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創造社的媒介妙用經驗*
——基于拉斯韋爾模式的《創造月刊》轉型分析

2023-10-22 13:06:28李文浩沈姣麗
郭沫若學刊 2023年2期
關鍵詞:受眾

李文浩 沈姣麗

(湖南科技大學 人文學院,湖南 湘潭 411201)

創造社是1921 年誕生的新文化團體,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刊物,是一個文學社團生存與發展的關鍵。”①劉納:《社團、勢力及其它——從一個角度介入五四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9 年第3 期。創造社的發展與其機關刊物的發行聯系緊密。該社辦有《創造》季刊、《創造月刊》《文化批判》《創造周報》等十余種刊物。其中,《創造月刊》不僅是后期創造社的重要傳播窗口,還倡導與推廣了革命文學和馬克思主義文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創造月刊》在發展歷程中經歷過從堅守純文藝刊物定位到放棄純文藝傾向的轉型。這一轉型標志著創造社文學觀念的轉變:從高揚文藝的大旗,到放棄純文藝的主張,拉近文藝與政治的距離,直至將文藝視為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工具。這種轉變以消解,甚至是對抗早期創造社文學觀念的方式呈現,徹底而深刻,引發了不小的爭議。部分質疑者認為《創造月刊》與創造社的轉型是對藝術宮殿的倒戈,是文藝投機分子的可鄙行為。②如甘人在《北新》第2 卷第13 號上發表《拉雜一篇答李初梨君》,諷刺創造社的轉變:“他們竟可以從自悲自嘆的浪漫詩人一躍而成革命家。昨天還在表現自我,今天就寫第四階級的文學。他們的態度也未嘗不誠懇,但是他們的識見太高,理論太多,往往事前已經定下文藝行走的方向,與應負的使命。無奈文藝須完全是真情的流露,一有使命,便是假的。”如若借助新聞傳播學中的拉斯韋爾模式對《創造月刊》的刊行過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創造月刊》的轉型既是刊物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創造社同人主動迎合革命發展需要的自覺選擇。

拉斯韋爾模式源于拉斯韋爾在《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中對于傳播行為的描述。拉氏認為,“傳播就是誰通過什么渠道,對誰說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效果。”①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何道寬譯,北京:中國傳媒出版社,2013 年,第18 頁,第36 頁。這一描述指出了傳播過程中的五個基本構成要素:傳播者(Who)、傳播內容(Says What)、傳播渠道(In Which Channel)、傳播對象(To Whom)和傳播效果(With What Effect),因此又被稱為“5W”傳播模式。拉斯韋爾模式表明,傳播是一個包含“傳者—內容—媒介—受眾—效果”五個部分在內的目標控制性行為過程。相應的,對于傳播行為的研究也能從控制分析、內容分析、媒介分析、受眾分析和效果分析②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何道寬譯,北京:中國傳媒出版社,2013 年,第18 頁,第36 頁。等方面切入。

一、控制分析:將社團的集體意志外化為編輯的把關行為

傳播行為的發生由傳播者啟動與控制。就文學刊物的運轉而言,編輯在刊物的策劃、組稿、編輯等環節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承擔著傳播者的職責,決定著刊物的刊行內容和發展方向。《創造月刊》的編輯工作先后由郁達夫、成仿吾、王獨清和創造社文學部負責。他們的選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創造月刊》的發展,反映出創造社文學觀念的發展與變化。

這與盧因的“把關人理論”相契合。盧因認為,傳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才能進入傳播渠道。把關人理論的要義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闡釋:第一,把關人決定信息是否可以進入傳播渠道;第二,把關人決定傳播或壓制某些信息;第三,把關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機構或組織。③宮承波,管璘:《傳播學史》,北京:中國廣播影視出版社,2014 年,第46-47 頁。從把關人的角度對《創造月刊》的編輯行為進行考察,可以發現《創造月刊》的編輯郁達夫、成仿吾、王獨清等人,以及負責后期編輯工作的創造社文學部都基于各自的文藝觀念和階級立場,在編輯過程中對刊物內容施加了控制,表現出不同的編輯理念與文學觀念。他們的編輯行為顯示出刊物編輯思想逐漸左傾的趨勢,把關人的身份也從個人轉化為集體,這些都影響著信息在刊物中的傳播。

