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淑琴
高校圖書館職員職業道德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即有專業性、穩定性、從屬性與兼容性[1]。首先,圖書館員職業道德是圖書館員這個特定職業角色的要求,對圖書館工作的完成具有決定性作用。高校圖書館員作為連接高校圖書館與高校學生的重要橋梁,應該發揮其在 “高等教育”與 “圖書館工作” 兩方面的專業性。其次,圖書館員職業角色的職業活動具有特定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并在運行中形成一套特定的規律,圖書館員在進行職業活動時應具有較為規范的行為和道德要求,能體現其職業道德的穩定性。最后,高校圖書館員的職業道德也是在社會發展的長期實踐中約定俗成、不斷完善的。圖書館作為高校科研和教學的重要場所,其在館員道德建設過程中也承擔著重要職責,圖書館員的職業道德不僅要包括普通職業工作者的道德,更要兼具科研、教育行業的職業道德,具有從屬性與兼容性。
2002年,《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準則》的通過是我國圖書館職業道德建設的里程碑事件,標志著中國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建設步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十四五” 時期,我國進入教育高質量發展時期,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多方合力。高校圖書館作為人才培養中的一個具有紐帶作用的機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校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建設是適應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信息時代,網絡的不斷普及使大學生擁有更多檢索知識的渠道,圖書館似乎漸漸處于邊緣化的位置。然而,面對來自網絡世界的大量信息資源,難免有讀者會被信息誤導,而高校圖書館正能填補此方面的不足,幫助讀者尋求到真正所需的內容。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學生的第二課堂,高等學校圖書館在新時代教育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不僅以現有館藏文獻資源提供基礎服務,也在二次文獻、三次文獻的開發和利用方面發揮了其本身特有的優勢,對高校的教學及和科研成果的產出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加強高校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建設,是提高高校圖書館整體素質的重要保障,對高校教育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強調教育工作 “立德樹人” 的根本任務,為教育治理改革指明了方向。師德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礎,高校圖書館員雖然不直接承擔教學任務,但是圖書館作為學生知識獲得、加強修養、科學研究等的重要場所,是學生除了課堂以外培養能力的第二途徑。因此,圖書館員的職業道德建設也是高校師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只有從內而外打通全校上下道德建設,才能更好地進行學校治理,進一步將高校 “立德樹人” 的任務落到實處,實現人才培養的高質量發展,進一步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
新時代以來,我國高校圖書館員職業道德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就,館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得到顯著提高,館員自身對職業道德的理解也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工作內容、服務質量、科研任務等方面都樹立了正確的認識。但是,在信息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具有其兩面性,高校圖書館館員職業道德在研究和建設過程中仍存在問題和挑戰,亟待我們解決。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系統回答了事關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高校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面[2]。
館員的思想政治素養是高校教師思想政治素養建設的一部分,也是體現館員職業道德的重要途徑。所以,高校圖書館員的思想政治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其職業能力的表現,直接影響到其精神境界的高低和為學生與讀者服務的質量,甚至影響高校圖書館建設水平的好壞。
