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雨
臺州市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切實強化制度供給,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支撐
2 023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意見》就加強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支持、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良好氛圍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舉措。進入新時代,面對民營經濟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如何從制度層面進一步規范、保障和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臺州市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股份合作經濟發源地和市場經濟先發地,誕生了全國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業,民營企業占全市企業的99.5%,在推動民營經濟創新發展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體制機制改革探索,為加強民營經濟發展制度支撐提供了示范借鑒。本文分析了民營經濟發展制度支撐的內涵要求,結合臺州市的探索實踐,對進一步加強民營經濟發展制度支撐提出了對策建議。
在民營經濟經濟邁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制度創新所帶來的發展環境改善成為民營經濟經濟持續增長的重要源泉。特別是在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緩慢、貿易保護主義盛行、經濟逆全球化顯著增強等因素帶來不利影響情況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更加完善的制度環境。
法治保障是民營經濟制度支撐的最根本要求。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重要作用。對民營企業來說,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而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法治經濟,只有建立起完備的法治制度體系,市場經濟體制才能夠健康運行。推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是健全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必然要求,應當堅持法治思維與法治方式,用法治來保障民營經濟發展。
政策保障是民營經濟制度支撐的最關鍵內容。民營經濟與市場貼得最近,是市場中最活躍的因素,但民營經濟應對風險的能力總體較脆弱,政策的依賴性較大。面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民營經濟的發展、民營企業的壯大離不開外部政策的支持。民營企業發展需要政府精準制定實施各類支持政策,提升服務的精準性和政策的直達力,及時回應關切和利益訴求,切實解決實際困難,進一步改善市場預期、重塑發展信心,讓民營企業更有獲得感,推動民營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要素保障是民營經濟制度支撐的最現實需要。民營經濟的發展需要各種要素的支撐,包括拓展企業獲得各類要素的途徑、優化企業獲取要素的流程設置等方式,盡可能破除企業獲得要素時可能面臨的種種障礙。當前,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要素,除了資金、土地、能源等傳統要素,對科創、數據、人才等新型高端要素的需求也更為迫切。應全力破解民營企業融資貴、工業用地價格高、高端人才引育難、科創能力弱等問題,加強對民營企業發展的要素保障。
權益保障是民營經濟制度支撐的最重要舉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民營企業是市場經濟的重要主體,民營企業家有權自主決策、自主經營、自負盈虧。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全面構建親清政商關系,使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這是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題中之意。
近年來,臺州市牢記總書記囑托,加強探索創新實踐,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切實強化制度供給,為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支撐。
聚焦環境優化,推進民營經濟發展地方立法。臺州市始終把加強法治建設作為推動發展的重要內容,在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法治建設上先行先試,制定了《臺州市企業信用促進條例》《臺州市小微企業普惠金融服務促進條例》等全國首創的地市一級法規,從守信激勵、金融服務等方面助推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企業信用促進領域,在全國率先出臺《企業信用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從制度層面為破解民營企業發展難題提供了保障。《條例》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重點破解“三不”問題。一是破解信用信息不對稱問題,針對企業了解交易相對方信用狀況困難的情況,提出建立全市企業信用信息目錄,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拓寬企業收集應用信用信息的途徑。二是破解評價標準不統一問題,提出建立全市統一的公共信用綜合評價機制,完善企業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定期更新企業信用信息目錄。三是破解融資許可不便捷問題,將應用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推廣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等上升為法規。