郁達夫是《創造月刊》的第一位編輯,主編了第一卷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五期和第六期。他是創造社的元老之一,自創造社創設以來就負責社團機關刊物的編輯工作。1921 年,郁達夫的短篇小說集《沉淪》出版,震顫了整個文壇。他也因此成為浪漫抒情小說的代表作家。在進行文學創作時,郁達夫重視以情感人,以情動人。在編輯刊物時,他也傾向于選擇純文藝作品。例如,在對刊物中的作品進行次序編訂時,郁達夫總是率先刊登小說、詩歌等文學作品,這與成仿吾總是先刊登革命文學類作品的方式有著明顯的區別。

《創造月刊》第一卷第三期、第四期和第十一期的編輯工作由成仿吾負責。盡管當時成仿吾還沒有加入共產黨,但他的思想已經逐步左傾。在此期間,他在《創造月刊》上選刊了不少具有先進革命意識的作品,如《革命與文學》《十月革命與俄國文學》《桌子的跳舞》等。他不僅刊發革命文學作品,還創作、評論文學作品。他在《革命文學與他的永遠性》《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等文中都表現出鮮明的革命文學指向,是馬克思主義文論在中國文壇的較早呈現。成仿吾對作品的選編,對革命文學的看法,都體現出他逐漸清晰的政治傾向,這種傾向也直接決定了刊物的刊載內容和發展方向。從成仿吾主持刊物的編輯工作開始,《創造月刊》向革命文學刊物轉型的趨勢日益明晰。

成仿吾在《創造月刊》第一卷第四期的《編輯余話》中談到創造社幾位關鍵成員的近況,并坦言刊物編輯工作的艱難,“沫若忙著演講,聲如破罐;達夫滿腹牢騷,日思醉酒;獨清追逐幻影,奔走不寧”④仿吾:《編輯余話》,《創造月刊》1926 年第1 卷第4 期。。不久后,郭沫若作為刊物的主要撰稿人,隨軍北伐。成仿吾又因身在廣州不便從事編輯工作。為了避免刊物停刊,成仿吾與郁達夫商議,決定由郁達夫回上海專門負責出版事宜。于是,第一卷第五期、第六期的編輯工作又由郁達夫接管,刊物又一次滑向了抒發個人情感的一端。《旅心》《苔莉》《一個人在途上》等文便是在這種背景下刊發出來的。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郁達夫文學觀念的保守。

郁達夫在1927 年1 月作《廣州事情》,揭露國民政府的腐敗現實,批判意識明顯。1927 年4 月,他作《〈鴨綠江上〉讀后感》,呼喚、歌頌作為“革命的先驅者”的藝術家,認為“現在中國的革命條件已經具備,舊社會的崩壞作用,已經開始了,所以一般讀文學的人,都同聲一致的要求革命文學,……目下中國的讀者,大家都在要求無產階級的文學”①達夫:《〈鴨綠江上〉讀后感》,《洪水》1927 年第29 期。。由此可見,郁達夫與成仿吾對待革命文學的態度是一致的。他選擇將這些帶有革命文學印記的文字發表在《洪水》,而不是《創造月刊》上,可能是基于對《創造月刊》純文藝刊物定位的考量。《廣州事情》發表后,郁達夫與當時在國民政府任職的郭沫若、成仿吾等人產生分歧,并于1927 年8月15 日宣布脫離創造社。隨即,《創造月刊》的編輯分工再一次調整。

1926 年9 月,創造社在廣州召開創造社總部第一屆大會,選舉王獨清為監察委員,任出版部常務理事,專門負責編輯工作。這一重身份使王獨清成為了《創造月刊》的把關人。這位早期在作品中表現出強烈浪漫主義傾向的詩人,此時的觀念逐漸朝左傾斜。他連續編輯了四期刊物,在每期的“余談”中都表達著自己對革命文學的支持和贊同。

