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屬獸綱偶蹄目豬科,性兇暴,適應能力強,常棲息于灌叢、低濕草地、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等多種生境中。野豬生境選擇隨季節變化而變化,夏季多選擇在高海拔區域陰坡棲息,以減少水分流失和趨避高溫;而冬季則選擇低海拔向陽坡區域,多在山間灌木叢中活動。野豬沒有固定的巢穴,但在繁殖季節會尋找水源充足、隱蔽條件好的地方筑簡單巢穴。野豬大多集群活動,每個族群包括6~20 只個體,4~10頭1 群較為常見,并且有自己的領地,常常夜間出來活動覓食,大多數時間在熟知地段活動,活動范圍一般在20~150 hm2。雌性野豬年產2胎,一般每胎產仔12~20 只。由于缺少天敵,野豬種群數量急劇增加,在局部山區泛濫,已威脅其它物種,并且危害水稻等農作物。
上猶縣位于江西省南部、贛州市西部,境內西北部峰巒疊嶂,為南嶺山地向北延伸于湘贛邊界的羅宵山脈南端山區,東南部則丘陵起伏。全縣地勢自西北向東南傾斜,是典型的山地和丘陵兩種地貌類型。全縣面積為154 300 hm2,其中林地面積為123 927 hm2,森林覆蓋率81.84% 。2020 年初步調查統計,全縣野豬種群數量約2000 頭,在各鄉鎮均有分布,重點受災區域有五指峰鄉、平富鄉、雙溪鄉、寺下鎮、安和鄉、紫陽鄉等鄉鎮。據不完全統計,2016~2020 年,野豬損害農作物和林木事件共計1481件,直接經濟損失近300 萬元。其中,農作物損失面積約126 hm2,林木損害面積約733 hm2。
野豬主要采取啃食、踐踏、翻土的方式危害水稻、花生、蔬菜、紅薯、玉米等農作物和林木幼樹。根據野豬食性、活動規律和當地山區農作物成熟情況,自8 月中旬開始,即山區水稻開始成熟和紅薯成熟時,大量野豬頻繁自山上往山下覓食,也會到果園里刨食蚯蚓。11 月份,待山上的毛竹發筍時則返回山上掘食冬筍。
由于野生動物市場價格較高,山區采用鐵夾、繩索等工具偷獵野生動物現象逐漸頻發。目前,山區群眾主要采取在農地周圍設置稻草人、鳴鑼、燈光等方式進行物理驅趕,以減少農作物損失,但效果越來越不理想。為有效避免野豬頻繁危害農作物,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回應廣大群眾的關切,2020 年上猶縣政府組織開展了以“維農護收”為主題的秋季獵捕野豬行動,聘請了15 名專業狩獵隊員進行狩獵。整個狩獵過程由縣公安局森林分局統一調度,縣林業局核發了《狩獵證》,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歷時15 d,共獵捕野豬15 頭,所有獵捕物就地進行了無害化處理,狩獵經費開支超過10 萬元。從狩獵結果來看,狩獵成本高,監管難度大,狩獵成果小,未達到預期效果。
任何野生動物,包括野生植物,甚至森林中的一草一木都構成穩定健康的森林生態系統,并與人類密切相關。如果野豬數量銳減或消失,將會給整個生態系統造成巨大破壞,破壞生物多樣性及自然環境;如果放任野豬種群數量過度增加,從而使野豬泛濫,也將會造成人畜沖突日益嚴重的后果。
3.1.1 狩獵形式
一是以市縣為單位,組建具有法人資質的狩獵隊伍,適時開展狩獵行動;二是縣級人民政府組織協調,根據需求及群眾提供的線索實施有目的的狩獵;三是在確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山區群眾生產自救,由鄉村組織有狩獵經驗的群眾在農地、村莊野豬常出沒的線路安放鐵夾、繩索進行獵捕。各地可根據本地實際,探索最適合當地的狩獵形式。
3.1.2 嚴格劃定狩獵區域
禁止在自然保護區等重要生態區域狩獵,為保障其它野生動物的安全,嚴控其它區域上山獵捕,僅開放在農地、村莊周邊獵捕。禁止狩獵區域和限制狩獵區域由縣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機構根據國家相關規定,結合當地實際具體劃定。
3.1.3 狩獵季節
根據野豬危害農作物的特點,8 月中旬~11月中旬為最佳狩獵期,其它時期嚴禁狩獵。
3.1.4 狩獵的管理形式
由應急管理部門牽頭建立野豬出沒信息報告制度,公安部門組織實施獵捕,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負責獵獲物的無害化處理。建立應急管理部門、公安部門、林業部門、鄉鎮人民政府和廣大群眾參與的相互監督制約的管理機制。各部門應充分協調,隨時掌握狩獵動態。
3.1.5 疫源疫病防控
野豬非洲豬瘟等疫病對生物安全、公共衛生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防控形勢仍然復雜嚴峻。在狩獵行動和獵獲物無害化處置過程中,要認真執行各項規定,嚴防疫情擴散。
根據受災區域地理條件,通過調整種植結構、改變種植方式以減輕野豬對農作物的損害。可以在野豬損害嚴重林緣地帶改種野豬不喜食的中藥材(如金線蓮、石斛和杜仲)、經濟林木(如柚子、板栗)等;也可在農地與林緣交界處設置路籬,種植鼠李科馬甲子等植物進行阻隔。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陸生野生動物又是最重要的生物資源,在保護國土生態安全、生物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自然生態系統具有強大的自我修復功能,在自然保護區等重點生態功能區域實行分區管控,減少人類活動,實行嚴格的封禁保護措施,給陸生野生動物創造良好的棲息環境,維護生態平衡,可以減少野豬頻繁下山活動,從而實現人與野生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