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惠
基于新時代背景下,在高職教育工作中學校、教師不僅要重視傳授給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理念與根本任務,培育出更多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在當前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思政教師、各專業教師一定要意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價值和意義,探究當前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并且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實效性。
教育部發布了《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等內容之后,各個高職院校意識到了開展、落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價值和意義,都在積極完善、建設心理服務體系,希望為社會發展培育出更多積極向上、平和理性、自信自尊的高素質人才。同時,在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中,一定要注重優化、調整、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圍繞高職生的專業學習情況、思想狀況、心理問題、人際交往,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和調整,讓高職生能夠更加專注、積極參與專業學習活動,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提升高職生的綜合素質。
1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
創新驅動發展、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由此可見,當前社會、國家發展較為關注人才的培育。高職院校是培育技能型、創新型人才的重要場所。在高職教育工作中,學校、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狀態,還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問題,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這樣才能夠培育出有信念、有理想、有毅力的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同時,在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中,無論是“樹人”還是“立德”,都和心理健康教育有著較大的關聯性,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能夠全面培育人、塑造人、發展人,培育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激發學生的工匠精神,引領學生能夠正確面對生活、學習、未來工作中的壓力,實現育德、育心的相互融合,全面落實立德樹人任務。另外,只有重視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培育出綜合發展的人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品德修養,在生活、學習中能夠用心感知生活中的美,消除內心中的畸形、片面思想,引領學生實現自我價值,促使學生的綜合發展。因此,在高職院校教育工作中,一定要重視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態化、規范化發展,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情感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2 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在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諸多不足,無法取得最佳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首先,當前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較為分散,通常是由輔導員、心理教師來承擔學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導工作,但是由于輔導員常年要處理煩瑣的管理工作,心理教師面臨一定的教學壓力,根本無法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無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其次,通過調查能夠發現,當前很多學生缺乏對自己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視,很少參與心理治療、心理咨詢活動,在出現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時候,通常會以逃避、忽視的態度來應對,長久下來,會造成嚴重的心理問題。另外,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渠道比較少,通常是以公開課、講座活動的形式傳遞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生缺乏真實的活動體驗,無法真正糾正學生的心理問題,不利于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3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3.1 建設高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想取得最佳的心理教育成效,學校要重視建設高素質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只有具備一定的師資力量,才能夠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順利實施下去,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常態化、持久化、規范化發展,為學生營造一個健康、積極、溫馨的心理環境,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院校思政政治教育中的核心構成部分,在正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需要專業教師、心理教師、思政教師間的相互借鑒和學習,積極參與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活動、培訓活動,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實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員參與、全方位實施、全程關注。
(1)上下聯動組建師資隊伍
高職院校需要設立班級、院系、學校三級聯合師資隊伍,相關部門、管理者要調動校園資源、校園力量,分層化來組建教師團隊,打造全新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學校要打造“專兼結合”的教師工作隊伍,把專職教師作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教師,而兼職教師要發揮出補充、拓展的作用,達到一種專業互補、專兼結合的效果,打造一支素質良好、人員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從業者要具備專業資質、相關學歷,學校要選聘一些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促使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間的聯合教育、團隊協作,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順利落實、實施下去。同時,高職院校需要在各個學院中設立二級心理輔導站,借助于二級心理輔導站來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宣傳工作。各個學院中的專職輔導員、學生干事、團總支書記、系書記都要積極普及心理健康理論知識,全面化觀察、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做好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工作。另外,高職院校要在各個班級中設立心理委員隊伍,每一個班級中要選擇心理積極、熱愛工作的心理委員,通過日常和學生相處、溝通,洞察其他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匯報給輔導員,做好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與普及工作。
(2)分層化培訓心理健康教育教師
