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 李思遠 謝玲玲 周迪 楊蓉 王松 周華 蔡旭航 李基棕 李彬



摘要:牛冠狀病毒(BCoV)在全球廣泛存在,在臨床上能引起牛腹瀉以及呼吸道感染,給養殖業帶來巨大經濟損失。為快速批量檢測臨床樣品、分析國內的BCoV隱性感染及流行情況,根據BCoV的N基因序列設計了引物和探針,建立了TaqMan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對其特異性、敏感性、重復性進行評估,并將其與靶向BCoV的N基因的常規RT-PCR方法進行對比。利用本方法對采集自我國西藏、江蘇、河北、貴州、安徽等5個省份的22個未發病牛場的35份口腔拭子樣品和244份糞便樣品進行檢測以了解流行情況。結果表明,質粒標準品拷貝數的對數與CT值呈現良好穩定的負線性關系,標準曲線為y=-3.441 8x+39.584 0,r2=0.999 4,E=98.2%;最低檢測拷貝數為6.0×10拷貝/μL,重復性變異系數均<5%;對臨床樣品進行檢測,檢出率明顯高于常規RT-PCR方法。對22個牛場的279份病料進行檢測,結果顯示BCoV的總體陽性率為73.12%,牛場陽性率為100.00%。本研究成功建立了靶向BCoV N基因、靈敏度高、特異性好的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并初步掌握了我國5個省份BCoV的流行現狀,為后續BCoV研究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牛冠狀病毒;TaqMan熒光定量;樣品檢測;隱性感染;RT-PCR
中圖分類號:S852.65+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3)17-0029-05
牛冠狀病毒(bovine coronavirus,BCoV)隸屬于套式病毒目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為有囊膜的基因組為線性單股正鏈的RNA病毒[1],臨床上常引起犢牛出血性腹瀉、成年牛冬季痢疾和呼吸道疾病。該病毒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存在,除感染牛以外,也可以感染野生反芻動物,如羊駝、麋鹿等。1988年,研究人員從德國1名兒童腹瀉樣品中分離出1株與BCoV基因組關系密切的毒株,提示BCoV存在跨物種傳播的可能[2]。BCoV已嚴重影響病畜的生長發育和養牛業的健康發展,給養牛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不同病原引起犢牛腹瀉在臨床和病理變化上極為相似,而利用PCR技術進行檢測具有靈敏性高、特異性強、快速簡單等優點,在病原診斷和流行病調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BCoV的全基因組大小約為32 kb,能編碼5種主要結構蛋白,而其中高度保守的N基因序列常常被作為診斷BCoV病的靶向基因[3]。在此理論基礎上,本研究以N蛋白核苷酸序列為靶向,建立了檢測BCoV的TaqMan熒光定量RT-PCR方法,能夠實現特異、靈敏、快速批量檢測臨床樣品,便于開展BCoV的流行病學調查;本研究對我國5個省份的22個BCoV未發病牛場共279份牛樣品進行篩查,旨在了解我國不同地區BCoV的流行感染情況,為我國部分地區的流行病學調查提供借鑒。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料、菌株及臨床樣品
BCoV病料、牛病毒性腹瀉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輪狀病毒(bovine rotavirus,BRV)、牛星狀病毒(bovine astrovirus,BAstV)、牛副流感病毒(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BPIV)、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牛腺病毒(bovine adenovirus,BAV)、牛呼吸道合胞體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牛源大腸桿菌K99、牛源產氣莢膜梭菌的核酸樣品,均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獸醫所實驗室保存。
用于臨床樣品檢測的樣品:279份樣品,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采集自西藏、江蘇、河北、貴州、安徽各地的22個牧場,其中,河北7個牧場56份,西藏9個牧場94份,江蘇4個牧場66份,貴州1個牧場31份,安徽1個牧場32份。所有樣品均于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獸醫所實驗室-80? ℃保存。
1.2 主要試劑
