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銀瑩 徐開妍
中國不僅擁有輝煌的大陸文化,同時也有璀璨的海洋文化。文化的傳播需要載體,海洋文化則需要一個更親切、更廣闊的傳播平臺,沿海城市尤其是以海洋為基礎生存發展的城市無疑是最佳選擇。對外傳播當代新型城市形象的前提是了解該城市在海外的實際現狀,本文借助NOW語料庫了解南通、鹽城、連云港三市近五年在海外文化傳播及城市形象構建現狀,明確國內媒體 “自塑” 與海外媒體“他塑” 的城市國際形象間的異同,從而更加積極地推動江蘇以海洋文化為代表的三市的城市國際形象的建構。
江蘇地處中國東部,沿海灘涂和淺海面積居全國之首,海岸帶資源豐富。海洋文化根植于江蘇的文化基因中,具體可以體現在南通、鹽城、連云港三市中:南通的海洋文化發展歷史悠久,內涵豐富,在漫長的歷史發展軌跡中,形成了具備濃郁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并且深深地融入整個城市精神中,影響南通的經濟和文化發展;從歷史文化和經濟社會發展進程看,鹽城的海洋文化更具有統領和包容的特質,鹽城的三次沿海大開發,無不體現以海為本;而連云港作為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生成海洋文化的港口城市,海洋文化歷史悠久、山海景觀奇特、海洋產業已具規模,衍生文化豐富。南通、鹽城、連云港因海而生,因海而存,因海而興,是江蘇海洋文化代表的不二之選。
NOW(News on the Web)語料庫即 “NOW Corpus”,由Mark Davis團隊研發,每月詞以億為單位快速增長,語料兼具時效性、多樣性、真實性,并且該語料庫收錄了2010年以來來自20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英文網絡報紙和雜志的報道。
本文截取語料范圍為自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有關江蘇省南通、鹽城、連云港三市的報道,通過檢索高頻詞、總結主題情感傾向來分析三市目前的受關注程度和城市形象建構情況,明晰海外新聞媒體的 “他塑” 現狀,對比國內媒體與城市的 “自塑” 現狀,尋找其間的異同,并試圖探討如何更好地建構江蘇海洋文化城市的國際形象。
報道頻次是媒體關注度的直觀體現,與被報道地區的流行度緊密相關。以江蘇下屬13個市名為關鍵詞,檢索2018年9月—2022年9月英文網絡新聞中的相應字段,所得頻次數據如圖1所示。

圖1 2018年9月—2022年9月江蘇13市英文網絡新聞中的相應字段報道頻次
江蘇省13市在海外新聞媒體平臺均有提及,但存在明顯差距。依據上述檢索數據,可以將13市按報道頻次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南京、蘇州、無錫)報道頻次破千、第二梯隊(常州、揚州、南通、徐州、泰州、連云港、鹽城、鎮江)報道頻次破百、第三梯隊(宿遷、淮安)報道頻次破十。作為海洋文化代表城市的三市均位于第二梯隊,說明三市有一定的關注度。這離不開其自身臨海地理位置優越及其受海洋文化影響的城市形象特色,側面說明了江蘇海洋文化區有一定的地位但不夠突出。
本文基于NOW語料庫,利用詞語共現原理,以三市市名前后五個詞段為檢索范圍,篩選2018年9月—2022年9月時間段內與該城市共現率最高的詞段。在前100個詞段中進行檢索篩選,以期窺探其間的聯系及內涵,挖掘海外新聞媒體所關注的項目點及內在原因,分析其構建相應城市形象的情感傾向。
1.南通、鹽城、連云港三市高頻詞
(1)南通
海洋:port;ship;shipyard;vessel;ships;shipping
工業:co;factory;LTD;plant
鄉鎮:Haimen;Yangkou;Rudong;Rugao;Hai’an
環境:beach
“海洋類” 高頻詞可分為兩類:一類關于 “港口”(port),與南通瀕海適合做口岸的城市特點相符;另一類關于 “船”(后5個高頻詞),反映南通在造船業和航海業方面相對發達。工業部分主要圍繞公司、工廠及其相關詞(如LTD)展開,可以得出海外社交媒體相對關注城市工業建設。關于鄉鎮,前100個高頻詞中出現的南通鄉鎮名,單個頻次雖不算特別突出,但涉及的每個鄉鎮均有代表性強的國家級或省市級非遺項目。關于環境,有關詞語相對單一且頻度低,但確與南通該城市海洋文化的大背景相稱。
(2)鹽城
工業:plant;chemical;explosion;industrial;TianJiaYi;blast;factories
環境:park;environment;ecology;pollution;wetlands
海洋:ship;port
其他平臺:Weibo
人物:WeiYi;JiangWei
鹽城的工業主要圍繞化學工業展開,因而公司、工廠等往往與化學共現,這兩類高頻詞的共現反映的是鹽城工業的特征。環境中,濕地公園提及頻次最高,可見鹽城的濕地公園生態建設項目的影響有目共睹。但與此同時,環境污染問題的受關注度相對較高,尤其是水和空氣污染。海洋部分,海外媒體對此關注度并不是很高,但仍提及船和港口。此外,鹽城是三市中唯一涉及宣傳平臺和本土人物詞條的城市,可見鹽城在搭建媒體平臺方面做出的努力。