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想組建高素質、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學校一定要注重分層化培訓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最佳的教育培訓環境,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教學修養。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心理發展規律,應用心理學教育理論,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促使學生的綜合發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門專業性非常強的課程,要想取得理想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一定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綜合素質與能力。首先,一定要結合相關文件、綱要,科學制訂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培訓規劃、方案,每一個專職教師每學期要定期參與專業培訓活動、講座活動、學術會議活動,展示出自身的榜樣力量,引領更多的教職工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協同努力之下,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其次,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心理素質、教育能力存在較大差異,只有分層化、差異化開展教育培訓工作,才能夠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各專業教師意識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增強內心的職業責任感、認同感。如,對于專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一定要注重參與職業道德、自我察覺力、自我接納、人格方面的教育培訓,定期參與理論培訓和實踐培訓,通過業務進修、自我體驗的形式,展現自我價值。最后,對于一些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要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參與教研活動,在案例分析、學術沙龍活動中,了解心理危機干預和預防方法、心理障礙識別方法等,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
(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激勵機制
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激勵機制,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能夠更加專注、用心、盡職地參與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首先,高校要結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度、情況,健全激勵機制,讓相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加自覺、自主地參與教育工作,持續化地優化工作方法、形式,取得最佳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其次,一定要健全職稱評審機制、制度,把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納入到職稱、職務考評中,喚醒教師的工作熱情,感知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優勢、作用。最后,學校要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開展業績動態考核,保障其薪資待遇與權益,讓其能夠靜心、舒心、熱心地工作,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常態化發展。
3.2 重視開展心理拓展訓練教育活動
在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改變以往常規式理論講解、口頭疏導的教育形式,轉而重視開展心理拓展訓練教育活動,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效率、質量。
(1)基于心理拓展訓練開拓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通過調查能夠發現,在當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通常是圍繞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矯正、補救,沒有面向全體學生來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學校要打破傳統心理教育中的局限性,要基于心理拓展訓練開拓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對學生的精神、意志力、心理素質、身體素質進行磨煉,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如,學校需要針對不同專業學生設定相應的心理拓展訓練活動,讓學生在專業實踐、實訓中,擁有將來工作中需要的心理素質、職業素質。如,通過開展團隊協作拓展項目活動、營銷辦公競賽活動,鼓勵學生創新、創造,培育學生密切合作、相互信任的心理品質,提升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緩解學生面對人際交往、未來職業工作的焦慮心理。
(2)在“三全體育”中開展心理拓展訓練活動
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除了通過開展講座活動形式,還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和體育教育相互融合,基于“三全體育”來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豐富心理拓展訓練活動內容和形式,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教師要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團隊互動活動、體悟感悟活動,以此來升華學生的情感,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和生活壓力,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同時,在心理拓展訓練活動中可以利用天梯、高架繩網、攀巖、破冰游戲的形式,引領學生戰勝自己的恐懼心理,在刺激、新奇的情境中打消學生的自卑、畏懼心理,促使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3.3 基于積極心理學視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傳統的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創新、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圍繞積極心理學導向來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朋輩心理輔導、輔導員談心活動,以此來做好問題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讓學生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理。
(1)基于積極心理學構建心理健康課程
“授課”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在“授課”期間,涉及到的理論知識比較多,學生不易理解和認知,缺乏參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活動的積極性。因此,教師要基于積極心理學來構建心理健康課程,以此來引導、啟發學生的情緒,塑造學生積極、正向、健康的心理品質。通過實際調查能夠了解到,只有圍繞積極心理學來開展心理健康活動,更容易激發學生的人際交往潛力、自我認知能力,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取得理想化的心理問題干預效果,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和效率。
(2)基于積極心理學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
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基于積極心理學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改變以往公開課中“少實踐、多講授”的現狀,而是讓學生在學習心理學理論知識的同時,從中獲得理想化的情感體驗和活動體驗,擁有一個積極的心態,促使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在團體心理輔導活動中,可以圍繞偏執、焦慮、抑郁、人際關系敏感、敵對等情緒展開心理輔導,以此來改善學生的人格、情緒,提升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展示出團體心理輔導活動的功能和優勢,激發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觀能動性。同時,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要通過輔導員談話的形式,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惑,輔導員要成為學生的知己,積極為學生分擔學習、生活中的哀愁,引導學生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和心理。
