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 辛艷 于春哉
酒泉工貿中等專業學校研學旅行基地自2018年運行4年以來,通過開展“重走絲綢路,尋找大漠夢”等研學旅行實踐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發學生對黨、對國家、對人民、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效果明顯、意義重大,為區域內全面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F階段學校充分利用基地為中小學生開展職業體驗等活動取得了一些經驗,但在運行中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本文基于中小學生體驗式研學旅行基地類型的視角,在剖析學校研學旅行基地條件的基礎上,提出開設特色研學課程、規范研學服務、支撐科研課題、服務區域經濟、互惠互利等,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議,為推動職業學校研學旅行基地建設和運行提供可借鑒經驗。
1 學校研學旅行基地概況
2018年6月1日我校綜合實訓基地被酒泉市教育局、酒泉市旅游局掛牌認定為“酒泉市中小學研學旅行基地”?;亟ㄖ娣e11260平方米,實訓室面積8692平方米,擁有各類專業實訓室92個,實訓設備3436臺(套),總資產達2388.2萬元。內設工科、建筑、烹飪實訓場地3塊,機電技術應用、機械加工、能源環保、激光加工技術、珠寶玉石加工、信息技術、學前教育、旅游服務與酒店管理、種子生產與經營、建筑工程施工、汽車制造與維修等實訓基地12個。基地運行近四年以來,通過開展“重走絲綢路,尋找大漠夢”等研學旅行實踐活動,接待企事業單位和團體200多家,接待其他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和社會參觀人士5000余人,承擔SIYB創業培訓、手工制作、中式烹飪、電子商務、營銷員、育嬰員、中西式面點、電工、焊工、計算機應用、農藝工、農產品經紀人、家畜飼養員、餐廳服務員、建筑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各類培訓60余期5000多人?;氐慕⑾蛏鐣浞终故玖司迫懈母镩_放40年來職業教育的發展變化,展示了近年來學校示范院校建設取得的巨大成績,提高了辦學聲譽,激發了全社會各階層對職業教育的熱愛,為全面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促進區域經濟發展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
2 現階段主要開展活動情況
學校研學旅行基地現階段主要開展《尋寶之旅 等你來找》《陽光之旅 重拾童趣》《神奇的智能制造》《今天是我當導游》和《神奇的面點》等生動有趣的體驗感受、職業引領和培訓活動。
2.1 尋寶之旅 等你發現
酒泉作為絲綢之路上的“明珠”,素有“玉酒泉”之美稱。傳統工藝品酒泉“夜光杯”歷史悠久,享譽國內外。我校借助珠寶玉石實訓基地推出的《尋寶之旅》研學旅行活動,通過“石之美者”“玉之傳奇”“玉不琢不成器”“玉酒泉 酒泉玉”四個展廳和專業講解、引領,使中小學生和廣大參觀者充分了解玉石的特點和特性,玉文化的演變,玉酒泉的歷史發展與現狀,玉雕工藝的加工特點及產品營銷渠道,增強中小學生和廣大參觀者的熱愛家鄉情懷;通過對傳統琢玉工藝的體驗,激發對玉文化、玉酒泉的文化認同感和傳承責任感;《尋寶之旅》吸引了大批有志青年學習玉雕技術,從事玉雕行業產業。為傳承家鄉歷史文化、發展家鄉旅游業、開發特色旅游產品的儲備人才起到了良好的引導作用。
2.2 陽光之旅 重拾童趣
本活動借助我校幼兒保育研學旅行基地,通過觀摩與參與育兒保育專業課手工制作、繪畫、鍵盤、舞蹈,讓學生和家長體會、感知育兒保育專業學習的內容與氛圍,全面了解該專業課體系和育兒保育專業的發展遠景。通過參觀蒙臺梭利教室,參與各項幼兒活動,重拾童真童趣。在活動中積極地向學生們普及嬰幼兒保健科學知識及嬰幼兒教育理論知識,向學生展示嬰幼兒保教工作的各項技能,從而激發起中學生從事幼兒園教師及保教人員的職業理想,以及對幼教工作的認同和向往。
2.3 智慧旅游 模擬互動
本活動通過我校模擬導游實訓室中絲綢之路之旅:鳴沙山—莫高窟—嘉峪關長城—酒泉西漢勝跡—蘭州黃河大橋—天水伏羲廟和書香勵志之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北京天安門廣場—北京大學—上海豫園—山東曲阜三孔—深圳世界之窗的直觀體驗,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通過模擬導游,讓學生了解導游工作的內容和程序,以及當導游的注意事項,體驗當導游的樂趣。
2.4 神奇面點 舌尖感動
本活動通過“看”感受中華面食的博大精深;通過“嘗”品味中華面食的源遠流長;通過“做”體會中華面食的千姿百態。將中華面食文化和傳統文化完美地結合起來,激發學生學習烹飪的興趣,增加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提高對中華餐飲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
2.5 智能制造 改變世界