聚焦企業需求,構建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臺州市始終聚焦企業發展的需求訴求,及時出臺《臺州市推動經濟穩進提質40條》等一系列政策,讓民營企業穩預期、強信心、安心發展。一是在主體培育上,出臺《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發展壯大市場主體的三十條意見》等政策,實施企業梯度培育工程,既支持壯大一批龍頭企業,也鼓勵發展專精特新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目前,臺州已有上市企業73家、規上工業企業560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0家。二是在產業發展上,出臺《加快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新智造篇)》等政策,推動支柱產業集群升級、加快傳統產業改造提升,促進新興產業培育發展。目前,正著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健康、未來汽車、高端裝備等5個千億級的產業集群。三是科技創新上,出臺《關于堅持創新制勝高水平建設創新型城市的若干政策意見》等政策,在加大研發投入、培育創新主體、引育科創平臺、促進成果轉化等方面都有具體的支持政策,有力推動了民營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聚焦融資保障,深化國家級小微金融改革創新試點。2015年12月,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臺州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臺州市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風險為改革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出臺一系列基礎性、關鍵性、首創性改革措施,逐步探索出一套“專注實體、深耕小微、精準供給、穩健運行”的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臺州模式”,有效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一是首創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構建數字化征信體系,破解銀企信息不對稱問題,平臺匯集市場監管、稅務、社保、電力、水務等多個部門涉及80多萬家市場主體的信用信息。二是首創小微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構建地方政府融資擔保體系,破解企業增信難問題,基金以“政府出資為主、銀行捐資為輔”,收取較低擔保費用,且不附加收取額外費用或增加第三方擔保。三是“深耕小微、精準供給”有機結合,形成小法人銀行“伙伴式”金融服務體系。20家地方法人銀行不斷創新微貸技術,形成“小法人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兩小”特色金融服務。3家城商行實行社區化、模型化、便利化的經營策略,滿足小微企業多元化、特色化、差異化融資需求。
聚焦產權保護,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利用。先后設立民營經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中心、寧波知識產權法庭臺州巡回審判庭、臺州中院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庭,形成委托調解、調訴對接、司法審判“三合一”的知識產權糾紛處理模式,以全國第一的成績獲批第三批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全市專利質押金額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商標質押登記辦理量連續六年居全國第一。一是實施專利導航工程,聚焦重點產業、重點企業開展專利導航項目46個,明晰產業發展方向,探索優化產業創新發展資源配置的具體路徑。二是加快高價值專利培育,根據臺州產業發展布局,開展專利地圖研究,實施針對性技術研發,形成高價值專利。三是推動專利標準融合,建成涵蓋121家企業的臺州市專利標準融合發展企業培育庫,設立“臺州市標準創新貢獻獎”,推進集群關鍵共性技術專利向團體標準轉化,創建團體標準試點31個,獲批成為全省首個專利融入標準試點市。
民營經濟始終是臺州最大的優勢、最亮的特色、最重的底牌。奮進現代化新征程,全面落實《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應進一步加大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供給,不斷完善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走出一條富有臺州特色的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為全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實踐經驗。
進一步營造良好法治環境,穩定民營企業發展預期。從法治層面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出臺民營經濟促進條例等類似規定,推動民營經濟地方立法,通過地方性法規為平等保護民營企業、打造公平營商環境提供制度保障,提振企業家的預期和信心。民營企業家對合法權益保護十分關心,建議進一步規范司法機構、行政機關的查封、凍結、扣押工作,完善信賴利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家合法權益。探索完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落實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行為保全等制度,打擊侵犯商業秘密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和惡意搶注商標等違法行為,增強民營企業創新創造的活力和動力。深化行政執法改革,考慮推行“首違不罰+公益減罰+輕微速罰”柔性執法制度,讓民營企業感受到執法的溫度。
進一步落實市場平等準入機制,拓展民營企業發展空間。目前,民營企業對行業準入、公平競爭等方面還有更大的期待,建議進一步破除在公平競爭方面對民營企業的限制,明確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以外的行業、領域、業務等民營企業均可依法平等進入。在積極支持民營資本參與國企混改等方面加強探索實踐,在特定領域允許民營資本控股,規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的政企合作,讓民營企業平等獲取信貸、土地、能耗、環保、公共數據等資源要素。
進一步加大民營經濟政策供給,增強民營企業獲得感。當前,經濟復蘇的動能仍然較弱,民營企業家的發展信心不足,在企業融資、市場機會、轉型升級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瓶頸,需要政府精準制定實施各類政策予以支持。建議進一步深化小微金融服務改革,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優化信貸機制,對已符合貸款審批條件的民營企業,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增加其保證擔保。鼓勵支持民間資本參與重大項目建設,為民營企業提供更多應用場景,幫助民營企業獲得更多發展空間、投資機會。建議進一步完善紓困幫扶機制,總結推廣近年來行之有效的紓困幫扶措施,讓民營企業最大限度享受政策紅利。
進一步健全民營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制度,提振民營企業發展信心。民營經濟人士是民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建議從制度層面進一步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暢通政企溝通渠道,廣泛聽取民營企業家的意見和訴求。對民營經濟人士進一步加強教育培訓,健全民營中小微企業培訓制度,建立年輕一代民營經濟人士傳幫帶輔導制度,推動事業新老交接和有序傳承。同時,可以加強優秀民營企業選樹宣傳,弘揚企業家精神,營造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良好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