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楠
電視新聞同期聲是指在新聞采訪過程中,拍攝的采訪對象談話以及新聞現場的環境音等。電視新聞同期聲記錄的是新聞現場的真實聲音,受眾能夠聽到新聞現場環境音、人物的談話聲、記者的現場解說聲等。同期聲的一大優勢就是直擊新聞現場,它比畫外音更具真實性,能夠引起受眾的認同感和參與感,在電視新聞節目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新媒體影響下,傳統媒體受到很大沖擊,新媒體利用網絡直接發布消息,傳播速度快,相較傳統媒體有很大優勢。但很多網絡媒體無法到達新聞現場采訪拍攝,新聞報道多采用轉載或二次編輯,加入較多主觀想法,往往疏于核實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在新聞的客觀性與真實性上無法與傳統媒體相較。同期聲增強了電視新聞節目的真實性與客觀性,進一步將這種優勢擴大。
第一,同期聲可以為受眾提供更準確的信息和背景知識。通過主持人或嘉賓的解說,受眾可以更好地了解新聞事件的發生原因、相關政策和歷史背景等信息,從而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這有助于避免受眾對事件產生誤解和偏見,從而增強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例如:央視《正午國防軍事》節目2022年6月5日播出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任務圓滿成功記者直擊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發射時刻》,記者直擊現場,說道:“我現在能夠聽到巨大的聲響聲,這個聲響聲現在慢慢地傳過來,我已經幾乎聽不到我在說話了,而且我現在能感覺整個身體都在震動?!庇浾咴诰嚯x發射現場1500 米的點位做現場報道,火箭發射升空瞬間,現場的滾滾濃煙伴隨著巨大聲響,帶給受眾身臨其境之感,使受眾直觀地認識到火箭發射的現場,增強了新聞的真實性與客觀性。
第二,同期聲可以提供更多的視角和觀點。通過多個被采訪者的口述,受眾可以聽到不同的觀點和聲音,更加全面地了解事件的不同側面和影響。這有助于避免受眾被片面的觀點影響,增強新聞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例如:央視《中國電影報道》欄目2023年4月12日播出的《獨家調查記者調查為什么3D 電影越來越少了?》報道中,連續用了9位市民的同期聲,以每人一句話的形式闡述觀點。整篇報道節奏緊湊,運用多段同期聲,從不同角度,說明“為什么3D電影越來越少”。在調查類新聞里,同期聲的運用可以起到論證事實的作用,此處多段同期聲闡述同一主題的運用,既增加了客觀性和真實性,又使受眾產生認同感。此外,制作新聞節目時,應該注意選擇不同想法、不同觀點的同期聲來提供不同的信息,以便受眾能夠全面了解事件的情況。
第三,同期聲可以提高新聞的可信度和權威性。通過邀請專家或權威人士參與解說,受眾可以更加信任和認可新聞報道的內容和來源。這有助于提高新聞的可信度,增強新聞的真實性。使用同期聲進行解讀,更像面對面的談話,相較于畫外音解讀,同期聲使受眾更容易理解政策的內容。
電視是單向傳播的媒介,受眾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新聞節目,是一種被動的接受,參與度較低。同期聲作為采訪對象的現場發聲,能夠引起受眾的共鳴,增強現場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節目與受眾的距離,這是新聞畫面和解說詞無法達到的效果。
第一,同期聲可以提供更加豐富的語言表達方式和更加真實的場景音效。通過主持人的現場解說,受眾可以聽到如汽車喇叭聲、人群嘈雜聲等更加生動、形象的聲音表達,從而更好地理解事件的內容和情感。這有助于增強受眾對新聞事件的代入感,提高新聞的現場感。例如:丹東廣播電視臺《丹東新聞》2022 年11月8日播出的《下露河朝鮮族鄉:文化傳承留住記憶激活產業》,在開篇的新聞現場中,記者沒有直接開始報道,而是與鄉親們一起勞作,將收割后的稻米捆成捆垛在一起,之后拿起話筒介紹下露河朝鮮族鄉。記者的動作及表述自然流暢,使受眾仿佛親臨現場,看著鄉親們勞動的景象,聽著他們忙碌的聲音。報道多次使用現場采訪的形式,將記者在現場的提問加入新聞報道的同期聲當中,增強了報道的現場感與參與感,使新聞更加生動有趣。
