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寒夜》是現代文學家巴金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作為巴金小說創作的巔峰之作,不僅講述了戰亂時期知識分子家庭生活的困境和命運的不同走向,揭露出病態社會的黑暗腐朽,還以其獨特的角度和見解展現出對女性問題的關注以及女性生存狀況的思考。巴金在《寒夜》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曾樹生作為五四啟蒙和女性解放運動影響下的進步知識分子,勇敢地從家中出走、熱切地追求自由、深切地渴望幸福生活,具有明顯的現代女性意識,在我國文學“女性形象解放”系列中有著獨特的藝術價值和魅力。本文就曾樹生形象女性意識的自覺而進行分析和闡述,探尋巴金筆下女性意識自覺的表現和出路,進而思考女性意識覺醒的意義和價值、女性知識分子的命運等問題。
【關鍵詞】《寒夜》;曾樹生;女性意識
【中圖分類號】I2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261(2023)14-0028-04
一、引言
隨著“五四運動”取得全面勝利,女性逐漸走向歷史前臺,在民主、科學、自由、平等、獨立的宣言下,女性解放運動不斷推廣。“五四運動”的契機,使有利于婦女成長發展的社會徐徐展開,男女平權的社會要求下新女性出現,女性的時代來臨,大批新女性首次在新中國誕生了。女性意識不斷覺醒,現代女性嘗試著用自己的思想大膽地與舊時代舊制度對話,具體即指女性能夠清晰地認識自我,堅定自己的理想、維護自我尊嚴,自覺地承擔社會及家庭責任,并以女性立場獨特地參與社會生活、實現自我意義和價值。
現代女性的發展不僅成為新的社會現象,也成為眾多作家探索的關鍵點。魯迅《傷逝》中的子君,大膽地挑戰封建父權專制、尋求戀愛和婚姻自由;曹禺《日出》中的陳白露,面對不幸,她勇敢地選擇“出走”去追求全新生活,她們二人皆是為爭取自身解放和進步而與家庭、社會進行抗爭的典型,但也是小資產階級知識女性解放失敗的典型。而此后的巴金先生又產生了對新女性生存和發展狀況的深刻認識,最突出的現代女性意識的自覺便表現于其作品《寒夜》之中。《寒夜》作為現代文學家巴金先生創作于1946年底的一部長篇小說,他筆下的曾樹生有著新女性意識的自覺,更是真正用行動去踐行現代女性所想所感。
二、“戰勝自我”:
從個人選擇看曾樹生女性意識的自覺
(一)自覺接受高等文化教育
戰爭動亂和黑暗社會背景下,對女性而言,尋求自身獨立和個人解放的捷徑便是教育,也就是說,自覺接受高等文化教育、學習先進與科學的思想成為培養新女性精神的最佳途徑。于曾樹生而言,同樣如此。在女性解放潮流影響下,受西方先進文化感染,她已不同于舊社會墻院之下、嬌弱矜持的女性,而是成為飽含自信和熱情,充滿活力和生命力的現代女性。
曾樹生自覺、主動地接受了高等文化教育,這是其現代女性意識覺醒的前提和基礎。作為現代知識女性,樹生勇敢地沖破封建藩籬,打破舊時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謬誤,毅然地選擇自己的道路,堅定地走出家庭、走進學堂、學習新思想。在高等教育影響下,曾樹生認識到自己不再是家庭和丈夫的附庸,而是一個獨立的可以參與社會生活的個體,雖為女性,卻同樣可以堅持個人的自由和獨立、追求自我的幸福和生活。同時,受社會“教育救國”思潮的影響,樹生選擇教育專業,希望同汪文宣一起創辦一所“鄉村化、家庭化的學堂”,通過奮斗和努力提高國民教育水平、推動教育事業發展,這便是她的理想追求。盡管最終樹生對教育的憧憬和理想并未實現,但與傳統女性相比,接受文化教育使得樹生的女性意識逐漸覺醒。走向社會、有所理想和作為,這便是新時代女性意識自覺的初步表現,新女性已然意識到應當以“人”的身份融入社會,主動地認識并履行自身責任和義務,增強社會生活的參與感、追求個性解放和張揚、實現女性自我的意義和價值。
(二)踐行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
