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油菜提早抽薹開花現象時有發生。由于抽薹后油菜耐寒抗凍能力顯著下降,次年如遇特殊低溫天氣,就會導致部分油菜出現不同程度的凍害,少數田塊甚至整株、整片被凍死。
這是造成秋播油菜提早抽薹開花的最主要原因。近年來,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溫室效應增強、氣候逐漸變暖的影響,冬季氣溫逐漸偏高,部分年份“冬季不冷”的現象表現得特別明顯。如果當年秋季降雨量適中、土墑適宜、施肥充足,油菜生長就會異常旺盛,導致部分按照常年播種期種植的油菜提早抽薹,次年春季提早開花。
近年來,油菜種植有通過早播追求“早發”的趨勢。正常年份“早發”能夠在年前擴大油菜綠葉面積,增加其養分積累,搭起豐產骨架,不但能實現壯苗越冬,還能通過越冬期間采摘菜薹實現“一菜兩用”,增加經濟收入。但在冬季氣候變暖的大環境下,油菜播種期還是應適當推遲,因為過早播種有年內抽薹的風險。特別是遇到暖冬年份,如果油菜播種過早,油菜生長發育進程過快,就極易出現油菜營養生長期縮短、生殖生長期提早,出現提前抽薹的現象,個別品種甚至會在年內開花。
油菜屬低溫長日照作物,由營養生長期轉入生殖生長期需要通過“春化階段”。油菜品種按照通過春化階段所需溫度不同,可分為冬性、半冬性和春性三大類。其中冬性強的大多為晚熟品種,對低溫要求嚴格,通過春化階段要求的溫度低、時間長,此類品種秋季適當早播不易抽薹開花;春性強的大多為早熟品種,對低溫要求不太嚴格,秋季如果播種偏早,稍遇低溫即可通過春化階段,年內很容易抽薹開花;半冬性品種則介于兩者之間。如果選擇偏春性的早熟油菜品種,秋季播種過早就容易出現早薹早花,冬暖年份也容易在年內提早抽薹開花。
油菜需要合理密植,但在實際生產中,很多種植戶因為擔心播后缺苗,常常加大播種量。采用育苗移栽的,如果苗床密度過大,又未適時間苗、及時移栽,不僅會出現“高腳苗”,還會導致油菜因營養不良而提前抽薹,進入生殖生長期。采用直播的,由于油菜間苗工作量大,很多種植戶不愿意間苗、定苗,也會導致田間油菜群體密度過大,苗與苗之間養分競爭激烈,出現“苗荒苗”,油菜提前結束營養生長期,進入生殖生長期,年內出現抽薹開花。如果遇到暖冬干旱氣候,抽薹開花現象就更為嚴重。
土壤瘠薄、肥力低下,施肥較少、氮肥不足,持續干旱、土壤缺墑,肥料有效性差等因素,都會導致油菜營養不良,進而導致油菜提前進入生殖生長期,出現年內抽薹甚至開花。
針對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年內積溫較過去逐漸偏高的情況,可將油菜播種時間適當推遲,特別是預報當年為“暖冬”時,更要注意適當推遲。采用育苗移栽的,可將油菜播種時間推遲到9月中旬,移栽時間推遲到10月上旬;如果采用直播,則可將播種時間推遲到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降低油菜年內抽薹開花的風險。但也不能播種過晚,以防遇到秋季低溫陰雨、年內積溫不足的年份,出現油菜生長緩慢、冬前綠葉數減少、葉面積不足,使得油菜遲遲不能封行。
選擇偏春性、開花早的早熟油菜品種,雖能早收獲、早騰茬、早種植下季農作物,但年內提早抽薹開花的風險也比較大,同時產量也相對較低。因此,種植戶最好選擇冬性較強、年內不易抽薹開花的中晚熟品種。
油菜雖種子細小,但發芽率高,要控制留苗密度。首先要控制單位面積的播種量。在土壤墑情與整地質量較好、播種時間適宜的情況下,育苗移栽每畝苗床播種量應控制在400~500克,大田直播畝播種量應控制在400克左右。如果種子發芽率偏低、土壤墑情與整地質量較差、播種時間偏遲,可適當加大播種量。其次,要適時間苗、定苗。育苗移栽的油菜,苗出齊后,2~3葉期就要開始間苗,結合除草及時拔除過密苗、小苗、弱苗,使苗與苗之間保持葉不搭葉。4~5葉期定苗,確保每棵苗都有足夠的生長空間、長勢健壯旺盛。直播的油菜,苗出齊后也要視苗情長勢,對過密的區間或地塊實施間苗,取密補稀,使苗分布均勻合理。最后,要控制好留苗密度。育苗移栽的油菜,一般每畝栽4000~6000株,土壤肥力高、移栽時間早、移栽時苗大且壯的,移栽密度宜稀些;反之則應稍密些。直播油菜也應通過間苗,將每畝留苗數量控制在1.2萬~1.5萬株。如留苗密度過高,不僅油菜易提早抽薹開花,而且田間通風透光不良,油菜易發病和出現倒伏,最后導致減產。
第一,要堅持施足底肥、看苗追肥,特別是對底肥不足、苗齡長、長勢差的油菜,要追施速效氮肥,確保油菜氮素養分供應充足,生長健壯旺盛。第二,若遇持續干旱,有條件的要及時澆水抗旱。
對因生長過旺、可能出現早薹早花現象的油菜田,可在越冬前噴施多效唑、烯效唑等生長抑制劑,延緩其抽薹開花時間,同時使其由“旺”轉“壯”,增強其耐寒抗凍能力。對年內提前抽薹的油菜,要及時搶晴打掉主薹,促基部側芽萌發生長,而且優質油菜打掉的菜薹,還是很好的時令蔬菜。對于打薹的油菜,要在打薹前5~7天追施速效氮肥,以補充油菜養分,使油菜生長健壯,多發有效分枝,進而提高油菜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