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蘇霞,王穎,張揚
◆ 通過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等,結合華東交通大學校運動會體系的改革進行分析,表明高校運動會由單一向綜合性轉變,能提高師生參與度,有利于提升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新校運動會體系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影響,從高校體育物質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精神文化建設三個層面進行調查研究,得出學生對于運動會認知,體育意識與體育精神的認知狀況,分析新校運動會體系對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的影響,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校運動會體系,提高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強化高校體育氛圍建設。
◆ 高校體育文化;新校運會體系
校園體育文化構建模式的創新需在具體措施和傳播路徑上進行優化。華東交通大學2020年開始的校運動會體系改革,改變了傳統的以田徑比賽項目為主的運動會,結合高校體育公共課教學與學生發展需求,增設了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武術和舞龍兩項傳統體育項目,構成了如今的由九大體育比賽項目組成的新校運會體系,歷時6個月。
華東交通大學第二屆參賽學生與教職工。
本文主要采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邏輯分析法。
通過對學校領導與校運動會體育賽事相關負責人進行訪談,可知校運動會改革過程中學校一年對于體育經費的投入情況,結果表示學校加大了對體育經費的投入,主要在增添體育設施、翻新體育場地和運動會籌備當中,為保障高校新校運動體系改革的進行。
在保留原有的體育制度基礎上,學校在新校運會體系構建過程中建立了新的裁判員制度。體健學院由分管競賽副院長擔任校運會總裁判長,競賽管理中心主任擔任副總裁判長,各項目優秀教師擔任裁判長。兩位總裁判長負責校運會計劃、檔期安排,協調組織等,各項目裁判長以專項班為基礎,選任優秀學生,建立裁判員隊伍,并且設置考核反饋機制,對裁判員隊伍進行監管,做到客觀公正。
如表3數據可知,有50%以上的學生持滿意的態度,說明現有的體育場館與設施是滿足目前部分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需求,但也有34.02%持一般態度,不滿意占6.39%、很不滿意占4.84%。
表4數據顯示,有一半以上的學生表示為舉辦校運動會學校對校園體育場館進行過翻新與增添體育設施。
表5數據顯示,有58.03%的學生表示學校頒發了相關的體育規章制度督促學生參加體育活動,但也有30.05%的學生表示不清楚。
由表6數據可知,有50%以上的學生對比賽項目設置持滿意以上的態度。
表7數據可知,參加校運動會的學生有85%以上進行過專門的比賽訓練;從表8可知,有49.92%的學生在今后的體育活動中會應用到賽前訓練內容;有44.82%的學生會偶爾應用到體育活動中;有5.74%的學生從不應用到體育活動中,對于有些運動項目技術難度較高、對參加的人數和活動場地有要求,在日常的體育活動中難以開展,影響著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應用。
表9數據可知,學生認為校運動會可培養鍛煉意識,促進身體健康,占83.07%;培養團隊意識,提高社會適應能力的占72.37%;遵守公共秩序的占45.94%;培養意志品質,提高自信心的占62.69%;促進人際交往能力的占45.42%;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發展的占57.51%;激發體育鍛煉興趣的占54.75%;有其他認識的占10.88%。該題設置的是多選題,其中有五項選擇人數超過50%,有兩項在45%以上。
表10數據可知,有78.76%的學生表示學校有對相關的體育賽事與體育精神通過多種媒體進行宣傳。
表1 學生組競賽項目
表2 教工組競賽項目、趣味運動會競賽項目
表3 學生對學校提供的體育場館、設施滿意程度調查表(%)
表5 學生對體育規章制度了解程度調查表(%)
表6 學生對比賽項目設置滿意度調查表(%)
表7 運動員賽前訓練情況調查表(%)
表8 學生參加體育活動賽前訓練應用調查表(%)
表9 學生對校運動會功能認知現狀調查表(多選)
表10 校運動會體育宣傳工作調查表(%)
表11數據可知,有82.73%的學生認為參加體育運動使身體健康;74.09%的學生認為體育運動能體驗到快樂;69.95%的學生認為體育運動豐富業余生活;54.58%的學生認為體育運動增進人際交往;53.37%的學生認為體育運動有助于培養個性;56.3%的學生認為體育體運動增強自信心;48.7%的學生認為體育運動能宣泄不良情緒;還有9.67%的學生持有其他看法。
表11 學生體育觀念現狀調查表(多選)
表12數據可知,學生認為校運動會改革從比賽項目設置進行占64.59%;從計分及獎勵辦法進行改革占50.6%;從運動會指導思想進行占46.8%;從對參賽學生要求進行占42.83%;從運動會的競賽規則進行占39.38%;從運動會的規模進行占41.34%,其他占14.34%,其中從運動會比賽項目設置與計分及獎勵辦法進行改革占50%以上,說明學生對運動會比賽項目與計分獎勵辦法較為重視,改革可以從這兩個方面進行,有利于激發學生參加體育比賽的興趣。
表12 對校運動會改革意見調查表(多選)
“高校運動會改革一般有兩種具體途徑:一是將高校運動會擴大為時間較長的體育文化節,以舉辦更多的活動,吸引更多的學生;二是提高高校運動會項目的種類,調整運動會的內容,增加健身性、娛樂性較強、普及程度較高的體育比賽項目。通過內容的更新和擴展,田徑運動會從單一型向綜合型、競技型向健身型、組織形式的更新轉變。”華東交通大學校運會體系是以第二種改革途徑進行。華東交通大學校運動會體系的改革主要是通過增加比賽項目、延長賽事時間、加強校運動會宣傳工作和創新校運動會體育項目等,得到了大部分在校師生的認可,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提升高校體育文化建設。良好的賽前訓練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激發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有助于學生體育習慣的形成。新校運會體系的構建,加強了高校體育物質文化的建設。運動會的舉辦需要投入一定的經費和前期的準備,提供比賽的場所與設施,為高校體育文化建設提供物質基礎。通過體育賽事的進行和各比賽項目的競賽規則,強化學生規則意識、競爭意識和團結協作意識,遵守學校頒布的相關體育規章制度,促進學生體育價值觀的形成。運動會體育賽事與體育精神的傳播,在特殊的環境下有利于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愛,提高學生對運動會功能認知水平,使學生的體育觀念正向發展,在精神層面改變了學生對參加體育的看法,提升高校體育精神文化建設。通過校運動會的舉辦,學生每周參加體育活動的次數與時間增加,但是對于參加體育活動的主動性有所下降,參加的項目也有所減少,在學生對體育活動認知水平提高的前提下,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主動性降低。對校運動會改革,學生認為可從比賽項目的設置與計分及獎勵辦法方面進行,設置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比賽項目,增強比賽項目的趣味性,降低比賽競技性,為想參加比賽的學生提供機會。