作為把關人的編輯決定著刊物中信息的傳播與壓制。若結合《創造月刊》的機關刊物背景,則會發現社團在把關人的背后影響著他們的決定,《創造月刊》是創造社的機關刊物,以個人姿態呈現的把關行為的背后是集體意志的體現。這一點在之后的刊物編輯工作中得到了印證。

自第一卷第十二期開始,《創造月刊》的編輯工作便由以馮乃超為首的創造社文學部負責。他們在“一個偉大的從新的開場”中宣稱,“以后的《創造月刊》是不再以純文藝的雜志來自縛,它將以戰斗的藝術來求它的出路”。②《一個偉大的從新的開場!!!》,《創造月刊》1928 年第1 卷第12 期。據統計,從1928年5 月1 日開始,經馮乃超或以馮乃超為首的創造社文學部刊發的革命作品就超過了100 篇。這表明,《創造月刊》徹底轉向了革命文學,終于完成了方向的轉換。

從郁達夫、成仿吾、王獨清到創造社文學部,創造社有意消除編輯的個人化色彩,逐漸強化集體意志。這一方面意味著編輯工作的規范化,另一方面則著意于確定創造社文學部的編輯權威性。自第一卷第十二期始,《創造月刊》的“編輯后記”總以“文學部”的名義對作品進行點評。③如年輕的編輯以文學部的名義在《創造月刊》第1 卷第12 期的《編輯后記》中對當期刊發的《火光中之死》《女囚》《黎明之前》,以及作為前輩的王獨清的詩展開點評。“羽農的《火光中之死》這篇來稿的作者,完全是我們不相識的朋友……我們希望他再努力以外,并望他能夠明晰地認識時代的進展及社會的潰變,把握新興階級的精神成為時代的作家。華漢的《女囚》除了表現形式及文字稍嫌陳舊這二三缺點之外,我們可以看取革命家的獻身的精神及英雄的行動。這篇若能把時代的精神及對于革命的信仰傳達出來,他的唯一的責任可算完成了。冰廬的《黎明之前》若果單去指摘它的缺點,就是后段的描寫太過于朦糊,看不出民眾熱烈的呼喚,反覺無治的個人主義特別地顯現出來,這一點希望他以后去克服。獨清的詩是我們的一種感激的喜悅……他能這樣地蘇生起來,反復地說,這是我們的感激的喜悅。”點評行為不僅強化了創造社文學部把關人和評判者的權力,也確立起以馮乃超、李初梨為代表的創造社新人在創造社編輯事務中的地位。

《創造月刊》在創刊造勢階段曾以元老級編輯郁達夫為賣點,意在為刊物質量背書,可幾經變換之后,最終卻由創造社新人“把關”,這種轉變本身是值得思考的。把關人身份的集體化表明刊物的把關環節是一個有組織的復雜過程,雖多以編輯個人行為的方式呈現,但從總體上來說卻是社團集體意志和立場的體現。

二、內容分析:將社團內部的革命文學議題打造為公眾議程

封面圖像、目錄排序、標題大小、篇幅長短、文本內容,甚至是編輯的短評都能傳達出各種話題在刊物議程方面的顯要性。無論是郁達夫、成仿吾、王獨清,還是創造社文學部,都在有目的地對信息進行過濾和篩選,控制傳播內容的流通。《創造月刊》最重要的使命便是宣傳和推廣革命文學。通過爬梳《創造月刊》的封面、目錄和刊行文本三個部分,比較刊物轉型前后發生的變化,可以發現編輯早已布局“革命文學”議題的設置,并在不同的階段對“革命文學”進行了程度不一的宣傳。

對于文學刊物而言,封面決定著讀者對刊物的第一印象,具有其他部分難以匹敵的營銷功能和品牌價值。對刊物封面的價值和功能的重視主要出現在進入讀圖時代之后,不過創造社顯然在20 世紀初期就關注到了這一問題。他們對于《創造月刊》封面的設計與調整為該刊的內容傳播創造了條件,為刊物的品牌建構奠定了基礎。《創造月刊》第一卷和第二卷的封面都為版繪刻印,但在表現內容上并不一致。第一卷的封面整體風格較為寫意和浪漫,描繪的是一位少女在初升的太陽下淺吟低唱。第二卷的封面則變成了一位正在鑄造武器的青年,似乎寓意著創造社同人推動革命文學的決心和毅力。刊物封面構圖的變化與刊物及社團文學觀念的轉變相呼應,在無形中向讀者植入了革命文學理念,起到了較好的觀念宣傳與推廣效果。

