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艷
近年來,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建設,積極開拓空港公園城市建設新思路,在“121”城市功能體系及“432”組團化發展新格局的框架體系引領下,不斷豐富公園城市新內涵,努力塑造城園相融的空港都市新圖景,積極探索空港特質的創新模式,讓居民盡享“綠色福利”。
嚴守生態保護底線,維護生態本底安全穩定。雙流區加強對環城生態區、環二繞生態區、金馬河生態區、錦江生態區以及林地、耕地的保護管控,通過對重要生態區、重要生態廊道、生態斑塊的修復,構建形成生態安全屏障。積極融入區域綠楔,搭建互聯互通生態骨架。加強對錦江、金馬河、江安河、鹿溪河、楊柳河、白河沿線濱水空間以及鐵路、高速公路、快速路、主干路的生態廊道管理,構建形成縱橫交錯、內外聯通的生態骨架通廊。延續串聯生態肌理,編織機場兩翼生境網絡。梳理區域內水網體系及地形地貌特征,通過打通境內主要水系廊道,實現各生態斑塊之間的聯系,營造良好的濱水景觀。依托五環路、廣都大道—雙華路、大件路、西航港大道等骨干通廊,按照生境通廊需求進行管控,打通機場兩翼生境網絡。
雙流區成功優化“三生相宜”的空間體系,構思搭建“五湖四海”公園聚落。該聚落縱向沿白河布置,橫向沿三支渠布置,形成鳳鳴湖、鳳翔湖、鳳舞湖、鳳轉湖、鳳棲湖、翠竹海、芙蓉海、紅楓海、紫薇海公園聚落,構建形成雙流縱橫交錯、內外聯通的生態骨架通廊。擯棄傳統“攤大餅”發展模式,推動城市由沿路發展方式向擁藍抱綠發展轉變,以多層級綠廊系統構建“公園城市—公園城市功能區—公園城市組團—公園城市社區—公園城市街區”的五級空間體系,以功能配置空間及發展要素資源,不斷促進城市協調發展,構建城園相融的藍綠空間體系。依托全域生態要素空間稟賦,開展全域公園體系、綠地系統、綠道系統規劃布局,通過1100 公里三級綠道串聯“自然公園—郊野田園—城市公園”3 大類8 小類的公園體系,將環城生態區、五湖四海公園聚落、社區公園、小游園、微綠地等公園空間及白河、江安河、楊柳河、金馬河、錦江、鹿溪河等6條濱水岸線空間有機連接,形成貫穿全域、覆蓋城區的“綠脈藍網”,塑造形成“園中建城、城中有園、城園相融、人城和諧”的公園城市生態美景。

空港體育公園帳篷露營場景 古陶 攝
以讓市民感知公共服務和生態產品相得益彰的綠色福祉為出發點,雙流區堅持生態聚人,遵循“景區化、景觀化、可進入、可參與”原則,圍繞公園綠地、綠道、小游園、微綠地、金角銀邊等,分期分批推進公共空間增綠筑景,完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提升公園城市顯示度與文化特性。按照全域公園體系,建設高品質公園。目前已建成棠湖公園、“五湖四海”公園聚落、空港體育公園、怡心湖公園、永安湖公園等項目,形成一批具有雙流特色國際范的精品公園,雙流區公園綠地面積達1153 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6 平方米。按照三級綠道體系,建設高標準綠道。大力推進區域級、城區級、社區級綠道建設,區域級綠道中錦城綠道、錦江綠道全部建成;城區級綠道中成新蒲綠道、環港路綠道、航都大道綠道等全面建成;社區級綠道已累計左巷右里等建成150 條“回家的路”,累計建成空港綠道379 公里。按照可感可及可觸原則,建設小微綠地、金角銀邊。堅持規劃建綠、拆違增綠、見縫插綠,充分利用零星地塊和閑置用地建設小游園、微綠地,將“邊角余料”打造為“金角銀邊”,優化城市綠地空間布局,累計建成板橋社區游園、南昌路口袋公園等小微綠地65 個、增綠點位275 個,公園綠地活動場地服務半徑覆蓋率達90.6%。公園綠地的15 分鐘公共服務圈逐步建成,推動城市從“無感增長”向“有感發展”轉變,讓市民能夠直觀地從多元特色服務中感受公園城市綠色生態建設帶來的福祉,增強對城市美好未來的信心。突出公園示范場景公益屬性特質,真正讓公眾共建共享,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歸屬感,實現“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和諧共融。
雙流區堅持綠色發展觀念,促進生態空間與城市空間的開放融合,彰顯綠色生態場景對要素資源的匯聚能力,推動生態投資與生態價值的創新性轉化。依托“公園+活動”,植入多元綠色體驗場景。依托公園自身良好的生態環境,按照商業化邏輯、市場化手段,通過項目策劃、商業運營等方式植入沉浸式體驗場景,在“五湖四海”公園聚落劃定相應區域,舉辦花卉、咖啡、漢服、文創等豐富的主題展示活動,推出“空港·花薈”“潮趣·野豆子”“又見·染坊”“陽光帳篷營地”等高品質、高顏值短線旅游產品。依托“公園+業態”,推動農商文旅融合發展。依托生態空間創構特色場景,推進歡樂田園、空港花田等農商文旅融合發展項目成型成勢。歡樂田園、公園城市示范片區以大地農業景觀為基底,發展休閑農業、農業旅游、田園度假、文化博覽等產業集群,同時帶動周邊農民增收致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展現公園城市的鄉村表達。歡樂田園自開業以來,平均每天接待游客近萬人,2022 年實現營業收入8000 余萬元。依托“公園+產業”,重塑產業經濟地理。在空港商務區樹立以生態為導向(EOD)的城市發展模式,以空港體育公園、環港景觀帶良好的生態資源帶動商務區建設,推動從“城市的機場”向“機場的城市”深度轉型,構建航空運營保障、展示展銷、臨空文旅、商業商務、總部金融“1+2+2”產業生態,加快形成國際一流臨空商務門戶和具有區域消費引領力、全球消費資源配置力的國際空港消費中心。2022 年,空港商務區實現營業收入174億元,其中龍頭企業中升之星營業收入32.8 億元、時代·奧特萊斯營業收入22.3億元,加快構建“百億級”商圈。
城市有變化,市民有感受。雙流區將緊緊圍繞加快建設美麗宜居空港公園城市,高標準建設空港品質宜居門戶帶和“一帶兩核”環港景觀帶,努力實現航空色彩濃厚、都市氣質鮮明的空港公園城市綠美格局和靚麗形象,推動消費場景植入、新興業態構建和城市功能重塑,打造筑景營城、聚人興業的公園城市示范區。

“五湖四海”公園聚落紅楓海 賈剛 攝

空港花田綠道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