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倩
(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電子政務中心,甘肅 蘭州 730030)
近年來,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農村電子商務物流作為連接農村與城市、連接生存與消費的紐帶,已經成為國內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電子商務物流作為物流服務水平的關鍵環節,也是最后一公里物流的重要節點,而“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一直制約著西部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也影響了整個西部地區農業農村工作的推進。在此基礎上,研究中國西部地區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的發展,解決東西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對于改善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物流發展和促進國內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截至2022年底,西部地區全網高速公路里程僅為1.8萬km,而東部地區則有3.3萬km的高速公路里程。此外,西部地區公路運輸密度也只有東部地區的57%,鐵路貨運量占全國的比重也從2018年的16.6%下降到了2021年的12.8%。這種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狀況導致了西部地區物流成本相對于東部地區高出30%以上,運輸時間也比較長,給物流行業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而且大多數農產品對保鮮有著較高的需求,這要求通過便捷的運輸體系與科學的流通網點設置來降低農產品損耗所產生的損失。除此之外,西部地區的能源供應也面臨著一些困難,中國電力網發布數據顯示,西部地區電力缺口在2019年達到了152億KW·h時,停電等問題給物流企業的正常運作帶來了不小的影響。這些問題都限制了西部地區物流企業在電商市場的發展,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能源供應保障[1]。
截至2021年底,中國西部地區的物流企業數量僅有5.2萬家,占全國總數的18%,而東部地區則達到了23.7萬家。這也導致了西部地區的物流配送能力相對較弱,配送體系比較薄弱。此外,西部地區電商消費者數量相對較少,2019年全國網購買家數為6.3億戶,其中僅有9.4%的網購買家位于西部地區。且西部地區消費者分布較為分散,加上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條件相對落后,缺少大型倉儲配送中心。西部地區物流配送路線相對復雜,物流成本和時間也相對較高。這些基本情況都使得西部地區物流配送面臨著一定的困難和挑戰,需要加大投入,提升配送體系建設[2]。
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的農村電商物流起步較晚,尚處于發展初期,物流企業綜合服務能力有限,未能以供應鏈戰略思維布局物流配送網點,現代信息技術與物流管理的結合度低,難以滿足消費者對物流配送時效性的要求。西部地區的物流企業在經營模式方面相對單一,主要采用的是傳統物流配送模式,這種模式的缺點是物流成本較高、配送時間較長。同時物流企業需要加強自身的技術研發,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提高客戶滿意度,為西部地區的電商市場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西部地區的物流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物流企業的信息化程度也相對較弱。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在物流企業投入較為有限,無法完全滿足農村電商市場對物流信息化的需求。由于物流信息化程度不高,物流企業難以及時跟蹤貨物運輸狀況,這會導致物流成本增加、配送時間延長等問題。同時,由于西部地區的網絡覆蓋率相對較低,這也制約了物流企業在農村電商市場的發展[3]。
物流成本高是國內物流企業普遍面臨的一大問題。然而,中國西部農村人口分布相對分散,人口密度相對較小,配送網點少,配送線路長,總需求量小,往返于農村的車輛裝載率不高,導致農村物流配送成本高。統計結果顯示,單個貨物運送到縣和村的物流成本比率約為1:2。在30 km范圍內,農村配送貨物的物流成本是城市的3倍,而在60 km范圍內,農村的物流成本是城市的5倍。除了中國郵政服務外,順豐、四通一達等主要快遞企業的業務網絡大多建在鄉鎮,城鎮網絡不完全覆蓋,一些落后城鎮仍缺乏網絡[4]。
與東部地區相比,西部地區的交通運輸條件較為落后,交通網絡不夠發達。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交通網密度不夠,這導致在物流運輸方面,西部地區的物流成本相對較高,運輸時間也比較長。同時,西部地區的交通條件不夠穩定,常常會出現自然災害等問題,這會嚴重影響物流企業的正常運作。西部地區的交通運輸條件落后,限制了物流企業的發展,也對電商配送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西部地區的農村電商消費者數量相對較少,且分布較為分散。農村物流需求具有分布面廣而規模小的分散性特征。因此,在規劃配送網點的時候,需要考慮到分布的特點,配送網點布局要合理。然而,在西部地區,由于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的不足,很多地區難以找到合適的配送網點。在這種情況下,物流企業需要更加注重對市場的了解和對配送路線的規劃,以選擇更加合適的配送網點,提高配送效率。
