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朝亞 李銳 蔡寧
(1阜陽市人民醫院麻醉科,安徽 阜陽 236000;2安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麻醉與圍術期醫學科)
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LC)是臨床治療膽囊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1〕,該種手術具有術后并發癥較少,術后恢復速度較快等優勢,圍術期麻醉方式的選擇是提升手術效果的關鍵〔2,3〕。舒芬太尼是臨床較為常用的阿片類藥物,其有較為顯著的透過血腦屏障的能力,較高的阿片受體親和力及較強的鎮痛作用,目前已經在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中獲得較為廣泛的應用〔4〕。但是較高劑量的舒芬太尼容易造成一定的劑量依賴,所以在臨床治療中對患者舒芬太尼劑量的合理選擇具有顯著的意義〔5〕。本研究主要探討不同劑量舒芬太尼在老年LC患者全麻氣管插管中的麻醉效果。
1.1基本資料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以阜陽市人民醫院2022年1月至2023年4月采取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0例,女50例;年齡68~75歲,平均(69.25±2.63)歲;體質量指數(BMI)23.25~25.69 kg/m2,平均(24.59±2.36)kg/m2;美國麻醉醫師協會(ASA)分級:Ⅰ級25例,Ⅱ級55例。通過對患者的病歷進行查閱,在麻醉誘導中,采用0.4 μg/(kg·h)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國藥準字H20054171)的患者21例為A組;采用0.5 μg/(kg·h)舒芬太尼的患者25例為B組;采用0.6 μg/(kg·h)舒芬太尼的患者34例為C組,3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患者入選標準:①均符合膽囊切除手術標準〔6〕;②均無嚴重基礎性疾病;③無手術禁忌證;排除標準:①半年內進行過其他手術;②合并肝膽管腫瘤。

表1 3組一般資料比較
1.2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采取靜脈麻醉措施,麻醉維持階段均采取丙泊酚〔生產廠家Corden Pharma S.P.A,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71275,3~8 mg/(kg·h)〕、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國藥準字H20030197,0.10~0.25 μg/(kg·min)〕進行微泵輸注,直至手術結束。
1.3觀察指標 ①應激反應水平。包括麻醉誘導前、氣管插管后的1 min及氣管插管后的3 min的去甲腎上腺素(NA)及腎上腺素(AD)水平,NA和AD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②血流動力學指標。包括麻醉誘導前、氣管插管后的1 min及氣管插管后的3 min的心率、平均動脈壓及腦電雙頻指數。心率及平均動脈壓采用心電監測儀測定,腦電雙頻指數采用持續電圖監測儀進行測量。③麻醉后恢復情況。包括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及呼吸睜眼時間。④并發癥。包括躁動、惡心、嘔吐。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
2.13組應激反應水平比較 麻醉誘導前,3組AD及NA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氣管插管后1 min及氣管插管后3 min,A組AD及NA水平顯著高于其他兩組(P<0.05)。見表2。

表2 3組不同時間應激反應水平比較
2.23組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3組麻醉誘導前心率、平均動脈壓及腦電雙頻指數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氣管插管后1 min及氣管插管后3 min,C組心率、平均動脈壓及腦電雙頻指數均顯著低于麻醉誘導前及A組和B組(P<0.05),而B組氣管插管后1 min及氣管插管后3 min心率、平均動脈壓及腦電雙頻指數變化值顯著低于A組(P<0.05),見表3。

表3 3組不同時間血流動力學指標及麻醉后恢復情況比較
2.33組麻醉后恢復情況比較 C組自主呼吸恢復時間、拔管時間及呼吸睜眼時間顯著長于其他兩組(P<0.05)。見表3。
2.43組并發癥比較 C組躁動〔23.53%(8/34)〕、惡心〔23.53%(8/34)〕、嘔吐的發生率〔20.59%(7/34)〕顯著高于A組(未見躁動、惡心、嘔吐)和B組〔躁動8.00%(2/25)、惡心12.00%(3/25)、嘔吐4.00%(1/25);χ2=7.241、6.152、7.571,P=0.027、0.046、0.023〕。
在患者進行LC過程中,氣管插管是最重要的措施之一〔7〕。在氣管插管過程中,易致喉部產生機械牽拉,進而增加交感神經的活性,引起一系列的神經內分泌反應〔8〕,而在此過程中,給予患者阿片類藥物干預,可以抑制應激激素釋放,有效擴張外周小血管,抑制交感神經興奮性及兒茶酚胺釋放〔9〕,進一步阻斷其傷害性刺激的傳導〔10〕。舒芬太尼較高的受體選擇性及高脂溶性等,使其對機體的鎮痛作用顯著優于芬太尼,同時其臨床應用安全范圍較為廣泛〔11〕。
臨床麻醉治療過程中,舒芬太尼可通過血腦屏障在較短的時間內起到有效的血藥濃度,同時作用過程較芬太尼平穩〔12〕。有研究報道指出〔13〕,舒芬太尼能夠進一步降低對于機體迷走神經的刺激性作用,增加迷走神經的緊張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甲狀腺素及腎上腺素分泌,對于在治療過程中機體插管造成的機械性刺激具有顯著的抑制性作用〔14〕。分析認為,小劑量的阿片類藥物對于應激反應的控制效果不佳。而較高劑量的阿片類藥物,雖然可以有效對氣管插管產生的應激反應進行抑制,但是可能會造成術后蘇醒時間延遲及不良反應升高,所以在對患者的治療過程中,通過對患者最佳給藥劑量的研究,對于患者術后恢復及機體生活質量的提升均具有顯著的臨床意義〔15〕。較小劑量的舒芬太尼雖然可以造成其心率及平均動脈壓的波動水平較低,可以保證其血管收縮作用及鎮靜作用變化平穩,但是其對于患者的鎮痛作用及應激反應的抑制性作用較低,大劑量的舒芬太尼則可以導致其心血管的顯著性抑制作用〔16~18〕,但可能會造成術后的不良反應。本研究提示,在老年LC患者全麻氣管插管中,采取0.5 μg/(kg·h)的舒芬太尼可以獲得較好的麻醉效果,對于臨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