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輝,王葉子
(西安外國語大學旅游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8)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高質發展, 在提升中國經濟實力和居民幸福指數的同時,快速發展的國內外商貿和旅游活動也促進了中國酒店業的繁榮。 然而相關調查表明,當前中國酒店人才供需之間卻存在著結構性失調與錯位①,國內酒店管理專業主要集中在大專、 中專和高職層次。 定位于中高層次酒店管理人才培養的本科酒店管理專業的院校數量較少, 人才培養國際特色不足,與中高端酒店、國際酒店集團的人才職業能力需求以及中國酒店業未來發展趨勢不相匹配。 因而,迫切需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健全人格與文化自信、 全球視野與跨文化溝通能力、扎實酒店管理知識及現代酒店經營管理理念的創新型、復合型、國際化中高層國際酒店管理人才,以適應當前及未來酒店行業的發展需要。
國際酒店管理人才培養主要涉及學校和酒店兩個重要場所以及相關的組織與個體等。 立足學校與酒店兩個場域的物質與人力資源現狀及各自優缺點,圍繞國際化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戰略,有機統籌多方資源,結合“新文科”建設導向,系統設計酒店人才培養方案與具體活動,最終形成新文科導向下“I-TOC”國際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圖1)。 其中,I 即國際酒店人才戰略(International strategy);T即國際酒店管理思想(management Thinking of hospitality);O 即國際酒店運營能力 (Operation ability of hospitality);C 即跨文化溝通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圖1 新文科導向下I-TOC 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
I 國際酒店人才戰略。 國際化是酒店顧客的內在需求和酒店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涵蓋酒店設施與酒店服務, 是現代酒店業發展的基礎與核心。因而,國際化是現代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戰略和基礎目標, 必須貫穿酒店管理人才培養始終, 體現酒店管理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理論教學、實踐活動等方面。
T 國際酒店管理思想。 酒店中高層管理人員是酒店發展方向的掌舵者和締造者,他們的管理思想與理念決定著酒店的發展方向與前景,是酒店可持續發展的核心。 因而,國際酒店管理人才培養必須注重酒店管理思想與理念的培養與養成,注重管理視野的開拓與思維方式的訓練以及洞悉復雜現象(業態)背后發展規律的能力。
O 國際酒店運營能力。 酒店中高層管理者不僅是酒店發展方向的領路人, 更多時間是酒店日常運營的管理者、執行者。酒店管理者運營能力涉及兩個方面內容,一是酒店管理知識與管理能力;二是酒店業務實操技能。與運營能力要求匹配,國際酒店管理人才培養體系必須在管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學習的同時,通過酒店實踐活動訓練學生實操技能。
C 跨文化溝通能力。 在國際酒店運營管理過程中,必然涉及與國外顧客或外籍酒店高管之間的交流與互動,良好的跨文化溝通是優秀酒店管理者必備的能力②。 然而不同國籍群體之間的有效溝通,并非僅取決于溝通對象之間的語言交流障礙,群體背后的文化、價值觀、思維方式等差異直接影響群體之間的溝通效果。 因而,國際酒店管理人才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培養必須并重外國語言技能與外國社會文化知識學習。 新文科導向。 新全球化、融合發展、國家需求是新文科建設的三重背景③。 國際酒店發展立足三重背景,其管理人才培養也應契合新文科導向,主動融入現代信息技術。
一是創新人才培養理念。新文科導向I-TOC 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突出人才國際管理思想的養成與強化國際酒店運營能力,注重管理者跨文化溝通能力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以人才培養創新理念匹配行業人才需求。 二是創新課程體系。 新文科導向I-TOC 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 創設由語言、專業、信息技術三大模塊構成的國際酒店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打造一專多能人才。 三是創新協同育人方式。新文科導向I-TOC 國際酒店人才培養模式應立足高校,攜手國際酒店、科技公司、行業協會、職業經理和科研工作者等協同培養國際中高層酒店管理人才。