刊物的目錄是文學作品和讀者溝通的橋梁,不僅能幫助讀者了解作品的大致內容,還能起到閱讀指引作用。隨著《創造月刊》轉型的推進,刊物的目錄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一是目錄中作品的排序和羅列發生了變化。處在創刊初期的《創造月刊》總是將純文學作品排列在先,革命文學相關的作品排序相對靠后。隨著轉型的深入,尤其是演進到第二卷刊物的發行階段,刊物的目錄中已難以尋覓革命文學之外的作品。二是目錄的編排方式發生了變化。第一卷的目錄采用文體雜糅的方式編排,第二卷則根據文體特征的分類有序排列。這些變化一方面是因為編輯者編輯方略的改變,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創造月刊》逐漸放棄了純文藝刊物的定位,所刊載的文藝批評、時事評論、論文等作品日益增多。

值得關注的是,第一卷第一期和第二期均提前刊載出第一卷第四期的目錄。這意味著早在第一期刊發之前第四期的編輯工作就已經完成了。第四期的編輯是成仿吾,該期刊物中排在最前端的三篇文章分別是《革命文學及其永遠性》《寫實文學論》和《十月革命與俄國文學》,這種排列傳遞出鮮明的革命文學傾向。由此可以推斷,在刊物發行的初期,編輯已經著手布局刊物從純文藝刊物向革命文學刊物的轉換,即“革命文學”議題的設置問題。

就刊行內容而言,《創造月刊》的第一卷總體呈現出純文學與革命文學交錯的面貌,既刊登《瓶》《苔莉》等具有純文學傾向的作品,也發表《十月革命與俄羅斯文學》《一只手》《英雄樹》等帶有革命文學印記的作品。從第二卷第一期開始,《創造月刊》的內容較之前發生了變化,革命文學作品顯著增加。《創造月刊》共刊發作品240 篇,包括130 篇小說、戲劇、新詩等現代文學作品,其中,一半以上與革命文學主題相關,除此以外還有大量圍繞革命文學創作的學術論文、文藝批評和文論譯著。

隨著革命文學建設的加速,革命文學論爭也隨之開展。革命文學論爭的重要意義在于使革命文學論爭走出創造社,成為社會化的公眾議程。“新聞媒介設置了公眾議程。在公眾中建立這種顯要性,將某個議題或話題置于公眾議程,使之成為公眾關注、思考甚至采取行動的重點,這些是輿論形成的初始階段。”①馬克斯韋爾·麥庫姆斯:《議程設置:大眾媒介與輿論》,郭鎮之,徐培喜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年,第2 頁。議程的設置影響著公眾的關注點及對議程的態度。

借助于對傳播內容的精心編排,轉型前、后的《創造月刊》都對“革命文學”這一議題進行了巧妙的設計和不同程度的強調。編輯在刊物發行的初期就有意識地向讀者輸入革命文學的觀念,隨后更是發起革命文學論爭,把讀者的注意力和社會的關注引導到“革命文學”這一議題上,使創造社能夠引導社會輿論的風向,掌握革命文學運動的領導權和主動權。

三、媒介分析:將傳媒矩陣建設成革命文學論爭的陣地

《創造月刊》作為創造社的機關刊物,肩負著向讀者傳播信息,推進革命文學議程的重要職責,其內容包括小說、詩歌、戲劇、譯著、評論等。從表面上看,期刊的存在形式與它刊載的內容沒有必然聯系,但媒介即訊息,媒介的影響之所以強烈,在于媒介本身參與了內容的構成,甚至已經滲透至內容之中。

