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賀飛,朱泳欣,何杰燊,王思
(五邑大學,廣東 江門 529020)
在設計的前期,筆者對北京、澳門和開平進行了實地考察,深度了解這幾個地區文創的現狀,對優秀文創產品進行借鑒學習,了解到從建筑、生活習俗、文物中提取元素進行再設計,是當代國內市場上較多的文化轉化形式;可活化建筑或文物中的元素,用插畫設計、吉祥物設計等,將建筑或文物更加直觀地顯示給消費者。
但是,盲目地對圖案進行“復制”“粘貼”則會失去文創產品的獨特性,它不僅僅是一件物品,還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是富含情感的產物。如何做有“深度”的設計,是每個時代不斷求解的難題。
1.1.1 開平碉樓建筑藝術分析
開平碉樓大規模建設年代正處于中國傳統社會走向近代社會的階段,受到外來文化的各種沖擊,建造了各種各樣獨特的碉樓。碉樓樓頂部分建有標志性的“女兒墻”,其造型裝飾融入西方建筑的巴洛克、洛可可、古羅馬風格等,而外墻裝飾上融入了中國傳統圖案和西方的英文字母、幾何紋理等,可謂是中西文化的一個大融合。所以,開平碉樓被認為是西方建筑風格與中國建筑特色的糅合,融合各國各地、各種風格流派特征[1]。
1.1.2 開平當地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從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發源而來,歸根結底還是要為百姓的生活服務。開平當地的民俗活動有很多,如泮村燈會、廣東音樂——五架頭、民歌表演等,都關乎人們宗教信仰、生活習慣、共同歡慶等方面。
在開平地區,最著名的民間活動是開平泮村燈會,這是中國以及該地區的一項罕見的,以燈代神的花燈游園祈禱活動。花燈與開平當地人的崇拜和信仰緊密相連,是融合了家庭和國家的紐帶。泮村燈會中的花燈和其他燈有很大的不同,它的目的不僅是吸引人們從四面八方前來觀看,而且是把人們聚集在一起,加強各民族之間的聯系,使家庭變得更加強大。為了提高人們的認知,燈籠的風格很少改變。即使又少許變化,也不會追求新奇和美麗,這就使其識別度非常高,非常具有典型性。
開平民歌有著悠久的歷史,也被稱為優秀民族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它是嶺南文化與海外文化在開平碰撞的音樂火花,是多元包容的藝術融合。雖然開平民歌中有很多旋律,但方言的語調往往可以在短時間內被當地人認出來,其語調、旋律優美,充分體現了當地語言的魅力。它是開平當地民俗文化的一部分,需要子孫后代加以推廣、傳承和發展。
開平碉樓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它將東西方多種建筑藝術風格匯聚在一起,和諧共處并使之本土化。對這樣的藝術瑰寶,分析研究其中的建筑結構、裝飾紋樣,以及其中蘊藏的歷史故事,發現其是一個龐大的文化資源。把文化資源利用文創產品這一載體進行傳承,有利于提高大眾對于同根同源、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實現大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碉樓文化應用在文創產品上,體現是市場經濟和旅游業發展的綜合需求,更是對僑鄉文化發揚和繼承的需要。設計過程中,既要考慮大眾心理,又要貼近市場和文化宣傳的需要。既要兼顧設計的意境之美,又要傳播僑鄉文化的內涵,達到商品性與地域性文化的統一和諧,給人以愉悅的精神享受,給內容帶來額外的附加價值。
