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婷婷 周 瑛
隨著國家重視高水平大學的建設,每年財政部門和高校自籌的用于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專項經費額度較大,高校如何去使用這筆專項經費以使其發揮最大的效益也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考驗。隨著高水平大學建設步伐的加快,財政和高校對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使用的關注度也在不斷上升,怎樣才能發揮專項經費的最大效益,單靠知道高校做了哪些有利于促進學校發展的事情還不夠,還必須考核這些專項經費是否真正落到實處、其績效如何、影響這些經費使用效益的因素又有哪些?本文通過對廣東省某高校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的使用績效進行分析,發現專項經費在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建議,希望能更好地提高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的使用效益,使專項經費真正地為建設高水平大學服務。
本文以廣東省G 高校2017 年至2020 年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的使用情況為例,探索專項經費的投入與產出情況。
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是指省財政廳或高校自身為了促進高校實現高水平大學的建設目標而撥付的專項經費,其目的是為了產出一批高水平、具有社會影響力、原創性、高學術價值的一流大學,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的概念比較廣泛,一般來說,只有真正用于高水平大學建設,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的經費才能稱為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
本文以廣東省G 高校為例,所指的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重點用于促進高校內涵式發展,主要用于支持學校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科技創新等項目,以及學校后勤保障支出、基礎設施設備專項、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等項目。
G 高校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雙一流”學科建設高校。G 高校有近百年的辦學歷史,師資力量雄厚,為嶺南地區培養了無數優秀人才,受到教育部的重視。從2015 年廣東省率先開展高水平大學建設以來,省財政廳每年撥付的以及G 高校使用自籌經費用于高水平大學建設的專項經費逐年遞增,其投入情況如下:

表1 2017—2020 年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投入情況表 (單位:萬元)
廣東省G 高校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主要投入到了高層次人才引培、科學研究、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學科建設、后勤保障建設等方面。由此可見,G 高校比較重視人才的引進、科學研究和基礎設施建設等。而在科研投入方面,2017—2020 年G 校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資金投入到個人項目約22351 萬元,共2094 個項目,占總投入的27.39%。G 高校對于個人科研項目的支持力度也是比較大的。
根據G 高校高水平大學學校整體建設自評報告的總結,經過幾年高水平大學建設,G 高校基本完成了在學科水平、人才培養、師資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國際交流合作等各個方面的建設,學校辦學綜合實力大幅度提升。具體表現為:G 高校的重點學科在全國同類學科中排名有所提升,相關學科建設水平顯著提升。培養本科生、研究生人數逐年遞增,生源質量進一步提高,學位授予質量達到國內一流大學水平,產生國內頂尖水平研究生論文,教學成果獲得國家級獎勵。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和教學名師,師資隊伍不斷強大。科學研究成果豐碩,獲得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科研項目數量不斷增加,國家級科研項目的立項數也不斷上升,其科研成果對社會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提升了中醫藥文化對外傳播的影響力等等。
由此可見,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的投入使得G 高校在各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升,促進了G 高校學校的內涵式發展。
廣東省G 高校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的投入和使用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具體表現如下。
高水平大學建設是以三年為一個周期的,2018—2020 年整體建設高校的總預算基數已于2017 年確定,而G 校由于2018 年底才整體進入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行列,因此,G 高校高水平大學預算安排基數仍然按照重點學科建設高校標準,故G 高校的財政投入低于其他重點建設高校,具體情況如表2。

表2 省財政對各高水平大學2017 年至2020 年投入情況(單位:萬元)
G 高校將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分配到各個管理部門,由管理部門負責統籌安排。各管理部門對歸口項目的規劃、投放內容、重點項目的統籌安排認識不一致,安排項目時缺乏科學論證和合理性分析,導致一些項目僅僅是一個概念,立項的質量較差。歸口管理部門在預算編制和資金計劃時不科學,導致專項經費的分配不夠合理,造成專項經費到了下半年出現“花不動”的情況,需要通過調整預算來干預。
