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龍
近年來,四川省雅安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抓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機遇,以踐行綠色使命、把握綠色機遇、培育綠色文化、實現綠色夢想為統攬,積極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著力開發林草碳匯項目,努力開拓生態保護與林草轉型發展新局面。
“十三五”以來,雅安市結合中央、省財政造林補助項目,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項目、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項目和干旱半干旱生態治理項目等林業生態建設和修復工程,累計完成營造林294.91 萬畝,義務植樹人數645.04 萬人次,植樹2838.91 萬余株。雅安市森林面積逐年增長,森林覆蓋率從1988 年的42.8%上升至目前的69.42%,居全省第一位,生態保護指數排全省首位。持續實施干旱半干旱地區生態綜合治理面積3830 畝,完成巖溶區治理面積45.8 萬畝,保育濕地26.97 萬畝,成功創建“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市”和省級森林城市。森林火災受害率和林業有害生物成災率分別控制在0.1‰和3‰以下,實現連續38 年無重特大森林火災和無重大人員傷亡目標。依托世行貸款項目完成9.037 萬畝實施任務,其中新造林0.967 萬畝,森林撫育+補植6.265 萬畝,低效林改造1.805 萬畝。全市通過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森林培育,不斷提升生態系統碳匯鞏固能力,發揮森林“碳庫”作用。
雅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林草碳匯項目開發工作。2022 年1 月,市政府報告提出“全市一盤棋穩步推進森林碳匯開發,在寶興縣先行先試森林碳匯交易”。6 月,雅安市被納入四川省第一批林草碳匯試點市,市政府成立由主要分管領導掛帥的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組建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工作專班,召開林草碳匯工作專題會議,協調各方力量,加大工作力度,合力推動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工作。2023 年初,雅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雅安市林草碳匯項目開發試點實施方案2022—2025年》,提出了“實施森林固碳增匯工程項目、構建林草碳匯計量監測體系、探索大熊貓國家公園固碳增匯關鍵技術、探索大熊貓國家公園碳匯效益轉化機制、開發儲備林草碳匯項目、建立‘碳匯+工業消納’機制、探索‘碳匯+公眾義務’機制、探索‘碳匯+司法’機制、建設‘碳匯+生態旅游’項目、探索跨區域碳匯補償機制、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11 項試點重點工作。
雅安市科學編制了國土綠化實施方案,圍繞增加森林蓄積,推行森林近自然經營、森林全周期經營等措施,開展森林撫育和退化林修復工作,加大人工林改造力度,倡導多功能森林經營,持續提高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以及對氣候變化的抗性及恢復力。通過調整密度、補植補造、人工促進天然更新、更替改造等方式,優化樹種結構,提升森林質量,提高森林碳匯量,形成生物多樣、復層結構、持續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據2022 年雅安市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報告,全市林地總面積118.14 萬公頃,占幅員面積的78.52%。其中喬木林地面積94.13 萬公頃,占林地總面積的79.67%;竹林地面積4.23萬公頃,占比3.58%;灌木林地面積16.49公頃,占比13.96%;其他林地面積3.29萬公頃,占比2.78%。全市草地資源面積6.44萬公頃,其中天然牧草地面積4.92萬公頃,占草地總面積的76.48%;人工牧草地面積2.0 公頃,其他草地面積1.51 萬公頃。