但是一小部分高校圖書館員受到外界環境中不良因素的影響,缺乏用正確的政治思想理論武裝自己的意識,在實際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踐行高校教師思想政治工作要求,言語和行為不能很好地與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則匹配,不能掙脫個人主義、本位主義的牢籠,在與學生交流服務的過程中不能為學生傳播正確的價值觀。
職業精神是指在一定社會環境的影響下,基于一定的專業、技術水平所反映出來的群體特有的價值和精神面貌[3]。程煥文教授將圖書館職業精神歸納為四個方面:愛國、愛館、愛書、愛人。這是他經過十幾年的學習和實踐感悟出來的,圖書館員若能做到這八個字,就可以把圖書館工作做得出色[4]。圖書館員職業精神的內容大概分為三個方面:善于學習的精神;堅韌、樂觀、寬容的精神;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精神[5]。
當今,我國部分高校圖書館員缺少職業精神,從而容易引發職業認同感缺失、職業信仰模糊,最后導致職業倦怠等一系列問題。職業認同感在職業精神的培養中需要不斷提升,但是在目前這種內外部環境雙重作用下,館員容易降低對自己職業的認同感,認為自己的工作不如高校其他職能部門,易產生低落甚至自卑情緒,久而久之出現職業倦怠,影響工作效率。
在高校圖書館,為讀者服務是其最基礎工作,是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館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核心內容便是全心全意為讀者服務。讀者是圖書館產生、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而優秀的圖書館館員能為讀者提供個性化的服務[6]。服務意識是圖書館工作的靈魂,高校圖書館的價值與工作目標就是通過館員向讀者提供優質服務來實現的。但是已經發生的一些反映高校圖書館員服務意識淡薄及缺失的社會事件引發了我們對于高校圖書館員服務意識建設的新的焦慮。問卷研究結果表明,讀者對館員職業倫理包括服務倫理的評價要低于館員自我評價,也就是說,圖書館員對服務意識的自我評價和讀者的期待還有差距,還需要不斷強化館員職業道德意識[7]。高校圖書館員作為高校教師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既要處理館內瑣碎的工作,又要承擔教師自身育人、科研的職責與任務,難免會忽略圖書館員的服務性這一特點,不能設身處地為讀者解決問題。館員服務意識淡薄在服務水準、服務態度、服務行為等方面都有所體現。
1.優化社會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馬克思曾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 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社會性是人的基本屬性。高校圖書館員作為一種社會職業,其道德建設離不開社會環境的作用。在當前的背景下,想要提高館員職業道德建設水平,社會輿論的作用不可小覷。首先,社會輿論的優化需要社會各部門協同作用,在自媒體時代,需要通過發揮社會主流媒體的導向作用,通過新聞、報刊、主流媒體公眾號等,多方宣傳推廣優秀圖書館員的事跡,逐步在社會輿論宣傳作用下喚起全社會對高校圖書館事業的重視以及對圖書館員的尊重。其次,政府行政部門應該密切關注圖書館工作的現狀,了解館員現實問題動向,做到為館員排憂解難,為圖書館事業添磚加瓦。最后,社會各級政府也應該號召全社會尊重圖書館員這一職業,在服務性這一工作特性的基礎上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使館員自身得到充分的尊重與重視。
2.優化高校內部環境,營造良好學術氛圍
高校圖書館員這一職業立足高校,因此,需要依靠良好的高校內部環境來塑造。其一,高校要把館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擺在首要位置,使之貫穿于教書育人、圖書館業務、科學研究等工作過程的始終。高校應該根據圖書館工作的發展特點,建立館員職業道德建設組織機構,做到上有規劃,下有執行,將職業道德建設融入工作、管理、服務、科研的每一個過程中。其二,不同于其他服務工作,館員的職業定位是立足在教書育人之上的,兼顧著教師的責任與使命。在如今數字化愈發進步的今天,館員早已不是當初 “一本書吃半輩子” 的角色,更多的館員需要在圖書館工作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科學研究,對新的圖書館模式進行探索。為了館員自身的進步與高校學術研究環境的良性發展,必須在高校圖書館員中營造求真務實的學術環境,使館員在不斷的探索中磨煉自己的學術能力,培養自己的學術品格。
1.完善館員職業道德監督機制
館員職業道德監督機制是指在職業活動范圍內,對館員工作進行連續、系統、全面的監管和督查,以便及時發現不足并糾正,保證圖書館工作有序高效進行。監督是加強館員職業道德建設的有效途徑,監督體系是館員行為他律的反饋機制,完善館員監督機制也是加強館員職業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要完善職業道德監督機制,需要從兩方面入手。其一,館員作為自我道德的主體,可以在工作中監督領導和同事的職業道德行為,做到防微杜漸,當其出現職業道德缺失行為時,應及時提醒其改正,完善職業道德行為;其二,館員同樣也是道德的客體,在工作中也應該接受學生和讀者的監督。讀者作為直接和館員接觸的人群,對館員業務水平、工作作風和服務態度最為了解。所以,在讀者中成立監督協會等組織有利于完善館員職業道德監督機制。