RNA提取試劑盒、HiScriptⅡ RT SuperMix for qPCR、2×Phanta Max Master Mix(Dye Plus)、AceQ qPCR Probe Master Mix等,均購自Vazyme公司;質粒提取試劑盒、膠回收提取試劑盒,購自Omega Bio-Tek公司;pMD19-T載體,購自TaKaRa公司;DNA Marker購自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 引物合成
根據BCoV(GenBank,MW711303.1)N蛋白核苷酸序列,選擇N基因保守區域設計TaqMan法的特異性檢測引物(BCoV-F,BCoV-R)和探針及構建質粒標準品的引物(N-F,N-R),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詳見表1。
1.4 標準品的構建與鑒定
2021年2月,通過臨床樣品檢測鑒定得到BCoV陽性病料。對BCoV陽性病料進行處理后,采用RNA提取試劑盒獲取RNA,反轉錄為cDNA,以其為模板,采用引物N-F、N-R進行PCR擴增;獲得PCR產物跑核酸膠,膠回收后連接至pMD19-T載體;轉化Trans5α、挑菌、提質粒,經常規PCR鑒定后,將陽性質粒送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測序,將測序正確的BCoV重組質粒作為標準品,測濃度,計算拷貝數。
1.5 優化反應體系及條件
20.0 μL反應體系(Mix 10.0 μL,探針0.2 μL,上下游引物各0.4 μL,染料0.4 μL,模板2.0 μL,ddH2O 6.6 μL),優化退火溫度Tm(55~65 ℃),通過分析CT值和擴增曲線,確定最佳Tm;再以優化的最佳Tm對濃度為10 μmol/L的引物用量(0.2~1.2 μL)及 10 μmol/L的探針用量(0.1~1.0 μL)進行優化。
1.6 標準曲線的建立
將標準品稀釋101~1012倍后作為檢測模板,采用TaqMan熒光定量RT-PCR方法檢測,獲得拷貝數與CT值的線性關系,從而建立標準曲線。
1.7 特異性檢驗
以BCoV、BVDV、BRV、BAstV、BPIV、IBRV、BAV、BRSV、牛源大腸桿菌K99、牛源產氣莢膜梭菌的cDNA/DNA為模板,以標準品(6.0×103拷貝/μL)為陽性對照,ddH2O為陰性對照加以擴增。
1.8 敏感性檢驗
將稀釋的標準品作為模板,ddH2O為陰性對照擴增,每個稀釋度做3次重復,與常規RT-PCR進行比較。
1.9 重復性檢驗
對6×104、6×106、6×108拷貝/μL稀釋度的標準品進行批內重復性試驗,每個檢測濃度設置3次重復,分3個時間段。
1.10 樣品檢測
在35份牛口腔拭子樣品中加入500 μL已滅菌的PBS,渦旋,4 ℃ 12 000 r/min離心3 min后,取病毒上清液200 μL加入400 μL的RL裂解,獲得總RNA,反轉錄為cDNA;244份牛糞樣品各取1 g加500 μL已滅菌的PBS充分渦旋,4 ℃ 12 000 r/min離心5 min,步驟同上。以獲得的cDNA為模板,利用建立的TaqMan法進行BCoV檢測,選10%陽性PCR產物送公司測序。
1.11 2種RT-PCR符合率的比較試驗
將35份牛口腔拭子和244份牛糞便樣品的cDNA分別用建立的熒光定量方法和常規RT-PCR分別檢測,比較檢測結果,同時送去測序,計算2種方法的符合率。
2 結果與分析
2.1 重組質粒的鑒定
以病料BCoV的cDNA為模板,利用引物 N-F/R 進行PCR擴增,樣品跑膠后獲得N基因片段全長,大小約為1 300 bp(圖1);切膠回收連于 pMD-19T 載體,轉化入Trans5α,挑菌、搖菌提質粒鑒定,陽性質粒送測序,結果在NCBI上與BCoV其他株比對,同源性為100.00%,說明重組質粒構建成功。測得濃度為263.47 ng/μL,相應的拷貝數為 6.0×1012 拷貝/μL。
2.2 反應條件的優化結果
最佳反應體系及條件如下:AceQ qPCR Probe Master Mix 10.0 μL,探針0.2 μL,上下游引物各 0.4 μL(10 μmol/L),染料0.4 μL,模板2.0 μL,ddH2O 6.6 μL。反應程序:95 ℃ 5 min;95 ℃ 10 s,60 ℃ 30 s,40個循環。
2.3 擴增曲線和標準曲線的建立
將稀釋成6×10~6×1012 拷貝/μL 的標準品分別作為模板擴增,獲得曲線。由圖2可知,標準品在6×10~6×108拷貝/μL與CT值呈現良好的負線性關系,得到標準曲線y=-3.441 8x+39.584 0,r2=0.999 4,擴增效率(E)為98.2%。
2.4 特異性檢驗結果
采用該方法對BCoV標準品及牛常見腹瀉病原的核酸進行檢測,結果(圖3)表明,BCoV的標準品擴增結果為陽性,其他病原的核酸擴增結果均為陰性,表明該方法的特異性較強。
2.5 敏感性檢驗結果
采用該方法對經過10倍比稀釋的標準品(6×10~6×1012拷貝/μL)進行擴增,并設置ddH2O為陰性對照。由圖4可知,本方法對重組質粒標準品的最低檢出拷貝數為6.0×10拷貝/μL,對應CT值約為36,敏感性為6.0×10拷貝/μL,與文獻報道的檢測下限[4]幾乎相同;RT-PCR的最低檢出拷貝數為6.0×103 拷貝/μL,表明該熒光定量方法敏感性更高。
2.6 重復性檢驗結果
在不同時間段用3個不同稀釋度的標準品分別進行重復性試驗,結果(表2)表明,該方法的批內和批間的變異系數均低于5%,具有良好的重復性。
2.7 常規RT-PCR和TaqMan法熒光定量 RT-PCR 檢測方法的比較