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與興盛,離不開清末以來現代印刷技術的引入與現代出版產業的繁榮。②劉雨佳:《論清末民國社、刊共生型舊體文學團體》,《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 年第1 期。《創造月刊》誕生于1926 年,這時距胡適借《文學改良芻議》拉開新文學的序幕已經將近十年。在這十年中,中國的新文學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白話文已經取代文言文成為了人們進行文字交往時的主要方式,新文學刊物也成為了啟迪民智的重要渠道。當然,《新青年》等早期白話刊物在新文化運動發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遠非散布渠道那么簡單。如果說《新青年》以一本雜志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創造月刊》便是以一本雜志開創了一個意識形態斗爭領域。它借助報刊這一媒介形式構造并呈現給公眾一個擬態環境,并通過這個擬態環境影響了受眾思考革命和文學問題的方式。

早在20 世紀20 年代前后,陳獨秀、李大釗、惲代英、張聞天等人就曾探討過與革命文學相關的問題,“以歷史進程中現代性的想象來應對社會現實的思與感”①楊洪承:《五四時代與現代中國革命文學的起源——以陳獨秀、李大釗、張聞天、惲代英等現代作家為例》,《學術界》2019 年第5期。。雖然這些將文學變革與社會政治革命相聯系的思考與探索并未在當時的文壇掀起與“文學革命”相當的文學革新潮流,卻在1926年第一卷第三期的《創造月刊》中激蕩出聲響。郭沫若在《革命與文學》中指出:“凡事表同情于無產階級而且同時是反抗浪漫主義的便是革命文學。”②郭沫若:《革命與文學》,《創造月刊》1926 年第1 卷第3 期。這篇文章既是后期創造社文學活動的總綱,又是拉開革命文學論爭序幕的宣言。在隨后不到五年的時間里,文壇涌現出將近兩百篇直接參與革命文學論爭的文章。這場論爭展示出的燎原之勢直接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建設,將中國現代文學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發展推向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創造社之所以能將革命文學“發揚光大”,引發對于革命文學的廣泛討論,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對傳播媒介的運用。創造社同人一方面通過打造媒體矩陣,提升論爭聲勢,另一方面則精心引導輿論走向,營造論爭語境。

革命文學論爭的發展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議題的設置不能脫離媒體,要營造聲勢浩大的革命文學論爭,僅憑《創造月刊》這一個媒體顯然不夠。為了營造討論氛圍,實現信息轟炸和輿論包抄,創造社在兩年時間內借助《創造月刊》《洪水》《文化批判》《幻洲》《流沙》《我們》《泰東月刊》《思想月刊》《日出旬刊》《文化生活周刊》等刊物,和太陽社的《太陽月刊》一起形成了媒體矩陣。

早在各刊物創辦之初,創造社就從功能定位和讀者面向等方面對刊物進行了全面的統籌和部署。《洪水》的創辦時間早于《創造月刊》,但為了替《創造月刊》的發行造勢,特意自貶出生,稱“《洪水》本來不是可以代表創造社或代表《創造周報》的,它本來就是幾個暴亂的青年胡攪起來的。”③《報告兩個動聽的消息:月刊的發行》,《洪水》1925 年第6 期。《創造月刊》是創造社“唯一的純文藝雜志”。《文化批判》是“科學的,哲學的,文藝的社會的批評雜志”。《流沙》在內容上是《創造月刊》和《文化批判》的雜糅,但在形式上更貼近青年的需要④《創造社出版部發行的三種刊物》,《創造月刊》1927 年第1 卷第10 期。。《幻洲》的讀者也鎖定為青年,宣稱“要竭力喊出青年人的苦悶”⑤《請閱異軍突起的〈幻洲〉半月刊》,《創造月刊》1926 年第1 卷第1 期。。盡管功能定位不同,讀者群體各異,各報刊媒體卻都圍繞革命文學議題組織、發布稿件,一方面利用各報刊各自的風格和特點,持續輸出多樣化的傳播內容,另一方面則促進各報刊間的互補與協作,多渠道、多角度地向受眾傳遞革命文學的信息。

革命文學論爭聲勢的高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實上,自1926 年5 月至1928 年1 月,在近兩年的時間里,關于革命文學相關問題的討論主要集中在創造社媒體矩陣的內部,并沒有形成具有廣泛性的社會議題。這種不溫不火的狀況,在1928 年年初迎來了“轉機”。