消費目標人群主要是6~18 歲的青少年和31~50歲的中年人,主要是基于這兩個群體的文化教育程度和對游戲的青睞。開平碉樓的文創產品開發,根據建筑背后的歷史故事和建筑的裝飾性紋樣等,結合時代設計潮流,保留當地歷史建筑大部分,充分發揮原有建筑文化內涵,設計出與眾不同的立體拼接模型、插畫、衍生品等系列產品。雖然消費人群大多適合少年和中年人,但是產品的用途適用于6~99 歲人群。產品選用材料為環保級無公害材料,以特別的形態,特有的色彩,專屬的文字等加以表現,多樣化的設計內容,簡單易懂的拼接方法,使模型具有新穎的視覺效果以及濃厚的世遺特色。
文創產品的價格直接影響了人們對其的消費頻率。對于價格較低的產品,大眾可能會經常購買,這也就對文創產品的種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通過產品種類多樣性來吸引游客;對于價格較高的文創產品,大眾購買的可能性相對較小。所以,也要根據大眾的購買習慣來定位文創產品的價格。綜合以上兩方面,文創產品價格定位有三個:一個是10~30 元的低價產品,在這種產品上力求創新;二是開發30~60 元的中等價位產品,在這種產品的定位需注重以多樣化吸引人們;三是100 元以上的高價位產品,更需要注重產品的品質,產品精美或是具有收藏價值的產品。
2.3.1 文化性產品
文創產品主要以文化為基礎,以創意為核心,通常是以形傳意,通過產品的形狀、外表、包裝等來傳遞想表達的文化概念,依靠創意、智慧、技能和天賦,對文化資源、文化用品進行創造與提升,使產品富有濃厚的生活性,濃縮文化的精髓,使產品不止有價值,還具備靈魂[2]。
根據對目標人群和消費者對文創產品的消費習慣進行定位后,作品通過以2.5D 的建筑表達結合可愛化的平面人物形象進行設計長卷插畫。2.5D 的建筑表達可以充分展示建筑的特點。在長卷插畫的基礎上,設計出4 款建筑與民俗結合的DIY 立體模型,實現從平面到立體的畫面展示效果。
2.3.2 實用性產品
產品的實用性通常是指產品的實際使用的效率。每一件設計產品的誕生,都寄托著人們對于它可以直接或間接地滿足物質或精神需要的期許,必須具有一定的實用性發展。一件好的設計產品,應該具有良好的實用性,在功能性、適用性、操控性和容錯性上都要經過精心的設計,以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實用性的產品往往被稱為性價比高的產品,它不僅是文化的載體,還可以實際應用到日常生活中,所以開平雕樓可衍生出一系列的立體臺歷、DIY 圖形的衣服、DIY 鑰匙扣等,讓文創產品不局限于形式的復制粘貼,而是根據大眾所好去設計產品。
開平碉樓建筑的保育程度不斷擴大,其文創產品應該具有文化交流功能。歷史建筑的主要文化價值在于建筑本身具有時代性的建筑藝術特征。針對歷史建筑的活化利用,應充分考慮建筑原有的價值特征,讓價值特征發揮重要作用,使建筑藝術文化得以傳承、延續。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文創產品作為載體,用創新的思維重新整合僑鄉所獨有的深厚文化底蘊與歷史價值。讓文創產品得以可持續發展的同時,又提高世遺文化的傳播力度。從而喚起青少年對世遺文化、僑鄉文化的了解和認知,提高大眾對同根同源、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的民族自豪感,實現大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增強新時代祖國的文化自信,讓文創產品充分發揮世遺文化再設計的藝術性、文化性、可拓性和傳承性。
3.1.1 立體模型的設計分析
開平碉樓建筑的選取葉生居廬、銘石樓、振安樓、村落里的平民房、立園牌坊、泮立樓、炯廬、樂天樓。開平當地民俗選取泮村燈會、五架頭、開平特色雜技表演、方言民歌演唱。在設計立體模型的圖形時,要把民間表演融入其中,讓立體模型不僅僅是一個建筑的結構拼接,還會加上生動有趣的小人偶表演的形象。
