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瑞博,趙晶晶
(中海石油建滔化工有限公司,海南 東方 572600)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認知水平的不斷提升,企業的各項基礎管理水平也在與時俱進,對企業基層班組的管理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企業是一座大廈,班組就是這座大廈的基礎。對于企業來說,只要班組充滿了勃勃生機,企業才會有旺盛的活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如果班組建設基礎不牢,企業的發展根基也就會不穩。所以,探索充分發揮企業基層班組管理在企業生存中的作用,是企業生存的內在需求,而勞動競賽作為班組管理的重要手段,全面發揮勞動競賽的積極作用,對于提升企業班組管理水平至關重要。
競爭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標志,無處不在。進入文明社會后企業間的競爭更是如此,企業為了自身的的發展,不僅要在自己內部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競賽,還要跟外部的企業競爭。不管是外部競爭還是內部競賽,最終企業的管理都要落實在產品競爭上,而產品是由企業基層班組或團隊創造出來的,如何提升企業基層班組和團隊的創造力和活力,就成為企業永恒不變的研究課題。勞動競賽給企業在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提高、挖掘優秀人才上提供了平臺和資源,也在提升企業競爭力方面提供了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美好生活是奮斗出來的!”開展好具有企業特色的勞動競賽,既彰顯企業魅力,也能保持企業基業長青,最終實現企業戰略發展目標[1]。
勞動競賽從來不缺乏豐富多樣的形式,但勞動競賽的內容仍是現代企業應該關注的重點對象。勞動競賽除具有新鮮感、有較大的覆蓋面、有良好的參與性、有強大的競爭性之外,針對不同的企業,不管是生產型、制造型、設計型、研究型企業,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同性質的企業決定了勞動競賽內容存在千差萬別。但不管是什么形式,還是什么內容,勞動競賽活動都應遵循以下關鍵原則。
勞動競賽的開展需要圍繞企業的中心生產經營工作進行開展,保證兩者的協調一致,促進企業的發展。在此背景下,勞動競賽方案應全面分析不同企業基層班組所承擔的各項任務,制定科學化、合理化的勞動競賽方案,保證最終的實施效果。針對不同企業性質和企業類型,在編制方案前要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組織機構應涵蓋企業的所有部門,各部門根據基層班組在部門中承擔的任務不同提出針對性的考核細則。針對考核細則,應由組織機構對不同部門之間的細則進行整合。在整個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企業的性質確定企業各部門考核比重。通過全面的考核細則,班組可以根據細則有針對性指導班組開展各項工作,作為班組管理的全面性依據[2]。
企業在開展勞動競賽時,應制定勞動競賽計劃和方案,讓方案能夠與時俱進,做好有效指導班組開展各項工作。勞動競賽方案修訂周期一般應以半年或一年為最佳。對于任何企業來說,每年的生產經營目標都在年初或上一年末制定,并在年中會進行修訂。因此針對企業勞動競賽的修訂應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目標制定同步。在修訂之前,勞動競賽組織機構應充分征求參與競賽班組的意見,將所有意見進行收集整理。在修訂會議上對所有意見逐條進行討論和回應,如存在不合理和執行過程中存在偏差的項目當場進行修訂。修訂完成后,在接下來一個周期內采用新修訂的勞動競賽方案進行實施。勞動競賽修訂應保持方案的連續性和持續性,這樣才能使方案日漸完善,有效的刺激基層員工提高生產力,創造更多的勞動價值[3]。
管理心理學認為:通過激勵管理,可以巧妙的給員工營造一種興奮的心態和強烈的氛圍,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勞動競賽實施過程中,同樣要巧妙地利用激勵措施,激勵中應重點利用好物質獎勵和崗位晉升獎勵這兩項措施,才能提高基層班組管理的積極性。
物質需求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人力資源管理中,要重視職工的物質需求,優化物質激勵作用。物質激勵是指物質手段,如:獎金、福利、獎品等,使職工得到物質上的滿足,進而調動職工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物質激勵是以職工的切身利益為出發點,滿足職工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求。因此在企業制定勞動競賽方案時應將物質獎勵放在首位,通過物質獎勵提升參與度和積極性,物質獎勵應不少于工資收入的10%,才能有真正促進的作用。
當職工所在的班組勞動競賽連續兩到三年取得優異成績后,利用此成績取得晉升機會應該是職工獲取晉升資格的一個通道。對于大部分職工來講,職業生涯都停留在中下層職位,甚至很多人到了退休年齡,仍在一個崗位上默默無聞。因此,在人力資源管理中,要進一步拓寬職工的晉升渠道,力爭每一個崗位、每一名職工都擁有晉升機會,而非在一個崗位上默默付出,得不到相應回報,影響工作熱情。合理利用班組勞動競賽在企業中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促進企業良性發展[4]。