一是預算執行率不高。雖然G 高校為提高專項經費預算執行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將專項經費預算執行率納入二級單位目標考核等,專項經費預算執行率逐年提高,但是歷年的專項經費預算執行進度在所有高水平大學中仍處于落后地位。二是預算經常調整。立項項目在預算編制時常常未能全盤考慮,導致預算執行困難,存在不斷調整預算的情況,影響經費的使用效益。三是預算執行拖拉。從預算執行情況來看,有些項目經費使用計劃安排不合理,未能及時報賬,導致了經費使用效率不高。另外,部分項目的設立時間較晚,有的項目經費直到第三和第四季度才下達到預算單位,經費使用的時間倉促,以致形成結余資金,造成經費的預算執行率不高。
G 高校對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的投入逐年增長,但是從前面分析可以看出,近1/3 的資金投入在個人項目上,而且大部分項目金額在5 萬元以下,使用過程中執行率較低,管理困難,甚至存在個別項目在不同部門同時申報立項的情況。據統計,G 高校2017 年至2020 年投入數在2 萬元以下的個人科研項目就達到668 個,占個人項目總數的31.90%,這說明G高校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的分配存在著“撒胡椒粉”現象,而個人項目能產生的效益通常比較有限,經費的分散降低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力。
G 高校對高水平建設專項經費的使用雖然設立了績效評價體系,但績效評價體系和評價的合理性仍然有待完善,如何科學地去評價專項經費的使用績效也是一個關鍵的問題。另一方面,G 高校對績效評價結果的使用缺乏力度,績效目標的重心常常落在計劃和考核階段,對考核結果的運用十分片面。因此,在對專項經費的績效評價上,從計劃到考核再到結果使用的全方位跟蹤、落實仍有待提升。
對項目的監管分為事前、事中、事后監管,就專項資金的使用過程來說,重點應該放在事中監管。對項目執行過程中的監管意義在于,可以及時發現項目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獲取項目的實施情況以及是否偏離績效目標等,進而根據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以保證績效目標的順利完成。有效避免項目執行過程中隨意變更項目內容,更改資金使用用途等情況的發生。而G 高校對于專項資金的監督僅僅局限于對報賬票據的審核,對專項資金使用的合法合規性進行初步的審查,而忽略了對其他方面的監管。專項資金使用中存在的問題大部分是通過事后審計發現的,在缺失有效事中監管的情況下,項目負責人往往會隨意使用專項經費,忽略專項經費的使用績效。在考核預算執行率的壓力下,項目負責人會將重點放在完成預算執行率上,年底突擊花錢,隨意花錢,努力將經費使用完畢,資金的使用效益較差。
根據以上G 高校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一些改進建議,希望能更好地推動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的使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根據《廣東省省級財政預算安排“四掛鉤”試行辦法》,省級財政預算安排與項目的入庫率、績效評價結果、審計意見、預算執行進度等指標掛鉤。為了爭取在下一輪高水平大學建設資金安排中G 高校能取得更大的財政投入,G 校要提高項目入庫率、績效評價結果、審計質量、預算執行進度等。
在項目設立時,要科學設置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可比較、可考核的績效目標,確保經費投入與績效產出結果相匹配、相適應,加強論證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確保成熟的、可實施的項目才能入庫。嚴格把控入庫項目質量,使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能投入到真正優質的項目上去,讓經費花在刀刃上,提高資金的使用績效。
壓實預算執行任務,落實責任,加強與管理部門、項目建設單位的溝通與督促,建立和完善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執行率與績效、預算分配掛鉤機制,加大資金統籌力度,及時調整,盤活存量資金。另外,要加強項目論證,科學編制項目預算,通盤考慮,統籌安排,減少預算調整頻率,提高經費使用效率。要加強對經費使用的重視,合理安排經費使用計劃并及時報賬,加快專項經費的使用進度。
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的投入是有限的,如何使有限的經費發揮其最大的效益,關鍵的一點是要將經費投入到真正能促進高校發展的項目上去。專項經費的分配存在“撒胡椒粉”的情況,經費的分散化會導致績效的降低,小項目幾乎不可能產生大的效益,要將經費集中起來,每年落實辦理幾件大事,實現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功能。另一方面,經費的集中使用也使經費更加容易被管理和控制,減少管理成本和精力,提高工作效率,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在預算編制環節把績效要求落實,加強成本效益分析,促進資金投入與產出和結果相匹配,提高資金使用績效,推動各項事業發展提質增效。繼續完善預算績效考核機制,要充分運用績效評價結果,建立獎懲機制,將責任落實,不濫用浪費專項經費,將產生的結果與晉升考核機制掛鉤。
高校應加強對專項經費的事中監管,一是對專項經費使用的合規合法性進行監管,確保專項經費專款專用,不符合原指定用途的支出堅決不予報銷。二是要在事中檢查績效目標的完成情況,監督項目朝著既定的績效目標發展,關注項目的執行情況,督促檢查預算執行率,保障績效目標如期如質完成。三是將專項經費的審計日常化,主動發現專項經費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確保專項經費的順利使用。四是可以引入第三方評價機構,對專項經費的使用績效進行專門的績效評價,第三方評價機構可以使績效評價的結果更加公正、公平、科學化,有助于更好地評價專項經費的使用情況,對其結果的運用也更加有說服力,同時進一步提高信息的公開化程度。
綜上所述,高水平大學建設專項經費的使用推動了高校的整體建設,提升了高校的綜合實力,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高水平大學專項經費的使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要加強對專項經費的管理,提高專項經費的使用績效,完善績效考評機制,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解決專項資金在投入、使用、產出過程中發現的問題,花好每一分錢,使專項經費更好地用于刀刃上,真正地為建設高水平大學服務,真正地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