由表3可知,常規RT-PCR對牛口腔拭子樣品(n=35)和牛糞樣品(n=244)的檢出率分別為80.00%和34.01%,TaqMan法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則為91.42%和70.49%;2種方法檢測牛口腔拭子的陽性符合率為87.50%,檢測牛糞樣品的陽性符合率為48.25%。測序結果經比對后發現,熒光定量方法判定為陽性的均為BCoV片段,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準確性相對更高。
2.8 臨床樣品的檢測結果
本次試驗共檢測279份樣品,包括牛口腔拭子樣品35份,牛糞便樣品244份。由表4可知,BCoV的總檢出率為73.12%,牛場陽性率為100.00%。為驗證本次試驗檢測數據的真實可靠性,隨機選取判定為陽性的樣品進行測序驗證,結果與預期相符,表明此方法可行。
3 討論與結論
BCoV是引起牛消化道和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1972年,美國的Mebus等曾在牛的腹瀉病料中檢出BCoV病原,此后在世界各地均陸續大量報道了該病的發生[5]。1985年,宋廣林等首次報道了BCoV在我國大陸的存在情況[6],隨后在我國各省多次成功檢出BCoV,陽性率高達70%,說明此病毒已在我國長期持續存在。但目前尚未研發出有效的疫苗及藥物,因此,早期采取合理有效的疫病監測手段,及時淘汰陽性牛、隱形感染牛,是減少畜牧養殖業經濟損失,遏制疾病傳播的有效方法。
目前,國內外檢測BCoV的方法有很多種,而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速度快、敏感性好、特異性強、重復性強、準確率高,適用于大量樣本的快速檢測。國內外有些學者先后建立了BCoV的RT-PCR[7]、染料法熒光定量PCR[8-9],而TaqMan法比其特異性更高。譚爍等以nsp10為靶向,建立了BCoV檢測方法,與國外利用M基因方法進行比較,發現結果存在偏差,研究發現存在偏差的可能原因是M基因變異[4]。因此,本研究選擇了BCoV保守的基因N為靶向設計引物和探針,避免傳統檢測方法中因為基因突變所產生的假陰性結果。本試驗將重組質粒進行10倍比稀釋作為標準品,獲得標準曲線 y=-3.441 8x+39.584 0,r2=0.999 4,E=98.2%,表明所建立的方法擴增效率高,重復性強;檢測實驗室保存的常見腹瀉病原的核酸,結果表明建立的檢測方法能準確檢測出BCoV,不產生交叉干擾;同時本試驗的檢測方法最低可檢測到6×10拷貝/μL的核酸模板,與高輝等建立的熒光定量檢測方法靈敏度在一個數量級上[10]。采用建立的檢測方法,對5個省份的22個未發病牧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采用常規RT-PCR進行同步檢測,檢測結果基本相符并且熒光定量檢出的陽性數量多于常規RT-PCR,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更高的靈敏性和準確性。
對5個省份22家牧場未發病的樣品進行檢測,牛場陽性率高達100%,說明我國牛場BCoV的感染率很高,BCoV廣泛存在于牛場,但是常表現為不發病的隱性感染,潛伏性很強,通過臨床表現觀察不能檢出。同時,有研究表明,BCoV導致牛群的發病與環境有很大關系,牛群的群體抵抗力下降(如環境不良等),易發生BCoV病[11],提示或許是我國牛場養殖不規范不合理,生物安全防控不到位,導致我國牛場感染率過高。在5個省份牛場對BCoV病原的檢測中,5個省份的檢出率從6.25%~96.97%不等,5個省份的陽性檢出率差別大。其中,江蘇、西藏的感染率高,河北、貴州次之,安徽的感染率最低,這與劉蓉菁等的結果[12]一致。江蘇、西藏、河北的感染率均高于50%,提示該地區導致牛腹瀉的主要病原很可能是BCoV,需要引起高度重視;西藏、江蘇的陽性率高于90%,推測兩省對于BCoV的生物安全防控不是特別到位,導致BCoV在各省內大范圍傳播;西藏地區主要為牦牛,推測牦牛與普通牛相比更易感BCoV;或是牦牛的飼養方式與其他省份不同,牦牛的主要飼養方式是放牧,更容易導致病原的傳播;或者西藏地區是否進化出使牦牛易感的特殊BCoV株;安徽省在此次檢測中檢出BCoV,與楊海峰等的研究結果[12]不一致,表明BCoV在我國的傳染范圍變大且持續存在。BCoV是感染消化道和呼吸道的病原,因此本次研究統一采用檢測口腔拭子和牛糞便的方法,結果表明口腔拭子的檢出率明顯高于牛糞便,呼吸道型BCoV明顯高于腹瀉型BCoV,這與高輝等的調查結果[10]是一致的,推測可能是呼吸道BCoV引發的呼吸道疾病綜合征[13-14]在臨床上的表現癥狀輕,不易察覺;其次,本次結果提示在我國BCoV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多于腹瀉癥狀,但是由于本次口腔拭子樣品有限,還需進一步檢測研究。
本研究建立了一種以BCoV保守的N基因為靶向的TaqMan熒光定量方法,能夠快速、特異、靈敏地檢出BCoV的核酸;運用此檢測方法對我國5省22個牧場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我國5省的BCoV總陽性率為73.12%,牛場陽性率高達100.00%。
參考文獻:
[1]高國強,王夢心,劉明明,等. 牛冠狀病毒S基因的序列分析及原核表達[J]. 中國畜牧獸醫,2018,45(7):1740-1749.