2.完善館員職業道德激勵制度
激勵機制是一種十分重要且有效地促進工作效率的方式。圖書館員的工作同樣需要來自多方面的激勵,包括物質和精神激勵。建立和完善激勵制度,能夠提升館員對于工作的熱情,滿足館員不斷進步的需要,提升內在學習動機,從而在館員內部形成良性的競爭意識,提高工作積極性,這也是認識到自身在職業道德發展中不足的充分條件。
對高校圖書館員的激勵可以分為正強化激勵和負強化激勵。正強化激勵機制是指館員的行為以及所帶來的結果符合高校工作目標,并有益于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這樣的館員,高校應當予以精神和物質獎勵。負強化激勵機制則是阻礙和控制館員產生不符合高校工作目標,不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館員及時意識到自己的小規范行為并改正的激勵機制。負強化激勵機制并不是單純的懲罰機制,而是在連續地激勵過程中減少館員不規范、不道德行為再次出現的可能性。完善職業道德激勵機制并科學運用對館員職業道德建設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1.建構完善的館員職業道德自我教育體制
職業道德教育是高校圖書館員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可以幫助館員解決在職業道德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規避由于職業道德缺失帶來的風險,對館員提高自身道德修養與思想觀念具有良好的作用,而職業道德作為一種自身的品德,其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館員要在接受職業道德教育的過程中不斷陶冶心靈,凈化內心,將教育內容內化成良好的館員職業道德品質,從而自覺遵守職業道德規范,不斷進行自我鍛煉、自我反思和自我調節,提高職業道德水平。
構建完善的館員職業道德自我教育體制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即提高館員的愛崗敬業意識、服務讀者意識、遵紀守法意識以及提升創新意識。
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一名圖書館員應該具有崗位所要求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自身做起,熱愛圖書館事業、珍惜圖書館工作崗位,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斷激發自己愛崗敬業的熱情,在職業活動中找到自我價值的實現路徑。
服務意識是圖書館工作的靈魂。圖書館要實現自身的價值就必須樹立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滿足讀者多重精神需要。提高服務意識需要館員改變被動服務觀念,樹立主動服務意識,培養奉獻精神。
遵紀守法是無論何種社會成員都必須具備的,更是包括圖書館員在內的高校教師必須遵循的準繩。強化館員遵紀守法意識,需要館員在工作過程中自覺遵守國家基礎法律法規、圖書館相關法律法規、學校規章制度以及圖書館管理紀律,在職業實踐中提高法律意識,培養法治觀念。學校及政府也應當加強在法律平臺下館員的職業道德建設,把職業道德建設納入法律體系當中,完善高校圖書館規章制度建設。
創新意識在當前數字化的圖書館背景下尤為重要。館員要通過學習和研究,體會當前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方向,力求使圖書館的建設發展與時俱進。
2.構建完善自我認同體系
自我認同是實現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對于在高校圖書館工作的館員來說,提升自我認同意識是自身職業道德建設的必經之路。由于館員工作的特殊性,館員充當的都是服務性角色,許多館員會對此感到迷茫,甚至失去了對自我價值的肯定。構建完善的自我認同體系可以有效幫助館員重新拾起在工作上的自信,也對建設職業道德具有重要作用。
構建自我認同體系,首先需要確立堅定的政治信仰。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是確立館員堅定政治信仰的關鍵,館員應該把堅定的政治信仰化為一種精神動力,并在工作領域付諸行動,要堅定地在政治上和黨保持一致,摒棄官僚主義思想,抵制不良社會風氣,在工作與學習中都潔身自好、廉潔自律。只有在正確的政治信仰的熏陶之下,館員才能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發自內心地實現自我認同。
構建館員自我認同體系,還需要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在高度信息化以及網絡技術急劇發展的今天,高校圖書館正逐步進行數字化、數據化建設,需要館員與時俱進,構建終身學習體系,活到老,學到老。高校圖書館本身擁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并且擁有優良的計算機網絡環境,館員要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提高自我學習的積極性。只有在終身學習的過程中,館員才能在提高自我認同的同時具備更淵博的學識、管理能力以及服務意識,為新時代館員職業道德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