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紅細胞體以往多被當成寄生蟲或立克次氏體,近年來明確其屬于嗜血支原體。一般情況下,該病原具備多種形態,可附著在紅細胞表面,也可在血漿內游離。對丫淀橙染色和姬姆薩染色后的血涂片進行鏡檢,可發現附紅細胞體大多為圓形顆粒,直徑為0.5 μm ,革蘭氏染色呈陰性,姬姆薩氏染色呈紫紅色,瑞氏染色為藍色。
附紅細胞體主要由吸血類昆蟲進行傳播,附紅細胞體主要在動物血液內寄生,暴發季節多在夏秋高溫季。此外,附紅細胞體病也可以通過直接接觸、消化道、垂直等方式傳播。
在臨床上該病主要表現為發熱、黃疸、貧血以及生殖系統出現紊亂等癥狀,并且羊附紅細胞體病極易與其他疾病發生混合感染。在一年四季皆可發病,秋季為該病的高發時期。從流行病學來看,羊附紅細胞體的宿主種屬特異性目前存在較大爭議,其中綿羊與山羊能夠感染羊附紅細胞體已經被證實,在馴鹿和白尾鹿等一些野生動物中也存在該病原。但能否感染哺乳動物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動物感染附紅細胞體后往往會引起免疫應答和生理紊亂的病理變化。通過研究表明,紅細胞感染附紅細胞體后的早期,細胞膜會變厚,并且附紅細胞體還會使紅細胞結構發生改變,造成紅細胞損傷,導致其壽命縮短。還有研究表明,紅細胞感染附紅細胞體后其表面抗原結構也會發生變化,機體免疫系統將感染的紅細胞視為從外界侵入的有害抗原,免疫系統會攻擊感染后的紅細胞,導致出現貧血等癥狀。
通過顯微鏡進行形態學診斷是一種快速簡便的檢測方法,一般包括涂片染色法及鮮血觀察法。涂片染色法主要包括吖啶橙染色法、瑞氏染色法、姬姆薩氏染色法,采用涂片染色法具有操作簡便的優勢,在臨床上常用于初步診斷附紅細胞體病。使用鮮血壓片法能夠對紅細胞變形進行直接觀察,但在壓片視野下易將血小板、乳糜等物質誤判定為病原體,導致出現假陽性結果。
動物試驗是對該病進行診斷的重要方法,具體操作時,抽取疑似附紅細胞體感染動物的血液,接著接種于易感動物,對其進行觀察,通過是否會存在特異性的臨床癥狀以明確有無患病。
附紅細胞體感染的動物機體通常會誘發較強烈的免疫反應,采用血清學診斷法也是一種診斷該病的重要方法。常用的血清學檢測法主要有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補體結合試驗(CF)、間接血凝試驗(IHA)等,都可用于臨床檢測該病。
采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附紅細胞體診斷的方法有DNA 探針雜交技術、實時熒光定量PCR 檢測法等。DNA 探針雜交技術主要是通過帶有32P 標記的探針,從疑似附紅細胞體感染動物體內提取樣品,對樣品DNA 進行檢測確診。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檢測技術具有敏感度高、準確率較高,目前已得到廣泛應用。此外,由于附紅細胞體上的16S rRNA 具有高度保守性,可據此設計出特異性引物,并采用PCR檢測法用于診斷附紅細胞體病。
使用中醫方式對羊附紅細胞體病治療時,應堅持“殺蟲消積、涼血止血、清熱解毒”的治療原則,具體方劑如下:
方劑1:將45 g 地骨皮、30 g 茵陳、20 g 連翹、15 g 黃芩、15 g 貫眾、15 g 柴胡、15 g 梔子、15 g 花粉、15 g 黃柏、8 g 茯苓、8 g 木通、8 g 桔梗、8 g 牛蒡子、6 g 黃連粉碎,加入至50 kg 飼料內為病羊拌料喂服,每日1 劑,連續用藥7 d。
方劑2:將240 g 生石膏、120 g 水牛角、90 g玄參、90 g 黑梔子、60 g 連翹殼、30 g 丹皮、30 g紫草、30 g 桔梗、30 g 鮮竹葉、30 g 黃芩、30 g 生地、30 g 赤芍加清水煎煮,過濾后為病羊灌服藥液,每日早晚各1次;同時將藥渣拌入病羊飼料內。
方劑3:50 g 石膏、30 g 大青葉、30 g 生地、25 g 常山、25 g 枳殼、25 g 金銀花、25 g 玄參、25 g連翹、25 g 丹皮、20 g 檳榔、20 g 柴胡、20 g 竹葉、15 g 黃芩、15 g 黃連混合后加清水煎煮為病羊灌服,每日用藥1 劑,連續治療3~5 d。若病羊存在便秘現象,還需在上述藥劑中加入40g 芒硝及20g 大黃;如果病羊無法正常呼吸,還需在上述藥劑中加入35 g 魚腥草;如果病羊體質虛弱,還需在上述方劑中加入20 g黨參及20 g黃芩。
采用中藥治療的同時配合西藥治療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為病羊靜脈注射500 mL10%的葡萄糖溶液以及8 mg/kg·bw 的四環素,連續治療3 日;或者為病羊肌肉注射7 mg/kg·bw 的貝尼爾,每2 d 用藥1 次,連續用藥3 次。
使用四環素按8 mg/kg 劑量標準將藥物加入500 mL 的10% 葡萄糖溶液中對病羊進行靜脈注射,1 天1 次,連用3 d;也可使用貝尼爾按7 mg/kg 劑量進行肌肉注射,每2 d 注射1 次,連用3 次即可。同時加強護理,給病羊提供舒適、衛生的生活環境,喂食易消化飼料,可在飼料內適量添加一些微量元素,口服補液鹽,或者補充電解質,以促進病羊恢復健康。
羊群生活環境會對疾病發生、傳播產生較大的影響。因此,為了有效預防羊只感染附紅細胞體病,養殖戶需要做好羊舍及場內的清潔衛生工作,及時清除羊舍內的糞便污物,適量撒一些生石灰,保持羊舍清潔,干燥通風。除此之外,還要及時清除場內及周圍的雜草,每天都要及時清除場內散落的糞便及垃圾,并倒入糞窖進行集中發酵處理,定期對羊舍及場內噴灑殺蟲消毒藥劑,減少蚊蠅滋生。
在養殖過程中,養殖戶在日常中要加強飼養管理,不斷提高飼養管理水平,在夏秋高溫季節做好場內滅蚊工作,同時對羊群做好驅螨工作,盡量減少長途或高坡放牧。發現有羊只出現附紅細胞體病癥狀時,應及時對病羊采取隔離措施,在診斷基礎上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并及時對羊舍及場內開展消毒工作。
羊附紅細胞體病危害較大,養殖戶應采取合理措施進行預防。在養殖中發現有羊只感染附紅細胞體病時,要及時隔離病羊,同時使用藥物積極進行治療。同時對羊舍及場內環境進行徹底消毒,防止該病在羊群中傳播蔓延,保障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