曾樹生作為女性大膽地突破了封建舊制度藩籬,沖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禮教束縛,勇敢地追求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
曾樹生與其丈夫是同學,二人的結合既無媒人也無正常的婚辦程序,僅因感情便同居建立家庭。曾樹生作為“五四”新文化影響下成長起來的新時代知識女性,她有著深厚的現代女性意識,堅定地反對封建意識,始終相信著生命歸屬于自我,個體自身有愛與被愛的權利和自由。因而,為了追求真愛、找尋志同道合的伴侶,樹生不拘世俗形式與汪文宣自由戀愛、建立家庭、生育兒子。組建家庭之后,樹生也保持自我而不成為家庭的附庸,這與其婆婆汪母形成鮮明的對照。汪母是長期受封建思想束縛的舊式家庭女性,她是封建舊文化的代表,更是傳統父系社會法則的代言人,認為自己作為婆母有權要求兒媳乖順聽話,且兒媳應當是侍奉公婆、傳宗接代的工具。這顯然與擁有現代意識的樹生有著極大的矛盾沖突,但樹生毫不低頭、更不選擇從屬于家庭。蔑視傳統禮教,堅持戀愛自由、婚姻自主,追求家庭關系的自由、平等,大膽地奔向幸福生活,這是曾樹生作為現代女性所展現出來的極大的勇氣,更無愧是現代女性意識深入發展的結果。
(三)主動尋求個人經濟獨立
魯迅在《娜拉走后怎樣》的講演中談到經濟權,即“錢”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國女性解放最重要的問題之一便是經濟權的獨立。女性經濟獨立,正是女性免于男性附庸的重要前提。與以往女性最大的不同,便是樹生在大膽尋求戀愛和婚姻自由的同時,不囿于家庭生活、不滿足于妻子和母親的角色,而是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在社會中取得經濟獨立,從而尋找自己獨立的個體價值。
盡管樹生興辦學堂、促進教育發展的理想破滅了,但她并未被現實壓垮,而是憑借自己的才干和魄力,找到了銀行職員的工作,獲得經濟的獨立,從而在社會和家庭中爭取到應有的地位和權利。在家庭生活遇到困境如拿不出小宣的學費時,汪文宣會說“找樹生商量,看她有沒有辦法”;在汪文宣工作失意時,樹生會說“你不做事我也可以養活你”,由此可見,樹生已成為家庭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這極大地挑戰了父權社會的經濟體系,也代表了女性經濟獨立下話語權的增加。正是因為樹生擁有自己獨立的經濟收入,才使得她確立了家庭生活中的地位,這也是她不屈于丈夫和婆婆,不附庸于家庭的底氣所在。正所謂經濟地位決定社會地位,曾樹生現代女性意識覺醒得最為成功和先進的一面就在于她尋求到了經濟的獨立和物質的自由,并以自身勇敢堅強的面貌爭取到了個人思想上的解放,牢牢掌握住了基本的自主權、經濟權和生存權,進而實現了個體人格的獨立。
三、“反叛社會”:
從社會關系看曾樹生女性意識的自覺
(一)家庭生活中的人格獨立意識
在樹生與汪文宣結合共建家庭后,家庭生活便成為樹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作為新女性的樹生,已然認識到個體“人”的價值,更是以行動實現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新的突破。
在與汪文宣的夫妻關系中,曾樹生展示出了其個性解放意識和自由獨立的人格。舊式婚姻觀念皆是“以夫為綱”“夫主外,婦主內”,樹生與文宣的夫妻關系卻顛覆了此認識。在二人的家庭生活中,似是角色顛倒置換了:為夫的文宣工作失意、遭遇排擠,為人軟弱、膽小怕事,處處委曲求全,更像是舊時女性的代表;而為婦的樹生充滿青春活力、對待工作游刃有余,憑借獨立的經濟收入自覺地承擔家庭責任,且大膽地追求愛與幸福、為爭取地位和權利而頑強斗爭,則顯現出男性毅力、剛強的一面。因而,樹生從不是丈夫的附屬,且逐漸成為家庭問題的解決者和家庭生活的支柱,擁有獨立的發言權和話語權;她從不做家庭的附庸,而是堅定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不斷實現人生價值。