西安外國語大學是一所以語言為特色的綜合性大學,外語種類齊全、師資力量雄厚,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具有培養國際型酒店管理人才的歷史基因和師資優勢。 因此,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自2013 年創建、招生以來,一直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具備健全人格與文化自信、全球視野與跨文化溝通能力、扎實酒店管理知識及現代酒店經營管理理念的創新型、 復合型、國際化中高層酒店及相關服務業管理人才”為專業使命,堅持國際化人才培養戰略(International strategy),創新探索并形成由國際酒店管理思想(management Thinking)、國際酒店運營能力(Operation ability)、跨文化溝通能力(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等三個模塊(部分)有機組成的國際酒店管理人才培養體系,通過與國際酒店、行業組織、專家學者、職業經理、酒店業主、部門主管、一線員工、專業教師等多元主體之間, 進行為期八年的有效溝通、互動與實踐,總結、修訂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2018 年,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以教育部新文科建設為導向, 結合酒店行業市場需求,人才培養方案增加信息技術、 大數據分析相關模塊,最終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文科導向下“I-TOC”國際酒店管理人才培養體系。 受益于“I-TOC”國際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2019 年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位列A 層次、全國排名第23 位。
1.國際酒店人才戰略(I)應用實踐。 國際酒店人才戰略是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與根本,因而國際化始終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 具體實踐舉措如下:(1)專業理論教學突出國際化。 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具備全球視野與跨文化溝通能力……國際化中高層酒店管理人才”。 課程教材以美國飯店業協會教育學院(AH&LA-EI)系列教材為主,課程教學突出雙語或全英教學模式, 外語教學課程比例高達38.75%,并組織學生參與美國飯店業協會職業認證。 (2)專業實踐堅持國際標準。 酒店管理專業與國際著名酒店合作,組織學生在酒店前廳、客房、餐飲等核心部門開展專業實踐活動,專業技能由酒店優秀員工遵循國際標準培訓。(3)國際專業賽事提能力。酒店管理專業與芬蘭CESIM 公司合作,引入酒店與餐飲行業管理模擬平臺,組織學生廣泛參與全球酒店管理模擬大賽,以國際專業賽事促學生能力提升。
2.國際酒店管理思想(T)協同培養實踐。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與國際知名大學、著名酒店集團、行業協會等合作,協同培養學生國際酒店管理思想與理念。 如引入現代酒店業發源地行業組織美國飯店業協會系列教材,國外酒店管理理論結合國外酒店行業發展案例,通過學習、分析、討論、反思等方式,掌握、更新現代酒店管理理論知識、思想理念以及綜合思維能力。 與國際著名酒店集團資深酒店經理人合作, 常態化開設酒店新業態系列講座,拓展學生知識視野,了解業界現狀與發展態勢,前瞻性思考酒店發展。 邀請行業協會領導與國內外大學酒店管理相關科研工作者,每年開設不少于10場次的國際前沿理論與發展趨勢講座,以前沿理論構筑學生國際酒店管理思想與理念。
3.國際酒店運營能力(O)培養實踐。 酒店運營能力涉及酒店管理能力與部門業務實操技能, 但運營能力培養大都是酒店管理專業本科層次課堂教育中的短板。 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深刻認知這一人才培養短板,在課堂酒店管理知識系統學習基礎上,本專業與萬豪酒店集團、洲際酒店集團、雅高酒店集團等國際著名酒店集團開展合作, 通過常態化酒店見習和為期半年的酒店核心部門專業實習, 培養學生酒店運營實操技能。 西外酒店管理專業長期與芬蘭CESIM 公司合作,依托CESIM 公司開發的酒店管理模擬決策平臺, 每學期定期開展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模擬比賽。 學生全員組隊參與、專任教師全程指導,最后推選校內優勝團隊參加全國CESIM“尖鋒時刻”酒店管理模擬大賽。 通過多團隊之間虛擬仿真決策對抗,科學、高效提升學生酒店運營能力。
4.跨文化溝通能力(C)培養實踐。依托西安外國語大學語言教學資源優勢,酒店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英語視、聽、說、讀、寫等語言學習課程,外語課程學分占比高達20%。 后期培養方案修訂,擬增設西班牙語相關課程以拓展學生外語語種、多語言交際能力, 以適應更為廣闊的國際市場空間。同時,酒店管理專業的專業知識教學中也大量開設雙語、全英課程,目前雙語或全英課程學分占比高達18.75%。英語課程與專業雙語或全英課程的共同應用,大幅提升了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酒店管理專業學生歷年大學英語四、六級、英語專業四級考試通過率一直穩居全校商科前列。 跨文化溝通能力培養并不局限于外語語言的應用,也需了解并掌握外國文化知識,酒店管理專業為此專門開設英美社會文化課程,以豐富學生西方文化知識儲備,有效提升學生綜合溝通能力。
