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英,周曉輝,劉夢巖,王建忠
(河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0)
2016 年 《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指出,在貧困地區發展中藥材產業,讓貧困戶參與其中,實現精準扶貧。 2017 年《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提出,中藥材產業扶貧要提高中藥材質量。 2018 年《全國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建設規劃(2018—2025)》提出,建設七大地道藥材產區。在各種政策的扶持下,中藥材種植面積高速增長,到2020年底,全國注冊的中藥材合作社達到了283243 家,種植基地超過12300 個,種植面積達到4358 萬畝。
河北省是中藥材產業大省,中藥材產業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 2019 年,河北省印發《2019 年河北省中藥材產業發展指導意見》, 意見中指出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 尤其是貧困地區中藥材種植面積。2021 年,河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加快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突出道地、綠色發展等原則, 到2023 年中藥材種植規模要達到235萬畝的目標。 近幾年來,河北省中藥材產業在扶貧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灤平縣中藥材產業帶動貧困戶9750 戶、16789 人。 阜平縣中藥材產業帶動6750 貧困戶,9321 人增收, 平均人均年增收3655元。 巨鹿縣在32 個貧困村發展金銀花產業, 帶動4.8 萬人脫貧,占全部貧困人口(8.5 萬)的56.5%。
中藥材產業是河北傳統優勢產業,目前全省種植中藥材173.74 畝;其中優勢產區種植規模為136萬畝,總產量67.1 萬噸。 2018 年河北省評出內丘、隆化、灤平、蔚縣、安國、涉縣、巨鹿、邢臺、圍場和青龍10 個道地藥材產業大縣,其中有七個是貧困縣。巨鹿縣道地藥材金銀花的種植面積多達13 萬畝,占全省種植面積的84.6%。 內丘酸棗仁、平泉杏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的桔梗和和安國的栝樓是全國最大的生產集散地。
2019 年河北省中藥材種植面積在萬畝以上的品種達到28 種。 其中,種植面積比較多的前三種是黃芩、柴胡和山藥,分別達到50.97 萬畝、19.54 萬畝和17.01 萬畝。 另外,種植面積10 萬畝以上的有金銀花、酸棗、枸杞和山楂,超過5 萬畝的有黃芪、連翹、桔梗、苦參、知母、防風和牡丹。2018 年河北省評出10 大道地藥材產業大縣中有七個是貧困縣。 巨鹿縣道地藥材是金銀花和枸杞,金銀花的種植面積多達13 萬畝,占全省種植面積的84.6%。 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是桔梗和黃芪道地藥材產業大縣,桔梗是全國最大的生產集散地。 蔚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8.2 萬畝,道地藥材知母種植面積達到1.5 萬畝。灤平縣中藥材總面積超過13 萬畝, 建成省級中藥材種植示范園7 個。2019 年河北中藥材種植面積在5 萬畝以上的見表1。

表1 種植面積5 萬畝以上品種 (單位:萬畝)
河北省阜平縣等28 個國家級貧困縣和17 個燕山-太行山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縣, 把中藥材產業作為特色產業重點發展,促進了中藥材種植面積的迅速增長。 蔚縣在2017 年時中藥材種植面積是6.65 萬畝,到2019 年增長到10 萬畝,短短2 年的時間增長了50.4%。 2020 年種植面積有所減少,保持在8.2 萬畝。內丘縣中藥材種植面積2020 年達到15 萬畝,與2017 年相比,增加了50%。 靈壽縣丹參產業發展較快,種植面積達到2.5 萬畝。阜平縣目前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了10 萬畝,比2017 年增長了近一倍(表2)。

表2 種植面積增長較多的貧困縣