寶興縣東拉山大峽谷
雅安市持續深挖國家林草發展政策,按照全市“一盤棋”部署要求,將林草碳匯作為推動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努力探索將林草碳匯與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巖溶地區石漠化治理項目、世行林貸款項目、國儲林建設項目等工程項目相結合的途徑,堅持“項目圍著碳匯轉、工作圍著碳匯干”,著力推動“碳匯+司法”“碳匯+旅游”“碳匯+鄉村”“碳匯+大熊貓棲息地”等“碳匯+N”林草碳匯新業態,促進林草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疊加、有機融合。全市共啟動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9 個,總投資61.59 億元,規模達到55 萬畝,已獲得銀行授信21.5億元。天全縣試點項目已順利完成;漢源縣政府專項債券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滎經縣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一期)和名山區國家儲備林建設項目(一期)正在實施;寶興縣國儲林項目、雨城區國儲林項目(一期)已獲得銀行授信,滎經縣國儲林項目(二期)、漢源縣國儲林項目建設方案已通過省林草局備案審查,石棉縣國儲林項目建設方案已上報省林草局審查。寶興縣以“大熊貓國家公園試點建設”“雙碳行動”“儲備林建設”為契機,逐步構建了“一個中心+兩大主體+兩項職責+五大模式”的“生態銀行”試點建設“寶興1225 機制”,并在四川省率先設立“寶興縣生態產品價值轉換促進局”,成立注冊資金2 億元的“寶興縣興綠林業投資有限公司”,探索運營模式,推動生態銀行“效益變現”,鼓勵林農在平等自愿和不改變林地所有權的前提下,將碎片化的森林資源經營權和使用權集中至“生態銀行”。為保障林農利益和個性需求,寶興縣探索林權入股、委托管理、林地租賃、林權轉包、林權贖買等“五大”合作模式,將林地使用權、經營權流轉至“生態銀行”,林農則通過資產轉讓獲得收益。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全縣完成26 萬噸林業碳匯首期交易簽約。試點村落資源得到高效整合,拉動項目區勞動力需求,帶動農戶增收,實現林農收益顯著提高、村集體經濟穩步增收、涉點企業較快發展,有效推動了林業結構優化、質量提升、穩步轉型。

碳匯項目監測

森林防滅火演練
全市全面落實天然林保護制度,繼續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進一步加大荒漠植被保護力度。結合林長制督查,嚴厲打擊毀林、毀草、毀濕地等各類違法犯罪行為,嚴禁擅自改變林地、草地、濕地用途和性質,減少因不合理土地利用、土地破壞等活動導致的碳排放。嚴格落實防火責任,實行網格化管理,提高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能力,保護林草資源安全,減少林草火災導致的碳損失。加強林草有害生物防控和預測預警,全力遏制林草外來有害生物擴散蔓延態勢,減少因病蟲害破壞林草資源造成的碳排放。2022年,雅安市全面完成國有林管護任務,省級以上公益林管護面積和補償資金發放到位率100%。石棉縣成功撤銷松材線蟲病疫區縣,成為全省44 個疫區縣中唯一撤銷松材線蟲病疫區的縣,也是全國本年度撤銷的11 個疫區縣之一。全市設立121 個標準化防火卡點,在高火險期全天候運行,907 名護林員在重點時段對重點部位、易燃區域實行重點巡護;整合現有專業和半專業撲火隊力量,開展防火演練400余次,有效提升了打小打了和協同作戰能力;全面完成森林草原火災風險普查工作,2022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

大口國家森林公園
“風水寶地,祥瑞所鐘”,湖北省鐘祥市歷史悠久,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條件良好。一脈漢江流過鐘祥,流淌出如網支流、無數堰塘和眾多湖泊,流淌出麥海稻浪、瓜果飄香;境內洪山山脈,層巒疊嶂,山林莽莽,景象瑰麗壯觀…… 多年來,鐘祥市緊抓植樹造林不放松,不斷為城鄉增綠添色,目前森林覆蓋率超過35%。無邊綠色,塑造了優美的生態風光,打造了一條條林業經濟鏈,描繪了一幅幅美麗鐘祥的秀美畫卷。
走進鐘祥郢中城區,舊口、雙河等各鄉鎮的街道、公路旁,行道樹綠蔭匝地,樹種豐富;出城公路、城區外環等線路綠化帶寬闊美觀,疏密有致。一個個廣場、空地宜綠盡綠,草木茂盛,花卉吐芳;郢中城區護城河兩岸花木茂盛;莫愁湖公園湖光瀲滟,水鳥嬉戲,四周宜綠盡綠,環湖道路兩旁的水杉、柳樹、玉蘭等樹木高大挺拔。人們行走在水上廊道上,看水中藍天白云,心兒也不覺隨著水波蕩漾。
植樹造林,美化了鐘祥城鄉人居環境和鎮容村貌。如今,鐘祥境內高速公路、國省縣干線道路綠化率96%,水岸綠化率92%;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7.3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3.36 平方米,鄉鎮建成區綠化覆蓋率34.4%。2020 年,鐘祥市獲得“國家園林城市”稱號;2023 年,鐘祥市被評為湖北省級森林城市。

