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張艷紅
廣西石化付沖為裝置安穩運行、創新創效和弘揚石油精神貢獻了青春和智慧。

●付沖:廣西石化“量筒測漏”提質增效精神的主角。 攝影/王 芳
歷任操作員、副班長、班長、設備工程師;用時15 年,從行業“小白”成長為技師工匠;先后參與20 多項裝置平穩優化和設備技術攻關,累計為企業創效超過3 億元;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廣西工匠、欽州工匠、集團公司職業技能競賽金牌等榮譽30 多項……
這位出自八桂大地的“招牌”石油工匠,就是中國石油廣西石化公司生產一部設備工程師、催化裂化裝置高級技師付沖。
催化裂化裝置,是付沖參加工作后的第一個崗位。面對業內公認的工藝流程復雜、設備種類繁多、操作難度大的裝置,付沖一頭扎進裝置,跟著他進入班組后的第一位師傅——技能達人李海生勤學加苦練。李海生也是看準了付沖愛學習、不服輸的性格,給他規定了周、月、季度、半年內必須達到的技能標準,“逼”著他天天奔著目標跑。
為了盡快熟悉流程、了解設備,付沖踏踏實實地跟著師傅們學本事。同事們對付沖上班比別人來的早、下班比別人走得晚早已習以為常。白天,他泡在現場爬管廊、上塔器,在裝置的每個角落摸爬滾打,一身工裝總是臟兮兮的,人也經常是灰頭土臉的。晚上,他查資料、勤總結,啃下了一本又一本厚厚的專業書籍,積攢了豐富的工藝設備理論知識,掌握了許多國內外設備運行、調試的技術要點。
南方的濕熱天氣,一年能有8 個月。工作中,付沖臉上的汗水和雨水經常和在一起,順著安全帽的系帶流入工作服,衣服干了又濕、濕了又干。誰也不知道,他到底流了多少汗,但他從未言苦。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堅持提升自己的技能,淬煉自己的意志,僅僅用了3 年時間便練就了一身過硬的技術技能,成為部門第一批輪崗操作的技能骨干。
2013 年全廠首次大檢修,付沖又一次把自己“泡”在了裝置里。45 天的大檢修,他幾乎全程無休。利用這次難得的機會,他以超出常人的努力,沉浸在全面和系統學習的海洋里,快速成長為一名會操作、懂設備的技術技能骨干。
干別人干不了的事,解決工藝設備的疑難雜癥、不斷提高裝置安全高效運行的能力,是付沖孜孜不倦的追求。憑借高度的責任感和精湛的技術能力,他和團隊解決了一系列裝置難題。
2022 年,公司大力推行無泄漏裝置建設,要求每個生產部門必須有50%的裝置通過評審驗收。付沖所在的生產一部共有7 套運行裝置,每套裝置都要從動靜電儀及化驗監測等各個專業進行排查整改,工作覆蓋面廣、內容繁多。面對這項繁瑣復雜又耗時耗力的工作,付沖主動請戰,積極承擔起匯總、協調、整改、匯報的任務。在他的帶領下,8 個運行班組和維保單位各個專業分片負責、穩扎穩打。

●工藝設備的疑難雜癥,難不倒付沖。 攝影/王 芳
付沖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匯總整改了700 多項問題隱患。他團結帶領同事,創新實施閥門絲桿潤滑防護、裝置現場雨污分流、帶保溫小支管改造旋轉防護板等多項舉措,讓各裝置現場面貌有了明顯的變化。公司年底評審時,4 套裝置一次性通過了無泄漏驗收,圓滿完成了部門無泄漏裝置評審驗收的業績指標。
愛崗如家、精打細算、履職盡責,在提質增效的道路上,付沖深入踐行“精打細算”的作為之心,既抱西瓜又撿芝麻。
“班長,催化E516 蒸汽熱源末端開始嘀嗒嘀嗒地滴水了。”2021 年7 月的一天,外操員張超平看到地上的水漬后發現了平臺上的滴水點,向付沖匯報。正在不遠處檢查機泵運行狀態的付沖迅速來到現場。
“漏量雖不大,可這條管線已經停用很長時間了,最近又不是雨水天氣,水滴從哪里來的呢?”付沖一邊檢查,一邊小聲嘀咕著。帶著疑惑,付沖和張超平以閥門為節點,將近百米蒸汽管線分成3 段開始查漏。經過排查、判斷,他們發現是單向閥內漏導致低壓蒸汽返流至低壓蒸汽舊管,舊管線末端的導淋口流淌蒸汽凝結水。
漏點找到了,得盡快修復。付沖看到了裝置現場盛裝過催化劑的舊桶,決定用這個小桶進行測量,計算出泄漏的流量,再折算出每日的損失。經過多次盛接計量,他發現裝滿一桶導淋口漏出的凝結水平均用時約18 分鐘,裝滿一桶排放到雨水系統的凝結水平均用時一分半鐘。如此測算,換熱器每天的損失大約90 元,這將大大影響班組節能降耗的成果。一塊大石頭壓在了付沖的心中。很快,他提出建議,用給裝置單向閥后的法蘭加裝盲板的方法消除泄漏,再把換熱后的直排水回收到附近的除鹽水罐里。
“全裝置,我相信只有付沖能想到,而且會用量筒去測量這個細微漏點的漏量。”對于付沖測量漏量這件“小事”,生產一部主任張磊如是評價。