貧困縣為了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采取“合作社(基地)+種植戶(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將種植戶和合作社相結合,促進了貧困縣中藥材產業的發展。隆化縣通過打造中藥材示范基地等, 有效地促進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壯大,2020 年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14.8 萬畝。 行唐縣通過建立中藥材種植聯合體,種植面積接近5 萬畝。 南和縣通過黨支部把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目前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3 萬余畝。尚義縣吸收850 戶貧困戶采用入股合作社, 貧困戶每年都能獲取收益。豐寧縣建設萬畝道地藥材基地,中藥材產業發展迅速,種植面積達到9 萬畝。內丘縣建有中藥材種植基地, 中藥材年產量約14 萬噸,產值20 億元,覆蓋125 個村,帶動8 萬多人增收(表3)。

表3 貧困縣中藥材種植模式
貧困縣采取各種措施促進中藥材產業發展,規模種植面積不斷增加。 阜平縣在2016、2018 年分別出臺中藥材扶貧產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根據中藥材種植面積給予補貼,有效促進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為了鼓勵擴大種植規模,2018 年種植面積達到10 畝才可獲取補貼(表4)。

表4 2016 年阜平縣中藥材種植面積補貼標準
內丘縣2019 年施行“531”財政扶持中藥材政策,重點為種植大戶。 中藥材種植面積超過100 畝、藥材生產期為三年以上的藥園,縣財政資金分三年給予補貼,每畝每年補貼金額分別是500 元、300 元和100 元。 圍場縣對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0 畝以上的,每畝補貼300 元,金蓮花每畝給予1600 元的補貼,分三年發放。 對在林下種植多年生道地藥材,集中連片在100 畝以上的,每畝補助300 元。 巨鹿縣2019 年扶持82 戶脫貧戶種植金銀花等中藥材184.9 畝,每畝補助900 元。 隆化縣對引進、培育優良道地藥材北蒼術種子種苗, 每畝補助600 元;桔梗種子種苗每畝補助40 元。 灤平縣中藥材種植補貼如下表所示,除了藥材種植補貼之外,對中藥材加工企業從土地方面給予優惠,對購買中藥材機械設備的,新建、改擴建中藥材晾曬、倉儲等加工設施的,也可獲得一定的投資額補貼(表5)。

表5 灤平縣中藥材補貼標準
2020 年的新冠疫情, 為中藥材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疫情類中藥材品種價格出現大漲大跌的狀況。 疫情類藥材中連翹全年漲幅達到61.54%,板藍根、金銀花、藿香等都出現了一定的漲幅。 內丘縣南劉莊村是金銀花種植基地,由于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利咽止痛的作用,新冠疫情促進銷量增加,南劉莊村與韓國、日本簽訂了20 噸金銀花訂單。 另外,一些野生藥材價格也出現了上漲,如酸棗仁等; 價格下跌品種中70%為人工種植品種,如蒲公英、桑椹、花椒、薏苡仁等。
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續影響,2021 年6 月至2022年1 月,中藥材的交易量低于往年同期水平。2021 年出口量比較多的15 種藥材分別是肉桂、 紅棗、 枸杞子、當歸、地黃和白術等,除了黃芪、地黃和白術外,其他都是藥食同源藥材, 占比達到80%。 河北省2021年1—4 月份出口7884 萬元,同比增長達到19.9%。
近幾年來, 許多貧困縣通過創新中藥材種植模式,如“仿野生種植”“果藥間作”等模式,促進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青龍縣山多地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在果園中種植中藥材,成效顯著。興林種植專業合作社從2002 年開始,在板栗、核桃等果樹之間種植中藥材,目前已達到1300 多畝。 灤平縣承德久財農牧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采用“果藥間作”“藥藥間作”的種植模式,提高了中藥材的種植效率,帶動農戶脫貧致富。 內丘縣的柳林鎮崔家莊、柳林溝等村通過“仿野生” 種植中藥材, 農戶每畝的收入比原來提高了1000—6000 元。 青龍縣的仿野生種植中藥材,每畝平均年收益可以達到1500 元,中藥材種植模式的創新發展,為種植者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河北省中藥材種植規模逐年增加,2022 年種植面積達到225 萬畝。 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貧困縣招商引資,培育龍頭企業,中藥材產業經濟效益顯著增加,但是對種植戶來說,沒有加工能力,主要是產后直接銷售,難以獲取增值收益。 巨鹿縣與企業、科研機構合作,進行金銀花產品研制開發。 目前已經開發成功20 多種產品, 提升了金銀花的深加工量,每年可深加工金銀花6000 噸,但是加工量只達到年產量的一半,還有一半是以原料出售,造成金銀花增值收益較低, 沒有發揮出產業的良好效果,深加工能力還需提升。