客店鎮南莊村對節白蠟生態園的千年古樹
高速公路、國省縣干線公路兩旁,綠化帶郁郁蔥蔥;漢江大堤上,寬寬的林帶伴隨悠悠的江水一路延伸。田野上,一行行防風林,守護著莊稼。座座丘陵上,有的栽滿松樹、柏樹等綠化苗木,有的栽滿桃、梨、橘等果樹,有的栽滿香樟、銀杏、桂花、紅葉石楠等風景樹。一池池清塘,倒映著翠綠的樹影;一脈脈青山,山林蜿蜒,連向天際……溫峽、石門等湖泊,青山環抱,煙波浩渺;大口國家森林公園,萬頃林海隨山起伏,蔚為壯觀。
盤大公路大口長嶺村境內路段兩側的山丘上,種了8000 余畝風景樹、4000 余畝桃樹、橘樹等果樹。每年三月,桃花盛開之時,山上粉一片紅一片,如云似霞,美不勝收。
植樹綠化促進了綠化苗木、水果種植產業的發展。目前,鐘祥有120 余家專業花木公司、合作社,花木連片種植面積超過15 萬畝;水果產業穩步發展,林果面積13 萬余畝,產量20 萬噸左右。
生態環境的改善,推動了鄉村的綠化、美化、凈化,促進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鐘祥,不但有萬紫千紅植物園、彭墩鄉村大世界、莫愁村等省級或國家級景區,也有建筑風格多樣的農家樂、民宿、休閑觀光園等。它們或與花草樹木相伴,或與堰塘映襯。
萬紫千紅植物園占地面積約5000 畝,核心建設面積2000 余畝,是按國家5A 級旅游景區標準打造的景區。植物園擁有1200 余種植物,其中僅紫薇就有30 多個品種,園內四季繁花似錦。這里道路寬闊平坦平,起伏于山丘之上;亭臺樓閣坐落在山林中,湖光山色盡收眼底。游客可以在景區游玩休憩,體味田園、農林、山野之樂。
鐘祥鄉村旅游蓬勃發展,形成了以客店、溫峽、大口、石門、碾盤山等為主體的山水休閑板塊,以鏡月湖周邊區域、九里、長壽等為主體的生態康養板塊,以石牌、柴湖等為主體的鄉村田園板塊。如今,鐘祥已建成680 余家特色鮮明的家庭旅館、農家樂、森林人家等,森林旅游直接從業人員2 萬余人。鐘祥先后榮膺“全國森林旅游示范市”“全國十佳生態休閑旅游城市”“中國最美鄉村旅游目的地”等稱號。
綠色是增進民生福祉的底色。鐘祥市堅持植樹造林,深挖綠色產業潛力,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許多農戶利用豐富的山林資源發展林下養殖業,畜產品肉質好、銷路好,獲得良好的收益;而林木修剪下的枝條、鋸末粉等,也為菌菇生產提供了豐富的原材料。如今,鐘祥從事菌菇產業的有1萬余人,香菇種植2000 萬余筒,干制香菇年總產量6500 余噸。
青山綠水間,鐘祥市逐“綠”前行,奮力譜寫綠色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