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是東南亞地區主要的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在東盟國家的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東南亞地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稟賦為香蕉產業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本文從生產情況、發展機遇、面臨挑戰等方面對東南亞香蕉產業發展進行分析,以期為海南省香蕉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參考。
香蕉是種植地區最廣泛、全球貿易量最大的熱帶水果。世界上栽培香蕉的國家多達130個。近年來,全球香蕉種植規模、產量、貿易量均保持增長態勢,香蕉最大主產區逐漸從中美洲轉移至亞洲。2020 年,亞洲香蕉總產量為6366.5 萬t,占比55.8%,拉丁美洲產量為2813.6萬t,占比24.7%,非洲產量為2045.3 萬t,占比17.9%,其余大洲產量占比1.6%。香蕉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其假莖纖維可以制繩、造紙,香蕉汁和香精是食品和化妝品產業的重要原料。因此,香蕉在國際鮮果市場和工業領域均占有重要地位。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香蕉生產國和消費國,2020 年,中國香蕉總產量為1151.30 萬t,占全球總產量的9.48%,進口量174.96 萬t,占全球香蕉總進口量的6.97%。十年來,中國人均香蕉消費量從7.46 kg 增加至10.12 kg,國產香蕉鮮果產量的99%在國內消費,總體看中國香蕉消費量將持續增長。
2.1.1 種植面積
東南亞地區香蕉產業在全世界有重要地位,2020 年,該地區香蕉種植面積為62.1 萬hm2。其中,菲律賓是東南亞地區的主要香蕉生產國,2020 年種植面積約為18.76 萬hm2。近年來,菲律賓香蕉種植業受到自然災害和枯萎病影響,產量有所下降,但種植面積依然位于世界前列。此外,印度尼西亞和越南香蕉種植面積整體呈增長態勢。2020 年,印度尼西亞香蕉種植面積為15.81萬hm2,越南香蕉種植面積為13.19萬hm2。
2.1.2 生產量
亞洲是全球最大的香蕉生產區域,也是最大的香蕉消費地區。東南亞地區由于地理環境優越,氣候條件適宜香蕉生產,2020 年,香蕉生產量為1910.23 萬t。其中,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是東南亞地區香蕉生產和出口大國。2020年,印度尼西亞總產量為818.28 萬t,占東南亞香蕉總產量的42.84%。菲律賓香蕉總產量為595.53 萬t,占東南亞香蕉總產量的31.18%。此外,香蕉也是越南和泰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熱帶水果。2020 年,越南香蕉產量為219.14 萬t,占東南亞香蕉總產量的11.47%。2020 年,泰國香蕉生產量為136.07萬t,占東南亞香蕉總產量的7.12%。
2.1.3 國際貿易
全球經濟一體化促使全球香蕉貿易量與貿易額快速增長。從東南亞地區香蕉出口情況來看,菲律賓是香蕉主要出口國家,2020 年,菲律賓香蕉出口額占東南亞地區總出口額的80.21%。香蕉是越南種植面積最大的熱帶水果,2020 年,越南香蕉出口額占東南亞地區總出口額的8.07%,出口量逐年上升。香蕉是老撾貿易量和消費量最大的鮮果,長期占據老撾出口農產品的榜首位置,已成為老撾外匯的最大來源。2020 年,老撾香蕉出口額占東南亞地區總出口額的2.36%。緬甸土地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為香蕉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2020年,緬甸香蕉出口額占東南亞地區總出口額的2.02%。