在與汪母的婆媳關系中,曾樹生展現出了其自尊自強、頑強斗爭的精神面貌。樹生與汪母二人恰代表了新舊不同時代下的女性典型:汪母是一位極端自私而又頑固保守的婆母,她斥責樹生與文宣結合的不正當、否認樹生女主人的地位,也不愿兒媳有自我的思想、常對樹生冷嘲熱諷;而樹生則作為新時代年輕女性的代表,“愛動、愛熱鬧、需要過熱情的生活”,她有著自己的社交和工作圈,渴望展現自我、尋求社會認同。在婆媳二人的沖突下,樹生卻不屈從于家庭生活,而是保持清醒的認知,選擇以激烈的、反抗的姿態同舊式權威力量抗爭,以此維護獨立自由的權利、捍衛自我的人格尊嚴,體現現代女性鮮明的斗爭精神。
(二)職業生活中的自我認同意識
現代女性意識的自覺也突出表現在女性自我認同意識上。女性的自我認同指女性對自身思想態度、行為舉止、價值觀念等方面的認可與自信。
《寒夜》中不僅描繪出樹生對自身外在形態的認同,還展現出她在職業生活中的自我認同和內在自信。她背離傳統思想對女性的定位,大膽地走向社會、成為追求自我價值的職業女性。這很大程度上源于收入的獨立,而經濟地位的上升也帶來樹生人格的獨立,使得其自我認同感大為提升,逐漸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家庭和社會生活。同時,樹生在職場中表現出的交際能力、工作能力已遠超文宣,使得她突破家庭生活的束縛,在自己的社交圈內大放異彩,展現女性的魅力。盡管她的職業不被世俗接受,但她并未選擇退回家庭,而是堅持工作、靠自己爭取到基本的生存權和自主權,實現新時代女性的自我價值。再者,工作生活中陳經理對樹生的愛慕和追求更讓她體會到愛與被愛的自由,為樹生提供了選擇的自主權,而陳經理也成為樹生擺脫沉悶家庭、真正獨立走向廣闊社會的踏板。但即使是陳經理也沒能左右樹生的個人選擇和人生道路,樹生不愿成為任何人的附庸,因而她勇敢堅強、獨立自主,不斷尋求自我認同、實現自我價值。
四、曾樹生形象女性意識自覺的意義
巴金通過塑造曾樹生這個女性形象,深刻展示了女性在當時戰亂和黑暗社會下的生活和命運,更是用發展進步的眼光闡明了女性主義意識,同樣呼吁著現代女性追求人格的獨立、自我的發展和平等的家庭地位。
(一)樹立男女平等意識
樹生的生活使越來越多的女性們提倡男女平等的地位。正是認識到腐朽黑暗的社會環境對女性地位和人格的侵害,樹生才堅定地選擇接受高等教育,熱愛生活、向往美好,大膽地追求男女平等的權利和地位、追求人格的解放和獨立。這正是巴金先生筆下的樹生形象所展現的進步女性的個性特征,也是巴金先生對女性解放問題深入透徹的思考。這樣的反思,時至今日,仍激勵并鼓舞著許多是我知識女性。當今社會仍存在有性別觀念、職業歧視等現象,所以更應當牢固樹立男女平等的觀念,通過法律政策、信息輿論等方式切實地保障全體人民的合法權益和地位,努力營造良好的男女平等的社會環境,真正保障女性個人成長和自我發展。
(二)促進女性自我家庭地位的認識
女性同樣是家庭的一分子,理應得到丈夫的尊重,擁有獨立而自主的家庭地位且享有同等的參與家庭事務的權利。正如樹生一樣,正確認識到自己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作為家庭中的女主人,作為經濟上獨立、精神上自主的職業女性,樹生在惡劣的社會環境下,努力奮斗、與生活和命運抗爭,積極參與家庭事務并負擔家庭生活支出和兒子學習的費用,供養著四口之家的生活,一改女性在家庭生活的劣勢地位。而對于現代女性而言,更應當提高自我對家庭生活的認識,敢于同不平等的家庭地位作斗爭,捍衛自己應有的權利和地位,互相尊重、互相扶持,與家庭成員一起共同承擔家庭責任,共建和諧、美好的家庭。
(三)鼓勵女性主動追求進步