1928 年1 月,馮乃超在《文化批判》創刊號上發表《藝術與社會生活》,言辭激烈地批判了胡適、葉圣陶、魯迅和郁達夫,直言魯迅“反映的只是社會變革期中的落伍者的悲哀”⑥馮乃超:《藝術與社會生活》,《文化批判》1928 年第1 期。。1928 年2 月,成仿吾在《創造月刊》第一卷第九期發表寫于1923年的《從文學革命到革命文學》,從文學史的角度宣告文學革命時代的落幕。緊接著,李初梨在《文化批判》上發表《怎樣地建設革命文學》,火藥味十足地將矛頭指向了魯迅,將其批判為一個落伍者。1928 年3 月,錢杏邨在《太陽月刊》發表《死去了的阿Q 時代》,直言魯迅的創作只能代表“庚子暴動的前后一直到清末”,沒有現代意味,甚至認為魯迅具有“小資產階級的惡習性”,提出要“把阿Q的形骸與精神一同埋葬”⑦錢杏邨:《死去了的阿Q 時代》,《太陽月刊》1928 年第3 期。。這些批判最終引來了魯迅的正面回擊。1928 年3 月12 日,魯迅在《語絲》周刊第四卷第十一期上發表《“醉眼”中的朦朧》,和創造社、太陽社展開了正面交鋒。

這一論爭過程顯示出創造社利用媒體,制造輿論的策略。首先由領軍人物郭沫若發聲,確定議題;然后由同人入場討論,加固議題;再由馮乃超、成仿吾等人在多個報刊平臺上展開批判,擴大影響;最后借文壇領袖吸引眼球,實現議程的社會面傳播。他們將魯迅作為攻擊對象的做法,很有可能就是為了借助魯迅的影響力來達到輿論發酵和議題引流的作用。事實證明,魯迅文筆所產生的轟動效應確實極大地提升了革命文學論爭的影響力,加快了革命文學討論從內部議題向社會議程的轉化。

四、受眾分析:將受眾培養成革命文學創作的生力軍

《創造月刊》的基本定位是純文藝報刊。在刊物發展的第一個階段,《創造月刊》以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為主要受眾。這些受眾可以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有留學經歷,和創造社成員有相同感悟的知識分子;另一部分則是沒有出過國,但是受到創造社作家影響,逐漸接受新思潮的知識分子。這些知識分子多數是在現代教育體系下成長起來的青年學生,擁有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對新事物、新思想的接受度和需求量更高。①張勇:《前期創造社期刊“讀者”研究》,《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 年第4 期。《創造月刊》的轉型不但沒有引起他們的抵觸心理,反而還滿足了他們對新知識、新思想的渴望。

到了刊物發展的第二個階段,《創造月刊》著力推廣革命文學,一方面服務于有革命理想的青年,另一方面也在嘗試著吸引更多的讀者投身無產階級革命。隨著國內政治環境的變化,社會上形成了一股反對帝國主義和新舊軍閥的潮流,知識分子也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以郭沫若為代表的創造社作家們不僅積極參加北伐戰爭,投身于工農革命實踐,還以文藝的形式宣傳革命,號召文藝同人“到兵間去”。大革命失敗之后,郭沫若、成仿吾等元老級成員重返文壇,還吸收了一批有強烈革命愿望的新成員加入創造社,實現創造社由小資產階級文學團體向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團體的轉換。②陳青生:《馮乃超在后期創造社的文學活動》,《新文學史料》1988 年第1 期。完成方向轉換后的創造社開始積極開展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并向廣大文學青年傳播革命思想和馬克思主義思想,呼吁廣大文學青年關心國家、民族的命運和前途,共同促進社會的變革。

《創造月刊》遵循以讀者為中心的理念,注重團結讀者以壯大革命文學的聲勢。為獲得讀者的認同,增強讀者與刊物的黏性,《創造月刊》很重視與讀者之間的互動。《創造月刊》不僅開辟“詩欄”供青年詩人發表詩作,還開展征文活動以激發青年讀者的創作激情。郭沫若等人進而利用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將熱愛文學的讀者培養成作者,如周全平、葉靈鳳都是通過投稿加入的創造社。在后期,《創造月刊》還特意安排了“來信”一欄,每一次的讀者來信都與同人們的文章相互呼應、相互配合,較好地服務于革命文學的宣傳需要,實現了革命文學觀念的有效傳播。

