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 蕙 牟元媛
“以前種茶收入只能供我讀書,現在種茶才是真的掙錢。”亢麗玲是貴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土地坳鎮木坪村人,家里從2014年開始種茶。“去年回家,家里茶葉種植面積增加了200多畝,我很意外。”父親亢龍全告訴亢麗玲,有縣里派來的種茶專家進行技術指導,還幫著銷售,有了信心決定擴種。
近年來,沿河自治縣探索推行“部鎮聯動”改革,推動縣直部門資源向鄉鎮配置、人才向鄉鎮集聚、服務向鄉鎮延伸,走出一條群策群力共富新路,著力打造鄉村基層社會治理樣板。
集鎮街道“白改黑”工程實施籌備、養老服務日間照料中心建設點查看、易地搬遷安置點“微菜園”二期工程實施建設……8月7日,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室外溫度達到35℃,土地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珍權忙得團團轉,汗水浸濕了襯衣。
與此同時,在40余公里之外的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生態移民局會議室,圍繞土地坳鎮竹花、沙灣兩個易地搬遷安置點基礎設施完善提質相關事宜討論會議正召開。
對照鄉鎮所需,發揮部門所能。“實施‘部鎮聯動’改革就是要推動干部作風轉變。”在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盧忠衛看來,“部門的工作成績要更多體現在鄉鎮,由鄉鎮提交部門成績單。”2022年3月,結合多次調研情況,縣委組織部提出以土地坳鎮為試點,推動實施“部鎮聯動”改革。
在土地坳鎮政府接待大廳的墻上,掛著一張《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部鎮聯動”改革試點2022年重點工作任務責任清單》表,54個項目清單,總投資2.7億元,表上清楚標明每個項目來源部門、類別、內容、投資規模、完成時限、責任人等信息。
“我們結合全鎮實際,先制定項目清單,通過縣委組織部協調,召集縣直相關部門共同會商,部門結合職能職責對癥下藥,針對性地制定資金、項目、人力等方面的幫扶計劃。”張珍權介紹。
建立“領導聯鄉、部門幫村、干部駐村”工作機制,扎實開展“大練兵、大整改、大提升、大比武”等10個專項行動,推動形成部門和鄉鎮(街道)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協同推進、高效落實的工作氛圍,選派2700余名駐(包)村干部、鄉村振興指導員、蹲點干部推動鞏固銜接工作。
以“村村聯營”為抓手。組建縣級集體經濟工作專班,以鄉鎮(街道)為單位,在全縣成立23家“村村合股聯營”集體經濟公司,推動村集體經濟實現市場化管理;大力培育多元實體經濟,構建以開辦集體經濟超市為主,發展民宿餐飲、農特產品銷售、承接工程項目等為輔的“1+N”發展模式。
按照全縣“一主兩輔”農業產業發展布局,今年,譙家鎮結合鎮情,作出“百牛園+千牛村+萬牛鎮+億元經濟產業帶+肉牛養殖活體博物館”養殖產業規劃。
“我們的目標是力爭全鎮13000多戶戶均有一頭牛。”譙家鎮黨委副書記、鎮長田小沖自信從容地說。田小沖的底氣除了來自于已有的優勢資源外,還源于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持。
據沿河土家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馮天友介紹,配合全縣“部鎮聯動”改革工作,從2022年至今,該局整合資源、人才、資金,安排了14個產業項目,涉及肉牛養殖、茶園管護、中藥材園區建設等。同時,33個村每個村安排100萬元資金用于發展村集體經濟。“所有產業項目建設實行黨政統籌、部鎮共建,避免單打獨斗。”馮天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