在電商配送中,時效性十分重要,是客戶評價物流服務水平的關鍵指標。然而西部地區的物流企業在配送時間方面的靈活性較差,無法及時地滿足電商消費者的需求。一方面,由于物流企業數量相對較少,配送能力有限,難以滿足消費者對配送時間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西部地區的電商市場發展相對較晚,物流企業在新模式下的經營和服務能力也相對較弱。因此,在西部地區,物流企業需要更好地理解市場需求,加強配送能力,提高配送時間的靈活性,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5]。
農村電商“最后一公里”物流從業人員普遍缺乏電子商務相關知識,而且未接受過系統的物流相關業務培訓,導致物流服務專業化程度偏低。當前西部地區從事農村物流配送的相關人員接受文化教育程度偏低,對電子商務物流系統結構及其運作的理解不充分,服務意識較低,物流綜合服務水平低,客戶滿意度也偏低。
西部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交通運輸條件落后,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滯后,交通網密度不夠,這導致在物流運輸方面,西部地區的物流成本相對較高,運輸時間也比較長。因此,需要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特別是公路、鐵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完善,進一步提高交通運輸的效率和準確度。同時,還需要加強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提高物流企業運營的穩定性和可靠性[6]。
在農村電商物流配送中,配送網點的設置對配送效率和效益至關重要。西部地區農村電商消費者數量相對較少,且分布較為分散,因此需要科學合理地規劃配送路線和設置配送網點,以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同時,配送網點的設置也需要考慮到農村電商消費者的需求,選擇合適的配送網點進行配送,提高配送的準確度和及時性。在設置配送網點的同時,也需要考慮配送網點的統一標準,以便提高配送服務的規范性和可操作性。
在農村電商物流配送中,“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一直是一個難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優化多種組合配送方式,采用多種配送方式的組合,如物流配送、郵政配送、快遞配送等,將各自的優勢發揮到最大,以提高配送效率和配送成功率。此外,還需要引入新技術,如無人機、人工智能等,以提高配送效率和配送準確度。例如,無人機可以用于配送遠程、偏遠地區的商品,提高配送速度和效率;人工智能可以用于優化路線規劃和預測配送時間,提高配送的準確度和及時性[7]。
物流配送人員是農村電商物流配送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職業素質直接關系到配送效率和配送服務質量。因此,需要培養物流配送人員的物流服務意識,強化其職業素質,提高其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以提高配送效率和配送服務質量。加強對物流配送人員的培訓和教育,對從業人員進行系統的電子商務物流業務知識培訓,提高其專業知識和技能,以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和配送方式[8]。
在農村電商物流配送中,為了提高配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需要對配送路線和配送網點進行全面的統籌規劃,以實現規模化配送。為此,可以設立綜合服務站,集中管理和調度物流配送資源,包括車輛、人員等,對配送路線和配送網點進行統一規劃和調度,提高配送效率和準確度。同時,綜合服務站還可以為農村電商消費者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務,如包裝、維修、售后等服務,以提高客戶滿意度[9]。
在農村電商物流配送中,末端物流組織是農村電商配送的關鍵環節,也是農村電商物流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需要調動農村末端物流組織的積極性,加強協作合作,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優化物流配送流程和服務質量,以提高配送效率和服務水平。同時需要加強對末端物流企業的支持和幫助,引導其逐步轉型升級,提升服務質量和配送能力,實現農村電商物流的可持續發展。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制定一系列可行的措施和計劃,逐步加強西部地區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對農村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優化交通運輸體系和網絡,提高物流效率和運輸速度。企業可以通過開發新的配送模式,引入新的技術手段,提升物流配送的效率和質量。同時,也需要注重物流人員素質的提升,鼓勵物流企業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和教育,提高其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此外,還需要積極推動農村電商和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建立穩定、互惠、長期的合作機制,共同開發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推動農村電商物流的可持續發展[10]。
隨著電商行業的迅猛發展,農村電商逐漸成為電商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西部地區的農村電商物流配送仍然面臨著一系列問題,如交通運輸條件落后、配送網點選址困難、配送時間靈活性差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配送網點設置、配送方式優化、配送人員素質提升、綜合服務站建設和物流合作關系協調等多個方面入手,全面加強農村電商物流的發展,實現物流配送的高效、準確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