[2]Kin N,Miszczak F,Diancourt L,et al. Comparative 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two closely related coronaviruses,bovine coronavirus (BCoV) and human coronavirus OC43 (HCoV-OC43),reveals a different evolutionary pattern[J]. Infection,Genetics and Evolution,2016,40:186-191.
[3]Lapps W,Hogue B G,Brian D A.Sequence analysis of the bovine coronavirus nucleocapsid and matrix protein genes[J]. Virology,1987,157(1):47-57.
[4]譚 爍,湯 承,何琪富,等. 牛冠狀病毒TaqMan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初步應用[J]. 中國預防獸醫學報,2020,42(9):918-923.
[5]Mebus C A,Stair E L,Rhodes M B,et al. Pathology of neonatal calf diarrhea induced by a coronavirus-like agent[J]. Veterinary Pathology,1973,10(1):45-64.
[6]宋廣林,董惠蘭,滕 慶,等. 犢牛流行性腹瀉病原研究[J]. 畜牧獸醫學報,1985,16(2):121-124.
[7]何琪富,郭紫晶,李 然,等. 牛冠狀病毒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J]. 畜牧獸醫學報,2018,49(10):2292-2298.
[8]沈付嬈,楊建樂,趙貴民,等. 牛冠狀病毒SYBR Green Ⅰ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初步應用[J]. 中國獸醫雜志,2016,52(6):22-24,27.
[9]Decaro N,Elia G,Campolo M,et al. Detection of bovine coronavirus using a TaqMan-based real-time RT-PCR assay[J]. Journal of Virological Methods,2008,151(2):167-171.
[10]高 輝,李曉成,劉 瑩,等. 牛冠狀病毒實時熒光定量RT-PCR檢測方法的建立及應用[J]. 黑龍江畜牧獸醫,2022(6):86-91.
[11]Decaro N,Mari V,Desario C,et al. Severe outbreak of bovine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dairy cattle during the warmer season[J]. 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08,126(1/2/3):30-39.
[12]楊海峰,粟靈琳,王 婧,等. 我國14省市呼吸道綜合征患牛冠狀病毒感染的檢測[J]. 畜牧與獸醫,2019,51(11):92-96.
[13]Altekruse S F,Swerdlow D L,Stern N J.Microbial food borne pathogens. Campylobacter jejuni[J]. 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Food Animal Practice),1998,14(1):31-40.
[14]Zhu Q H,Su M J,Li Z J,et al. Epidemiological survey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bovine coronavirus in Northeast China[J]. Virus Research,2022,308:198632.
收稿日期:2022-11-11
資助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編號:2021YFD1801101);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編號:BK20221432)。
作者簡介:黃 金(1999—),女,江西省贛州市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動物傳染病防治和診斷技術研究。E-mail:1748916481@qq.com。
通信作者:李基棕,博士,副研究員,從事家畜重要疫病的病原學、致病機制與免疫防控技術研究,E-mail:lijizong22@sina.com;李 彬,博士,研究員,從事動物腹瀉病防控技術、重要豬病感染與免疫的分子機制、新型疫苗和診斷試劑開發等研究,E-mail:libinan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