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斯文,戴洪元
(1.五常市人民醫院五官科;2.五常市人民醫院眼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299)
白內障是一種常見眼科疾病,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超聲乳化術可有效重建白內障患者視功能,但會對淚膜的穩定性和眼表結構造成損傷,從而引發眼睛干澀、眼紅、視物模糊等癥狀,誘發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干眼癥。而干眼癥也被稱為干燥性角結膜炎,會降低患者淚膜穩定性,引發一系列眼部疾病,因此對于術后發生干眼癥患者需及時采取治療。目前臨床常用玻璃酸鈉滴眼液治療術后干眼癥患者,玻璃酸鈉滴眼液的潤滑性、親水性較強,可與淚膜發生作用,增強淚膜穩定性,但使用不當時可能會造成結膜感染,出現視物模糊、灼燒感情況。而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rb-bFGF)眼用凝膠屬于眼科的一種生物制劑,主要用于角膜潰瘍、淺層點狀角膜炎、干眼癥等眼科疾病,該藥物主要成分是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bFGF),bFGF 對于角膜上皮細胞及中外胚層的細胞都有促進修復和再生作用,且成分較為安全[1]。故而本研究旨在探討rb-bFGF 對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干眼癥患者的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五常市人民醫院收治的90 例(97 眼)白內障超聲乳化術術后干眼癥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47眼)和觀察組(50 眼),各45 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5例(26 眼),女性20 例(21 眼);年齡35~68 歲,平均(48.21±7.05)歲;干眼嚴重程度:輕度27 眼,中度20眼。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4 例(27 眼),女性21 例(23眼);年齡36~67 歲,平均(49.58±6.93)歲;干眼嚴重程度:輕度28 眼,中度22 眼。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干眼專家共識:檢查和診斷(2020 年)》[2]中的相關診斷標準;首次行白內障手術,且術后首次給予干眼癥治療;無淚道異常、眼瞼疾病。排除標準:入組前6 個月局部使用過影響淚腺功能的藥物;術后角膜功能嚴重失代償;長期佩戴角膜接觸鏡。本研究已獲得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手術與治療方法患者均行超聲乳化術治療,患者保持仰臥,常規消毒鋪巾后,叮囑患者患眼應注視顯微鏡儀器發出的光源,在角膜邊緣作1 個3 mm 的主切口,注入黏彈性物質,形成直徑為5 mm 左右的連續環形,使用器械撕開晶狀體囊,植入人工晶狀體。對照組患者術后使用玻璃酸鈉滴眼液(蘇州工業園區天龍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83045,規格:5 mL∶5 mg),1 滴/次,4 次/d。觀察組患者在玻璃酸鈉滴眼液基礎上聯合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眼用凝膠(珠海億勝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20050100,規格:21 000 IU∶5 g/支),將適量藥物涂在眼部傷患處,2 次/d。兩組患者均持續治療1 個月。
1.3 觀察指標①臨床療效。治愈:角膜熒光素染色(FL)試驗(-),眼部臨床癥狀消失;顯效:FL 試驗(-),眼部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有效:FL 試驗(+),眼部臨床癥狀有所緩解;無效:FL 試驗(++),眼部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3]。總有效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干眼癥狀與視功能生存質量評分。分別于治療前后使用眼表疾病指數(OSDI)量表[3]評估患者眼部癥狀病情程度,總分100 分,分值越高,病情程度越重;根據癥狀嚴重程度評估患者治療前后干眼癥狀,分別記0、1、2、3分,分值越高,干眼癥狀越嚴重[4];使用FL 評分[5]評估患者治療前后角膜損傷程度,總分為0~12 分,分值越高,角膜損傷越嚴重;使用視功能相關生存質量量表-25(NEI-VFQ-25)評分[6]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總分100 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好。③炎癥因子。采用毛細管收集清晨患者下淚河處15 μL 淚液,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檢測淚液中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1β(IL-1β)水平。④氧化應激指標。取患者治療前后靜脈血5 mL,離心處理后(3 000 r/min,10 min)取血清,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測定法對血清丙二醛(MDA)、脂質過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進行檢測,使用比色法對總抗氧化能力(TAC)進行檢測。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 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且方差齊,以(±s)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治療1 個月后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相比,觀察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與視功能生存質量評分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OSDI 量表評分、干眼癥狀、FL 評分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 NEI-VFQ-25 評分均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與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癥狀評分與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分,±s)
注:與治療前比,*P<0.05。OSDI:眼表疾病指數;FL:角膜熒光素染色;NEI-VFQ-25:視功能相關生存質量量表-25。
