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心雨 鄭偉英
(金華市人民醫院內分泌科,浙江 金華 321000)
糖尿病腎病是常見的一種糖尿病并發癥,以尿蛋白升高為主要臨床表現之一〔1〕。隨著老齡化加劇,老年糖尿病腎病發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導致老年人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影響〔2〕。糖尿病腎病發病與血管活性物質異常、血流動力學異常、代謝異常及遺傳等因素有關,嚴重影響腎臟內微循環,導致腎小球濾過膜通透性增大,導致高血壓、水腫等癥狀,成為引起終末期腎病的第二大病因〔3~5〕。貝那普利作為常用的一種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可增高血漿腎素活性,降低血管阻力,降低醛固酮的分泌,可提高抑制緩激肽的降解〔6〕。依帕司他作為一種醛糖還原酶抑制劑,能夠可逆性抑制醛糖還原酶的活性,在臨床上用于治療糖尿病腎病〔7〕。本研究旨在探討依帕司他聯合貝那普利對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細胞間黏附分子(ICAM)-1、血管細胞黏附分子(VCAM)-1和高遷移率族蛋白(HMG)B1水平及炎癥因子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金華市人民醫院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腎病患者100例,運用隨機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50例。對照組男32例,女18例;年齡64~78歲,平均(70.74±3.25)歲;糖尿病病程5~17年,平均(9.87±2.23)年。觀察組男31例,女19例;年齡65~79歲,平均(71.02±3.46)歲;糖尿病病程6~16年,平均(9.98±2.65)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納入標準 ①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8〕與《糖尿病腎病防治專家共識(2014年版)》〔9〕中關于2型糖尿病與糖尿病腎病標準;②具有良好依從性,保證本研究的完成;③簽署知情同意書。
1.3排除標準 ①伴嚴重感染、血液系統疾病者;②合并原發性腎病綜合征、雙側腎動脈狹窄等腎臟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④既往有腎臟手術史者;⑤合并糖尿病其他并發癥者;⑥精神疾病者;⑦過敏體質者。
1.4方法 兩組入院常規治療,包括健康教育、飲食控制、適量運動、戒煙限酒、控制血糖和血壓等。對照組:口服鹽酸貝那普利片(北京諾華制藥有限公司;規格:10 mg×7片;國藥準字H20030514)10 mg/次,每日1次。治療組:在鹽酸貝那普利片基礎上口服依帕司他片(揚子江藥業集團南京海陵藥業有限公司;規格:50 mg×10片;國藥準字H20040012)50 mg/次,每日3次。兩組治療療程12 w。
1.5療效標準 (1)顯效:糖代謝水平恢復正常范圍,腎功能指標恢復正常,且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退;(2)有效:糖代謝水平恢復正常范圍,腎功能指標好轉,且臨床癥狀體征好轉;(3)無效:糖代謝水平無改善,腎功能指標無改善,且臨床癥狀體征無好轉。
1.6觀察指標 (1)糖代謝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2)腎功能指標,采集患者肘靜脈血3 ml和尿液標本,采用肌氨酸氧化酶法測定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采用雙縮脲比色法測定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水平;(3)腎間質動脈血流動力學參數,運用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測定雙側腎葉間質舒張末期血流速度(Vmin)、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和阻力指數(RI);(4)ICAM-1、VCAM-1和HMGB1水平,采集患者肘靜脈血3 ml,離心8 min,收集血清,運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定血清ICAM-1、VCAM-1和HMGB1水平;(5)炎癥因子水平,采集患者肘靜脈血3 ml,離心8 min,收集血清,運用ELISA測定血清白介素(IL)-6和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
1.7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6.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92.00%,顯效32例、有效14例、無效4例)顯著高于對照組(74.00%,顯效24例、有效13例、無效13例;χ2=5.741,P=0.017)。
2.2兩組糖代謝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FPG、2 h PG和HbA1c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組治療后FPG、2 h PG和HbA1c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見表1。

表1 兩組糖代謝指標比較
2.3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兩組治療后Scr、BUN和24 h UP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組治療后Scr、BUN和24 h UP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見表2。

表2 兩組腎功能指標比較
2.4兩組腎間質動脈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 兩組治療后腎間質動脈Vmin和Vmax均顯著高于治療前,而RI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組治療后腎間質動脈Vmin和Vmax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而RI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見表3。

表3 兩組腎間質動脈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
2.5兩組ICAM-1、VCAM-1和HMGB1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ICAM-1、VCAM-1和HMGB1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組治療后ICAM-1、VCAM-1和HMGB1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見表4。

表4 兩組ICAM-1、VCAM-1和HMGB1水平比較
2.6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IL-6和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治療組治療后IL-6和TNF-α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01)。見表5。

表5 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糖尿病腎病主要是由糖尿病所致的腎組織損傷,可導致腎功能進行性降低,嚴重者會出現腎功能衰竭,嚴重影響人們身心健康〔10〕。糖尿病腎病在高糖條件下,機體大分子物質可形成糖基化終末產物,以此會促進腎小球基底系膜增殖和重塑,并且可激活大量核轉錄因子,從而會引發具有過度的脂質過氧化反應和炎癥反應,導致患者腎組織細胞損傷加重,影響腎小球功能〔11,12〕。
貝那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ACEI)類藥物,不僅可抑制血管緊張素轉化酶,并且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的增殖,緩解腎小球硬化、腎功能惡化,從而發揮保護腎臟的作用〔13〕。此外,貝那普利還可通過抑制血管緊張素Ⅰ轉換為血管緊張素Ⅱ、下調結締組織生長因子表達、拮抗緩解肽降解、發揮增加腎素活性、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腎臟血流灌注及促進腎臟細胞自我修復、減少尿蛋白,達到腎功能改善的目的〔14〕。依帕司他可減輕機體的氧化應激反應,抑制機體醛糖還原酶組織的活性,阻斷多元醇通路,使糖尿病腎病臨床癥狀顯著改善〔15〕。本研究結果提示,依帕司他聯合貝那普利治療可顯著提高患者療效;依帕司他聯合貝那普利治療可顯著降低患者FPG、2 h PG和HbA1c水平;依帕司他聯合貝那普利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腎功能;依帕司他聯合貝那普利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腎間質動脈血流動力學。
ICAM-1是表達于多種細胞如成纖維細胞、內皮細胞及平滑肌細胞等表面的一種單鏈跨膜糖蛋白,其水平變化可參與細胞間及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黏附作用〔16〕。VCAM-1主要表達于多種白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表面的一種跨膜糖蛋白,并且與炎癥、免疫和血管生成等關系緊密〔17〕。HMGB1是非組蛋白染色體結合蛋白,壞死細胞及炎癥細胞激活活化后能夠將其大量釋放至細胞外,并且在炎癥反應及較多疾病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18〕。本研究結果提示,依帕司他聯合貝那普利治療可顯著降低ICAM-1、VCAM-1和HMGB1水平。炎癥反應與糖尿病腎病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19〕。糖尿病腎病患者炎癥因子IL-6和TNF-α水平等水平顯著上升,通過監測其水平能夠對患者病情進展情況進行判斷〔20〕。本研究結果提示,依帕司他聯合貝那普利治療可顯著減輕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