(3)連云港
海洋:port;ship;export;quay;sailors;vessels;shipping;voyage
工業:factory;co;LTD;plant
環境:scenic;mountain
節慶:Donghai;carnival;westward
“海洋” 類高頻詞也可分為 “港口” 和與 “船” 兩類。相較之下,“港口” 更加受關注。公司、工廠也是連云港的受關注點,主要涉及煉油、玩具、碳纖維等方向。環境類詞語結合起來看,即優美的山,指的是連云港知名的花果山,花果山文化一直是當地致力推廣的文化內容。通過海外媒體的反饋,可看出其影響初見成效,但就頻次而言,關注度并不算高,仍須努力。相較其他兩個海洋文化城市,海外媒體對連云港的節慶文化情有獨鐘,主要體現為連云港的水晶文化和花果山文化。
1.相同點
基于NOW語料庫,結合詞段共現原理檢索并擇取了與三市海洋文化大背景相關并兼具各市地域特色的高頻詞。可以發現,三市自身有關海洋的報道均在語料庫中在占有一席之地:首先,三市有關 “海洋” 的詞段緊緊圍繞“船” 和 “港口” 展開,充分展現了這三個沿海城市的特性;其次,NOW語料庫對三市的環境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及;最后,工業是海外媒體的重點關注內容。雖然三市并未將工業作為自身的城市特色向海內外主推,但由于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加之近年來中國的崛起,海外對此一直頗為關注。
2.不同點
針對同類高頻詞(工業類、海洋類、環境類),可以發現在海洋類報道中南通占比最高,工業類和環境類報道鹽城占比最高,而連云港的工業類報道量相對最少,這說明海外對這三座以海洋文化為背景的沿海城市的關注側重同中有異。針對其他高頻詞類,三市差異主要體現在海外媒體更加關注南通鄉鎮、鹽城濕地生態和連云港節慶文化,這些區別源自三市自身地域個性的文化符號。從語料庫來看,相較于上述同類高頻詞頻次動輒上百而言,這部分的關注度明顯下降,大多頻次在個位數,少數能破十。可見相關城市文化形象建設雖取得初步成功,但尚未在海外建構完整的江蘇海洋文化城市國際形象。
從整體語料綜合來看三市,同類高頻詞的情感傾向均以中性為主。相較而言,海洋類多為中性(如port,ship,voyage),工業類偏向消極(如explosion,尤以鹽城最為突出),環境類偏向積極(如scenic),這與三市的海洋文化特征和當今國內外時代大背景相符。
與同類高頻詞情感傾向的復雜性不同,三市各具特色的其他高頻詞雖然比不上同類高頻詞的頻次高,但其情感傾向均以積極為主。這歸結于這些來自海外新聞媒體各具特色的高頻詞是各自城市極力推廣的特色文化點,且海外新聞媒體就三市特色的文化點上的報道多為積極正面的。
“自塑” 即自我塑造,之于城市,則是建構自身的城市形象并向海內外宣傳。本文指三市依托共有海洋文化的背景,根據各自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塑造自我城市形象。“他塑” 則是站在第三方角度去塑造非自我的事物,這里是指基于NOW語料庫中涉及的海外新聞媒體的報道對三市城市形象的塑造。
三市就 “自塑” 和 “他塑” 有其一致性,統一為南通的非遺文化、鹽城的自然環境和連云港的節慶文化等方面。可見這類文化不僅本土城市大力推薦,海外媒體也喜聞樂見。然而,對比現狀,差異更為顯著:一是海外新聞媒體關注的城市文化或形象的要點數量遠遠少于城市自身希望傳播的類型數量;二則是海外新聞媒體喜好的關注點與城市自身想要傳達的內容存在較大的出入。總之,國內外均能關注到以南通、鹽城、連云港為代表的海洋文化,但其自身地域海洋文化特色不夠顯著,且關注側重點差異化明顯。
要想向世界傳播江蘇海洋文化,講好三市的城市故事,就必然要建構準確、鮮明、生動的城市國際形象。筆者認為需要重點關注 “共性” 和 “個性” 這一組關系。
共性,無疑是針對 “海洋”,尤其是對于 “港口” 和 “船舶”,可再具體為南通的海洋產業、鹽城的濕地文化和連云港的港口特性。因此,應該始終以海洋為文化中心和城市形象的建構為重點,讓海洋文化與城市形象互為基礎,相輔相成。個性,一方面需要繼續傳播海外新聞媒體關注到的特色地域文化,另一方面還應該加大力度傳播自身在國內流行的其他地域文化,借助海外已有文化傳播基礎不斷傳播與此相關的其他特色文化,讓種類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從而建構立體多元的城市形象。
本文基于NOW語料庫,以南通、鹽城和連云港為例,探討了江蘇海洋文化及其城市形象在海內外的實際現狀,通過數據對比圍繞 “自塑” 和 “他塑” 探討文化傳播和城市形象建構的差異,通過把握 “共性” 和 “個性” 這一組關系試圖調整文化對外傳播和城市形象建構策略,以便講好江蘇故事,進而講好中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