組別 例數/患眼數 OSDI 量表評分 干眼癥狀評分 FL 評分 NEI-VFQ-25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5/47 33.46±9.13 23.58±3.22* 2.49±0.38 1.55±0.37* 4.42±0.46 1.49±0.31* 62.82±11.37 70.27±12.17*觀察組 45/50 33.54±9.24 18.26±2.47* 2.41±0.42 1.16±0.28* 4.28±0.51 0.78±0.17* 62.79±11.35 80.16±13.58*t 值 0.043 9.163 0.982 5.876 1.417 14.099 0.013 3.638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兩組患者眼部炎癥因子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淚液中炎癥因子指標水平均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眼部炎癥因子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眼部炎癥因子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L-6:白細胞介素-6;IL-1β:白細胞介素-1β。
組別 患眼數 TNF-α(pg/mL) IL-6(pg/mL) IL-1β(ng/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7 280.01±24.17 244.11±19.18* 1 379.37±119.54 1 297.88±84.91* 128.37±33.74 72.44±11.48*觀察組 50 279.75±23.22 177.35±19.01* 1 382.09±123.68 1 020.31±64.22* 129.19±34.68 34.76±6.94*t 值 0.054 17.211 0.110 18.227 0.118 19.697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4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指標比較與治療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MDA、LPO 水平降低,觀察組低于對照組;SOD、TAC 水平升高,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患者氧化應激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P<0.05。MDA:丙二醛;LPO:脂質過氧化物;SOD:超氧化物歧化酶;TAC:總抗氧化能力。
組別 例數 MDA(U/L) LPO(μmol/L) SOD(mmol/L) TAC(kU/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5 7.98±0.51 4.23±0.54* 2.48±0.33 1.75±0.46* 0.07±0.03 0.10±0.02* 7.43±0.52 9.76±2.02*觀察組 45 8.02±0.52 3.55±0.57* 2.45±0.35 1.34±0.17* 0.08±0.03 0.15±0.02* 7.42±0.51 14.47±2.08*t 值 0.368 5.810 0.418 5.608 1.581 6.209 0.092 10.897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干眼癥患者臨床表現為眼睛發癢、干澀等,屬于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常見并發癥,病情嚴重者還會發生畏光、視物模糊等現象,若不及時進行治療,易導致患者視力下降、眼部感染,給患者日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玻璃酸鈉滴眼液能夠消除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干眼癥患者眼部不適感,減少眼部組織之間的摩擦,雖然具有一定的療效,可以緩解眼睛干澀、發癢等臨床癥狀,但長時間使用會產生藥物依賴,影響患者預后。
rb-bFGF 具有不良反應少、療效好、藥物發揮作用時間短等優點,屬于一種多功能細胞生長因子,其中含有的bFGF具有強大的角膜修復機制,可以更好地促進周邊角膜損傷愈合,縮短角膜缺口修復時間,并改善其愈合質量,促進角膜基質或纖維細胞增生,刺激淚腺分泌淚液,增加眼表的光滑程度,進而調節淚液分泌質量,改善患者干眼癥狀;同時,rb-bFGF 會改善患者眼部微循環,促進毛細血管生成,在患者修復患者角膜時,會提供充足的氧氣,以加快創面愈合,促進病情恢復,進而提高患者視功能[7]。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NEI-VFQ-25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OSDI 量表、干眼癥狀、FL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表示rb-bFGF 治療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干眼癥療效顯著,可以改善患者干眼癥狀,促進眼部恢復,提高視功能生存質量。
受手術刺激后,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干眼癥患者眼表上皮細胞會產生大量炎癥因子,而淚液TNF-α、IL-1β、IL-6 是參與干眼癥患者炎癥反應的重要指標,當患者發生炎癥反應時,其水平均會異常升高,導致病情加重[8]。也有研究顯示,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干眼癥的發生和氧化應激損傷有關,由于體內氧化系統和抗氧化系統失衡導致氧化應激損傷,其中MDA、LPO、SOD、TAC 均是反映機體氧化應激程度的重要指標,當干眼癥患者血管內皮細胞受到損傷,會打破氧化與抗氧化平衡,導致MDA、LPO水平升高,而SOD、TAC 水平會降低[9]。rb-bFGF 能夠有效增加淚液和房水表皮細胞的基質濃度,從而提高患者上皮細胞線粒體對氧氣和葡萄糖的有效利用,促進機體正常能量代謝和細胞分化、分裂,抑制炎癥因子生成,改善患者眼部血液微循環狀態,減輕機體氧化應激反應[10]。本研究中,相比對照組,觀察組患者治療后淚液中TNF-α、IL-6、IL-1β 及血清MDA、LPO 水平均降低,血清SOD、TAC 水平升高,表示rb-bFGF 治療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干眼癥患者能改善眼部炎癥因子水平,減輕機體氧化應激反應。
綜上,rb-bFGF 治療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后干眼癥臨床療效顯著,可以改善患者干眼癥狀,調節眼部炎癥因子水平,減輕氧化應激反應,同時還可提高患者視功能生存質量,值得進一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