本活動通過參觀機電技術應用、電子電工技術、計算機應用、激光加工等專業實訓基地,讓學生通過觀看實訓教師演示加工工件、檢測成品質量指標等過程,熟知智能制造的工藝與流程。讓學生參與實戰演練,穿戴標配工裝,由我校實訓教師講解安全操作事項,指導學員輸入程序,用尼龍棒等加工生活用品,如酒杯、子彈頭等。給青少年設計從觀察到動手、從模擬到實戰的研學實踐項目,了解日常生活用品的形成過程,了解智能制造的發展及前景,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6 職業引領 謀劃未來
新生入學,大多數同學對選擇專業很盲從,多是通過遵從家長意愿、跟隨其他同學或隨機選擇的,他們對選擇專業的學習內容、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教學條件、就業前景、職業素養要求、實訓水平和畢業需求一概不知。老師們用自身的職業經驗和教學經驗帶領新生了解專業概況,體會職業前沿,也為新生今后專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加強他們對所學專業的信心,進而加快了他們融入所學專業的速度。
2.7 技能培訓 服務社會
近兩年來,學校共開展各級各類培訓60期6000余人,其中創業培訓11期260人,農村婦女技術技能培訓3期100人(少數民族地區22人),退役軍人培訓2期56人,農村勞動力技術技能培訓11期522人(少數民族地區2期93人),企業員工素質提升培訓5期2090人,社區道德大講堂公益性講座4期991人,職業技能鑒定培訓3期75人,共創造經濟效益1391093元。培訓內容包括SIYB創業培訓、手工制作、中式烹飪、電子商務、營銷員、育嬰員、中西式面點、電工、焊工、計算機應用、農藝工、農產品經紀人、家畜飼養員、餐廳服務員、建筑工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專業,為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3 現階段我校研學旅行基地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3.1 參與主體主動性不高
現階段我校研學旅行參與的主要對象是在校新生和初中畢業班學生,由于社會的偏見,還有許多家長和學生覺得上中職和參觀中職實訓基地是對學生現階段能力的否定,是沒有辦法的選擇。參觀者既有想了解中職研學旅行基地的想法,又有不敢表露的矛盾心情,參與主動性不高。
3.2 活動內容單一、缺少目的性和吸引力
研學旅行是一項具有教育性、公益性的實踐體驗活動,該活動以實踐和體驗為主要目的?,F在由于學校開展研學旅行活動的經驗不足,相應的保障機制沒有建立,管理體系還不完善,所推出的研學旅行項目內涵不深,各專業開展的活動水平參差不齊,缺少探究性和評價性。研學旅行活動參觀過程熱熱鬧鬧,浮于表面,結果模糊,出現了“游而不學,學而不研”的尷尬局面。
3.3 對學生的評價體系沒有建立
在研學旅行實際操作過程中從參觀的組織、參觀的過程到結果評價,沒有建立一個綜合性的體系。良性的評價體系既要考慮學生在過程中的個性表現,也兼顧學生及集體的最終收獲,是學校和研學旅行基地合作完成的一項核心內容。完善的研學旅行綜合評估體系既能檢查學生是否達到既定的教育目標、考查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是否得到提升,又能督查研學旅行基地是否合格。
4 我校研學旅行基地建設方向的思考和策略
4.1 開展職業規劃教育補盲區
《中國教育報》近期對1500名教師和家長進行了一項職業規劃線上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6%的受訪者認為生涯規劃教育“非常必要”,但其中只有17%的孩子或學生接受過系統明確的職業規劃培訓,3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或孩子在學校沒有接受過任何職業規劃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作為兩種教育類型共同發展,及時認識人的差異化發展,從社會運行成本和個人成長成本來說是必要和有益的,早期合理的職業規劃教育對社會和個人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如何在中小學開展好職業規劃教育是現階段存在的一個盲區。
我們對職業學校的調查發現,大部分新生職業規劃意識非常淡薄,專業的選擇多數是被動盲從性的,他們對自身缺少清晰的認識、定位模糊不清,對所學專業在社會中的地位和專業需求不甚了解,表現在具體學習中對所學專業缺乏學習興趣,缺少學習動力。讓這部分學生接受職業規劃生涯教育,幫助他們認識自我、了解職業,結合自身特長選擇合適的專業進行學習,對提高學習興趣、喚醒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非常必要。
職業規劃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學校決策層進行設計,從科學的課程規劃、嚴謹的課程體系出發?,F階段通過職業研學旅行活動開展職業規劃教育,不失為一個簡單的辦法。首先通過職業研學旅行活動,通過探索自我、探索外界的途徑,讓學生了解常見職業的內涵和發展方向;其次通過職業生涯人物事例、生涯人物訪談等實踐活動,喚起學生興趣;最后通過加強生涯測評系統和生涯知識庫的軟硬件設施建設為學生自我規劃進行把脈,綜合學生個性、結合興趣和家庭等實際,合理確定學生目標定位,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幫助他們確定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4.2 研學旅行活動和勞動教育課程相融合
