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勇
(廣東南粵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520)
建設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能夠為森林生態系統健康維護、森林生態環境綜合利用、林業科技創新與示范等方面進行示范引領作用[1],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廣東紅山森林公園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設計以森林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低度干預,因地制宜,適度開發森林體驗項目,挖掘森林文化,重點開展森林生態環境保護、自然教育示范、森林生態體驗展示與示范等森林資源利用項目,在保護生態資源的基礎上,規劃三大功能區,綜合服務中心和康養園區、森林康養步道區和自然教育園區,設計“一帶一環多節點”的多重森林景觀體驗空間,滿足社會公眾的生態需求,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廣東紅山森林公園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簡稱“示范園”),位于潮州市湘橋區,紅山森林公園西部和南部區域。示范園毗鄰潮州市中心區域,距離市中心區約10km,示范園的地理坐標為東經116°41′37″~116°42′54″,北緯23°39′56″~23°41′6″。規劃總面積339.9hm2(5099.1 畝)。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特點為:氣溫較高,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冬季溫暖,沒有氣候意義上的冬季。年平均氣溫23.5℃,最熱月份為7 月,月平均氣溫28.2℃,最冷月1 月,月平均氣溫14.2℃。極端最高氣溫38.8℃,極端最低氣溫3.1℃。無霜期360d 左右。年平均日照時數約1718.3h。年均相對濕度85.6%。年均降雨量為2498.2mm,每年各月平均降雨量的月際變化很明顯。
示范園為潮州中部丘陵地貌區,紅山系鳳凰山余脈,地形為山地向平原過渡地帶的高丘陵,園區整體地勢呈北高南低。園區屬南亞熱帶赤紅土壤地帶。土壤主要類型為:赤紅壤、淡稻土。園區為韓江水系,徑流多為地下徑流。園內北部有硯峰水庫,水面面積約1.74hm2。
示范園動植物資源豐富,園區植被茂密,綠意盎然,森林覆蓋率達91%。地處北回歸線北緣內,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園內有常綠山地次生闊葉林、人工珍貴闊葉林以及人工茶果經濟林3 種植被型。主要植被有荷木、黃樟、非洲桃花心木、山蒼子、紅錐、含笑、潤楠、桃金娘、毛冬青、狗脊蕨群叢等。園區內野生動物多分布于海拔120~300m 山間,主要動物有布谷鳥、貓頭鷹、毛雞、鷯哥、鷓鴣、山鵲、山豬、黃猄等。
示范園交通便利,入口即為紅山林場場部入口,與汕汾高速引道(省道335 線)相接,外部交通完善,可進入性強。入口附近有公交車站,有5 條公交線路經停,公共交通便捷。園區內現有機動車道4 條,為人車混行,總長度約5.85km,分別是:示范園入口—淡浮院,路寬約10m;道濟游覽區—濟公閣,路寬約6m;龍窯—山尾—滑草場舊址,路寬約12m;森林公園管理處—黃花梨木苗圃場,路寬約10m,均為水泥路面。游步道3 條,總長度約3.05km,均位于示范園中東部區域,路面為泥結碎石。
通過對場地分析,示范園毗鄰城市中心,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性較好,旅游區位和交通條件優勢十分明顯,居民休閑游憩需求極其旺盛。依托廣東紅山森林公園作為建設背景,森林植被類型較豐富,具有山青林翠、草茂泉清的風景資源優點。森林公園內的硯峰景區,經過多年開發建設,已有一定的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基礎,具備較好的園區建設條件。
但作為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還需全面提升,主要體現在現有道路系統不完善,內部通達性較低,路面質量較差。森林康養和自然教育設施缺失,森林公園的康養和自然教育功能未能得到良好體現。閑置建構筑物和建設用地不少,但未得到較有效的利用,使資源浪費。同時如何合理的開發建設廣東紅山森林公園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保障建設與生態可持續發展并存是面臨的挑戰。
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努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通過合理布局,突出自然,高質量、高標準地組織好建設,探索積累一些經驗,形成一種可推廣可復制的模式。
(1)生態優先[2],在保護森林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高效、合理利用森林資源,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2)主題突出,依托園區森林資源、生態環境、森林文化等優勢,打造主題突出、特色明顯的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
(3)示范引領,利用當地資源稟賦和區位特點,引領帶動區域范圍內乃至全省森林生態高質量發展。