(3)實施朋輩心理輔導
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通過實施朋輩心理輔導的形式,滲透、落實積極心理學,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情感傾訴服務,讓學生獲得心理幫助,擁有一個積極、健康的心態。首先,一定要精準設定朋輩心理輔導原則。如信息交互性原則、互助和共進原則、優勢互補原則,引領朋輩之間深度交流和溝通,通過心理資源、心理輔導的形式,共同營造友愛的生活氛圍。其次,在朋輩心理輔導工作中,教師要善于傾聽學生,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問題,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有效交流,這樣既能夠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還能夠讓學生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
3.4 開展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綜合實踐活動
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遞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知識,還需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踐環境,從中來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質量。
(1)結合學生需求來制訂教育目標
在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需求來制訂教育目標,如通過調查學生的學情、心理狀況、情感現狀、人際溝通能力,以此來策劃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和方案,提供正確的教育手段、方法、方式,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順利開展下去。教師不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傳遞理論知識,還需要引導學生自我調試、自我體驗,滿足學生的多元化、個性化心理需求,促使學生的綜合發展。例如,對于剛入學的學生會面臨較多的心理困惑,常見的困惑有人際關系、學習壓力、生活適應問題等,因此,教師要制訂如何幫助學生適應校園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幫助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面對陌生環境。
(2)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基地建設
在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校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基地建設,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場所,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學校可以建設心理宣泄室、音樂放松室、心理健康活動室、心靈影院、素質拓展基地等,學生在遇到學習壓力、生活壓力的時候,可以選擇去這些基地中釋放壓力和不良情緒,擁有一個健康、積極的心理。同時,學校要持續化提升專業教師的授課水平,鼓勵教師不斷提升自我,促使教師專業化成長,具備較強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組織能力,能夠妥善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另外,除了在校內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基地,還可以把一些校外場所作為開展心理教育工作的基地。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養老院、福利院送愛心,在此期間,既能夠關愛他人,也能夠讓學生從中來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感知到生活中的美好之處,從而打消學生內心的自卑心理、消極心理,能夠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生活和學習。
3.5 基于“三全育人”視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教師要把“三全育人”作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導向,以此來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真正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全方位對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綜合發展。
(1)全員育人
基于“三全育人”視域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要重視全員育人,把心理育人作為德育工作、教學工作中的核心內容,促使心理健康教育的常態化發展。首先,學校要通過線上測試活動、專題講座活動、心理培訓活動的形式,優化教職工的心理健康觀念,增強教職工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營造積極、良好的心理氛圍。其次,學校除了要構建專業的心理咨詢教師隊伍,還需要鼓勵輔導員、各專業教師、后勤人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此來拓展心理健康教育資源,消除學生內心的心理隱患,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展開追蹤,通過談心談話、新媒體平臺、團體活動、班會活動的形式,聚焦教育力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2)全方位育人
基于“三全育人”視角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要重視全方位育人,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能夠順利開展下去。首先,要完善相關制度、體系,增強服務部門、職能部門的大局意識,基于校園文化建設、頂崗實習、課程設置、人才培養層面來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統籌規劃,真正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問題。同時,要完善普測體系,讓學生定期參與心理組訓,做好心理問題學生的反饋與追蹤工作,了解學生的綜合情況,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內容和形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質量。
(3)全過程育人
基于“三全育人”視域下,教師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過程育人”,讓心理健康教育貫穿于學生的成長道路。首先,每一個學生面臨的生活問題、學習問題是不同的,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情緒變化,通過家校聯絡的方式,掌握學生的生活習慣、經濟條件、成長環境等,除了提供物質支持,還要在精神層面上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擁有一個健康、積極的心態。其次,輔導員一定要抓住班級、寢室兩個陣地,認真觀察學生的真實情緒情況、心理狀況,設立心理咨詢檔案,耐心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另外,學校要重視開展生命教育、情緒教育、心理疾病識別教育,圍繞學生需求來設定教育導向,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4 結語
綜上,當前高職院校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層面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績,各個院校的綜合辦學實力持續化提高,高職院校畢業生在素質、畢業待遇層面都有所提升。伴隨著高職院校的逐漸發展,院校管理者、專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業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軟實力”,如職業價值觀念、心理健康素質、思想道德品質等,強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升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效率、質量。
(作者單位:漢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