要在這個文創產品泛濫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做文創產品必須植根世遺文化,深入挖掘僑鄉、碉樓文化的故事和文化內涵,立象取意,做有溫度的文創產品,助力文化傳承與發展。立體模型的設計開發,活化建筑文化,探尋文化價值,將開平碉樓的建筑、文化、歷史進行再設計,與現代藝術相融合,推陳出新,用新穎的形式傳播歷史文化,打破傳統文創產品的簡單印刷方式,陳舊簡單的拼圖規則。模型由消費者動手組裝,可以與家人、朋友、同學一起合作,提高人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想象力,甚至是在DIY 中再創新能力。
3.1.2 創新文化表達方式
1)建筑和民俗相結合
近來,開平碉樓各景區都增加了廣東音樂——五架頭、粵劇表演、古琴表演等活動,為旅游景點增添了不少的氣氛,也讓游客們在游覽碉樓的同時可以對開平的民間表演有了更多的了解。因此,在設計DIY立體模型的圖形時,團隊也把這些民間表演融入其中,讓立體模型不僅僅是一個建筑的結構拼接,還會加上生動有趣的小人偶表演的形象,結合設計成一幅長卷插畫,再從插畫中提取四個碉樓建筑與民間表演結合的場景做成立體模型,讓當地文化更充分地展現給大眾,達到一個既可以玩模型拼接又可以傳達優秀世遺文化的效果。
打破傳統文創產品的簡單印刷方式,陳舊簡單的拼圖規則,提高人們的觀察能力以及動手能力,立體模型活化了建筑,讓更多人了解開平碉樓特色文化,富有鮮亮的色彩,采用繪制出來的圖案也可以應用到包裝以及周邊伴手禮當中,這種方式很好的解決開平碉樓文創產業現存的系列性文創產品缺乏的問題。
2)增添吉祥的粵語詞語
在對國內文創產品調查后發現,富含美好寓意的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如乾清宮、交泰殿等各宮殿內外的牌匾,做成冰箱貼進行售賣,其中賣得最好的就是“冷宮”的牌匾。冷宮是紫禁城里關禁嬪妃、皇子的地方都俗稱冷宮。在當今時代,冷宮被人們比喻為不被重視或把事情擱置一邊的冷笑話,在古代傳統元素和現代幽默元素結合時,會很受消費者的青睞[3]。所以在開平碉樓建筑與民俗的長卷插畫的衍生文創產品中,團隊會加入吉祥的粵語詞匯,如發過豬頭(形容一個人發財發得豬頭一樣)、掂過祿蔗(字面意思是比甘蔗還要直,比喻很行、很妥當、一切很順利,形容祝福做事順利)、四萬咁口(意為祝愿笑口常開;麻將中四萬的造型類似張開得很飽滿的嘴巴,形容笑得很開心)等,讓文創產品增添一些趣味,進而還能傳承粵語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其中的寓意,并把這個美好的祝福帶回家,或是贈送給親朋好友。
在制作立體模型前,需先設計它的場景草圖作為參考,每個立體模型由3~4 座建筑和人物場景組合而成。圖1 由建筑自力村的居民房和葉生居廬,結合民歌、當地的粵劇表演、當地耕種的農民和廣東音樂五架頭表演,組合成一個游園廟會的場景。圖2 由建筑自力村的振安樓、銘石樓和較低高度的小碉樓建筑,結合雜技表演和游客,讓整個場景熱鬧有趣。圖3 由立園的三座建筑(泮立樓、炯廬、樂天樓)和牌坊,結合的是當地的5A 鼓創表演和游客游玩立園的場景,充滿故事性。

圖1 自力村場景一

圖2 自力村場景二

圖3 立園場景
本設計以江門開平碉樓與村落為主題,針對歷史建筑的活化利用,充分考慮建筑原有的價值特征,讓價值特征發揮重要作用,最后結合當地民俗表演研發系列文創產品。在設計和開發的過程中,筆者發現作品略缺設計感,載體的選擇上略顯單一,所以在往后的設計中,會考慮到公眾的普遍心態在文化創意產品的購買需求,不同年齡段的消費者對于文化創意產品的需求等,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和做好文化宣傳。
要確保做到技能保證設計的意境之美,還要兼顧實用性和成本效益高,更好地傳播世界文化遺產的內涵,使人們精神享受的快樂,以文化創意產品,能夠帶來更多的附加值,增強識別產品的文化價值,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