(4)綜合利用,發展“森林+”林業新業態,推進森林旅游、森林康養、森林體驗、自然教育、林下經濟、木竹材利用新技術等生態型林業產業發展模式。
基于示范園的森林資源優勢及豐富的森林文化產品,建設以“水墨紅山,湘橋晴嵐”為主題,以森林生態環境保護、森林生態文化自然教育、森林生態體驗展示與示范為特色,建立具有示范作用的森林資源利用類型綜合示范園。
建設突出“水墨紅山,湘橋晴嵐”主題,依托廣東紅山森林公園的資源條件,以自然教育、森林康養和森林旅游作為重點建設目標,力爭在全省乃至全國起到帶頭示范作用的森林資源利用類型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的生態需求,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以森林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低度干預,因地制宜,適度開發森林體驗項目,挖掘森林文化,重點開展森林生態環境保護、自然教育示范、森林生態體驗展示與示范等森林資源利用項目,在保護示范園生態資源的基礎上,規劃三大功能區:綜合服務中心區和康養園區、森林康養步道區和自然教育園區。
設計以“水墨紅山,湘橋晴嵐”作為主題,將潮州名片中“鳳凰木、白蘭、茶”等元素,植入設計中,設計布局以場部為中心,依托紅山森林公園現有兩條主要道路,改造成森林康養步道,結合功能分區形成“一帶一環多節點”的多重森林景觀體驗空間,以現代設計展現紅山“山青、林翠、水清”的環境特質。采用生態材料與仿生設計手法使設計與森林環境相互融合,并整合現有資源,因地制宜地進行規劃配套,新增供人們生態體驗節點和基礎設施。一場清新雅致的森林之約由此開啟。我們在此漫步、交談、學習,從城市走向森林,體驗多層次的空間變換,感受蓊郁的森林魅力。
位于示范園南部紅山林場場部中心。主入口設計形象標識,結合入口軸線景觀打造成示范園門戶形象窗口,結合現狀資源條件設計服務中心、康養植物體驗園、休憩平臺、廣場、停車場等功能節點,用于森林康養體驗以及訪客咨詢、集散等功能,營造特色森林景觀,提供具有療愈功能的森林體驗。
整理場部綠地空間,設計景觀構筑物,通過對不同植物的選擇和運用,打造植物康養主題,從視覺和嗅覺出發,營造令人身心愉悅的植物療愈園。繽紛叢中、芳香之間,同時配合解說系統引導人們進入森林療養的狀態,沉浸于豐富的植物康養體驗。
位于示范園東部和西部。依托紅山森林公園現有兩條步道改造成森林康養步道,完善森林康養步道配套設施。該森林步道串聯了林場場部、濟公閣、硯峰景區、森林浴場、森林濕地塘等多個節點。全程7km,步道沿途植被繁茂,四季常青,可感受山嵐蒸騰、林木滴翠,溪水潺潺,呈現醉人綠韻。森林植被具有保育土壤、凈化大氣等多項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3]。選擇在郁閉度適當、樹木高大、冠幅廣的林下設置森林浴場平臺,配以景觀廊架、階梯坐凳、等休憩設施,為人們提供一處靜思冥想、森林太極等活動的場所。細細碎碎的日影,伴隨著幾聲鳥鳴,仿佛置身于世俗之外,讓人忘卻煩惱,心曠神怡。同時可盡情享受在林中漫步、徒步登山的過程,設置多處休息平臺,或歇息、或觀景、或交談,輕嗅森林里的空氣,感嘆群山萬象。
位于示范園東北部。區域內的森林植被類型豐富、生態環境類型以及生物多樣性豐富[4]。以自然教育為主,森林旅游為輔,設計多條主題路徑,打造開展自然教育活動功能節點、配套觀景平臺、森林濕地塘等森林景觀體驗節點,為游客提供自然教育、森林濕地教育、森林旅游等體驗,宣傳、展示傳播自然教育信息,讓人們通過游覽親近自然、了解自然。
在自然教育園區打造一處核心區,由森林體驗中心、森林濕地塘、彩虹棧道等組成,森林體驗中心,建筑層數二層,面積500m2,采用現代設計手法,可開展形式多樣的森林活動。圍繞濕地塘步道漫步,水生植物緊密地茁壯生長,與駁岸置石自然融為一體。郁郁蔥蔥的植物包裹著水上步道蜿蜒著前行。步道邊上的解說牌均是常見的植物介紹,走在上面不僅能欣賞森林濕地之美,還能認識新的花草。在濕地塘上空設計彩虹棧道穿林而過,就如一條霞帶系在紅山之間,五彩繽紛,美輪美奐,棧道上設計架空觀景平臺,為游客提供一處觀山攬勝,享受自然的絕佳場所,山間美景盡收眼底。彩虹棧道如圖1 所示。

圖1 彩虹棧道
園區內自然環境優異,物種多樣性豐富[5]。根據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特點,依托現有步道系統和林間小徑為基礎,打造主題科普教育徑,通過互動設施讓人們在自導式體驗中輕松獲取豐富的自然知識,在林下體驗自然的樂趣,提高生態保護意識。普及生態保護和自然知識,構建生態文化,弘揚生態文明。
廣東紅山森林公園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的建成使園區內森林生態系統更加健康穩定,森林質量不斷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得到增強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不斷提高,森林康養、自然教育、森林旅游等林業發展新業態逐步建立,林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全面提升,對周邊、全省乃至全國,在林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的示范帶動作用明顯。
綜上所述,森林生態綜合示范園設計要遵循以森林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低度干預,因地制宜,適度開發森林體驗項目,挖掘森林文化等原則,才能達到預期的設計效果,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和優質林產品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