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付 強
60 年來,四建公司傳承發揚鐵人精神,為我國石油化工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59 年9 月,中國地質鉆探人員在位于松遼盆地中央凹陷區北部的大同鎮開采出了工業油流,并發現了高臺子油田。因為國慶10 周年臨近,油田被命名為“大慶油田”。
1960 年2 月,中央決定集中力量在大慶地區展開石油勘探和開發大會戰。經過3 年多的艱苦奮戰,大慶油田基本建成。
大慶油田的發現,結束了中國使用洋油的時代,讓中國扔掉了“貧油”的帽子。

●四建公司職工在湖南三線建設挖山洞。 供圖/四建公司
轟轟烈烈的大慶石油會戰,將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聚集在一起,人數達到數萬人。其中,有一支隊伍——大慶煉建指揮部,位于黑龍江省安達縣農墾七場,有4 個專業隊,人數達到1500 余人。這支隊伍就是中國石化第四建設有限公司(簡稱四建公司)的前身。
從1963 年的大慶石油會戰至今,在鐵人精神的激勵和鼓舞下,四建公司建成國內外各類石油化工工程1300 項,為祖國的石油化工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
1963 年,四建公司承擔了煉油廠的建設任務。這個任務的意義非同一般。因為,這座煉油廠,是新中國第一個自主設計的煉油廠。
接到這個光榮的任務后,當時的領導涂秀森、董洪斌等立即組織召開動員大會。參建人員整齊列隊,精神抖擻,斗志昂揚,振臂高呼:“我為祖國建石油,不怕困難;我為祖國建石油,爭取勝利。”煉油廠的建設迅速展開。
鐵人王進喜是大家心目中的榜樣,激勵著大慶石油會戰的每一名建設者。
當時,生活條件十分艱苦。參建人員住在土坯干草蓋成的房子里,俗稱“干打壘”。冬天,室內取暖燒的是劈柴和煤塊,走的路是泥巴路,吃的飯多半是高粱米、大碴子。但是,人們心中只有一個目標:早日建成煉油廠。
據老職工回憶,當時,職工們在完成一臺原油儲罐安裝后,經過質量檢驗,合格率剛好達到標準。正當他們準備安裝下一臺原油罐時,工程建設指揮部提出要求:推到重來,合格率要達到100%。
消息傳來,職工們議論紛紛:合格了不就行了嗎?是不是小題大做啊?
工程建設指揮部組織職工們在原油罐現場召開質量大會,重申高質量建設新中國第一個自主設計的煉油廠的重要意義。會議一結束,原油罐就開始拆除,重新安裝。
這件事在全體職工的心中引發了震撼。職工們認識到了質量的重要性。自此以后,高質量建設工程的意識化為實際行動,終于在1963 年底建成了裝置并一次投產成功。
“到毛主席的家鄉去,建設國內第三個煉油廠!”
1965 年,參加大慶石油會戰的四建公司職工踏過千山萬水,陸陸續續來到湖南岳陽。數千名職工在這里挖了8 年的山洞,度過了2900 多個日日夜夜,留下了一段難忘的歷史。
山洞不是普通的山洞,是戰備工程,取名“6501”工程,命名來源于中央軍委1965 年的第一號文件。
當時,國際關系緊張,職工們只能在秘密的狀態下建設這項工程。這項將煉油廠建在山洞里的工程,當時稱為三線建設。
在挖山洞的過程中,一名職工燒柴烘烤淋濕的衣服時不慎點燃了衣服,山洞內煙霧彌漫,無法消散。大家想到煉油廠產生的煙霧更大、熱量也大,煉油裝置高溫高壓,萬一發生事故,山洞倒塌,人都跑不出去。于是,將此事逐級上報。
當時的石油部副部長來考察,回去后匯報了情況。石油部研究決定將煉油廠建在山洞附近,山洞封閉,煉油廠由進山入洞改為靠山隱蔽。
職工們發揚鐵人精神,歷時8 年,開山打洞,揮釬舞錘。寒來暑往,幾度春秋。最終,他們幾乎掏空了一整座堅硬的山體,完成了大部分原定的施工任務。
筆者曾到過山洞參觀。山洞結構復雜,全長17000 多米,有20 多個廳室。大洞20 多米高,有5 個進口、2 個出口,上中下三個層次。山洞大大小小,洞中有洞,洞洞相連,曲折迂回,錯綜復雜,恍如迷宮,規模之大,令人贊嘆。6501 工程被譽為“中國地下長城”。如今,這里已經成為中國石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973 年11 月,燃料化學工業部決定在天津建設年產250 萬噸的煉油廠,給四建公司下達了建設天津煉廠的任務。職工及家屬陸陸續續地又從湖南岳陽來到天津大港,開始了在一片蘆葦叢生的鹽堿灘建設煉油廠的歷程。
1974 年5 月初到6 月底,在不足60 天的時間里,職工們立起了三具高塔,以極快的速度達到了“塔起燈亮管線通”的目標,實現了“在七一之前向黨的生日獻厚禮”的錚錚誓言,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鐵人精神。
當時,新聞媒體對此紛紛進行宣傳報道,為公司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和社會影響力。天津市很快同意公司整體戶籍遷入大港。此后,四建公司有了穩定的家,職工們以天津為生產、生活基地,結束了大篷車式的生活,開始立足天津,面向全國。
1984 年初,四建公司接到上級指示:赴山東淄博建設齊魯30 萬噸/年乙烯工程。春節一過,職工們便打點行裝,陸陸續續奔赴齊魯乙烯施工現場。施工開始不久,公司接到通知:原二期工程的芳烴裝置工期提前,與一期工程同步投產。
二期變一期,意味著工期要比原計劃提前近一年。面對嚴峻的挑戰,四建公司立即研究部署新工作方案。項目部召開誓師動員大會,下達了任務書,進行了授旗儀式。參戰職工發揚大慶石油會戰時期形成的鐵人精神,異口同聲喊出了“決不讓工期在我們崗位上誤點”的口號,齊魯乙烯建設轟轟烈烈地展開了。
1987 年2 月26 日,時 任中國石化總公司總經理的陳錦華到工地視察,看到四建公司職工的高昂干勁和拔地而起的裝置,由衷地贊嘆道:“鐵軍,你們這支隊伍真是鐵軍,你們干的這個工程是樣板工程。”四建公司“鐵軍”的稱號由此得來。
四建公司承建的齊魯乙烯3 套裝置在1996 年獲得國家建筑行業工程質量的最高榮譽——魯班獎。
點評
四建“鐵軍”:不忘歷史 邁向未來
從承建新中國第一個煉油廠至今60年來,鐵人精神激勵和鼓舞著四建公司建成國內外各類石油化工工程1300項。面向未來,四建“鐵軍”將繼續弘揚鐵人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