五、效果分析:將革命文學論爭作為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契機

傳播的有效性是傳播研究的重要問題。有效性“由促成合理判斷的程度來決定,……凡是有助于生存的或有助于滿足群體某一具體需求的傳播,都是有效的傳播。”③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何道寬譯,北京:中國傳媒出版社,2013 年,第50 頁,第36 頁。拉斯韋爾模式傾向于將受眾分析和效果分析放在一起進行研究,因為受眾的認可恰是檢驗傳播效果的重要標準④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何道寬譯,北京:中國傳媒出版社,2013 年,第50 頁,第36 頁。。傳播者發出的信息經過媒介傳至受眾而引發受眾思想觀念、行為方式等的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集中在大眾傳播改變受眾的固有立場和觀點方面,也涉及大眾傳播對社會及文化所造成的影響。《創造月刊》作為一種媒體組織,具有明確的媒介定位和階級立場,其傳播內容也具有特定的價值和意識形態傾向,往往能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受眾的判斷。

《創造月刊》前期的刊行內容既有純文藝作品,也有革命文學作品,但宣傳革命文學的編輯理念不斷凸顯,通過刊登革命文學作品、發起革命文學論爭等方式,一步步地推動革命文學的進程。轉型成功后,《創造月刊》不遺余力地倡導和傳播無產階級革命文學與馬克思主義文論,除繼續刊登革命文學作品之外,還著力于指導讀者投身革命文學創作實踐,為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的傳播做出了貢獻。①李躍力:《論后期創造社文壇地位的確立——一種文學傳媒的視角》,《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 年第2 期。例如《創造月刊》專門將第二卷第四期打造為“創作號”,用于集中展示革命文學的創作成果。他們自信地宣稱:“外間很誠摯地要求我們的作品,尤其是一般青年作家的這個要求是很強烈。我們不敢說我們的作品都是難得的杰作,但是在我們的理論所指導之下,這期的作品都是力作。”②文學部:《編輯后記》,《創造月刊》1928 年第2 卷第4 期。可見,創造社在宣傳推進“革命文學”時,并沒有局限于口號的提出和理論的爭辯,而是在進行創作版圖的布局與探索。

《創造月刊》除了不斷推進革命文學進程外,還積極譯介和傳播馬克思主義文論。刊物中刊登了大量馬克思主義文論的譯作,如《高爾基同我們一道的么?》(李初黎譯)、《高爾基論》(嘉生譯)、《托爾斯泰論》(嘉生譯)、《關于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底任務之大綱》(朱鏡我譯)、《繪畫之馬克思主義的考察》(鏡我譯)等等。此外,《創造月刊》主動傳播世界無產階級文學,介紹蘇俄、日本等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作家、作品和文學運動。③賈辰飛:《創造社與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傳播》,《郭沫若學刊》2015 年第4 期。此舉不但拓寬了讀者的閱讀視野,還加強了與世界無產階級文學之間的聯系,有利于中國無產階級文學隊伍的發展。創造社的一系列譯介舉措豐富了當時國內較為匱乏的馬克思主義文論,有利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傳播,也為培養左翼新人創造了條件。茅盾曾在回憶錄中寫道:“在那時候,有系統地介紹和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典著作,可以說還沒有開始,創造社和太陽社首先介紹了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初步知識,并且強調了文藝應當為革命服務,作家應當站定革命的立場,表現革命斗爭,等等。對于當時的文學運動起了重大的作用。”④茅盾:《魯迅逝世二十周年紀念大會上的報告》,《茅盾散文集·卷七》,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7 年,第57 頁。

創造社對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宣傳和倡導,為很多處于迷茫期的知識分子和革命青年指明了方向,使許多人關注于此并為之奮斗終身。荒煤曾回憶:“大革命失敗后,我經歷這樣一個猛烈的轉折,真是說不出迷茫的郁悶,從創造社的雜志和蔣光慈、郭沫若……的一些作品中,我才開始發現了一個文學的新大陸。”⑤荒煤:《偉大的歷程和片斷的回憶:紀念“左聯”成立五十周年》,《人民文學》1980 年第3 期。《創造月刊》對于馬克思主義文論宣傳和推廣的價值和意義由此可見一斑。