第二,同期聲可以增強新聞的節奏感。一篇報道如果從始至終都是畫外音與畫面的結合,難免會過于平靜,使受眾失去興趣。同期聲與畫外音的反差對比,可以提高受眾的注意力與關注度,調整新聞報道的節奏,使其張弛有度。
第一,同期聲可以提供更加詳細的背景信息。同期聲有助于增強受眾對新聞事件的理解和認知,從而提高新聞的可信度和權威性。對于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同期聲可以起到闡釋主題和強調主題的作用,對新聞畫面及畫外音進行補充。
對于一些重大事件、突發事件的新聞報道,通過主持人或嘉賓的現場解說,受眾可以了解到事件發生的背景、相關歷史和政治環境等信息,從而更好地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和影響因素。
第二,同期聲可以提供更加深入的分析解讀。通過主持人或嘉賓的專業分析和評論,受眾可以得到更深入、更全面的事件解讀和觀點表達,進而更好地把握事件的本質和意義。這有助于增強受眾對事件的思考。同時,應當選擇合適的同期聲來源,同期聲來源應該是權威、可靠的媒體機構或專業人士,如政府機構、專家學者、當事人等。
第三,同期聲可以為新聞報道提供更加生動的說明。同期聲能夠展現更多細節,使受眾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事件的全貌。不僅從旁觀者的角度出發,而且在更深層次上理解其復雜性和多樣性。這有助于增強受眾對事件的感知和記憶程度,拉近受眾與節目之間的距離。
例如:央視《新聞30 分》播出的《北京2022 年冬奧會·短道速滑混合團體接力決賽短道速滑隊摘得北京冬奧會中國首金》,報道在整個比賽過程之后,加入一段時長47秒的中國短道速滑隊隊員的賽后采訪。隊員們有開心和流淚,也有興奮和激動,這樣真情流露的同期聲更能引發受眾的認同感,同時也使整篇報道更加真實生動。前半部分關于比賽的報道,可以使受眾了解比賽經過,后半部分的同期聲采訪,則讓受眾從更深層次對比賽現場和運動員有一個全面的認知與理解。采訪對象具有真情實感的談話,能夠引起受眾的共鳴。此處同期聲的應用不僅有助于受眾了解比賽的全貌,還會形成深刻的記憶,這些情景往往會觸動人們的情感,增強節目的傳播效果。
綜上所述,同期聲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供更加詳細、深入、生動的信息展示方式,從而增強新聞節目的質量和傳播效果。
在同期聲中可以使用插像技術,豐富節目形式。插像的內容既可以對新聞事件進行解釋說明,又可以在畫面上進行延伸,使受眾了解更多相關信息,在有限的報道時間內,增加更多的畫面與信息量。例如央視《朝聞天下》2023年2月5日播出的《弘揚北京冬奧精神蘇翊鳴:追逐夢想迎難而上》,在蘇翊鳴的同期聲中插入他在2022 年北京冬奧會單板滑雪比賽時的視頻,以及他站在領獎臺的畫面,使受眾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采訪對象的經歷以及單板滑雪是什么樣的運動。
此外,對于敘述比較長的同期聲,如果有停頓或語句重復,可以進行剪輯,在斷點使用插像技術,插入與同期聲內容相關的畫面,使整個同期聲更精練、主題更突出,同時使畫面內容更加豐富,與聲音相輔相成。
在同期聲中可以適當加入切合新聞主題的背景音樂,讓畫外音與同期聲的過渡更加柔和。同期聲插入背景音樂多用于人物報道中,可以使人物的情感得到升華。
通過在同期聲部分添加音樂、音效等聲音元素,可以更好地營造出新聞事件所需要表現的氛圍和節奏感。這有助于增強受眾對新聞事件的代入感,提高新聞的生動性和吸引力。尤其在人物新聞報道中,同期聲有很大的應用價值。人物同期聲可以提供更加生動的語言表達方式,使受眾能夠更好地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和態度、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為和決策。