河北省中藥材品種比較多, 種植面積較多,但是品牌知名度不高。 安國紫菀、涉縣柴胡、連翹、蠡縣麻山藥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 巨鹿金銀花、枸杞、靈壽丹參、燕山北蒼術、井陘連翹、花椒等獲得國家地理證明商標。 入選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的有安國中藥材、巨鹿金銀花、興隆山楂和邢臺酸棗。 28 種種植面積萬畝以上的品種中,獲得地理證明商標的品種并不多。 全國不少省份都有金銀花種植,河南封丘、山東平邑和河北巨鹿是北方三大金銀花產地。 巨鹿縣金銀花年干花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60%, 但是市場認可度不如河南商丘金銀花。巨鹿枸杞2017 年種植面積和產量占全國的1/4,但與豐寧枸杞相比,知名度還存在差距。 內丘縣是全國最大的酸棗仁生產和銷售集散地, 年產酸棗仁3.3 萬噸左右,占全國市場份額的90%以上。 但是河北地區的些藥材在品牌建設方面不足,需要加強。
很多貧困縣鼓勵規模種植, 近幾年中藥材種植規模增長迅速,但是由于各種原因目前還存在很多散戶種植。 農戶種植中藥材,規模不大,技術水平不高。為了提高產量、防止藥材腐爛(根莖類藥材在雨水較多的時候容易腐爛)、獲取更高收益,會增加化肥農藥用量。最終是產量提高的同時,農藥殘留也高,影響藥材品質,難以達到應有的藥效。 在銷售時價格遠低于野生綠色優質同種藥材,如野生防風的價格50 元/公斤左右,而普通防風的只有幾元錢。 農殘和重金屬超標將會嚴重影響家種中藥材的銷售,影響種植者的收益。 巨鹿縣金銀花主要是散戶分散種植,產出量能夠得到保障,但品質卻不能完全達標。
隨著科技創新、技術進步,中藥材種植機械化程度不斷提高, 但是中藥材采收機械化程度較低。中藥材品種較多, 不同的品種采收情況存在差異,難度不同。 有的中藥材比較容易實現機械化采收,有的中藥材由于自身的采摘特性,機械化采收存在難度。 金銀花、枸杞等中藥材成熟時間不一致,需要分次采摘,機械化采收難度較大,依靠人工采收,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成本偏高。 金銀花采摘時間最好在早晨7 點前和晚上7 點左右,還需及時采摘,否則會影響品質。 目前已有的金銀花采摘機自動化程度比較低,應用不夠廣泛。 承德市黃芩采收主要依靠人工, 山地連翹采收由于地勢高也是人工采摘,導致采收成本比較高。
貧困縣地區中藥材大多是農戶小規模、分散種植,雖然有的地方已經開始推進規模化、標準化種植,但總體上種植方式落后,產業化水平低。 有的中藥材已經開始仿野生種植、 野生撫育種植模式,但不具規模。 種植戶缺乏市場判斷能力,往往跟風種植,同時由于土地規模的限制,制約中藥材產業集中連片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種植戶產出的中藥材大多是直接銷售給收購小販,收購小販再轉手賣給其他收購者,銷售過程中間商較多,經過層層盤剝,種植戶收益獲取較少。 種植戶種植規模小,在產品銷售時也沒有定價權,交易中處于劣勢,也進一步阻礙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貧困縣中藥材種植戶分散,大多沒有進行過系統技術培訓,本身不具備專業知識,在中藥材種植過程中不能進行科學化、精細化管理,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 不懂專業知識、缺乏專業技術指導,制約了中藥材產業的發展壯大。 另外,種子種苗質量有待提高。 目前中藥材種子多是由農戶等自行留種繁殖,種子質量良莠不齊,進而繁育的種苗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由于中藥材的種苗一般情況下自行繁育,種子的低質量導致出現的種苗質量不高,種苗質量最終影響了中藥材的質量和產量。
隨著各貧困縣中藥材種植面積的不斷增加,種植戶也獲得了相應的收益。 目前中藥材銷售,很多是采收產品后直接銷售, 或者是簡單初加工后銷售。 可以通過延伸中藥材產業鏈,提升中藥材產業增值收益。 貧困縣可以通過與科研院所合作,加大中藥材產品開發,引進先進藥材加工設備,改良現有設備,提升加工能力,減少有效成分散失,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中藥材產業增值收益。 為了增加中藥材產品附加值,無論是改進中藥材生產、加工等設施,還是開發新產品、研發新技術等措施,均需政府增加投入。 利用先進設施、技術大力發展產地初加工業務,通過加工實現中藥材增值收益。