主動追求進步,是女性意識自覺的突出表現。巴金先生筆下的曾樹生形象就是主動追求進步的代表人物,樹生勇敢地同舊封建思想作斗爭,自覺接受高等文化教育,踐行戀愛自由和婚姻自主,主動地尋求個人經濟的獨立。這使得樹生的自我意識逐漸發展,終于在家庭生活和職業生活中尋到了獨立人格和自我的認同。相反的,以《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形象為例,娜拉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認為女性要依靠丈夫養活,而自己只需要照顧孩子并處理家庭瑣事。這使得娜拉沒有經濟來源,成為丈夫的玩偶,更沒有家庭地位可言。后來,娜拉意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角色時,毅然離開丈夫和家庭,決定自己去工作,獲得經濟基礎并借此實現女性自我的獨立。樹生與娜拉的對比正是對現代女性的啟迪,應當主動爭取人格獨立,發展進步意識,從而得到他人對自我人格的尊重、實現女性自我的獨立和人生的價值。
《寒夜》作為巴金先生的最后一部長篇小說,作為巴金先生的現代文學經典之作,他所塑造的曾樹生形象就是現代女性意識自覺的典型,對當今社會仍然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價值。巴金先生曾說這是一部“悲觀而又絕望”的小說,因為它充滿了“憂郁”和“感傷”,但同時這也是充滿“希望”的,因為曾樹生形象就是那“憂郁”中的“希望”,作者巴金先生正是通過該形象展開了他對女性解放的時代命題的思考,并用這一束光予以啟示,即女性應當擁有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在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指引下,實現個體真正的解放和自我的價值。
五、結語
從女性主義的視角來看,曾樹生真實地反映了20世紀中期中國社會下普通職業女性的生活,作為現代知識女性的典型,樹生真正邁出了女性解放的步伐,贏得了女性基本的生存和發展權,向世人展現了其光彩奪目的女性意識。在社會生活中,盡管飽受爭議,樹生仍堅定地追求幸福生活、勇敢地同命運抗爭、不懈地尋求人格的獨立和自我的認同,如她所言“我并不是一個壞女人,我的錯只有一個:我追求自由和幸福”,樹生正是在戰勝自我、反叛社會中完成了自我女性意識的覺醒。這也激勵著后來的女性為尋求個人解放和人格獨立而繼續奮斗。
但同時,由于舊社會下封建倫理道德的束縛,以樹生為代表的新女性并沒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條真正獨立和自由的出路,既是因為女性內心新舊觀念沖突帶來的困惑,更是由于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對女性而言沒有出路可言,這正是巴金先生借樹生形象對女性知識分子生存狀況的深切思考。
參考文獻:
[1]巴金.寒夜[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2]所靜.掙扎在寒夜中的職業女性——曾樹生形象的再認識[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03):216-220.
[3]劉宏穎.叛逆靈動的尋夢者——論曾樹生形象的生成意義[J].青年文學家,2019(08):57.
[4]林蘋.《寒夜》中的曾樹生與現代女性主義意識[J].福建商學院學報,2018(01):84-88.
[5]姜哲.巴金《寒夜》中的現代女性意識[J].語文建設,2016(36):64-65.
[6]張理.論巴金《寒夜》中的現代女性意識[J].廣西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3,30(01):50-53.
[7]劉曉勇.以《玩偶之家》為例談女性主義意識的出現[J].文學教育(下),2017(09):18-19.
作者簡介:
崔培荻(2002.10-),女,漢族,山東德州人,學生,本科,研究方向:現當代文學、漢語國際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