盡管革命文學論爭造成了對魯迅、茅盾的誤傷,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紛爭,但正是因為這次論爭才統一了左翼文人的思想,擴大了無產階級文學的影響,傳播了馬克思主義文論,培養和鍛煉了無產階級文藝隊伍,也正是在這個背景下,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才得以成立,開啟了中國現代文學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的新篇章。

創造社對革命文學和馬克思主義文論的宣傳與推廣,之所以能夠產生如此大的反響,原因是復雜而多元的。當中既離不開“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等風起云涌的國內政治環境對文學發展變革的呼喚,也繞不過郭沫若、郁達夫等創造社元老對青年讀者的號召力,還少不了創造社對革命文學不遺余力地建設與推廣。在控制分析層面,傳播者借助《創造月刊》等大眾傳媒為受眾營造出一種革命文學建設如火如荼的擬態環境,影響著受眾認識、理解現實世界的方法,并引導受眾接受這種象征性的擬態現實。在媒體分析層面,《創造月刊》與太陽社和創造社的其他刊物一起組成傳媒矩陣,共同營造輿論環境,推動論爭的發展。在受眾分析層面,《創造月刊》不僅向受眾傳播信息,還引導受眾加入參與創作,使受眾從被動的革命文學觀念接受者變成主動的革命文學創作參與者。在效果分析層面,《創造月刊》對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和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它推動了革命文學的進程,擴大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影響,積極譯介馬克思主義文論,培養了革命文藝隊伍,為左翼作家聯盟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借助拉斯韋爾模式對《創造月刊》的傳播行為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該刊的轉型不是一種無目的的、盲目的傳播行為,而是有目的、有策略的革命行為。回顧和總結創造社在利用《創造月刊》進行意識形態宣傳時的經驗,也讓人不禁感嘆媒介這一軟利器的神奇和有效。

猜你喜歡
受眾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科技傳播(2019年24期)2019-06-15 09:28:36
淺析新聞炒作下受眾逆反心理
新聞傳播(2018年4期)2018-12-07 01:09:38
用創新表達“連接”受眾
傳媒評論(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從受眾需求角度看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新聞傳播(2018年1期)2018-04-19 02:08:56
從受眾需求角度看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新聞傳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5:14
用心感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體敘事需要受眾認同
新聞傳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電視節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眾
新聞傳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基于受眾需求談電視新聞編輯如何創新
新聞傳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
電視新聞如何獲得受眾信任
新聞傳播(2015年9期)2015-07-18 11:04: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 99精品国产电影|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国产极品嫩模在线观看91| 久久精品亚洲专区| 亚洲欧美成人|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最新国产精品第1页| 亚洲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色婷婷视频在线| 亚洲AV一二三区无码AV蜜桃|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91系列在线观看| 综合天天色| 欧美中文一区| 色婷婷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青草线综合超碰| 最新国产午夜精品视频成人|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2022精品国偷自产免费观看| 国内丰满少妇猛烈精品播| 91美女视频在线观看| www.亚洲天堂| a级毛片网|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国产www网站| а∨天堂一区中文字幕| 熟女视频91| 播五月综合|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在线视频97| 亚洲欧美另类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电影网| 国产91熟女高潮一区二区| 在线网站18禁| 欧美国产日本高清不卡|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国产亚洲视频免费播放| 成人夜夜嗨|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人人91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5388| 97在线碰| 97se亚洲| 久久精品这里只有精99品| 日本在线亚洲|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91av成人日本不卡三区|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色九九视频| 色婷婷在线影院| 制服丝袜 91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91精品亚洲| 亚洲国产成人综合精品2020 | 日本免费一级视频|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欧美区国产区| 2020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美女国内精品自产拍在线播放 | 91亚洲视频下载| 精品伊人久久久香线蕉| 97在线免费|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久久国产香蕉|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午夜日b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