于在泛大灣區城市群中找到一個交通便利、物流通暢且與廣州聯系緊密的城市承接產業。于他而言,清遠無疑是個不錯的選擇。
今年9月,位于清遠高新區的陳田匯基地奠基動工。李永欽介紹,這是華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也是唯一一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基地。該基地總規劃面積2000畝,一期占地面積110畝,將建設25萬平方米的廠房,現在投資規模大約11億元,一期投入使用后貢獻稅收可達25萬元一畝,創造超2000個就業崗位。
汽車產業是廣東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也是清遠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當前,清遠在推進傳統汽車零部件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也大力引進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陳田匯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基地的建設,填補了清遠市汽車零配件產業在“汽車后市場”領域的空白,推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蓬勃發展,同時也是清遠推動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的方式實現汽車產業節能減排、綠色發展的有力抓手,推動清遠積極融入廣東萬億汽車產業集群。
清遠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劉軍表示,陳田匯入駐補全了清遠汽車產業鏈,連汽車的后時代也囊括其中,解決報廢之后的循環利用問題,這也將為清遠車產業鏈做大做強賦能,該產業成為清遠市下一步扶持的重點。
何為再制造?
隨著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汽車零部件的再制造問題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這種新興的產業模式,既有利于環保,又能提高資源利用率,正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歡迎。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規范管理暫行辦法數據顯示:“再制造產品與新品比較,成本為新品的50%,節能60%,節材70%,減排80%。”
2021年國務院印發《關于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亦明確提出“促進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文辦設備等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加強資源再生產品和再制造產品推廣應用”以來,再制造已經成為實現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和支持循環經濟發展的突破口和重要載體.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可實現減碳減排70%以上,對于汽車制造業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意義重大。

由此可見,再制造產業可謂是名副其實的“綠色”、“低碳”產業。
汽車零部件的再制造,指的是將廢舊汽車零部件進行專業改造和修復,使這些零部件擁有與新品一樣的規格和品質。這是一種有別于傳統翻新的過程,再制造擁有嚴格的標準和工藝流程,其產品質量和壽命并不低于原廠新品。
為何舊零件品質甚至能超過新的零部件?針對這個問題,《小康》雜志采訪了中國汽車協會零部件再制造分會理事長、廣州市花都全球自動變速箱有限公司總裁黃志勇。他介紹,再制造并非簡單將舊的汽車零部件翻新。翻新工藝沒有統一的標準,其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而且使用壽命較短。與之相比,再制造的工藝流程和標準是經過嚴格制定的,其目標就是使再制造的零部件能夠達到原廠新品的標準。現在業內許多體量較大的公司都成立有自己的技術、研發部門,對部分設計不夠科學或者因當時的技術問題而影響體驗感的零部件進行替換、重組,因此許多經過再制造的零部件品質都超過原件。
在實際操作中,從發動機、變速器、轉向機、前后橋等五大總成,到起動機、發電機、空調泵,乃至外觀件四門兩蓋、車燈等,都是需要經過嚴格再制造程序的。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規范管理暫行辦法明確規定,這些零部件的再制造過程,不僅需要專業的技術和設備,更需要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以確保再制造產品的質量和壽命。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汽車零部件的再制造,豪華品牌如BBA、保時捷、路虎等,已經形成了相對完善的體系。在國外進行汽車零部件更換時,往往會明確告訴消費者這是一個再制造的產品,而不是一臺全新的零件。這不僅說明了再制造產品的廣泛應用,也體現了汽車制造商對再制造產品的充分認可。
總體來看,汽車零部件的再制造是一個具有深遠意義的事業。它不僅有利于環境保護,減少廢棄物的產生,而且能夠有效地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推動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在陳田匯汽車后市場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基地智慧產業園,一進門左手邊展示臺上整齊擺放著數個汽車零部件,只見每個零部件都散發著金屬光澤,沒有任何污漬,看起來和新的一樣。仔細觀察會發現,其實這些都是再制造產品。每一個零部件都嵌著一個小標識,標識上除企業商標外,還有汽車再制造的行業標,且清晰記錄了產品型號、序列號、生產日期等基本信息。
陳田匯基地總裁黎永樂介紹,“這些小標識便是這些再制造零部件的‘身份證,這也是防偽標識。”不僅如此,為了確保產品質量,需要通過條碼掃描、RFID自動讀取、關鍵設備自動集成等技術實現產品加工過程數據的實時采集和準確記錄。這些數據包括人、機、料、法、環、測數據等,為質量追溯構建完整精確的數據檔案。
再制造行業發展前景可期
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在廣州已經存在數十年,在過去,廣州擁有陳田村的陳田湛隆汽配市場和廣園東—永福路汽配商圈,在這兩大商圈內,涵蓋汽車幾乎所有的零配件,大到發動機,小到一根橡膠管應有盡有,產業聚集形成完整的產業鏈,人們慕名而去,一時間這兩大汽車零配件再制造商圈名噪一時,甚至吸引了不少國外商人前來“淘貨”。這兩大商圈占據華南區域約80%的零配件交易,產業規模達百億元,產業從業人員達20多萬人。如今,這兩大商圈均在城市發展中“被迭代”。數千家汽車零配件再制造企業被沖散到城市各處,不少企業因行業的特殊性難以在珠三角城市尋得安定的落腳點。