勞動競賽主要是以企業職工為主體開展的活動,其內在的導向作用直接決定了企業職工行為的發展。勞動競賽更是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體現,因此,企業管理人員應時刻關注勞動競賽開展效果和帶來的正反面作用,引導企業職工圍繞企業的核心問題和生產領域的關鍵因素動腦筋、想問題,促進職工圍繞企業的實際需求想辦法,找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提升企業管理效果。
企業勞動競賽是企業內在文化和企業管理外在展示的一種體現,提升企業勞動競賽的效果,最終實現企業價值是實施勞動競賽應重點思考和關注的。在提升勞動競賽效果和執行力方面應重點圍繞企業中心工作、勞動競賽實施過程和結合基層班組實際三方面開展相關工作。
企業勞動競賽的最終目的是提升企業競爭力和產品質量,脫離企業主業和中心工作的勞動競賽就失去實施的意義。做好勞動競賽首先就要圍繞企業中心工作開展,如何圍繞中心工作應重點結合以下三方面:一是勞動競賽要體現企業產品的重要參數。企業因產品而存在,提高產品的品質和數量是企業生存和強大的根本。因此勞動競賽的指標中要涵蓋企業產品的主要指標,只有這樣才能指導一線職工關注產品本身,設身處地為企業產品出謀劃策,努力提升產品的品質。職工也在關注產品的競賽中實現自我的價值,最終提升企業競爭力。二是勞動競賽要體現產品生產過程中的重要過程。無論企業產出的是什么產品都要通過工具或者人才能實現,因此勞動競賽要涵蓋工具的使用效率和人的素質,這樣才能從側面促進產品的品質提升。三是勞動競賽要體現企業的管理措施。管理措施是企業實現正常運轉的關鍵,企業政策在基層落實的效果如何應是勞動競賽的重要指標,只要這樣才能檢驗企業政策的好壞,才能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
勞動競賽要重點抓好過程管控,只有過程管控到位才能保證實施效果。因此勞動競賽過程要特別注意三方面:一是在實施過程中要定期開展競賽檢查考核。檢查考核主要針對勞動競賽的考核部門和考核人。只有對考核人和考核部門有所監督才能保證實施過程的公平和公正,才能讓參與勞動競賽的職工心服口服。二是對競賽要進行經常性的總結。總結主要是對競賽取得的成效進行總結,通過對階段性的成果進行梳理發現競賽實施的亮點和不足,有針對性進行推廣和改進。三是要經常性地對競賽實施過程進行宣傳報道,通過輿論造勢,吸引更多的人員參與和關注勞動競賽,提升勞動競賽實施水平和影響力。
勞動競賽實施在基層班組,那么勞動競賽服務也應該放在基層班組。如何通過勞動競賽服務基層班組,提升基層班組的管理水平,提升勞動競賽實施意義,在結合基層班組方面應重點考慮職工素質、班組創新性和企業文化價值。首先勞動競賽應結合職工綜合素質,勞動競賽也是職工業務能力的比試和反映。職工在參與競賽過程中也是反思自己業務水平的過程,通過反思找出自己的弱點和缺點有針對地進行提升。只有高水平的團隊才能在競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其次勞動競賽要結合基層創新開展。基層創新是管理活力的體現,在勞動競賽中職工會有針對性提出好的想法和措施,企業應對取得良好效果的想法和措施進行推廣,通過推廣樹立職工的價值觀和榮譽感,從而激發職工的職業責任感。最后應圍繞企業文化和價值觀開展好勞動競賽。企業的價值觀和文化體現的基層也升華在基層,勞動競賽作為企業實現其價值觀和文化的一種載體,導向性的東西應更加明確也應該更加具體[5]。
開展企業勞動競賽對于企業是一件好事。但如何避免勞動競賽開展不當帶來的負面問題,以及勞動競賽的不合理帶來的潛在風險是企業在開展勞動競賽過程中應避免的。
勞動競賽各項指標完成后應定期評估。在執行過程中如發現結果對單一指標的過度依賴,應及時修訂處理。在發生單一指標就能夠決定比賽結果的情況下,其他指標的設定和執行的意義將大大降低,且在執行過程中除特定指標外其他指標很容易被忽視。長期對單一指標依賴將造成導向的偏差,盡而出現不可預見的問題。
勞動競賽方案發布后,應定期對其進行修訂。如果一個方案執行到底會造成思維固化。尤其在方案長期執行后很容易造成關注盲點,所有參與人員只關注方案上有的指標。在企業有什么新的變化和現實發生變化時也不會去關注,給企業運行帶來潛在的安全隱患。
損害公司利益而獲得個人利益在很多場合和公司內部經常性發生,因此,在競賽方式上要避免出現損害公司利益而達到個人目的的情況,這種情況一旦出現應立即制止,并采取嚴厲的措施懲罰這種行為。只有正當競爭,才能達到促進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在方案設定階段,應對設定的指標進行分類,尤其對定量和定性指標進行區分。盡量避免出現定性指標的情況,定性指標因其無法量化很難把握。更多依賴人為的評定,可能造成不公平的現象出現。定量指標更容易讓競賽更加公平公正。在定性和定量指標上,應尊重基層班組和考核部門的意見,在各方面同意的情況仍可保留一定的定性指標,也給考核部門適當的權利,體現考核部門的權威。
綜上所述,伴隨社會經濟體制的變革,時代對企業基層班組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激發企業基層班組的生機和活力,提升班組管理水平成為永恒的課題。因此,現代企業更應該高度重視勞動競賽活動的展開,并通過細化實施細則,做到全面性、及時性。通過因地制宜,激勵得當、導向合理、拓寬領域,深化競賽內涵等形式,強化勞動競賽的價值和作用,充分挖掘企業職工的內在潛能,提升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深度和廣度,促進企業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