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宇涵
(桂林理工大學 藝術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現代科學技術正在快速發展,隨之而來的不僅是突飛猛進的生產力,還有材料的濫用以及環境污染等重大問題。商品經濟時代,人們更加注重經濟發展,忽視了環境保護,產品為了追求高效益,包裝過度現象愈發明顯,使自然資源受損。同時,互聯網的普及也造成了全國外賣、快遞包裝污染和浪費,導致資源濫用和生態危機。隨著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生態文明思想,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因此,包裝設計需要轉型升級,將綠色設計理念融入其中,承擔起生態文明建設這一社會責任,促進可持續發展[1]。
綠色設計,又稱生態設計、環境設計等,主要是指在進行產品設計時應綜合、立體地協調人、自然、社會的關系,從質量、功能、使用周期等方面就產品的細節進行充分思考,并就相關因素進行深入優化,從而實現在制作和使用的各個環節的環保[2]。當前,越來越多設計領域引入綠色設計理念,這不僅是科技發展造成的生態破壞、資源濫用的反思,也是人類的道德重拾。對包裝設計而言,綠色設計理念要求其從材料的選用、工藝制作、裝飾設計、存儲、物流、廢棄等整個包裝設計周期進行全方位考慮,以節約資源、降低能耗。將綠色設計理念與包裝設計融合,使包裝功能得到強化,并形成新的包裝形式與內涵。
竹編工藝是中華民族一門古老的藝術,早在新石器時代,竹編工藝就已經存在。19 世紀末至20 世紀30 年代,中國竹編工藝勃勃興起,經歷幾千年的傳統編織技法和編織圖案基本上得到完善,匯集起來已達150 余種。進入21 世紀以后,隨著現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先進的科學技術開始沖擊傳統手工藝,竹編產品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力,竹編工藝成為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3]。隨著我國頒布了一系列非遺保護舉措,竹編工藝重新回到大眾視野,竹編制品的生態和人文價值得到廣泛認可,我國多個地區開始重視以“竹”為主的經濟發展模式[4]。
對實用性的追求是人類造物的本源思維[5]。實用之美是竹編工藝的根本所在,是竹編工藝的生命力所在。這種物以致用的造物觀念使竹編工藝歷經千百年的流轉仍得以傳承。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為人服務,實用性是包裝設計的本質屬性?!鞍b”一詞內涵為“包裹”和“裝飾”,其造物意識充分體現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與竹編工藝的造物理念不謀而合。竹編包裝設計追求以產品的實用功能為主的設計理念,高度關注人與產品的精神功能境界的感知[6]。因此,竹編包裝設計是二者造物理念的深度結合,既符合消費者對于竹編與包裝的認知理解,也能最大程度體現其存儲的重要功能,使包裝設計成為有靈魂的設計。
竹編具有強烈的審美意義,其各具特色的竹材種類、千變萬化的竹編造型、質樸自然的竹編色彩、細膩繁復的竹編工藝,賦予竹編濃厚的視覺效果。竹編工藝秉承實用、簡潔、樸素的審美表達,將民間造物的創意性、祈福納祥的象征性、藝術的意象性充分闡釋[7]。包裝設計是加深消費者對審美性、文化性和知識性認識的載體,是一種更為直接,更為形象的藝術創作。二者視覺追求契合,將竹編的視覺符號反復提煉得到優化融入包裝設計中,從而形成獨特的視覺審美,激發消費者的消費訴求。
隨著當前社會對非遺“符號”的不斷生產,人們的消費行為與消費觀念逐漸轉向了對文化精神與審美理想的追求[8]。包裝是一種文化載體,包裝設計不僅是用來保護產品的,更重要的是傳遞文化信息[9]。竹編包裝將竹編工藝的文化氣韻在包裝設計中巧妙地展現出來,使竹編符號成為一種延綿不絕的文化力量,將竹編文化深刻地烙印在人們的記憶中。融入竹編工藝的包裝設計是人文精神與物質文化的深度結合,通過視覺體驗持續向消費者傳遞文化價值。
綠色包裝已經成為包裝設計的主旋律,是時代前行的必然選擇。綠色包裝設計的核心在于從源頭上找出解決之道,選用環保低碳的材料是設計的重點。竹材符合材料生態適應性的各項指標,是一種很好環保材料[10]。作為一種可再生、易降解的傳統材料,竹材與包裝設計所追求的社會意義深度契合。竹編包裝運用竹編本身的材料與結構進行設計,滲透著尊重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達到“人——包裝——環境”的協調統一。
包裝結構設計是指從科學原理出發,根據包裝各部分結構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材料和成型方式,對包裝的外形結構和內部結構進行設計。包裝結構設計能夠對包裝美觀度以及包裝的最終價值產生重要影響[11]。當前,竹編包裝設計還未在市場上得到廣泛應用,原因之一就是沒有形成完善的包裝結構。在外形結構方面,市面上大部分竹編包裝由于使用竹子為單一原材料,竹編包裝無法展示完整的商品信息,導致商品內容模糊,不利于消費者作出購買決策。在內部結構方面,部分竹編包裝沒有設計商品固定結構與分隔結構,容易使商品受損,難以達到包裝的主要目的。結構設計是竹編包裝的基礎,只有對其加以重視,才能發揮包裝設計的意義。
竹編包裝設計的美感不僅源于竹編的表現技法,還源于設計語言對包裝形態的持續滲透。在當下包裝設計不斷迭代,精品層出的同時,竹編包裝設計普遍存在設計單調、缺乏創新的問題。就竹編包裝紋樣而言,使用的編織技法過于傳統和單一,帶給消費者的視覺效果較弱。在潮流趨勢下,傳統竹編正從造型藝術轉向實用功能,從手工藝術轉向視覺藝術[12]。竹編包裝設計需要思考如何靈活合理運用不同的竹編技法,使竹編工藝的視覺效果最大化。就竹編包裝造型而言,充斥著大量重復化設計,沒有體現出竹編工藝強大的造型能力??傊窬幇b設計沒有將現代化的設計思維與方式生動運用,限制了文化的傳承與竹編包裝的創新發展。
竹編工藝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富含中華民族辛勤勞作的結晶。我國竹編工藝既有共性特征,也有民族差異,尤其是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四川、云南等地區竹編文化各具特色。但當前市場中的竹編包裝設計同質化嚴重,忽略了竹編包裝設計所應體現的地域人文情懷。其未能充分挖掘和表現竹編文化,也沒有體現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內涵的豐富性。此外,竹編包裝是商品的最初視覺體驗,商品的形式已經不再局限于商品本身,而是包裝與商品的組合推銷,其文化內涵相輔相成。因此,缺乏文化特色的竹編包裝割裂了包裝與產品間的內在聯系,阻礙了消費者與商品之間的情感建立。
在對竹編包裝的結構進行設計時,既要注重視覺審美,也要考慮結構設計的實用性。在考慮竹編包裝設計美感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其在存儲、運輸方面的使用,應根據產品類型對包裝結構進行合理的規劃。同時,結合綠色設計理念,在竹編包裝結構設計上遵從人性化、節約化、減量化的設計原則,善于運用竹編工藝強化包裝結構的合理性,在滿足包裝功能實用性的基礎上,盡可能減少竹編材料的使用,實行減量化的包裝形式,滿足環保節約的綠色需求。例如,這款茶葉包裝采用了竹編與可降解紙殼結合的形式(圖1),一方面減少了竹材用料,另一方面紙殼可以充分降解,符合環保、減量的綠色設計理念。茶葉罐可以固定在紙殼底座上,有效減少在運輸過程中對商品造成的磨損與磕碰。包裝蓋子使用竹編制作,不僅可作為包裝的一部分,還可用來存放與收納,實現功能最大化。

