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的繁榮興盛,只有抓住鄉村文化振興這個魂,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才能真正激發鄉村振興的動力,才能使得鄉村成為人才留戀、產業興旺、生活幸福的去處,真正實現鄉村振興。
一、鄉村振興,文化先行
文化是民族的根,也是鄉村的魂。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和保障,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重要作用。因此,鄉村振興背景下以鄉風文明為目標,推動鄉村文化繁榮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中補短板的必然選擇,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推動鄉村文化繁榮興盛是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選擇。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物質生活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但文化發展依然相對滯后,影響和制約著農村發展。農村文化建設是鄉村振興的重要領域,推動鄉村文化繁榮興盛,關系到整個國家文化強國建設的進程和水平,關系到國家現代化進程。因此,高度重視城鄉間文化協調發展,大力推動農村文化繁榮發展,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顯得尤為重要。
推動鄉村文化繁榮興盛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現實要求。改革開放40多年來,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果,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農村文化活動等方面明顯改觀,農村的文化氛圍得以改善,農民的文化生活得以豐富。但鄉村文化發展在城鎮化、工業化的進程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衰落。把鄉村文化振興行動與鄉村經濟發展、社區公共服務體系構建和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實施,這不僅是“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的重要舉措,更是解決城鄉文化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矛盾的重要抓手。
推動鄉村文化繁榮興盛是順應廣大農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期待。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鄉村強。進入新時代,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鄉村居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日益廣泛。推動鄉村文化繁榮更有利于滿足農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
二、鄉村振興,關鍵在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凹罡黝惾瞬旁谵r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關鍵在人才,鄉村需要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也是受益者,必須把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讓廣大農民主動大膽積極地投身到鄉村振興中來,讓他們擁有自豪感與獲得感,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抓手和最終目標。人才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實現鄉村振興的戰略資源。造就農村人才隊伍,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
培育本土化的“三農”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和依托。培育帶頭人、致富能手等鄉村人才,用好人才對農村的發展至關重要。一方面大力培養鄉土人才,特別是致富帶頭人和農村實用人才,通過他們來帶領群眾發展生產、搞好村莊建設。開展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新型農民培訓,積極培育本土人才。另一方面通過多種政策,把外出的能人引回來,把城里的人才引進來,為農村發展吸納人脈和資源。
借助外來力量是當前實現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環節。倡導文藝工作者深入農村,創作富有鄉土氣息、謳歌農村時代變遷的優秀文藝作品。引導文化工作者深入鄉村,為農村基層工作者開展健康有益、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制定有利于各類文化藝術類大中專學生專業人才奔赴農村的激勵政策,為農村文化輸入新鮮血液。要繼續探尋新思路、新方法,壯大“三農”人才工作隊伍。
要為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發展環境和條件。在物質要素上,要使鄉村能吸引人、留住人,就要打造人人向往的農村人居環境。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考慮優化村莊布局問題。搞好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把農村建成美麗新家園,成為鄉愁的凝結地。在精神上,加強農村文化建設,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切實提升農民精氣神,改變農村的精神風貌,讓農民感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文明風貌,道德化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綿綿用力,下足功夫”“推進農村思想政治工作,把農民群眾精氣神提振起來”。鄉村振興,既要塑形又要鑄魂,要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風文明新氣象。推動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必須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農民精神風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
培育文明鄉風?!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強調,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保障。實現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在農村,重點和難點在農民。一方面,鄉村發展好不好,不能光看農民是否致富,還要看農民的精神風貌怎么樣。淳樸的鄉風,是培育涵養高素質農民的沃土,厚重的鄉風,可以成為鄉村振興的軟實力。鄉風文明既是鄉村振興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鄉村振興的靈魂和保障。另一方面,鄉風文明可以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動力源泉。農民是農村的主人,農民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效果。提高農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能夠提振農民的精氣神,促進農民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充分調動農民參與鄉村振興戰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的動力源泉。
涵育良好家風。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睦則社會安定,家庭幸福則社會祥和,家庭文明則社會文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家風好,就能家道興盛、和順美滿;家風差,難免殃及子孫、貽害社會。弘揚優良家風,以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全社會的好風氣是當代家庭的神圣使命和責任擔當。家風是鄉風文明的基石,良好家風對于國家發展、社會穩定有著積極影響。進入新時代,涵育良好家風是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及基本路徑。
厚養淳樸民風。民風無形,文明有形。要深入挖掘農耕文化蘊含的優秀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支持農村地區優秀民俗文化等傳承發展。通過建立文藝結對幫扶工作機制,深入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要強化宣傳教育,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做好宣傳引導,在尊重傳統習俗的基礎上移歪風、樹新風;要注重示范引領,做到黨員干部帶頭,嚴肅積極引導群眾破除低俗陋習和不良風氣,以優質高效的服務解除群眾后顧之憂,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移風易俗帶來的實惠和便利。要通過挖掘農村傳統道德教育資源,以誠信建設為主線,養成新時代農民的規則意識。淳樸民風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要堅持不懈,樹立長久作戰的意識,創新思路,探求新路徑,成風化俗,以文化人,讓新的民風成為鄉村社會的主流,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作者單位:中共通榆縣委黨校)
責任編輯/滕? ?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