5.新文科建設實踐。 新文科建設側重于現代信息技術與專業知識的融合。 酒店管理專業結合專業發展需要與行業趨勢判斷,在原《計算機基礎》課程基礎上,主動開設《酒店客戶管理》課程以系統學習OPERA 酒店管理信息系統, 開設《旅游研究方法》《旅游數據挖掘與分析》課程學習SPSS、AMOS 等數據統計分析方法,開設《python 語言程序設計基礎》《matlab 數據分析與可視化》 等熱門信息技術課程,以促進學生掌握現代酒店數據分析技術、提高學生互聯網背景下大數據分析應用能力,最終促進學生酒店數據分析能力與分析意識、酒店收益管理能力與決策能力的綜合提升。
綜觀全國232 所開設酒店管理專業的本科院校(2020 年數據),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開設相對較晚,但自開設以來堅持“國際化、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定位,積極探索I-TOC 國際酒店中高層管理人才培養模式,人才培養成效巨大。 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于2013 年經教育部批準設立,2017 年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獲批陜西省“一流專業”培育項目,2023 年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位居全國酒店管理專業A 級層次,全國排名第20 位。 上述成績的取得,即是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長期堅持I-TOC 國際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結果,是新文科導向下I-TOC 人才培養模式成效的最佳體現。
西安外國語大學自2013 年開始招生以來,現累計培養中高層酒店管理人才163 名 (截至2021年7 月)。 據麥可思公司2022 年調查顯示,畢業生對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課程設置的合理度評價高達91%,對專業教學的滿意率達95%。 同時,歷年就業率均高于95%,遠超全國管理類專業就業率平均水平。 歷年畢業學生中,選擇赴境外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學位者16 人, 境內高校攻讀碩士學位者15 人。
得益于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新文科導向下的“I-TOC”人才培養模式,畢業生普遍洞悉國際酒店管理先進理論,具備扎實的國際酒店運營能力和良好的跨文化溝通能力,因而倍受用人單位青睞。 據畢業生就業跟蹤調查顯示,西安外國語大學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從事酒店管理工作者比例達53.99%,現多工作于萬豪國際酒店集團、洲際酒店集團、雅高酒店集團等國際著名酒店集團旗下品牌店,酒店總經理對畢業生評價極高。 調查同時表明,在酒店工作兩年及以上的畢業生,現大都已升任酒店部門主管或經理,職業發展前景明朗。 如2017 屆畢業生某同學,現任雅高集團旗下品牌昆山瑞士大酒店人力資源部經理;2019 屆畢業生某同學, 現任洲際酒店集團西安經開洲際酒店人力資源部人事主管。
酒店管理專業是全球十大熱門行業之一,高級酒店管理人才更是全球稀缺型人才。 酒店管理專業作為理論與實踐高度結合的專業,既需要先進的管理思想與人才理念,同時也需要極強的酒店運營能力、跨文化溝通能力和全球視野。 新文科導向下“ITOC”國際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是基于國家教育導向與酒店行業需求而探索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同時也是經多年人才培養實踐證明有效的高端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不僅能夠滿足現代國際酒店管理人才培養需求,也較好地契合了未來酒店運營發展的新趨勢。 因而,各高校酒店管理專業有必要立足各校人才培養實際, 圍繞新文科導向下 “ITOC”國際酒店管理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有效應用、拓展,共同推進契合未來中國與全球國際型酒店發展需求的高級管理人才培養。
注釋:
①王玨.“用工荒”背景下的酒店業人才供求對策[J].企業經濟,2013(09):120-123.
②王文慧,咸麗楠.建設旅游強國背景下酒店國際視野人才培養體系設計[J].當代旅游,2021(17):65-67.
③金祥榮,朱一鴻.新文科建設:背景、內涵與路徑[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2,44(01):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