這有助于增強受眾對人物的認同感,從而提高新聞節目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同期聲的串聯使用是指圍繞同一主題,串聯多名采訪對象的談話,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對同一新聞事件進行闡述。這樣可以避免同期聲內容單一,能夠將新聞事件更加完整地展現給受眾,使新聞報道更加生動。例如:新聞節目《24小時》2022年10月16日播出的《說說我們的新時代》,通過將不同行業工作者、不同地區居民的同期聲串聯在一起,從多個角度表達了我國十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反映了不同地區不同領域的新變化。這樣的表達更加全面、更加完整,使受眾能夠了解新聞事件的全貌。同時,通過多個同期聲反復闡述同一主題的方式進行強調,能夠加深受眾對新聞事件的理解,并且留下深刻印象。這種手法適用于社會調查類新聞,通過多個同期聲對同一事件多角度、全方位的敘述,使整篇報道更具權威性與說服力。
在電視新聞節目中,要充分利用同期聲的優勢,避免其出現弊端,不僅記者在前期采訪時要多加注意,后期剪輯人員也要注意對同期聲進行篩選。剪輯同期聲時要選擇最貼合主題的幾句話,對于表達不清晰、沒有重點的同期聲要果斷舍棄。要控制同期聲的音量和節奏。同期聲的聲音應該與畫面相協調,不要蓋過畫面或干擾畫面的表達。
此外,還應該注意時間軸的準確性。在敘述新聞事件時,同期聲的時間軸應該與畫面的時間軸相一致,以便受眾能夠理解事件的發展過程。如果時間軸不準確,可能會導致受眾對事件的理解出現偏差。
剪輯人物同期聲時,應注意將環境音與被采訪者說話的聲音分開編輯。需要突出人聲時,要注意調整環境音,降低其音量,避免環境音喧賓奪主。添加背景音樂時,應該注意調整音樂的音量和節奏,以便與畫面和同期聲相協調。如果是前期采訪時話筒收錄聲音不清楚,則同期聲不能使用,要請記者及時補錄。同時,要注意被采訪者的說話語速和發音清晰度,同期聲的語言表達應該清晰準確,語速適中。如果說話人語速過快或過慢,可能會影響受眾的理解和新聞報道的質量。
在剪輯同期聲時,還應注意被采訪者的穿著是否得體。此項是容易被忽略的細節,記者在前期采訪時應多加注意,后期剪輯人員同樣需要注意采訪對象的穿著,選擇合適的同期聲素材進行剪輯。例如2023年5月12 日,汶川地震15 周年,如果街頭采訪選擇穿著鮮艷的人是不合適的,被采訪者的穿著打扮與新聞主題明顯不符,如果這樣的新聞在電視中播出,會讓受眾有違和感甚至引起負面情緒。由此可見,不僅同期聲內容要體現主題,被采訪者的服裝、精神面貌以及背景環境音都可以對一篇報道產生影響。
此外,在合成新聞節目的過程中,如果發現其中有與新聞主題不符的同期聲要第一時間向節目的責任編輯、審核領導言明情況,及時對同期聲進行刪除或修改。這也是后期剪輯人員的一項重要業務素養。
注意同期聲的背景,即被采訪者身后的環境是否合適。背景中如果有文字、圖案等,要注意收錄到畫面中內容是否會出現被斷章取義引起誤會的情況。此外,背景環境音也很重要,要注意監聽環境音中是否有不應在節目中出現的聲音。
為避免以上情況出現,采訪時要選擇合適的拍攝背景,后期剪輯時也要注意篩選和檢查,要充分利用同期聲的優勢,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
本文旨在探討同期聲在電視新聞節目中的運用,分析同期聲的價值以及應用技巧。通過研究發現,同期聲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增強新聞的真實性、客觀性和生動性,還可以提高節目質量和傳播效果。本文還提出了一些實用的應用技巧,如插像技術、適當加入背景音樂以及同期聲的串聯使用等。這些技巧可以幫助電視新聞制作人員更好地運用同期聲,提高新聞節目的質量和吸引力。
在未來的電視新聞制作中,新聞工作者應當更加重視同期聲的運用,充分發揮其在新聞報道中的作用。同時,制作人員也應該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同期聲應用技巧,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媒體環境和受眾需求,努力制作出更加優秀、生動、真實的電視新聞節目,為受眾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