為了促進中藥材扶貧產業的發展,可以加大中藥材知名品牌建設。 一是從種植上進行規劃,鼓勵種植道地藥材品種,以道地藥材優良品質取勝。 二是一定要利用傳統媒介平臺、新媒體平臺等多途徑進行宣傳,支持爭創省級和國家級品牌,通過提高市場競爭力和提升知名度,讓更多的人認知道地藥材。 三是聘請專業的鑒定機構對藥材成分進行鑒定,以科學數據證實藥材的品質,實現優質優價,建設道地品牌藥材。
在大健康的時代背景下, 隨著河北省中藥材種植面積的擴大,中藥材產量的增加,提高中藥材品質迫在眉睫。隨著新藥典的出臺,要嚴控中藥材的農殘和貴金屬含量。 中藥材的品質與人們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 只有保證中藥材的品質, 才能實現優質優價。 為了提高中藥材品質,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一是對中藥材種植者提供技術支撐, 聘請專家對他們進行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種植技能,在保證中藥材質量的同時提高產量。 二是為中藥材種植戶提供優良品種,只有從源頭上保證品種,才能保證藥材品質。在種植時,一定要對藥材種子進行篩選,確保品種優良。三是一定要將道地藥材種植在適宜區域,保證藥材生長的氣候、土壤、地質等適合,這樣才能生產出優良品質的藥材。 四是鼓勵種植戶使用生物農藥和有機肥,種植出綠色高品質藥材。五是選擇合適的采收時間和智能化的采收機器,保證采收藥材的品質。六是政府可通過補貼生態農業技術等政策, 鼓勵種植戶重視和采納生態種植技術,從而實現生態種植。
針對目前中藥材采收主要是靠人工、費用比較高的現象,應該提高中藥材機械化水平,降低成本,增加中藥材收益。 首先應注重中藥材播種機的研發,根據不同種類中藥材種植的特點,研發不同的機械,提高中藥材種植機械化水平。 其次,對中藥材進行機械化、科學化過程管理。 再次,根據不同中藥材采摘的特點,研發多樣的采收設備,減少人工采摘費用。 如對于山地種植的黃芩,需要開發適用山地采收的機器設備。 通過中藥材機器設備的使用,提高從種植到采收全方位機械化水平。
阜平縣、 內丘縣對中藥材種植者給予補貼政策, 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藥材種植者的積極性,增加了中藥材種植面積。 根據種植面積進行補貼,鼓勵規模種植, 阜平縣中藥材種植面積從2017 年的5.332 萬畝,增加到目前的10 萬畝。 其他貧困縣根據實際情況增加中藥材補貼,不僅可以提高種植者的積極性,還增加了他們的收益。 根據種植面積進行補貼時,一定要確保種植面積真實準確,防止為了獲得補貼虛報面積情況的發生。 在按面積進行補貼的同時,可以以產值作為參考指標,避免為了獲取補貼,出現只種不管現象。 為了獲取補貼,只種不管,不僅浪費了資源,還背離了補貼政策的初衷。
道地藥材的生長需要特定的地理環境,只有在特定的氣候、土地、水源等條件下,才能產生獨有的藥性,才能保證中藥材的道地藥性,發揮應有的作用。 河北省10 大道地藥材產業大縣中,巨鹿縣是金銀花種植大縣;內丘縣是全國最大的酸棗仁生產基地;蔚縣是全國三個款冬花主產區之一。 貧困縣不能只注重產量,一定要保證中藥材的道地藥性。 貧困縣應該根據本縣的實際情況,利用當地特有的資源優勢,增加道地中藥材的種植面積,加快中藥材標準化、規模化種植,依靠道地藥材特有的藥效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貧困縣應建立種子種苗繁育基地,從源頭上保證種子高品質,進而培育高質量種苗。 種子種苗繁育基地的建設應從全省出發,合理布局,開展道地藥材種子種苗的繁育。 首先,從種子采收、挑選整理、檢測包裝等實現標準化,注重每一個環節,保證種子的質量。 其次,為了培育高質量的種苗,建設種苗所需的大棚等育種設施,滿足種苗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等條件,培育出高質量種苗。
根據現代人養生觀念,對進行深加工,創造更多收益。 同時,對加工中的下腳料部分,也要廢物利用,可用來生產飼料、肥料等副產品,副產品有市場,也能創造收益。 利用中藥材規模種植基地,在中藥材開花時節,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旅游,打造賞藥花、品藥膳、喝藥茶、識藥理的現代中藥材產業鏈模式,挖掘中藥材產業的文化價值,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戶收入,以中藥材產業發展確保脫貧戶持續增收。
對中藥材進行統一分類整理、 儲存和銷售,提升中藥材初加工能力、倉儲能力、包裝能力和物流能力。 通過中藥材初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通過物流增強中藥材產品的流通轉運,為當地創造中藥材增值收益。 倉儲物流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解決一定數量的農民就業問題,創造更多收益,促進中藥材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