圖1 茶葉竹編包裝設計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不僅看重商品的實用功能,而且注重商品包裝的審美趣味。通過將現代思維注入包裝設計,使之符合消費者的審美情趣,從而銜接消費者與商品間的紐帶,刺激消費者的消費理念。從設計觀念現代化的角度來看,應充分滿足消費者追求低碳生活的方式,將綠色設計理念貫穿于竹編包裝設計的整個過程。一方面注重包裝的品質,另一方面承擔起建設生態文明社會的責任。從設計方法現代化角度來看,包裝設計的創新體現在功能、形式和內涵的統一[1]。在綠色設計理念指導下,通過創新設計,運用竹編獨特的編織技法,形成彈性的編織結構達到對商品的保護與存儲功能的最大化。竹編包裝形式應展現出商品特質,使用設計語言對消費者進行精神上的實質性滲透。另外,竹編包裝設計要體現出綠色發展的內涵,注重提高竹材、包裝使用率與可回收率。例如,重慶文化園端午節禮盒采用了竹編包裝的形式(圖2),竹子把手讓整個包裝變成可提式,可定制化的腰封設計與布標的疊加更凸顯層次。包裝的底部采用藍染的布料點綴,在細節的處理上相互呼應。包裝可以當作收納籃得到重復利用,布標可以拆卸用作裝飾或書簽。

圖2 重慶文化園端午節禮盒設計
包裝設計是產品從外延到內涵的深度體現,既是商品文化的載體,也是包裝設計趨勢的體現,它展現了設計師對自然社會和人類文化的認識和體驗。在結合綠色設計理念的基礎上,竹編包裝設計要不斷地多方位吸收地域文化內涵,更新綠色設計追求,以建立一個既有地域性又有時代性的綠色包裝設計文化系統。將各地特色商品與各地特色竹編工藝相結合,展現地域文化亮點,引起消費者對地域文化特色的關注與想象,激發消費訴求。例如紹興大米禮盒(圖3),地域特色鮮明,以紹興竹編工藝為包裝形式,采用紹興烏蓬船的經典烏竹色,加之水墨畫般的圖形設計配合手寫字體,使包裝極具文化內涵,外包裝的腰封為大米形狀的鏤空,表達了“山”意象的同時又增加了趣味性。包裝整體呈現出依山傍水的人文氣息,豐富人們對商品的代入感,形成了獨有紹興地域特色的竹編包裝。

圖3 紹興大米禮盒設計
綠色設計理念契合人類可持續發展追求,在綠色設計理念下對竹編包裝設計進行探析,引領竹編包裝設計開辟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挖掘綠色設計理念內涵并與竹編包裝設計結合,激活綠色包裝效益,強化綠色環保意識。竹編包裝設計不僅改變了生態環境,也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它代表人類新的文明生活方式,將為包裝行業創新發展提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