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民營經濟是浙江經濟的顯著特征和突出優勢。改革開放以來,浙江民營經濟經歷了從艱難起步到迅速發展壯大的過程,總量和規模不斷擴大,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助推浙江成為經濟大省、經濟強省。在這一過程中,民營經濟發展也經歷了多個陣痛期,“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問題一度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桎梏。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不僅是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也是破除經濟發展障礙的關鍵一環。
重視民營經濟、支持民營企業,是一以貫之的決策導向,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更是一個系統工程。7月1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重磅出臺,從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著力推動民營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等方面作出明確部署;7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出臺關于實施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近期若干舉措,著力破解當前民營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突出問題,激發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8月1日,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浙江省大力促進個體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聚焦降本提質、要素支持、營商環境等方面解決個體經濟發展面臨的實際困難;同時省里還將出臺《浙江省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一系列政策舉措的出臺實施,均直擊民營經濟發展的痛點難點,旨在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
對浙江來說,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就是重振民營經濟發展活力,持續提振民營經濟發展信心、匯聚民營經濟發展合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再創具有浙江標識的新輝煌。
提信心。信心堪比黃金。要深化細化政策落實,使民營經濟發展政策能早落地、早見效,盡快解決當前民營企業的“資金難”“市場難”等棘手問題,為民營企業發展“解渴”。進一步構建完善的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持續加大政策落實力度,加大對民營經濟支持力度,以制度及政策的完備性增強對風險的可控性和預見性,增進民營經濟發展信心,使其安心謀發展。
匯合力。要密切跟蹤宏觀經濟形勢和企業經營態勢,聚焦民營企業的共性問題和普遍訴求,完善“政策工具箱”,發揮政策效能、形成政策合力。強化數據信息共享,健全銀行、保險、擔保、券商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融資風險市場化分擔機制,促進金融機構“敢貸愿貸能貸會貸”。順應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多措并舉鼓勵民營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特別是聚焦數字經濟和生命健康等重點領域,搶占技術國際話語權。
優環境。發展環境沒有最優,只有更優。要進一步讓“政府的歸政府、市場的歸市場”,使“看不見的手”發揮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保證市場活力持續釋放,同時,真正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法治化、市場化原則,加快推進公平競爭領域立法、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剛性約束、破除地方保護和行政性壟斷,為民營經濟保駕護航。結合“四千精神”加大宣傳引導力度,著力營造尊重企業家、理解企業家、支持企業家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