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胡小飛 徐獻鋒 柴秀秀
錨定“打造‘長三角一流濱水休閑游目的地和自駕游首選地’”定位,強統籌、活經營,開創鄉村經營新模式
近年來,衢州市立足城鄉融合發展,以“千萬工程”為指引,按照“要把整治村莊和經營村莊結合起來”的要求。以共同富裕為目標,謀劃建設“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并以此為主軸,錨定“打造‘長三角一流濱水休閑游目的地和自駕游首選地’”定位,強統籌、活經營,開創鄉村經營新模式。2022年,全市鄉村旅游經營總收入同比增長15%,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5%,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1.83∶1。
衢州市域面積8844平方公里,下轄6個縣(市、區)100個鄉鎮(街道)、1482個行政村,戶籍人口255萬人。黨的十九大以來,衢州全面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獨具創新的是,衢州市立足城鎮化率和公共財政實際,著眼長遠謀當前,聚合力,統財力,于2019年以“一江兩港三溪”兩側2-3公里為范圍,謀劃建設280公里、總面積1000平方公里的“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串聯6個縣(市、區)47個鄉鎮377個行政村,覆蓋11%的市域面積、40%的戶籍人口,并將之定位為“鄉村振興示范帶、未來鄉村先行地、美麗經濟大平臺、改革創新示范區”,通過強化市縣統籌,優化空間格局,推進鄉村振興,打造“詩畫浙江”衢州樣本。
衢州市按照建設經營一體理念,推進“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經營工作。
聚焦誰來經營,探索“國資統籌+多元并進”模式。堅持建設經營一體理念,由“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開發建設領導小組統籌規劃建設,同時成立衢州市大花園建設投資發展集團,明確開展實施詩畫風光帶范圍內的基礎設施、現代農業、鄉村旅游、健康養生等項目的建設投資運營等職責。截止到目前,詩畫風光帶沿線已設置驛站11家、公廁81處、加油站3座、停車場76個以及露營基地、房車營地等基礎設施。近期,大花園集團將對全帶的標識系統、驛站系統等進行迭代升級。在做強國資全帶統籌的同時,點上實行多元主體并進。如在建的56個未來鄉村,均按照經營前置的理念,以村集體經濟合作社、強村公司為基礎,探索自主經營或與國資公司、第三方專業機構聯合經營等模式,釋放最大活力。衢江區盈川未來鄉村探索“村集體+第三方市場主體”的運營模式,盤活32棟農房,建成民宿村,2022年村集體經濟增長244%,達86萬元,并帶動周邊3個村收入大幅增長。
聚焦經營什么,明晰“整體規劃+特色開發”路徑。堅持市場導向,編制《“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概念性規劃》《“衢州有禮”詩畫風光帶管控導則》等,形成“南孔神韻·康養運動活力帶”“錢江源·生態慢城休閑帶”“百里須江·全域旅游風情帶”3條主題帶和柯城鄉村運動公園、江山非遺江郎休閑等6大樣板區,實施至今有10余個重大項目因為定位不符、績效不高而被“拒之門外”,避免同質開發、惡性競爭。同時,按照規劃定位做深特色開發。柯城段、龍游段同屬康養運動活力帶,引落投資36億元的奧陶紀項目,打造長三角地區極限運動勝地;招引投資90億元的龍之夢項目,發展戶外滑雪、水上娛樂運動,建設四省邊際全域旅游新地標。龍游還聚焦青年群體,引進摩巡項目和水上運動項目,其中水上運動項目已接待游客超6萬余人次、營業額達到500余萬元。
聚焦怎么經營,夯實“改革撬動+項目牽引”舉措。堅持“集成改革—產業發展”的閉環理念,按照“資源歸集—平臺交易—項目招引”路徑,抓住“兩山合作社”牛鼻子,借力市、縣、鄉三級生態資源交易市場體系,全市共流轉歸集的農林地9.7萬畝、農房1595座、山塘水庫114座等農村閑置半閑置資源,轉化出102個生態產業項目。與此同時,深化以鄉鎮為單元的鄉村集成改革試點,加強28塊、2.8萬畝農業標準地改革,持續推進2批、11個未來農業園區建設。今年上馬的明輝未來農業產業園等5個未來農業產業園總投資達9.65億元,培育了一批如楓石湖羊、李坪甘蔗等的主導產業、優勢產品。4年來,詩畫風光帶落地重大項目269個,完成投資442.07億元。
聚焦如何賦能,開創“活動引流+圈層突破”方式。堅持活動搭臺、產業唱戲,立足發揮沿線山水林田湖地理空間,發掘田園、碧水、建筑、文化等優勢,全年市縣聯動組織主題季度賽事(活動)24場以上,舉辦金花節、親水節、豐收節、農藝節等主題賽事,培育二十四節氣村、露營產業等。今年金花節共吸引20多萬人次參加,帶動消費1000余萬元。今年還舉辦了2023年中國帆船城市超級聯賽(衢江)、2023年中國龍舟公開賽(浙江常山站)等一批高規格的賽事活動。與此同時,打開四省邊際城市優勢,融入四聯盟大道、聯盟花園資源,詩畫風光帶借勢爆紅出圈,2022年全年開展188場賽事(活動),吸引流量300多萬人次。
聚焦為誰經營,注重“區域獲利+群眾獲益”成效。聚力詩畫風光帶,衢州推進農業農村十大專項行動,打造雙柚、茶葉、油茶三大百億產業。2022年,全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95.70億元,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村占比達到51.9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列全省第二位,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列全省第三位,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83∶1,全市垃圾分類行政村覆蓋率達100%,省級新時代美麗鄉村示范縣全覆蓋。同時補齊補強公共服務短板,在全面推進基礎設施一體化、公共服務均衡化的同時,衢州市還在未來鄉村迭代建設鄉村生活館,打造場景300多個,服務群眾50余萬次,如在龍游縣團石鄉村生活館可以實現用餐、閱讀、健康體檢、政務辦理、親子娛樂等一站式服務。
衢州市在以詩畫風光帶推進鄉村建設經營的實踐中,收獲很多。主要有以下啟示:
大統籌能推動快發展。衢州正視城鎮化率較低、公共財政薄弱的現實,研判新型城鎮化發展趨勢,選擇沿主要流域,利用生產、生活、生態最優資源打造詩畫風光帶,并統籌推進建設經營一體,統籌推進土地、資金、項目等要素集聚,實現好剛用于刀刃、五指捏拳出擊,衢州鄉村因此迎來較好發展態勢,夯實追趕跨越基礎。
大規模能獲得高效益。規模經濟產生規模效益,詩畫風光帶按照連片發展的理念推進,各村、各園、各項目抱團形成共同體,實現經營效益最大化。衢江段、龍游段緊密相連,通過產業帶動、活動吸引等,沿線7個村實現流量互導,村均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增幅超過50%,全帶377個行政村經營性收入平均增幅高于全市水平。
大創新能激活強動能。詩畫風光帶從謀劃、建設到經營,衢州以問題為導向、以改革為突破,創新點形成創新鏈,改革動能轉化為發展勢能。如柯城區余東村從一幅農民畫切題,建設鄉村美術館,引進美術館民宿,實現從賣畫到賣版權、賣文創、賣生活的延鏈、強鏈,最終打造形成產值破3000萬元的主導產業,改變了村民,改善了鄉風,“看書、畫畫、唱歌、跳舞”成為了村民新生活,“作揖、微笑、鼓掌、點贊”成了鄉村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