付沖以廠為家、精打細算、從我做起的工作態度,在部門2021 年提質增效工作專項總結中被命名為生產一部“量筒測漏”的提質增效精神,成為部門文化的亮點之一。通過踐行“量筒測漏”提質增效精神,當年,生產一部8 個班組高質量完成了降低裝置氮氣消耗、蒸汽消耗、提高液化氣收率等8 個攻關項目,降本500 余萬元。
付沖還積極加入部門勞模創新工作室、黨員攻堅團隊、科技創新小組,為提質增效開展了多項攻關。在3 年的時間里,他和團隊一起取得了大口徑煙氣蝶閥毫秒級迅捷控制、主風機靜葉電液執行機構40 噸推力級精準調節和主備機一鍵切換、全自動控制性能優化等一系列技術難題攻關,使主風機組這一行業重器在控制系統國產化、操作調節智能化的進程上取得多項歷史創新。主風機組性能優化項目實施后,累計為企業創效超過3 億元,獲評公司2021 年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在“降低催化煙氣脫硫裝置物耗能耗專題攻關”項目中,他帶領團隊成員成功實現每月節約堿液用量近180 噸、節約生產成本400 萬元左右。他們積極與廠家進行技術溝通,對2 臺余熱鍋爐136 臺吹灰器進行運行優化,每年可節約工業風消耗1000 萬立方米,折合費用超100 萬元。通過與工藝技術人員和班組員工深入交流,他帶領團隊大膽試驗并成功停運了汽油加氫裝置穩定塔底出料泵,實現了塔底物料自壓外送,每年可節約電費40 多萬元。
在努力提升自我的同時,如何讓裝置更多的年輕人掌握更多的操作知識,也是付沖考慮最多的事。2022 年1 月,付沖工匠創新工作室正式成立。作為工作室的領銜人,他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帶動工作室成員取得了進步。
裝置機泵能效分析優化和現場“低老壞”問題整改,是工作室成立后集中開展的第一項工作。為了準確評估機泵運行能效,付沖和團隊全面收集機泵運行各個參數,不到一個月就完成了裝置68 臺主要機泵的效能統計分析,并且確立了下一步優化提升的對象。對于裝置現場各個區域匯總的650 余項“低老壞”問題,他和團隊成員聯系包區班組、各專業維保人員,以最大的細心和耐心,以一錘接著一錘打、一顆接著一顆釘的作風,穩步完成了所有問題的整改。
在付沖的帶動下,工作室成員的專業能力和素質得到了大幅提升。2022 年,工作室成員中的2 人晉升為高級工程師、2人被評為企業技能專家、1 人被評為裝置特級技師、1 人被評為裝置高級技師。在2023 年3 月舉辦的第四屆全國催化裂化裝置操作工競賽中,付沖作為總教練和領隊帶領3 位選手赴蘭州參賽,取得了個人賽一金一銅和團隊銅獎的好成績,實現了國家級比賽成績的歷史性突破。
從一花獨放到春色滿園,付沖將自己高超的技能技術傳授給了更多的年輕員工。與此同時,他還是一名石油精神踐行者和石油形象代言人。
扎根生產一線17 年,付沖用實際行動踐行著石油精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用各種形式展現石油人埋頭苦干、迎難而上、勇挑重擔的鐵人本色,用實際行動踐行了國企三大責任擔當,展現了石油人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廣西石化的美譽度。
2022 年4 月,他被廣西壯族自治區總工會、自治區教育廳聘任為“雙進”活動講師團成員,并被聘為欽州工匠學院教師。
在一年多的時間里,他兩次參加“勞模工匠進學校”宣講活動、四次參加“百名產業工人百場宣講”活動。在同北部灣大學、北部灣職業技術學校800 余名師生交流時,他向廣大青年學子宣揚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在欽州市各大工業企業宣講時,他積極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向廣大工友熱情講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展現了一線產業工人聽黨話、跟黨走,熱愛勞動、踏實奮進的形象……
“作為一名普通的產業工人,我從未想過能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我要繼續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奮力奔跑。”今年4 月,付沖在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后謙虛地說。
作為一名一線石油工人,付沖將繼續在執著專注、臻于至善的道路上,堅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