近年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農產品貿易自由化進程加速,中國香蕉消費市場持續旺盛,香蕉進口貿易規模逐年擴大。長期以來,中國進口香蕉主要來自菲律賓,占中國進口香蕉總量的90%以上。近年來,中國逐步拓寬香蕉進口渠道,2020 年,中國香蕉進口總額為9.33 億美元,在東南亞進口額為2.74 億美元,自菲律賓進口香蕉數額已下降到進口總額的46.84%,逐漸實現進口渠道多元化。越南是中國內陸國際經濟合作走廊“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國家,2020 年,中國從越南進口香蕉的數額約占香蕉進口總額的12.22%。泰國和印度尼西亞也是中國香蕉進口的主要來源國,2020 年,中國從兩國進口香蕉的數額分別占香蕉進口總額的1.14%、0.07%。緬甸、老撾、柬埔寨三國氣候優越,土地資源豐富,隨著中國與東盟國家貿易的進一步開放和中國香蕉產業“走出去”步伐加快,三國香蕉產量和出口均有較快增長,未來香蕉產業的發展潛力巨大。中國“走出去”企業到緬甸、老撾、柬埔寨種植的香蕉絕大部分會通過邊境貿易回流到中國國內。2020 年,中國從緬甸進口香蕉的數額占香蕉進口總額的0.47%。
在氣候區位方面,東南亞地區位于熱帶季風和熱帶雨林氣候區,水熱資源優越,受臺風和霜凍等自然災害影響較小,土地資源和勞動力資源比較優勢明顯;在生產管理方面,東南亞地區香蕉種植歷史悠久,種植經驗豐富,栽培技術先進,種質資源培育技術成熟,香蕉單產水平較高,已形成品質優良、加工產品多樣化的終端消費市場格局;在市場供應方面,香蕉主產區立足地區資源稟賦優勢,開展香蕉生長周期調節,實行錯峰上市,全年供應香蕉。在市場需求方面,隨著全球經濟回暖和健康意識提升,香蕉消費量日益增長,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其中,發展中國家經濟增長較快,香蕉消費量快速上升,刺激香蕉市場價格上漲,從而進一步驅動香蕉產業的投資和增產。
在種植品種方面,香蕉種植品種趨于多樣化,品質良莠不齊,部分品種抗病性差,經濟效益提升空間有限;在加工環節方面存在技術不配套、產業不成體系、生產設備落后、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在生產成本方面,受土地資源和勞動力日益短缺影響,農業生產要素投入成本增多,生產成本持續上升;在自然災害應對方面,全球極端天氣頻發,高溫天氣增多,農田干旱、土壤板結、病蟲害高發,傳統香蕉優勢產區種植面積減少,產業效益風險上升。在國際競爭方面,香蕉是世界上貿易量最大的水果,傳統香蕉生產大國在國際市場上仍然占據主導地位,其他新興香蕉生產國發展迅速,國際市場競爭激烈。
加大人工種子繁育和種苗質量控制技術研發,培育一批高產、抗性的優良品種,實現香蕉品種數量向品種質量轉變;創新傳統種植模式,統一種植標準,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嚴格化肥和農藥施用,加強農機農藝融合配套,提高香蕉生產專業化和機械化水平,推動產業綠色有機高效發展,有效保障香蕉產量和質量,助推生產環節轉型升級。
借鑒國外香蕉產業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依托智能化、高端化大數據應用平臺,建立現代化香蕉產業園區,建設全產業鏈生產體系,加強無傷采摘、冷鏈儲存、加工銷售等關鍵環節的科學管理和研發,推行產業化運作,促進三產融合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助力香蕉產業高質量發展。
推行林下種植模式,開展“香蕉+茶葉”“香蕉+三七”和“香蕉林下畜禽養殖”復合發展模式,提高土地利用率,提升綜合經濟效益;強化資金和科技支撐,建立自然災害預警和病蟲害防控評估機制,增強應對自然災害防范能力,及時采取有效的隔離和處理措施,解決香蕉枯萎病蔓延問題,鞏固傳統優勢產蕉區,降低產業發展風險。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推進,香蕉產業“走出去”規模增加,香蕉跨境貿易已成為“一帶一路”背景下區域合作共贏的重要內容。中國香蕉產業在不斷完善自身供給側改革的基礎上,更應放眼國際市場,與東南亞國家協同發展,通過農業科技交流合作,增強中國香蕉優良品種培育力度、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共同助力區域香蕉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東南亞地區和全球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