自此,陳田匯基地應運而生。《小康》雜志了解到,陳田匯基地的投資者黎永樂原是經營地產行業的杰雅帝(清遠)有限公司。“我很看好這個綠色低碳的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的發展前景,可以說是拿出整副身家投身、投資這個行業。”黎永樂說。
該基地主要用于承接大灣區核心區廣州陳田湛隆汽配市場、廣園東-永福路汽配商圈等因產業騰挪轉移的優秀企業,園區建成后,計劃引進入駐企業3000余家;實現產值規模可達千億元,稅收亦可達數億元;引進產業人才達20萬+來園區就業創業,每年吸引產業客商及游客達數百萬人。
9月3日陳田匯基地奠基儀式后,首批二十多家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企業就明確將入駐該基地,期待再次抱團。其中包括當前國家發改委驗收通過的再制造試點單位廣州跨越汽車零部件工貿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李振全表示,深耕行業近30載,廣園路商圈取消后自己辛苦經營的公司“無處落腳”很是無奈,他坦言,陳田匯基地的建設,相當于給數千個同行企業一個“港灣”。
陳田匯基地的建設不僅是業內需求,放眼未來,也是時代的選擇。
今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初步核算,2022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31903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27873萬輛,民用轎車保有量17740萬輛,私人轎車保有量16685萬輛。
隨著這些汽車逐漸老化及損耗,汽車零配件再制造行業將成為新興產業。2022年7月,“汽車行業企業推進再制造工作研討會”在山城重慶召開。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呼吁大力發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
他表示,實施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汽車行業責任重大。而零部件再制造是通過再制造工藝對功能性損壞或將報廢零部件進行性能修復或新一次制造,產品的性能達到或超過原型新產品要求。分析表明,零部件再制造可回收報廢產品蘊含附加值70%,降低制造成本30%~50%。發展再制造產業,對汽車行業實施“雙碳”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再制造行業逐步規范化
我國汽車零配件再制造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其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行業規范不足,導致市場競爭亂象叢生,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為解決這一問題,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力促行業規范化發展。
為加強汽車零配件再制造行業的規范管理,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規范管理暫行辦法》(發改環資規〔2021〕528號?以下簡稱《辦法》)。《辦法》共包含八章、三十六條,對再制造企業規范條件、舊件回收管理、再制造生產管理、再制造產品管理、再制造市場管理、監督管理等作出了明確規定。

中國工程院院士徐濱士認為,《辦法》在認真總結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試點工作的基礎上,梳理了再制造產品生產、銷售、管理、監督、政策配套等各方面經驗,從再制造企業規范條件、舊件回收管理、再制造生產管理、再制造產品管理、再制造市場管理和監督管理六大方面系統提出了規范管理要求,與《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緊密銜接,將進一步完善我國循環經濟制度體系,是推動我國再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遵循和關鍵支撐。
《辦法》的出臺讓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從業人員甚是欣喜。“雖然現在政策不太完善,但是已經邁出了第一步,未來就會越來越好。”李振全表示,在過去,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沒有規范的法律法規,總感覺會給人一種事業不夠規范的錯覺,如今國家相關部委出臺政策引導,行業逐步向規范化、高質量發展邁進。
事實上政策的完善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辦法》的出臺并不是我國第一次對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布指導性政策。
早在2019年,國務院修訂頒布的《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允許報廢“五大總成”開展再制造,從法律層面解決了再制造舊件回收合規性問題,有助于拓展再制造企業的舊件來源渠道,促進再制造產業實現快速增長;2014年12月,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GB/T31208-2014再制造毛坯質量檢驗方法》、《GB/T31207-2014械產品再制造質量管理要求》;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啟動首批14家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企業試點。
在廣東這片沃土上,突出制造業當家高水平謀劃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堅持抓大產業、大平臺、大項目、大企業、大環境,把制造業這份厚實家當做優做強。戰鼓聲聲催征急,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行業迎來風口。
李永欽坦言,陳田匯基地建設完成后,集群效應的優勢會更加凸顯,物流、審批、環評等在園區內可以實現統一標準化。同時在專業技能型人才方面,園區也著手與廣東技工學院合作,增設汽車零配件再制造專業。從行業的規范化發展到從業人員專業技能把控,在更加詳細的指導文件出來之前主動排隊站位,攜手眾企業在專業領域攻克卡脖子難題。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汽車零配件再制造不僅要面向國內,更希望有針對進出口方面的關稅政策補充,借助區域性自貿區“兩頭在外”等關稅降低優惠、國際營商環境的高水平開放等便利條件,讓中國再制造能站在國際舞臺與歐美各國同臺競技,同時圍繞“一帶一路”構建跨國的地區性價值鏈,融入長三角、珠三角、大灣區城市群構建世界級產業集群,積極融入全球創新體系,與邊貿國家形成跨國界的產業生態圈。
編輯/麥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