2020年3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將勞動教育納入大中小學必修課。把勞動教育納入黨的教育方針,是新時代弘揚勞動精神、倡導勞動教育價值觀的集中體現。
首先,中小學生研學旅行是由教育部門和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安排,通過集體旅行、集中食宿方式開展的研究性學習和旅行體驗相結合的校外教育活動,是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銜接的創新形式,是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是綜合實踐育人的有效途徑。
其次,從實踐上看,“研學旅行”與“勞動教育”可以實現產業深處的無縫對接。中華民族有兩條古訓:一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是“耕讀傳家久,詩書繼世長”。中華祖先們艱辛跋涉、篳路藍縷,進行身體力行的偉大實踐,為我們指向了游學實踐和勞動實踐并匯升騰的大道,是偉大民族實踐的珍貴積淀和歷史財富,具有傳承性和借鑒性。
最后,研學實踐教育和勞動教育都是把教育的場所由封閉的課堂教育引向校外開放環境中,在真實情景中使學生能夠觀察、認識并體驗身邊發生的一切,這種教育方式是靈活的,也是高效的深度學習。通過研學旅行和勞動教育,將學生從校內引到大自然中,去體驗、去發現。
4.3 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內外基地聯盟活動
研學旅行有別于傳統的課堂教育,將課堂搬到了大自然、博物館等等更有趣味性、更有意義的地方,促進書本知識與生活實踐的深度融合,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感受生活、感受社會、感受自然,為他們未來進一步的學習和更好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同地域都有自身富有特點的文化基礎與豐厚的自然資源、人文資源,這為各個地區發展具有本土特色的研學旅行打下基礎。結合地方特色,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走出去。從我校實訓基地積極地走出去,將研學旅行基地擴展到學校以外,主動地去和普通中小學聯系,將常規的中小學春秋游、冬夏令營、班團隊活動、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教育等活動與我校研學旅行基地進行有機融合,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娛樂性,拓展他們在校外活動的視野、增長見識,讓學生主動挑戰自我、親近勞動。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主動體驗生活結果中感受勞動的快樂。在以后的具體活動開展中,我們結合自身條件,準備開展研學旅行基地+綠色生態校園酒泉最美校園——酒泉職業技術大學研學游;研學旅行基地+藍色環保——花城湖、魏家灣生態研學游;研學旅行基地+古色古韻——酒泉市博物館、西漢勝跡研學游;研學旅行基地+紅色傳承重走西路軍活動研學游;從歷史、賡續、環保、展望形成閉環研學旅環,建成研學旅小環線,推廣非遺文化品牌和文化自信。
(2)請進來。借助區域經濟特點,借助校外力量,堅持引進來,讓身邊的能工巧匠進入我校研學旅行實踐基地,讓勞動教育進學校、進課堂。用身邊人來說身邊事,讓學生體會勞動光榮。從酒泉工業園區請身邊工匠,進入學校講身邊故事,用身邊故事啟迪學生職業心智的打開,可以讓參加研學旅行活動的學生深切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非遺傳承人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職業精神。
(3)開展校內外聯誼夏令營活動和作品展。酒泉位于河西走廊的西段,區域內自然風光迷人,文化遺產豐富,既有中華文化瑰寶的莫高窟,現代航天的搖籃——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大漠落日圓的壯美和金塔胡楊林的旖旎交相輝映,境內旅游資源非常豐富,開展聯誼“絲路風景”體驗游,讓學生親近家鄉山水、領略大美文化、感受風土人情,開闊視野、交流學習、展望未來,培養學生建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生態文明觀。
隨著研學旅行活動逐步深入開展,我們通過從不同角度,全方位直觀地展示酒泉市改革開放40年來職業教育發生的巨大成就,在社會樹立職業教育新形象;經過系列切實的“知行合一”活動,逐步建立“資源+課程+服務”的綜合研學旅行新模式,提升中小學生勞動體驗、合作與探究能力,弘揚新時代的工匠精神,培養中小學生崇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綜合素養,培養和發掘學生新的職業精神。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教育科研創新實驗區專項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21]GHBZX145)。
(作者單位:酒泉工貿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