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峰 (江蘇省淮安市盱眙縣實驗小學,211700)
本節課以《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為指導,依據《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指南》,根據學生熱愛足球運動的特點,利用點、橫、豎字形結構與踩、拉、推球技術動作的形象關聯,采用分解練習、完整技術練習和足球游戲的方式,使學生練習踩、拉、推球技術動作。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合作體驗式學習,拓展學生的認知,使學生逐步了解和掌握足球知識和相關技術動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努力拼搏、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選自蘇教版體育與健康水平一(二年級)第一學期《足球與游戲單元》第4課的內容,課中的踩、拉、推球是足球技術中較為基礎的動作,通過踩、拉、推球的學練可以提升學生的控球能力,增強學生的下肢力量,在普及足球知識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練足球技術動作奠定基礎。
本節課的授課班級共有40名學生,他們身體素質較好,模仿意識強,平時喜愛看足球、談足球、踢足球、賽足球,有一定的學練基礎,但由于年齡偏小,對技術理解不夠全面,在進行踩、拉、推球技術動作時仍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采用分層教學的方法,循序漸進地讓學生逐步掌握踩、拉、推球技術。同時,在課堂上設計多樣化的學練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練興趣,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學習目標。


水平段:水平一 人數:40 授課教師:王其峰 課時:4/6教學內容1.踩、拉、推球技術動作練習;2.游戲:“星球穿拱門”1.能力目標:運用點、橫、豎字形結構與踩、拉、推球技術的形象關聯,采用先寫后畫、唱游學練的方式,使學生逐步了解并掌握踩、拉、推球技術動作;2.行為目標:提升學生對踩、拉、推球技術的認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自然營造的學練情境中合理進行體能練習,不斷提升足球技能;3.品行目標:建立和睦的團隊關系,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教學重點降低身體重心,目視前方 教學難點 觸球部位準確,推、拉、踩球動作連貫、協調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組織形式與要求 運動負荷時間 次數 強度教學目標1.課堂常規; 教師集合整隊,檢查著裝; 學生快速集合; 組織形式:1' 1 小教師宣布本節課的學練內容及注意事項;images/BZ_63_1602_1067_1808_1213.png要求:快、靜、齊;學生認真聆聽教師的講解,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教師安排見習生; 見習生出列;2.熱身游戲:背著球兜去旅行準備部分(8')教師先講解游戲規則和注意事項,然后組織學生開展熱身游戲學生先明確游戲規則和注意事項,然后按順序圍成圓圈,利用球兜進行抱團做拋接球,充分活動四肢組織形式:4' 3 中images/BZ_63_1602_1385_1770_1537.png要求:認真聽講,積極參與1.分解練習:(1)球感練習:左右腳交替踩球轉圈,單腳腳底左右揉球,單腳左右拉球,左右腳交替內外拉球練習;教師先講解并示范練習方法,然后帶領學生進行練習。練習過程中,用語言提示學生動作要領;學生仔細觀察、認真學練, 動作協調,左、右腳交替練習;組織形式:要求:積極參與,認真練習,提升球感;4' 4 中images/BZ_63_1597_1742_1800_1886.png(2)無球練習:先進行原地左、右腳依次寫點、橫、豎,然后進行行進間左、右腳依次寫點、橫、豎;教師先講解示范練習方法,然后組織學生原地、行進間用腳作筆,依次寫點、橫、豎,左右腳交替練習;學生先明確練習方法和要求,然后分組進行無球練習,做到降低重心;組織形式:3' 4 中images/BZ_63_1597_2044_1800_2188.png要求:降低重心,保持身體平衡,積極練習;組織形式:4' 4 中基本部分(29')(3)持球練習:先進行原地左、右腳依次畫點、橫、豎,然后行進間左、右腳依次畫點、橫、豎;教師先講解并示范,組織學生原地、行進間用腳作筆,持球依次畫點、橫、豎,左右腳交替練習,體驗踩(點)、拉(橫)、推(豎)球技術動作。然后組織學生分組展示,并綜合評價學生動作;學生先明確練習方法和要求,然后根據歌曲[身體迎上去,重心降下來,右腳做支撐,左腳腳掌帶,寫(畫)出一橫來]分組進行持球練習;images/BZ_63_1597_2340_1799_2492.png要求:降低重心,積極參與,認真練習;2.完整技術練習:踩(點)、拉(橫)、推(豎)球技術動作練習;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完整的踩、拉、推技術動作練習;學生根據教師發出的口令,分別用前腳掌、腳弓做出一踩、二拉、三推球技術動作;組織形式:6' 2 中images/BZ_63_1602_2747_1937_2915.png要求:積極參與,認真練習,確保踩、拉、推球技術動作的完整性;

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